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红与黑》中的于连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梓屹 钟良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8-70,共3页
本文主要从社会现实和心理学的角度对《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的爱与恨进行了分析。核心观点是:由于挣扎在一个残酷、自私的上流社会的艰辛环境中,于连对平等真诚的爱的追求受到压抑,并使得灵魂也受到扭曲,伴随而来的就产生“伪爱”和恨... 本文主要从社会现实和心理学的角度对《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的爱与恨进行了分析。核心观点是:由于挣扎在一个残酷、自私的上流社会的艰辛环境中,于连对平等真诚的爱的追求受到压抑,并使得灵魂也受到扭曲,伴随而来的就产生“伪爱”和恨意,最终毁灭了自己,连可能的政治选择都达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 爱与恨
下载PDF
自我实现的悲剧性——《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解读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有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3-65,共3页
于连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主人公。许多评论者都强调了他的野心和虚伪,把他看作"野心家"和"伪君子"。其实,于连的性格始终交织着良知与野心、热情与虚伪、真诚与作假的矛盾。他出身平民,为了争取幸... 于连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主人公。许多评论者都强调了他的野心和虚伪,把他看作"野心家"和"伪君子"。其实,于连的性格始终交织着良知与野心、热情与虚伪、真诚与作假的矛盾。他出身平民,为了争取幸福生活,努力实现出人头地的目标,但最后以失败告终。他的毁灭不仅有外在的因素,内在思想上的因素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 平民意识 自卑 虚伪
下载PDF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否定之否定人生道路 被引量:6
3
作者 兰守亭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司汤达小说《红与黑》中的于连,在法国王朝复辟时期不甘平庸,努力从社会底层向上流社会攀登。他向上爬的过程一波三折,最后幡然悔悟,拒绝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于连的人生道路,深刻地演绎了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规律。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下载PDF
于连的悲剧根源与小说主题探微——重读小说《红与黑》 被引量:5
4
作者 范学亮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13,共3页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了解造成于连悲剧的个人原因:极端的个人野心与极端的个人自尊心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最终的无法调和;狭隘的报复心理:一种阶级对立的仇恨意识;无法克服的幻想病。进而对小说主题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小说《红与黑》是一部...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了解造成于连悲剧的个人原因:极端的个人野心与极端的个人自尊心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最终的无法调和;狭隘的报复心理:一种阶级对立的仇恨意识;无法克服的幻想病。进而对小说主题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小说《红与黑》是一部心理小说,一部个人奋斗者的心理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 悲剧根源 小说主题
下载PDF
激情与虚荣——论《红与黑》的两种爱情 被引量:5
5
作者 范呈彬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文章从《红与黑》中于连对德.瑞那夫人和玛蒂尔德的两段爱情分别作出评述,从而比较得出:于连对德.瑞那夫人的爱情属于感性的激情之爱,对玛蒂尔德的爱情属于理性的虚荣之爱。
关键词 红与黑 爱情 激情 虚荣
下载PDF
时代社会造就的悲剧人生:《红与黑》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研究
6
作者 刘枚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涉及生存价值及伦理道德问题的代表作,于连身上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其生命中的诸多矛盾,其中不仅有时代与个人的矛盾,也有个人性格的矛盾,更有人性层面的矛盾。于连试图反抗这些矛盾,但最终陷入...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涉及生存价值及伦理道德问题的代表作,于连身上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其生命中的诸多矛盾,其中不仅有时代与个人的矛盾,也有个人性格的矛盾,更有人性层面的矛盾。于连试图反抗这些矛盾,但最终陷入不得不妥协、沉沦的境地,进而导致其悲剧命运的发生。结合《红与黑》的时代背景,从反抗与妥协交织的矛盾性格、个人与时代的博弈、人性中兽性与神性的博弈“入手”,深入分析于连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 反抗 妥协 《红与黑》 主人公 悲剧命运
下载PDF
许渊冲与许钧的学术论争焦点及其启示
7
作者 祝一舒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许渊冲与许钧的学术论争过程,对两人论争的缘由做了梳理与阐述,指出论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文学翻译本质、方法和目的三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就许渊冲与许钧学术论争的意义与启迪做了探讨,强调学术论争,要重在关... 本文简要回顾了许渊冲与许钧的学术论争过程,对两人论争的缘由做了梳理与阐述,指出论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文学翻译本质、方法和目的三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就许渊冲与许钧学术论争的意义与启迪做了探讨,强调学术论争,要重在关注实践与理论的互动、建构健康而理性的学术空间和推动翻译活动与翻译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许渊冲 许钧 学术论争 焦点 启示
原文传递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两次“激情之爱” 被引量:2
8
作者 戴孝军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86-92,共7页
司汤达在其代表作《红与黑》中先后描写了于连与德•瑞纳市长夫人和玛娣尔特侯爵小姐之间的两次爱情纠葛,并认为前者是一种“心灵之爱”,是真爱,而后者是一种“头脑之爱”,充满了功利的考量。实际上,于连的两次爱情都是“激情之爱”,即... 司汤达在其代表作《红与黑》中先后描写了于连与德•瑞纳市长夫人和玛娣尔特侯爵小姐之间的两次爱情纠葛,并认为前者是一种“心灵之爱”,是真爱,而后者是一种“头脑之爱”,充满了功利的考量。实际上,于连的两次爱情都是“激情之爱”,即在爱情中不仅情感高于一切,在任何时候都不受理性、宗教、社会、国家的约束,而且为实现自己的感情而不顾自身、家族利益受损等一切后果。在三人的情感纠葛中,于连始终把控着与瑞纳夫人之间的情感节奏,而玛娣尔特则掌控着于连的情感变化,这样就造成玛娣尔特对于连的精神折磨远甚于瑞纳夫人,也显得更加激动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 德•瑞纳市长夫人 玛娣尔特侯爵小姐 激情之爱
下载PDF
《红与黑》批判现实主义创作解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柯晓蓉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51-53,共3页
解读司汤达《红与黑》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要着重把握小说主题思想、主人公形象。认为司汤达以深邃的历史观照,为法国历史变革与发展做出文学性的刻画:首先,从法国19世纪初期宏阔的历史现实出发,展现复杂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其次,通... 解读司汤达《红与黑》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要着重把握小说主题思想、主人公形象。认为司汤达以深邃的历史观照,为法国历史变革与发展做出文学性的刻画:首先,从法国19世纪初期宏阔的历史现实出发,展现复杂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其次,通过对当时黑暗势力做出典型塑造,寓意革命的必要。司汤达还通过对主人公于连悲剧性命运、矛盾性性格的成功塑造,达到鞭挞社会现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批判现实主义 于连 司汤达
下载PDF
自我、革命与爱情:《红与黑》中的“心灵之爱”与“头脑之爱”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丹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6-181,共26页
《红与黑》呈现了于连与德雷纳夫人在外省小城维里埃所孕育的心灵之爱以及与玛蒂尔德在巴黎所焕发的头脑之爱,二者共同构成了司汤达的"精神之子"于连所承载的"高卢特质",即以强烈的激情投入世界,同时又以冷峻的理... 《红与黑》呈现了于连与德雷纳夫人在外省小城维里埃所孕育的心灵之爱以及与玛蒂尔德在巴黎所焕发的头脑之爱,二者共同构成了司汤达的"精神之子"于连所承载的"高卢特质",即以强烈的激情投入世界,同时又以冷峻的理智剖析自我及其感情。两条线索在构成某种对称性推进的同时又相互交错纠缠,呈现出三位主人公在暴风雨般的炽烈爱情中相互激发,在自然与伪善之间剧烈摆动,在想象的表演与现实的表演之间不停跳跃,折射出后革命时代新旧交错的精神面貌,在个体虚无主义与舆论专制互为表里的复辟王朝不断突破自恋与虚荣,从而打开新的精神向度,在一次次突破惯常的自然呈现中不断消散表面化的自我,又激活内在本真的自我,呈现出自我的不同面向与丰富层面,在心灵世界充满悖论性的、轻盈而壮烈的交战当中淬炼出自我本质的精神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自我 心灵之爱 头脑之爱 司汤达
下载PDF
从反抗到妥协:于连矛盾性格的表现及其社会成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2期42-44,共3页
于连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司汤达的经典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反抗性和妥协性是于连矛盾性格的基本内涵。怎样从一个理想家变为一个野心家,从一个不合理社会的反抗者变为一个个人奋斗的失败者,细读文本,从19世纪初期法国的社... 于连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司汤达的经典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反抗性和妥协性是于连矛盾性格的基本内涵。怎样从一个理想家变为一个野心家,从一个不合理社会的反抗者变为一个个人奋斗的失败者,细读文本,从19世纪初期法国的社会现状以及平民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可以解读出于连复杂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 反抗 妥协 社会成因 司汤达 性格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暗中玩味她那迷人的姿色”:《红与黑》中的 饮食、爱欲与权力
12
作者 肖明文 杨新颖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43-150,156,共9页
《红与黑》中的饮食书写巧妙地串联了爱欲与权力两大主题。在贵族餐桌上的互动和交谈有助于削弱身份差异,使于连·索雷尔得以重塑自己与夫人小姐们的情感关系,获得爱欲与食欲交织的体验。宴会厅等公共空间还为于连开辟了阶级跃升的... 《红与黑》中的饮食书写巧妙地串联了爱欲与权力两大主题。在贵族餐桌上的互动和交谈有助于削弱身份差异,使于连·索雷尔得以重塑自己与夫人小姐们的情感关系,获得爱欲与食欲交织的体验。宴会厅等公共空间还为于连开辟了阶级跃升的缝隙,他逐渐习得“文明化”的就餐礼仪,从而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与社会资本。于连在贵族饮食生活中的复杂体验加剧了他的认同焦虑和存在危机,意识形态化的饮食话语最终作用于身体,外显在于连的一系列疾病症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红与黑》 饮食批评 精神分析 身份焦虑
下载PDF
于连悲剧的现代意义
13
作者 张婧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2-34,共3页
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集自尊而又自卑、勇敢而又妥协、积极而又优柔寡断等多种性格于一身的风度翩翩的知识青年。他在过度自尊中迷失了自我;又因野心极度膨胀而使理想成为虚妄;他利用了爱情因而与幸福无缘。他悲剧... 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集自尊而又自卑、勇敢而又妥协、积极而又优柔寡断等多种性格于一身的风度翩翩的知识青年。他在过度自尊中迷失了自我;又因野心极度膨胀而使理想成为虚妄;他利用了爱情因而与幸福无缘。他悲剧的人生源于他多重的性格和所处的时代,对当下青年人怎样定位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 悲剧 现代意义
下载PDF
于连·索黑尔的交往与越界——《红与黑》主题再分析
14
作者 马云飞 《龙岩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2-107,118,共7页
《红与黑》的创作显示了司汤达对交往辩证法的深刻掌握。交往辩证法要求,历史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交往自由的实现,它是欲望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合一:前者要求交往自由的实现;后者阐明落后的交往模式必然被先进的交往模式所取代。只有... 《红与黑》的创作显示了司汤达对交往辩证法的深刻掌握。交往辩证法要求,历史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交往自由的实现,它是欲望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合一:前者要求交往自由的实现;后者阐明落后的交往模式必然被先进的交往模式所取代。只有勇敢地打破交往界限,才能推动社会与历史的发展。小说中于连.索黑尔的存在是一种否定的力量,他生活的目的在于打破陈腐的交往形式,去创造一种新形式的交往。因为交往自由的要求不为落后的社会所接纳,他自己成为了自己要求自由交往的牺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索黑尔 交往 越界
下载PDF
我看于连
15
作者 罗家财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43-47,共5页
于连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主人公。许多评论者都强调了他的野心和虚伪 ,把他看作“野心家”和“伪君子”。其实 ,于连的性格始终交织着良知与野心、热情与虚伪、真诚与作假的矛盾 ,他在小说中表现出的更多是热情、真诚和... 于连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主人公。许多评论者都强调了他的野心和虚伪 ,把他看作“野心家”和“伪君子”。其实 ,于连的性格始终交织着良知与野心、热情与虚伪、真诚与作假的矛盾 ,他在小说中表现出的更多是热情、真诚和善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小说 人物性格 于连
下载PDF
真实、自然与自由——浅析《人生》和《红与黑》的幸福内涵
16
作者 刘英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3-95,共3页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同阶级、不同时空呈现出的幸福观也不尽相同。然而,《人生》和《红与黑》这两部在不同环境、不同时空下产生的经典作品,以其主人公相似的...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同阶级、不同时空呈现出的幸福观也不尽相同。然而,《人生》和《红与黑》这两部在不同环境、不同时空下产生的经典作品,以其主人公相似的情感经历和奋斗历程,对"幸福"作了全新的阐释,并孕育和丰富了幸福的内涵,即幸福源于一种正确的认识、一种真实的情感、一种自然的状态和一种自由平和的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人生》 《红与黑》 真实 自然 自由
下载PDF
司汤达在中国的“红”与“白”
17
作者 王斯秧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18年第2期71-79,93,共9页
司汤达是中国读者与研究者最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但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重心不同。整体来说,法国与世界的研究涉及司汤达思想的各个侧面和全部作品,中国研究者却对《红与黑》情有独钟;在研究角度上,国外研究从传记研究、主题批评、心... 司汤达是中国读者与研究者最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但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重心不同。整体来说,法国与世界的研究涉及司汤达思想的各个侧面和全部作品,中国研究者却对《红与黑》情有独钟;在研究角度上,国外研究从传记研究、主题批评、心理学、叙事学、美学、艺术史等各个角度切入作品,国内研究主要在社会历史学和翻译学两大领域进行,八九十年代后逐渐转向心理分析研究与主题研究。本文考察其中的发展历程与原因,并以当前国外学界为参照,探讨司汤达研究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红与黑》 现实与虚构
原文传递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另眼看于连
18
作者 李华丽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4-36,共3页
该文主要从有抱负,识时务,有意志,有骨气四方面对小说《红与黑》中于连的角色另眼相看,展现于连为了理想的生活而奋斗不息的英雄风采。
关键词 于连 ((红与黑》
下载PDF
社会流动的可能与不及——基于司汤达《红与黑》的文本分析
19
作者 朱海忠 何昱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9-34,共6页
司汤达的《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故事主人公于连在阶级意识觉醒之后,开始了向上流社会攀爬的过程。他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巧妙地借助社会关系,逐渐消融文化等方面的阶级屏障。而当他即将成功跻身上流社会时,... 司汤达的《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故事主人公于连在阶级意识觉醒之后,开始了向上流社会攀爬的过程。他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巧妙地借助社会关系,逐渐消融文化等方面的阶级屏障。而当他即将成功跻身上流社会时,却因为枪击德·雷纳夫人,以及前期培植社会流动的政治、经济、文化、符号资本阶段的疏漏,最终功亏一篑。于连的斗争和遭遇,反映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社会流动成功的可能与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社会流动 阶级 于连 可能 不及
下载PDF
论司汤达与《红与黑》
20
作者 李莹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118-121,148,共5页
本文对司汤达的创作思想、美学信条及代表作品《红与黑》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 ,从而阐明了他对人类文学艺术的重要贡献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于连形象 司汤达 现实主义 《红与黑》 文学评论 小说 法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