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格拉底如何做教师——《普罗塔戈拉》开篇释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5,共9页
《普罗塔戈拉》的开篇既是文章主体的序幕,也是苏格拉底本人哲学教化生涯的序幕。本文以开篇中苏格拉底与青年人希珀克拉底之间的教育案例为原型,通过文本细读分析苏格拉底式对话的教育意蕴。苏格拉底式教育的起点在于:个体性的对自我... 《普罗塔戈拉》的开篇既是文章主体的序幕,也是苏格拉底本人哲学教化生涯的序幕。本文以开篇中苏格拉底与青年人希珀克拉底之间的教育案例为原型,通过文本细读分析苏格拉底式对话的教育意蕴。苏格拉底式教育的起点在于:个体性的对自我心性与限度的审慎反思,以及关系性的师生之间精神联结的建立;教育的具体路径在于通过辩证式对话实现个体的自我认识;保持闲暇是教育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苏格拉底作为教师,其典范意义不仅在于其教育技艺的高超,更在于他对城邦与青年人的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塔戈拉》 苏格拉底 教师 教化
下载PDF
关于希腊哲学的几个疑问及试解 被引量:4
2
作者 邓晓芒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13,共6页
文章在肯定我国古希腊哲学研究成绩的前提下 ,针对一些重要的论述提出了五个疑问 :普罗塔哥拉是“感觉主义者”吗 ?高尔吉亚的“逻辑混乱”吗 ?柏拉图的 idea是“相”吗 ?什么是《巴门尼德篇》中的“矛盾”?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怎么会... 文章在肯定我国古希腊哲学研究成绩的前提下 ,针对一些重要的论述提出了五个疑问 :普罗塔哥拉是“感觉主义者”吗 ?高尔吉亚的“逻辑混乱”吗 ?柏拉图的 idea是“相”吗 ?什么是《巴门尼德篇》中的“矛盾”?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怎么会“倒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 ,作者尝试性地作了解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哲学 普罗塔哥拉 高尔吉亚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原文传递
普罗塔戈拉论公民教育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小枫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2,共8页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第二次到雅典施教时,遇到苏格拉底用雅典民主的公民德性难题向他发难。普罗塔戈拉就教育问题即时发表了一段论说,对苏格拉底的发难给出了漂亮的回答。他巧妙地驳倒了雅典民主的自以为是,...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第二次到雅典施教时,遇到苏格拉底用雅典民主的公民德性难题向他发难。普罗塔戈拉就教育问题即时发表了一段论说,对苏格拉底的发难给出了漂亮的回答。他巧妙地驳倒了雅典民主的自以为是,并论证说,即便是民主城邦的公民,其政治德性也来自惩戒性教育。普罗塔戈拉用惩罚来界定政治教育的本质,暗含的意思是,公民的政治德性其实来自城邦的立法。公民在德性上的资质参差不齐,如果要让公民们在德性上向"好"品德看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立法"。通过解读普罗塔戈拉的这段论说,两千多年前的普罗塔戈拉对教育的看法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普罗塔戈拉 公民教育 政治德性 民主政制
下载PDF
论《泰阿泰德》篇对辩证法的应用——基于177c至183c中的两组论证
4
作者 王运豪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在《泰阿泰德》篇177c至183c部分,柏拉图使用辩证法反驳了普罗泰戈拉与赫拉克利特的命题。在对普罗泰戈拉命题的反驳中,柏拉图通过辩证法揭示了矛盾的存在,把握到认识的统一性。这表现在柏拉图运用举例论证,指出只有权威才是认识的尺度... 在《泰阿泰德》篇177c至183c部分,柏拉图使用辩证法反驳了普罗泰戈拉与赫拉克利特的命题。在对普罗泰戈拉命题的反驳中,柏拉图通过辩证法揭示了矛盾的存在,把握到认识的统一性。这表现在柏拉图运用举例论证,指出只有权威才是认识的尺度,从而驳斥了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学说,并且把握到在时间流变过程中现在、未来的统一性。此外,柏拉图也应用问答法揭露了赫拉克利特学说中的矛盾。两组论证展示了柏拉图辩证法的不同特点。但是,两组论证都存在概念的对立,这表现出柏拉图辩证法的不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辩证法 《泰阿泰德》 普罗泰戈拉 赫拉克利特
下载PDF
普罗米修斯神话与民主政制的难题——柏拉图《普罗塔戈拉》中的神话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小枫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2,共8页
民主政制的正当性论证,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基础论题,其中的一些理论难题迄今没有世所公认的答案。自然状态论是现代民主政制理论的基石,然而,政治哲学中的自然状态论并非17世纪的西方理论家的发明,古希腊的政治理论中最为成形的自然状态... 民主政制的正当性论证,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基础论题,其中的一些理论难题迄今没有世所公认的答案。自然状态论是现代民主政制理论的基石,然而,政治哲学中的自然状态论并非17世纪的西方理论家的发明,古希腊的政治理论中最为成形的自然状态论见于柏拉图的著名对话《普罗塔戈拉》中的普罗米修斯神话。智术师普罗塔戈拉史称西方第一位政治学家,他通过编造普罗米修斯神话提出了一种政治的自然起源说。但与17世纪的哲人通过自然状态论来论证民主政制不同,普罗塔戈拉的自然状态论却是要论证君主制的正当性。可见,自然状态论也可以证明民主政制的正当性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苏格拉底 普罗塔戈拉 普罗米修斯 民主政制
原文传递
教育即灵魂护佑——基于《普罗塔戈拉》篇的教育哲学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元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61,共7页
在古典教育中,教育的基本价值乃阻止受教育者的灵魂受到戕害。在柏拉图的《普罗塔戈拉》篇,苏格拉底通过与希珀克拉底进行"预备性对话",让其认识到自己的"双重无知",然后由"学"联系到"教",进... 在古典教育中,教育的基本价值乃阻止受教育者的灵魂受到戕害。在柏拉图的《普罗塔戈拉》篇,苏格拉底通过与希珀克拉底进行"预备性对话",让其认识到自己的"双重无知",然后由"学"联系到"教",进而认识智术师的"双重无知",最后认识教育的性质:教育乃灵魂托付的冒险行为。在"主体性对话"中,通过揭露普罗塔戈拉智慧的虚假性,最终使希珀克拉底放弃了求学于智术师的打算。通过运用隐藏技艺对普罗塔戈拉进行批评与教育从而也护佑其灵魂免受伤害。通过对学生与老师的"双重教育",最终展现了教育的基础性内涵:对灵魂的护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塔戈拉 教育 灵魂 护佑 德性
下载PDF
普罗塔哥拉与雅典修辞术的开端 被引量:1
7
作者 胡传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3-168,共6页
修辞术是与雅典政治相关联的公民的技艺。作为第一代智者的最重要人物,普罗塔哥拉开启了修辞术教育,阐发了修辞术的重要假定,即反对的话语与强弱逻各斯;他的相对主义与他的修辞术实践相关,是在分析与吸收希腊早期思想运动的基础上,对变... 修辞术是与雅典政治相关联的公民的技艺。作为第一代智者的最重要人物,普罗塔哥拉开启了修辞术教育,阐发了修辞术的重要假定,即反对的话语与强弱逻各斯;他的相对主义与他的修辞术实践相关,是在分析与吸收希腊早期思想运动的基础上,对变化了的希腊社会生活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塔哥拉 修辞术 雅典政治生活
原文传递
解释《中庸》:孔子是诡辩派还是亚里士多德派 被引量:1
8
作者 理查德.斯蒂克勒 蓝海霞 蓝复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共9页
本篇论证了安乐哲和郝大维最近对《中庸》的解释和翻译在中国和西方思维样式之间划了一条错误的对立二分法的界线。西方思想并不都是以一个永恒不变的本质为出发点的 ,而中国的思想也不总是基于一个无确定性的变化世界。孔子的概念像“... 本篇论证了安乐哲和郝大维最近对《中庸》的解释和翻译在中国和西方思维样式之间划了一条错误的对立二分法的界线。西方思想并不都是以一个永恒不变的本质为出发点的 ,而中国的思想也不总是基于一个无确定性的变化世界。孔子的概念像“诚”和“物”与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语言很相似 ,两者都基于一个能动存在体的世界 ;这些存在体自返地努力完善和实现它们自己固有的潜能。所以用古希腊的诡辩派的语言来翻译这些及其它有关的中国的词语在哲学上是使人误解和不恰当的。而正像在这篇文章里看到的 ,恰当理解的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语言才能对《中庸》原文作出准确的表达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亚里士多德 普罗泰戈拉 本体 因果
下载PDF
柏拉图对快乐主义的接纳与拒斥——以《普罗泰戈拉》和《理想国》为核心
9
作者 盛传捷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1期86-96,共11页
柏拉图(Plato)的苏格拉底(Socrates)在《普罗泰戈拉》中引入快乐主义,这引发学界巨大争议并最终形成了“支持论”与“反对论”两种解释进路。争议的核心是:苏格拉底是一位快乐主义者吗?对此的回应需要结合《理想国》去考察《普罗泰戈拉... 柏拉图(Plato)的苏格拉底(Socrates)在《普罗泰戈拉》中引入快乐主义,这引发学界巨大争议并最终形成了“支持论”与“反对论”两种解释进路。争议的核心是:苏格拉底是一位快乐主义者吗?对此的回应需要结合《理想国》去考察《普罗泰戈拉》中苏格拉底的快乐主义立场。他区分了两种快乐主义:一种是无条件的快乐主义;另一种是审慎快乐主义。他接纳了后者,因为快乐在美德教育初期有重要作用。他拒斥了前者,因为“快乐即善”会伤及美德与灵魂。一旦认识到了这两种快乐主义的区分,就可以跳脱出现有的对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中快乐主义立场的解释框架,从而建构出某种“兼容论”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泰戈拉 理想国 美德教育 快乐主义
原文传递
对《普罗泰戈拉篇》和《米诺篇》中两个问题的探讨——论“德性是否是知识”和“德性是否可教”
10
作者 田壮志 《伦理学术》 2023年第2期269-277,共9页
《普罗泰戈拉篇》和《米诺篇》是苏格拉底讨论德性教育的两篇对话,其中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德性是否是知识”和“德性是否可教”。通常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是“德性即知识”,“德性不可教”。但是通过回到文本以及对概念的分析并不能直... 《普罗泰戈拉篇》和《米诺篇》是苏格拉底讨论德性教育的两篇对话,其中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德性是否是知识”和“德性是否可教”。通常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是“德性即知识”,“德性不可教”。但是通过回到文本以及对概念的分析并不能直接得出“德性即知识”的观点,对“德性不可教”的问题也需要澄清“教”的涵义。本文试阐释“德性即知识”这一说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德性的来源应该是后天引导、实践练习和天生能力三者的结合,从而对人进行德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德性即知识 德性可教 《普罗泰戈拉篇》 《米诺篇》
原文传递
苏格拉底论美德的统一性与智者教育的本质——柏拉图《普罗泰戈拉》328e-334c解析
11
作者 薛期灿 柴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19,141,共9页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但是在对话中,苏格拉底似乎更加关心美德的统一性问题,因为这涉及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美德是什么的问题。只有搞清美德是什么,才能回答美德是否可教,而恰恰在这个问题理解上的分歧,使得哲学...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但是在对话中,苏格拉底似乎更加关心美德的统一性问题,因为这涉及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美德是什么的问题。只有搞清美德是什么,才能回答美德是否可教,而恰恰在这个问题理解上的分歧,使得哲学与智者教育真正区别开来。在《普罗泰戈拉》中,普罗泰戈拉主张美德可教,并且作为美德部分的各种具体美德也各不相同。通过对正义、虔诚、节制、智慧四种美德的考查,苏格拉底证明各种具体美德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智者普罗泰戈拉所公开宣称的美德可教不过是为了迎合民主政治的需要、博取智慧的名声,其性质并非勇敢而是不节制、不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普罗泰戈拉》 美德 统一性 智者教育 本质
下载PDF
普罗塔哥拉与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的阐释与比较
12
作者 曹瑞涛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9-102,共4页
前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 ,是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智者普罗塔哥拉在城邦治理问题上产生的分歧进行理解的新视点 ,在前现代社会等级大秩的背景下 ,柏拉图的观念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 ;在现代性背景下 ,普罗塔哥拉的政治哲学思想则又... 前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 ,是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智者普罗塔哥拉在城邦治理问题上产生的分歧进行理解的新视点 ,在前现代社会等级大秩的背景下 ,柏拉图的观念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 ;在现代性背景下 ,普罗塔哥拉的政治哲学思想则又获得了新的生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塔哥拉 柏拉图 现代性 前现代 政治哲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教不可教之美德——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及《泰阿泰德篇》阐释
13
作者 潘一禾 《美育学刊》 2014年第1期63-72,共10页
在技艺教育被高度重视和教育市场化运作在全球范围内势不可挡之际,品评柏拉图的《普罗泰戈拉篇》及《泰阿泰德篇》,反思当代美德教育的内涵、方法和困境,变得更为切合。因为柏拉图笔下的两派教育大师对话,聚焦了美德教育古今不变的主要... 在技艺教育被高度重视和教育市场化运作在全球范围内势不可挡之际,品评柏拉图的《普罗泰戈拉篇》及《泰阿泰德篇》,反思当代美德教育的内涵、方法和困境,变得更为切合。因为柏拉图笔下的两派教育大师对话,聚焦了美德教育古今不变的主要障碍,如年轻人喜好追捧、学术秀场有名人效应、真知敌不过伪见、美德流失于市场、师生互不赏识、相对主义掩护思想懒汉、社会风气就是最硬标准、优等生最终也找不回当年理想等等。同时柏拉图的对话也更清醒和坚定地提醒我们:虽然美德教育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关系到城邦是否正义,但唯那些"心灵对望"的师生才能真正完成一次美德课程,而且"下不为例"。所以,唯有通过真诚严肃的对话和人与"神"(真正智慧)的互助,学术探讨才有真正的价值立场,求知才同步地求德,教师和学生才能一起教与学"不可教之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教育 柏拉图 《普罗泰戈拉篇》 《泰阿泰德篇》
下载PDF
Who Is the "Hedonist" in the Protagoras?
14
作者 Pan B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年第4期27-44,共18页
In the section ( 351b-358a ) about akrasia (incontinence), Socrates gives the strongest argument for his intellectual paradox: that no one is willing to do what he thinks to be bad. This marvellous accomplishment... In the section ( 351b-358a ) about akrasia (incontinence), Socrates gives the strongest argument for his intellectual paradox: that no one is willing to do what he thinks to be bad. This marvellous accomplishment, nevertheless, is based on the hedonistic view that pleasure is good. It conflicts with our general conception of the historical Socrates and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Socrates emerging in other earlier dialogues of Plato. This paper will argue that Protagoras is not really forced or fooled into recognizing hedonism, but consciously advocates hedonism all the way. In fact, Socrates has positively, though incompletely, fought it b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onist protagoras SOCRATES COURAGE INTELLECTUALISM
原文传递
智者学派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5
作者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79-84,共6页
智者哲学是古希腊早期哲学走向繁荣时期的枢纽,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批判,智者学派被排斥在哲学之外,并视为诡辩家。因此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没有被公正公允的评价。黑格尔是... 智者哲学是古希腊早期哲学走向繁荣时期的枢纽,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批判,智者学派被排斥在哲学之外,并视为诡辩家。因此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没有被公正公允的评价。黑格尔是第一个为智者恢复名誉的人。该文在剖析智者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及其普罗泰戈拉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和高尔吉亚的"无物存在"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探究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学派 哲学 普罗泰戈拉 高尔吉亚 历史地位
下载PDF
When Virtues, Roles and Duties Fail: Early Greek and Chinese Accounts & Akrasia
16
作者 Lisa Raphals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9年第1期29-46,共18页
Both the Mohist canon and the works of Aristotle recognize that people sometimes fail to act according to virtues, roles and duties, what in a Western context is called akrasia or ''weakness of will," an ... Both the Mohist canon and the works of Aristotle recognize that people sometimes fail to act according to virtues, roles and duties, what in a Western context is called akrasia or ''weakness of will," an important topic in both Greek and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I argue that questions of akrasia are treated different in the early Chinese and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Greek accounts focus on issues of will and control, while some Chinese thinkers treat akrasia as a lack of a skill, and the failure to act in the right way is less lack of will than lack of skill. I begin with a brief account of the problem of akrasia as first presented by Plato in the "Protagoras" and Republic, and developed by Aristotle in the Nicomachean Ethics. I then turn to akrasia in an early Chinese context, focusing on a very different Mohist view of akrasia as lack of a skill. Finally, I contrast the "skill" the Mohists find lacking with a very different account of skill in the Zhuangz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ASIA ARISTOTLE MOZI "protagoras "skill ZHUANGZI
原文传递
智术师的勇敢——柏拉图《普罗塔戈拉》349d-351b绎读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志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共6页
在《普罗塔戈拉》中,智术师普罗塔戈拉对勇敢的理解与众不同。他为证明美德可教,并反驳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统一性,强行将勇敢与其他美德拆开。在他看来,有不少人虽然极不正义、不虔敬、不明智、没学识,却勇敢出众。这样的勇敢无异于僭主... 在《普罗塔戈拉》中,智术师普罗塔戈拉对勇敢的理解与众不同。他为证明美德可教,并反驳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统一性,强行将勇敢与其他美德拆开。在他看来,有不少人虽然极不正义、不虔敬、不明智、没学识,却勇敢出众。这样的勇敢无异于僭主的"勇敢"。普罗塔戈拉公开声称自己就是智术师,并以教导美德和政治术为业,看起来像名勇敢的智识人和斗士。但智术师的勇敢着眼于追求快乐、财富和名声,而非智慧和美德,这对常人美德和非常人美德造成了双重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普罗塔戈拉 苏格拉底 智术师 勇敢 美德
下载PDF
悖论消失
18
作者 IanStewart 郭凯声 向俊 《科学》 2000年第9期79-80,共2页
数学中某些最有争议性的问题与逻辑悖论有关。最深奥的悖论是一些自相矛盾的陈述,其中最有名的是下面这样一个陈述:“此旬是谎言。”为了分析这样一些陈述,数理逻辑学家们在定义它们的各项时必须非常谨慎某些悖论经严密推敲仍然站得... 数学中某些最有争议性的问题与逻辑悖论有关。最深奥的悖论是一些自相矛盾的陈述,其中最有名的是下面这样一个陈述:“此旬是谎言。”为了分析这样一些陈述,数理逻辑学家们在定义它们的各项时必须非常谨慎某些悖论经严密推敲仍然站得住脚而如果它们真是如此的话,它们就揭示了逻辑思维的局限性。其它某些悖论一经仔细分析就不攻自破了。下面我将提出我对这样一些悖论的看法读者们可以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 逻辑悖论 逻辑思维 protagoras悖论
下载PDF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解读——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及其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岩松 徐露婷 《科教导刊》 2018年第20期46-47,共2页
"人是万物的尺度"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命题",普罗泰戈拉用该命题表达了独特的相对主义思想,其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更从本体论角度给予我们启发。普罗泰戈拉的命题解构了爱利亚学派神圣的"一",这有利于打破... "人是万物的尺度"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命题",普罗泰戈拉用该命题表达了独特的相对主义思想,其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更从本体论角度给予我们启发。普罗泰戈拉的命题解构了爱利亚学派神圣的"一",这有利于打破旧有的知识体系,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就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文化氛围下进入"黄金时代"。由于把追求真理作为一生的夙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无情地批判普罗泰戈拉及其后继者,他们在对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思想的批判中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并使形而上学步入更加严密化、体系化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泰戈拉 相对主义 尺度 形而上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