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18
1
作者 洪正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58,共15页
本文基于监督机制建立了借款人融资条件决定的道德风险模型,比较分析了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督效率及其对农村融资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商业银行缺乏明显的监督比较优势,由其组建的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将难以长期持续经营;小额... 本文基于监督机制建立了借款人融资条件决定的道德风险模型,比较分析了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督效率及其对农村融资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商业银行缺乏明显的监督比较优势,由其组建的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将难以长期持续经营;小额贷款公司因需要全部自有资本运营,对民营资本监督效率提出了过高要求而难以在农村地区普遍设立;资金互助社从农户生产经营中内生出来能有效实施相互监督和合同互联,与专业合作社或龙头公司联合发展时可显著改善农村融资状况。当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体现了政府隐性存款担保下国家对于民营资本金融风险的过度防范,以及商业银行为了经营特许权价值作出短期选择的双重契合。进一步的改革需要逐步从国家外生主导模式向民间内生成长模式转变,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和各类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监督效率 融资条件 改革逻辑
原文传递
中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与扩散特征 被引量:37
2
作者 程惠霞 杨璐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70,共8页
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静态空间分布基础上,以“金融密度”为衡量指标,考察2007—2018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与扩散特征,结果表明: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呈整体分散但相对集中状态,从形式上覆盖了31个省份,但实际覆盖空间非常狭... 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静态空间分布基础上,以“金融密度”为衡量指标,考察2007—2018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与扩散特征,结果表明: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呈整体分散但相对集中状态,从形式上覆盖了31个省份,但实际覆盖空间非常狭小。②基于ArcGIS的村镇银行经济金融密度、人口金融密度和地理金融密度分析发现两个突出的空间扩散特征,一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大部分在中西部地区,但空间分布存在省级差异和地区不均衡;二是它们基本遵循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向经济发展欠佳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到人口密度低地区等空间扩散路径,但在面积相等条件下,人口密度、基础设施、信用体系、运营成本与金融风险等因素导致这一扩散路径逆转。③最后结合金融科技趋势,提出政策层面适度调整农村金融发展思路,将重心调整至“数字金融”探索改善金融可达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空间分布 空间扩散 金融密度 村镇银行 数字金融 金融供给
原文传递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和对策 被引量:27
3
作者 曲小刚 罗剑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税后利润快速增长,资产质量较好,且资本充足,盈利能力逐年改善。另一方面,其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对农户和小企业的贷款占比较高,有效地缓解了农户和小企业的信... 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税后利润快速增长,资产质量较好,且资本充足,盈利能力逐年改善。另一方面,其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对农户和小企业的贷款占比较高,有效地缓解了农户和小企业的信贷约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和小企业的贷款占比有下降趋势,贷款对象偏离农户,区域分布不合理;二是其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且流动性不足,盈利水平偏低。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可持续发展 现状 制约因素
下载PDF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运行绩效集成评价——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蔡则祥 刘骅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6,共8页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被认为是破解我国农村资金短缺和信用贫困两大问题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借鉴Yaron提出的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维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与模糊综合评价集成分析法对江...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被认为是破解我国农村资金短缺和信用贫困两大问题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借鉴Yaron提出的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维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与模糊综合评价集成分析法对江苏省三种类型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业绩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提升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运行绩效的配套政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市场 新农村建设 农村小额贷款 农业贷款
下载PDF
农村普惠金融的特点及制约因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戴洛特 张燕 李家华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73,共8页
现今我国已进入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供给侧改革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切入点,也是提升精准扶贫效率,为广大农民谋利益的关键。而如何建设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就成... 现今我国已进入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供给侧改革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切入点,也是提升精准扶贫效率,为广大农民谋利益的关键。而如何建设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就成为了实现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农村普惠金融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普遍具有金融排斥特征,同时金融产品的低端化又使得其具有信用风险和适应性成本控制,因此农村普惠金融亟需通过创新来克服诸多制约因素,使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双位联动共同作用于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普惠金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扶贫 金融支农 金融排斥 金融创新 信用风险 金融监管 农村信用体系 农村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改革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下载PDF
放宽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及信贷可得性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易小兰 蔡荣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37,共12页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放宽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行为以及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年收入较高、劳动力人数较多且借贷用于非农生产的农户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农村正规借贷渠...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放宽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行为以及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年收入较高、劳动力人数较多且借贷用于非农生产的农户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农村正规借贷渠道,其中年收入次之的农户家庭更偏好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年收入较低、劳动力人数较少且家有儿童、借贷用于消费、用于应急的农户家庭则更多地选择民间借贷;乡镇一级是否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正向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但后者在统计水平上不显著。虽然放宽市场准入能够极大地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但是对于农户而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差别不大。建议有关部门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立足"三农"需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形成政策支持合力,积极促进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从而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宽市场准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借贷渠道 信贷需求 信贷可得性
下载PDF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障碍与法律完善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煜宇 刘乃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5,共9页
内在加剧的盈利性与支农性矛盾冲突和外在缺位的政策激励已经成为以村镇银行与小贷公司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掣肘。既有金融结构抑制与金融创新的激励不足又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发展动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承载了... 内在加剧的盈利性与支农性矛盾冲突和外在缺位的政策激励已经成为以村镇银行与小贷公司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掣肘。既有金融结构抑制与金融创新的激励不足又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发展动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承载了金融公平、金融普惠、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等多元发展理念,缺乏有效的制度协调使得深层次的理念冲突浮出水面,进而造成金融机构的发展欠缺可持续性。以"权利-义务-责任"为框架的法律制度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改进向标。由内而外,完善企业法人、区域竞争、金融监管和安全保障等制度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可持续发展 村镇银行 小额贷款公司
下载PDF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联动监管模式设计--一个博弈视角下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孟亮 文春晖 孙良顺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77,共5页
2004年开始的新一轮农村金融增量式改革续写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新篇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急剧增加,竞争性增强,但由于现阶段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模式落后,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的快速增长,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农村金融... 2004年开始的新一轮农村金融增量式改革续写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新篇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急剧增加,竞争性增强,但由于现阶段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模式落后,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的快速增长,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农村金融供给跟不上需求的步伐转变成农村金融监管跟不上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的脚步。因此,创新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模式成为破解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联动监管模式 博弈
下载PDF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钮中阳 乔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31,71,共8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金融风险。本文构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评价体系,对道德因素所引发的风险进行了讨论,并选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系统而言...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金融风险。本文构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评价体系,对道德因素所引发的风险进行了讨论,并选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系统而言,内部因素引发的金融风险可能性高于外部因素;从中间要素层对决策目标的权重排序结果来看,安全性、资本充足性和经济环境排在前三位,流动性紧随其后;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着重从安全性、资本充足性以及流动性等内部要素着手做好风险控制,在提高效益性和发展能力的同时也需要防范因业务增长带来的风险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风险评价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目标及信贷行为解释——以山东省调查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红梅 《金融发展研究》 2013年第11期60-65,共6页
本文利用山东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差异及支农目标的共同特征,并从信贷行为角度解释其支农目标的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目标主要体现为借款者数量增加。贷款余额的扩大、期限多样性... 本文利用山东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差异及支农目标的共同特征,并从信贷行为角度解释其支农目标的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目标主要体现为借款者数量增加。贷款余额的扩大、期限多样性的增加、审批效率的提高及涉农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增加借款者数量。政府的支农政策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借款者数量,仅关注支农深度及涉农比例只会干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行或鼓励支农数据造假行为。信贷政策上,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期限弹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涉农贷款成本,并通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创新,更有效地完成支农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支农目标 信贷行为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孟亮 王立聪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6-57,共12页
选取2016—2020年4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据,从脆弱性视角出发,构建数字金融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降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数字金融发展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的抑... 选取2016—2020年4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据,从脆弱性视角出发,构建数字金融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降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数字金融发展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的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对地处落后县域、资产规模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治理能力的提升与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强会使数字金融更易于降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因此,应在推进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外部发展环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提高治理能力以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 银行脆弱性
下载PDF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小玲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供给力量,对解决农户的贷款难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农村社会资本,即信任、规范和网络3个角度探讨其如何降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并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利用社会资本促...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供给力量,对解决农户的贷款难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农村社会资本,即信任、规范和网络3个角度探讨其如何降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并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利用社会资本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资本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增长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建武 刘惠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7-191,共5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四年的发展,是否达到设立初期银监会、人民银行所要实现的目标吸引各界广泛关注。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视角出发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本文运用邹氏检验,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对我国...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四年的发展,是否达到设立初期银监会、人民银行所要实现的目标吸引各界广泛关注。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视角出发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本文运用邹氏检验,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完善了我国金融体系,也更好地支持了"三农"服务,所以还应加大业务建设、明确市场定位和增强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 邹检验
下载PDF
畜牧业金融需求主体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赢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艳 范静 许彩丽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27,共6页
本文从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供给和畜牧业金融需求的供需双方角度出发,以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证实了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资金供给不足、畜牧业金融需求日趋旺盛而导致的供需矛盾。最终从金融机构、畜牧业养殖农户... 本文从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供给和畜牧业金融需求的供需双方角度出发,以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证实了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资金供给不足、畜牧业金融需求日趋旺盛而导致的供需矛盾。最终从金融机构、畜牧业养殖农户、畜牧业养殖企业、政府等多角度构建了供需双方达到共赢的运作模式,以期为畜牧业金融需求主体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共赢提供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 贷款公司 农民资金互助社
原文传递
中国微型金融机构的制度演进、发展状况与动态趋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达 温涛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4,共13页
基于对中国微型金融的历史回溯与概念重构,构建服务覆盖广度(地理渗透性)、金融服务深度、运营可持续性多维观测指标,科学研判2008—2018年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状况与动态趋势,进而探究微型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特征与... 基于对中国微型金融的历史回溯与概念重构,构建服务覆盖广度(地理渗透性)、金融服务深度、运营可持续性多维观测指标,科学研判2008—2018年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状况与动态趋势,进而探究微型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特征与现实障碍。研究发现:其间,微型金融机构的普惠性功能完善情况较好,不同区域金融包容性明显提升,但其自身运营可持续性延续下行趋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发展的稳定性整体优于小额贷款公司。当前,亟需完善微型金融相关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体系,因地制宜推动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强化风险预警与处置手段,加强信息披露,建立评级机制,夯实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金融机构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小额贷款公司 普惠金融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亦潍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37-46,共10页
吉林省作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于2007年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此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覆盖省内全部县域,并在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十五年的运行中我们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模式、资金来源和... 吉林省作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于2007年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此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覆盖省内全部县域,并在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十五年的运行中我们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模式、资金来源和人员构成方面均存在不足,所面对的农村金融环境和财政货币政策也有提升的空间。面对未来乡村振兴中农村金融发展的机遇,吉林省应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鼓励其由内而外调整创新,助力吉林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
下载PDF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域分布特点 被引量:5
17
作者 曲小刚 罗剑朝 《征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0,共4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分布偏向东部地区,而农村资金互助社则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分布的不平衡不利于改善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县域和乡镇的农村金融服务。通过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国内的分布特点...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分布偏向东部地区,而农村资金互助社则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分布的不平衡不利于改善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县域和乡镇的农村金融服务。通过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国内的分布特点,得出影响它们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区域分布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区域分布 特点
下载PDF
以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契机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一体化模式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英娜 胡继成 夏申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003-3006,共4页
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农村政策性金融职能的弱化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滞后等原因而处于萎缩状态,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契机,构建河北省农村金融服务一体化模式,通... 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农村政策性金融职能的弱化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滞后等原因而处于萎缩状态,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契机,构建河北省农村金融服务一体化模式,通过各金融领域的沟通与协作,铸造一个健康、高效、相互协调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一体化 契机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 刘仁龙 《吉林金融研究》 2012年第2期7-11,共5页
《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提出,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负责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利... 《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提出,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负责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利地促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壮大。本文以吉林省村镇银行为例,实证检验了利率市场化对于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和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实际效果,对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具有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影响
下载PDF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交易费用为视角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长生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从Williamson契约的交易费用定义出发,说明了农村信贷交易费用的构成,阐释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信息费用、监管费用的高低负相关的作用机理,分析了监管活动的效果要看不同主体的监管活动产生的综合效应。建议创建信息共享平... 从Williamson契约的交易费用定义出发,说明了农村信贷交易费用的构成,阐释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信息费用、监管费用的高低负相关的作用机理,分析了监管活动的效果要看不同主体的监管活动产生的综合效应。建议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和发展农村社会资本降低信息费用,建设农村信用体系降低监管费用,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可持续发展 交易费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