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浓度变化与NIHSS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32
1
作者 金岗生 冯炯 +4 位作者 陈衍 胡浩宇 徐宾 郑水红 金姬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9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变化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初诊的住院患者30例为脑梗死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变化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初诊的住院患者30例为脑梗死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抽空腹肘静脉血2 m L。脑梗死组患者入院当天、第3、7、14、28天各抽血1次;对照组健康者抽血1次,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VEGF,并对患者各时间点进行NIHSS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3、7、14、28天血VEGF浓度分别为(203.76±47.36)ng/L、(207.35±49.83)ng/L、(214.53±55.87)ng/L、(203.78±42.39)ng/L、(188.34±42.82)ng/L,均高于对照组的(185.97±53.36)ng/L,第7天血VEGF浓度显著增高(t=2.421,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的NIHSS评分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6,P=0012),随着时间的延长,NIHSS评分逐渐降低;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3、7、14、28天血VEGF浓度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结果 血清VEGF的浓度变化结合NIHSS评分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诊断和预后疗效的评价指标,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VEGF nihss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及溶栓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洁 黄云苑 +3 位作者 宋凤卿 刘思齐 温立强 蒋龙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IS患者184例,根据是否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n=91)和未溶栓...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IS患者184例,根据是否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n=91)和未溶栓组(n=93),选择健康体检者84例作为正常组;溶栓患者根据入院和溶栓后NIHSS评分好转率分为短期好转组(n=58)和短期未好转组(n=33)。比较各组血小板参数和NLR;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来确定血小板参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溶栓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溶栓组和未溶栓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及NLR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但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比较MPV、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好转组与未好转组比较,MPV、PDW、P-LCR和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NLR与溶栓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相关性,NLR越高短期预后越差。结论血小板参数和NLR对AIS患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NLR可预测溶栓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下载PDF
测定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兵 孟祥红 +3 位作者 耿晓非 王卫 陈娟 魏东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15-416,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测定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D-二聚体和Hs-CRP含量,并进行比较,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测定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D-二聚体和Hs-CRP含量,并进行比较,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和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中D-二聚体和Hs-CRP含量明显高于小面积组(P<0.01);但D-二聚体和Hs-CRP含量与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测定血中D-二聚体和Hs-CRP含量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马妮娜 白晓黎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鼠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丁苯酞对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并注射丁苯酞氯化...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鼠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丁苯酞对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并注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共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和2周后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观察组NIHSS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中hs-CRP、IL-6和TNF-α的表达均下降。2组患者的头痛、头晕、呕吐及皮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鼠生长因子治疗,临床效果理想,联合用药可有效下调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鼠生长因子 急性脑梗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H-FABP的表达及其与NSE、NIHSS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燕军 张万花 周连英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IS)和脑出血(ICH)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表达及其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治疗的AIS患者66例作为AIS组,IC...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IS)和脑出血(ICH)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表达及其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治疗的AIS患者66例作为AIS组,ICH患者66例作为ICH组。另选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清H-FABP、NSE及NIHSS评分,以及不同病灶大小患者血清H-FABP、NSE及NIHSS评分,分析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及ICH组患者的血清H-FABP水平[(0.443±0.187)μg/L、(0.428±0.212)μg/L]及NSE水平[(8.871±4.263)μg/mL、(8.858±3.796)μ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301±0.170)μg/L、(6.642±2.335)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病灶组和大病灶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0.453±0.119)μg/L、(0.482±0.123)μg/L]、NSE水平[(8.983±2.665)μg/mL、(10.413±3.032)μg/mL]及NIHSS评分[(12.48±2.02)分、(13.89±2.13)分]均明显高于小病灶组[(0.415±0.087)μg/L、(7.530±2.348)μg/mL、(11.59±1.24)分],且大病灶组患者血清H-FABP、NSE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中病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H-FABP的表达与NSE、NIHSS评分及病灶大小均呈正相关(r=0.761、0.728、0.688,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H-FABP、NSE表达较高,且H-FABP与NSE、NIHSS评分及病灶大小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出血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临床和预后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修信 李立新 +1 位作者 廖品君 苑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的临床和预后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其静脉血样本作为病例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的临床和预后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其静脉血样本作为病例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1 d时SAA浓度,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选择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予患者综合治疗,并在入院及治疗21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判断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SAA浓度与NIHSS评分进行分析,探究SA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和预后价值。结果病例组治疗前SAA浓度为(18.05±6.77)mg/L,明显高于治疗后(7.81±2.66)mg/L及对照组(7.49±4.49)mg/L(P均<0.05);病例组治疗前CRP浓度为(15.08±4.32)mg/L,明显高于治疗后(6.05±2.20)mg/L及对照组(5.5±3.34)mg/L(P均<0.05)。21 d时病例组NIHSS评分比入院时明显下降(11.07±4.2 vs 7.78±2.89,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AA浓度,而非CRP浓度,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61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AA、CRP浓度均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的重要指标,急性期SAA浓度与治疗前后NIHSS差值显著相关,提示SAA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娜 杨琴 +2 位作者 吴兆敏 范层层 黄家贵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脑出血组42例,为发病24h内住院的脑出血患者;对照组28例,为本院同期的健康体检者。观察指标:入院时和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患者一般...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脑出血组42例,为发病24h内住院的脑出血患者;对照组28例,为本院同期的健康体检者。观察指标:入院时和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患者一般情况,出血部位,出血量,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NIHSS评分,随访6个月时的预后。结果脑出血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第7天的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的低(P<0.05)。大量出血或GCS评分≤8分者,NT-proBNP水平分别高于中、小量出血及GCS>8分者(P<0.05)。随访6个月时,血浆NT-proBNP水平高的脑出血者,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差。结论脑出血后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出血量越大,病情越重,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因此,血浆NT-proBNP水平有可能成为监测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和预测预后的重要及快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N端脑钠肽前体 GCS评分 nihss评分 预后
下载PDF
通督治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震 郑之俊 +2 位作者 梁发俊 章显宝 肖伟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观察通督治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纳入PSD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片口服,针刺组予通督治郁针法。2组患... 目的:观察通督治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纳入PSD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片口服,针刺组予通督治郁针法。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5天、治疗90天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5天,针刺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90天,2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且针刺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P <0.01)。根据各个量表评判临床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督治郁针法治疗PSD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PSD) 通督治郁针法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原文传递
续命汤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樊雅丽 周天梅 +1 位作者 陈坤飞 袁荣金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1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续命汤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续命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测... 目的:观察续命汤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续命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雌激素及血小板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77.5%,治疗组8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雌激素及血小板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续命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损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脑梗死 续命汤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Infarction Patterns in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Etiology and Prognosis 被引量:5
10
作者 T. Alloush R. R. Moustafa +2 位作者 M. M. Fouad H. Ahmed M. Hamdy 《Neuroscience & Medicine》 2019年第3期175-193,共19页
Study Objectives: About a quarter of strokes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occur in the vertebrobasilar distribution. Vertebrobasilar stroke is particularly prone to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especially brain stem inf... Study Objectives: About a quarter of strokes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occur in the vertebrobasilar distribution. Vertebrobasilar stroke is particularly prone to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especially brain stem infarctions due to damage of the regional brain tissues that contain vital center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rates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Study Design: This was across sectional observational prospective hospital-based study conducted on 60 patients with first-ever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risk factors and different infarction patterns in posterior circulation;single small lacunar lesion, single large lesion, or multiple scattered lesions. Dia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and stroke subtypes were defined using 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 criteria as well as clinical and brain imaging features. Stroke severity using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was done on admission, after 24 hours from admission, and at 7 days from onset of symptoms. The patients functional status was assessed by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done on admission and on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and at 7-day follow up from onset of symptoms.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infarction patterns into a single small lacunar lesion (group I), a single large lesion (group II), and multiple scattered lesions (group III) 2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as regard the presence of 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the on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 regard vascular risk factors was atrial fibrillation (AF).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as regard the occurrence of previou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as regard NIHSS score on admission, after 24 hours, and at 7 days from admiss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as r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Circulation stroke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Echocardiography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ngiography CAROTID Duplex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叶静 崔伟锋 +2 位作者 范军铭 郭泉滢 谢翀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421-1426,共6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5家研究中心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744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针刺治疗,分为针刺组396例和非针刺组348例;采用倾向评分法均衡混杂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级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并评价肌力疗效。方法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共匹配196对病例,两组患者基线均衡可比。肌力疗效比较,匹配前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有效率分别为73.48%、56.61%;匹配后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有效率分别为82.14%、59.18%,匹配前后针刺组疗效均优于非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下降,曲线下面积协方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前后针刺组较非针刺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针刺治疗能够有效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改善NIHSS评分,促进患者肌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针刺 肌力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真实世界研究 倾向评分法
原文传递
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墅婷 皮敏 +2 位作者 周瑞 刘薇 林少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490-1495,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使用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深圳市中医院结构化病历系统提取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期间收治的被诊断为脑梗塞恢复期肝肾亏虚证型的住院病例,共计105例。根据治... 【目的】回顾性分析使用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深圳市中医院结构化病历系统提取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期间收治的被诊断为脑梗塞恢复期肝肾亏虚证型的住院病例,共计105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病例分为调任通督针刺组57例和普通针刺组48例。调任通督针刺组在临床真实治疗基础上给予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普通针刺组在临床真实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病症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出院时,2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调任通督针刺组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调任通督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98%(53/57),普通针刺组为77.08%(37/48)。调任通督针刺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病症疗效:调任通督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98%(53/57),普通针刺组为79.17%(38/48)。调任通督针刺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可有效改善肝肾亏虚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中医病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任通督针刺法 脑梗塞恢复期 肝肾亏虚型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双重差异模型下改良JUST评分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管理的效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晓蕾 魏薇萍 管佳慧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7期557-562,共6页
目的探究双重差异模型(differences-in-differences,DID)下改良的日本急性卒中分类(Japan urgent stroke triage,JUST)评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管理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收治的215例急性... 目的探究双重差异模型(differences-in-differences,DID)下改良的日本急性卒中分类(Japan urgent stroke triage,JUST)评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管理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收治的2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接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106)并给予传统救护模式,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接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109)并给予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模式。比较两组急诊抢救成功率、住院病死率、病残率、院内抢救时效指标(救治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建立高级气道、静脉通路时间)、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2、4、6、8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采用DID模型对比两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结束后,两组急诊抢救成功率、住院病死率、病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0.83%)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28,P=0.026),住院病死率(9.17%)及病残率(26.61%)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28,P=0.026;χ^(2)=8.155,P=0.004)。两组各项院内抢救时效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的救治时间[(2.22±0.97)h]、术前准备时间[(18.06±5.43)min]、建立高级气道[(15.25±4.39)min]、静脉通路时间[(7.41±2.3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6,P=0.814),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下降(P值均<0.05),干预结束后2、4、6、8周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2周:(9.25±2.18)分;4周:(8.11±2.19)分;6周:(6.50±1.62)分;8周:(5.29±0.9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93%,明显低于对照组27.36%(P<0.05)。结论改良JUST评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管理可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病残或病死率,为院内抢救争取有效时间,还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差异模型(DID) 急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评分 病残率 预后 日本急性卒中分类(JUST)评分 并发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娟 张建平 +1 位作者 张婷 罗十之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8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最终完成研究的9 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 6例和治疗组4 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研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最终完成研究的9 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 6例和治疗组4 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15天为1疗程,2组均治疗2疗程。比较2组4 8 h血肿扩大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评分(GCS)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4 8 h血肿扩大率治疗组为6.12%,对照组为19.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GCS、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GCS、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CRP、TNF-α、NO表达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TNF-α、NO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CRP、TNF-α、NO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 1.8%,对照组为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有效预防急性脑出血患者4 8 h血肿扩大,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减轻神经损伤,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加味补阳还五汤 醒脑静注射液 格拉斯哥评分(GCS) 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
原文传递
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琪 尹艳霞 +1 位作者 张文学 孙雪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6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采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采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记忆商(MQ)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NIHSS评分降低,MQ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MQ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心理功能、物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创伤性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记忆商(MQ)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CD62P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齐丹丹 蒋博民 +6 位作者 王佩 魏书艳 赵婧 李蒙蒙 卢丹丹 王欢 李轩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1697-1702,共6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62P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62P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按照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天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hs-CRP以及CD62P水平的变化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2例脱落、共98例完成研究,试验组全部完成研究。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hs-CRP、CD62P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血清中hs-CRP、CD62P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降低炎症因子(hs-CRP、CD62P)的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敏C反应蛋白 CD62P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文钦生 杨劲松 +1 位作者 张玉松 李洁儿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8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 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加服补阳还五汤,2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 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加服补阳还五汤,2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气虚血瘀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阳还五汤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原文传递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祖峰 郭永梅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脑梗死患者,并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脑梗死患者,并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有助于神经功能的修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血液流变状态,疗效优于依达拉奉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依达拉奉注射液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探究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俊鑫 陈宏权 +2 位作者 魏强国 柳清洋 黄伟明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9期193-195,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究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从该院及南山区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9年4月接诊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予以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方... 目的为了提高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究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从该院及南山区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9年4月接诊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予以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方案治疗的2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予以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的25例患者列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病死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评分、血肿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病死率分别为1(4.00%)和7(28.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明显降低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量表评分、Barthel评分、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量表评分、Barthel评分、血肿量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接受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不仅可以明显减少病死率,还可以降低颅内血肿量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恢复速度,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CT定位下微创穿刺 开颅血肿清除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评分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静脉溶栓与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美萍 洪玲萍 +1 位作者 王洁 王凤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8期1-3,19,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血管再通情况及mRS评分。结果(1)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IMT、斑块面积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MT、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11例患者血管完全再通,对照组5例;秩和检验显示,研究组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研究组m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再通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血栓内接触性溶栓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