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秋节及其节俗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 |
熊海英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2
|
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命运的多维思考 |
黄永林
孙佳
|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3
|
北京兔儿爷文化探源 |
关昕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7
|
|
4
|
中秋节祭月活动的变迁 |
韩养民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5
|
|
5
|
苏轼七夕、中秋、元宵词的内涵及特色 |
杨加加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6
|
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 |
贺紫君
|
《文化软实力研究》
|
2023 |
2
|
|
7
|
中秋节民俗的诗意阐释 |
郭明志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8
|
多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战略探析——以中秋节为例 |
林龙飞
黄光辉
王艳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9
|
中越节日民俗之比较研究 |
过伟
|
《创新》
|
2007 |
2
|
|
10
|
韩国秋夕的社会文化内涵、功能及其传承意义 |
林宣佑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1
|
中秋节载人登月任务窗口与转移轨道设计研究 |
贺波勇
顾绍景
黄海兵
李海阳
|
《上海航天》
CSCD
|
2017 |
4
|
|
12
|
论苏轼的“密州四曲” |
乔云峰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3
|
|
13
|
中秋节俗主题及其戏曲演绎 |
翁敏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4
|
民间剪纸艺术与中秋文化研究 |
张朝晖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5
|
中秋节的文化流变及文学书写 |
吴越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2
|
|
16
|
明月几时有——论密州苏轼符号 |
刘清泉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2
|
|
17
|
北京市居民节日休闲特征分析——以中秋节为例 |
吴承忠
|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8
|
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中秋文化的贡献 |
乔云峰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2
|
|
19
|
中秋月饼考 |
黄涛
王心愿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20
|
中秋节文化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
李海凤
张卓莉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