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形”的美学——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的话语方式 被引量:15
1
作者 胡志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62,共5页
卡夫卡在创作 (如《变形记》)中运用的是一种变形的话语方式。它常以不可思议的开头 ,把主人公和读者一起“抛入”一个变了形的审美语境 :其叙事时间寓变化于简单、叙事体态采用复合式的双重视角、叙事语式多用虚拟语气和推测性词汇。... 卡夫卡在创作 (如《变形记》)中运用的是一种变形的话语方式。它常以不可思议的开头 ,把主人公和读者一起“抛入”一个变了形的审美语境 :其叙事时间寓变化于简单、叙事体态采用复合式的双重视角、叙事语式多用虚拟语气和推测性词汇。这根源于卡夫卡“变形”的美学 ,包括他对人生的生存境况的“恐惧”体验和“滑动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变形记> 话语方式 变形 美学
下载PDF
“空白之页”与“变异转型”——孙犁乡村女性叙事的复杂性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107,共9页
作家孙犁一直以塑造单纯美丽而又深明大义的乡村女性形象著称。但实际上孙犁的乡村女性叙事还有鲜为人知的层面。首先是孙犁乡村女性叙事的"空白之页"——他很少涉及同一时期解放区作家笔下常见的乡村女性争取婚恋自主的题材... 作家孙犁一直以塑造单纯美丽而又深明大义的乡村女性形象著称。但实际上孙犁的乡村女性叙事还有鲜为人知的层面。首先是孙犁乡村女性叙事的"空白之页"——他很少涉及同一时期解放区作家笔下常见的乡村女性争取婚恋自主的题材,再者,他在表现民族解放战争中乡村女性所迸发出来的人性美极致的同时,却极力规避这一特殊女性群体在这场战争中触目惊心的性别罹难。其次,孙犁乡村女性叙事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型,塑造出一系列迥异于水生嫂形象的相当另类的乡村女性人物。这一切都表明孙犁乡村女性叙事的复杂性。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界已充分意识到孙犁创作的复杂性,但少有人将这种复杂性与他笔下的乡村女性叙事相关联,因为孙犁笔下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单纯的乡村女性形象,承载着我们关于乡村、母亲的最本质化、最不容颠覆的文化记忆和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乡村女性叙事 空白之页 变异转型
原文传递
但丁与奥维德的“取材”及其对文学传统的挑战 被引量:1
3
作者 游雨泽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8,共11页
《变形记》与《神曲》之间的联系并不止于但丁对奥维德笔下神话的引用与改写,这两部史诗在内容与叙事风格层面分别创造了整全的宇宙。这种整全性在内容上体现为完整的时间与空间,在叙事风格上体现为对不同流派的兼容并蓄:但丁实践了奥... 《变形记》与《神曲》之间的联系并不止于但丁对奥维德笔下神话的引用与改写,这两部史诗在内容与叙事风格层面分别创造了整全的宇宙。这种整全性在内容上体现为完整的时间与空间,在叙事风格上体现为对不同流派的兼容并蓄:但丁实践了奥维德的“变形”概念,即吸收、改造其文学范本与模仿对象的能力。两位诗人分别通过与各自在文学创作上的借鉴与模仿对象的对比,尝试定义自身的诗学身份。但丁通过“取材”这一方式实现了对文学传统的挑战,继承并发展了奥维德叙述中的诗学革新,进而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记》 《神曲》 诗学宇宙 取材 诗学革新
原文传递
Task-Oriented Topology System Synthesis of Reconfigurable Legged Mobile Lander Integrating Active and Passive Metamorphoses
4
作者 Youcheng Han Ziyue Li +3 位作者 Gaohan Zhu Weizhong Guo Jianzhong Yang Wei Li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89-109,共21页
To explore hostile extraterrestrial landforms and construct an engineering prototyp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ask-oriented topology system synthesis of reconfigurable legged mobile lander(ReLML)with three operation mo... To explore hostile extraterrestrial landforms and construct an engineering prototyp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ask-oriented topology system synthesis of reconfigurable legged mobile lander(ReLML)with three operation modes from adjusting,landing,to roving.Compared with our preceding works,the adjusting mode with three rotations(3R)provides a totally novel exploration approach to geometrically matching and securely arriving at complex terrains dangerous to visit currently;the landing mode is redefined by two rotations one translation(2R1T),identical with the tried-and-tested Apollo and Chang'E landers to enhance survivability via reasonable touchdown buffering motion;roving mode also utilizes 2R1T motion for good motion and force properties.The reconfigurable mechanism theory is first brought into synthesizing legged mobile lander integrating active and passive metamorphoses,composed of two types of metamorphic joints and metamorphic execution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s.To reveal metamorphic principles with multiple finite motions,the finite screw theory is developed to present the procedure from unified mathematical representation,modes and source phase derivations,metamorphic joint and limb design,to final structure assembly.To identify the prototype topology,the 3D optimal selection matrix method is proposed considering three operation modes,five evaluation criteria,and two topological subsystems.Finally,simulation verifies the whole task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o ensure the reasonability of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gged mobile lander Topology synthesis Active and passive metamorphoses Finite screw Metamorphic joint Reconfigurable mechanism
下载PDF
莎士比亚叙事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对奥维德《变形记》的改写及诗人身份自觉
5
作者 钟园 章燕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3年第1期126-143,共18页
莎士比亚在1593年出版了他的首部诗歌作品《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并在献词中明确表示这是“我文思的头胎儿”,向世人宣告他以诗人身份进入文坛。该诗作在当时获得非凡成功,但历代评论者大都忽视了献词与诗歌文本的互动,尤其未能洞察莎士... 莎士比亚在1593年出版了他的首部诗歌作品《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并在献词中明确表示这是“我文思的头胎儿”,向世人宣告他以诗人身份进入文坛。该诗作在当时获得非凡成功,但历代评论者大都忽视了献词与诗歌文本的互动,尤其未能洞察莎士比亚在献词中隐含的独立意识以及诗歌文本对神话结局改写的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模仿概念探索莎士比亚该诗作对其创作来源奥维德《变形记》的神话改写。在贵族资助成为诗人生存必要、印刷媒介带来更大受众市场的时代背景下,莎士比亚的《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既体现了他对时代诗学精神的回应,又是他突破文学传统的宣言。年轻无名的莎士比亚凭借此诗成功进入诗歌圈,在神话重述中展现了他的诗人身份自觉,确立了他的诗歌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 莎士比亚 奥维德 《变形记》 改写 诗人身份
下载PDF
试论《变形记》中的自我“异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倍倍 陈思嘉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9期129-130,共2页
表现主义注重自我的表现,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对主人公异化的表现,明显带有反传统的特点.通过主人公怪异"变形"的生理异化以及周围人与社会异化来表现来表达主观精神,使自我表达达到了新的真实。在看似荒诞的、不合逻辑... 表现主义注重自我的表现,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对主人公异化的表现,明显带有反传统的特点.通过主人公怪异"变形"的生理异化以及周围人与社会异化来表现来表达主观精神,使自我表达达到了新的真实。在看似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描绘中,人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都表现出来。通过人的内在异化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人和社会两者的内在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主义 自我异化 变形
下载PDF
Nietzsche' Self-Transcendence Theory From Three Metamorphoses of Spirit to Superman Philosophy
7
作者 潘琳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期192-193,共2页
To solve the philosophical question of what is the human being's essence, Nietzsche gives his answer in late 19 th century that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 is self-transcendence. Human being is a bridge. One side i... To solve the philosophical question of what is the human being's essence, Nietzsche gives his answer in late 19 th century that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 is self-transcendence. Human being is a bridge. One side is animal, and the other side is the higher level spices—superman. Nietzsche points out that people should finish their self-transcendenc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hree metamorphoses of spirit and then to superman stage. During this process, Nietzsche compares three metamorphoses of spirit to camel, lion, and child. Child is the sign of arrival of superman. Superman is the symbol of ideal life, for which Nietzsche pursu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ETZSCHE Three metamorphoses of Spirit Superman Philosophy
下载PDF
试论《金驴记》对后世欧洲文学作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志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6-689,共4页
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描写人物异化为动物及其异化之后的生活遭际与精神风貌,这是欧洲文学的一大艺术传统。在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文学体裁中,小说当属执牛耳者;在小说中间,最早也最完整地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鸿篇巨制,则首推阿普列乌斯的... 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描写人物异化为动物及其异化之后的生活遭际与精神风貌,这是欧洲文学的一大艺术传统。在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文学体裁中,小说当属执牛耳者;在小说中间,最早也最完整地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鸿篇巨制,则首推阿普列乌斯的《金驴记》。这部杰作在文学题材、创作技巧等方面对后世欧洲文学作品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在欧洲文学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驴记》 阿普列鸟斯 文学传统 影响 异化
下载PDF
伊甸园里的成人:《失乐园》中奥维德色彩的亚当 被引量:1
9
作者 翟康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19年第2期239-257,共19页
在弥尔顿的《失乐园》里,堕落前的亚当天真无邪,因而常被视为不成熟甚至幼稚。本文则认为《失乐园》里的亚当在堕落前就已经心智成熟,这种成熟的亚当形象借助弥尔顿对《变形记》中纳克索斯的挪用而展现出来。奥维德笔下的纳克索斯因无... 在弥尔顿的《失乐园》里,堕落前的亚当天真无邪,因而常被视为不成熟甚至幼稚。本文则认为《失乐园》里的亚当在堕落前就已经心智成熟,这种成熟的亚当形象借助弥尔顿对《变形记》中纳克索斯的挪用而展现出来。奥维德笔下的纳克索斯因无法认识自我而最终走向毁灭,弥尔顿挪用了这则神话故事,使亚当与纳克索斯产生强烈反差,赋予了他自我认知、洞察人性的能力,将其塑造成一位心智成熟的人,并通过这种"反纳克索斯"的挪用,成功刻画出比《圣经》里的亚当原型更为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失乐园》 奥维德 《变形记》 亚当 纳克索斯 挪用
下载PDF
From The Lodger (1913) to From Hell (2001): Uncanny Portraits of Jack the Ripper?
10
作者 C. Bruna Mancin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12期1025-1036,共12页
During the last months of 1888 the populous quarter of Whitechapel, London, was stained with the blood of five women, all booked prostitutes and chronic alcoholics, worth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diseases/vices of the ... During the last months of 1888 the populous quarter of Whitechapel, London, was stained with the blood of five women, all booked prostitutes and chronic alcoholics, worth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diseases/vices of the Victorian East End. The shrewd and sanguinary Monster who realized these violent murders called himself "Jack the Ripper", signing with his "trade name" the letters he sent to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and through the press he soon became a myth, the most famous "serial killer" of all time. As a matter of fact, his legend survived, and his evil figure still haunts the pages of books and---of course--the frames of many films; among the most famous From Hell (2001) by Albert and Allen Hughes, taken from the graphic novel of the same name by Moore and Campbell; Jack the Ripper (1976) by Jess Franco, with a disturbing Klaus Kinski, but also the TV movie directed by David Wickes in 1998 entitled Jack The Ripper; more obliquely, Jack appears also in The Lodger (1913) and Frenzy (1972) by Alfred Hitchcock. But can these movies be defined as true biopics of Jack? Strangely enough, it seems, these biographies contribute to build the mythic "anonymity" of the Ripper, encouraging (and fascinating) fear and nightma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ck the Ripper biopic monster sexuality ALTERITY HELL diabolic metamorphoses
下载PDF
论《金驴记》对欧洲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11
作者 李志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描写人物异化为动物及其异化之后的生活遭际与精神风貌,这是欧洲文学的一大艺术传统。在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文学体裁中,小说当属执牛耳者;在小说中间,最早也最完整地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鸿篇巨制,则首推阿普列乌斯的... 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描写人物异化为动物及其异化之后的生活遭际与精神风貌,这是欧洲文学的一大艺术传统。在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文学体裁中,小说当属执牛耳者;在小说中间,最早也最完整地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鸿篇巨制,则首推阿普列乌斯的《金驴记》。《金驴记》在题材与技巧等方面实现了对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在欧洲文学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传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驴记》 阿普列乌斯 文学传统 继承 超越 异化
下载PDF
荒诞背景下的真实——论《变形记》的自传性
12
作者 曾慧萍 《新余高专学报》 2008年第4期32-35,共4页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代表作,是西方现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荒诞和悖谬、象征和隐喻、"异化"和绝望,使作品充满了神秘、恐怖和悲惨的氛围。研究者较多注重作家的哲学思想和创作手法的研究,却忽视了作品本身的解...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代表作,是西方现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荒诞和悖谬、象征和隐喻、"异化"和绝望,使作品充满了神秘、恐怖和悲惨的氛围。研究者较多注重作家的哲学思想和创作手法的研究,却忽视了作品本身的解读和作者的生命体验,透过作品的神秘面纱,我们看得更清楚的是荒诞背景下的真实,是作品明显的自传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变形记》 自传性 父权 真实
下载PDF
灵性与野性:中外变形故事折射出的自然观与生态内涵
13
作者 李贵苍 周曼青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中外变形故事的集大成者莫过于《聊斋志异》和奥维德的《变形记》,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人与自然间的情感想象关系。中外变形故事以生命形态的变化表现人与自然的情感想象联系的特点与差异,展现变形所包含的中外生态思想内涵,传递着中... 中外变形故事的集大成者莫过于《聊斋志异》和奥维德的《变形记》,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人与自然间的情感想象关系。中外变形故事以生命形态的变化表现人与自然的情感想象联系的特点与差异,展现变形所包含的中外生态思想内涵,传递着中外生命形态变形均坚持的能量传递、彼此关联和统一整体三个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聊斋志异》的变形故事更是体现了中国自然观的灵性特点,而《变形记》为代表的外国变形故事体现的是西方自然观中的野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 生态内涵 《变形记》 《聊斋志异》 野性 灵性
下载PDF
“被唤醒的灵魂”:贞女鲁克丽丝“变形记”
14
作者 梁庆标 《跨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112-128,270,共18页
鲁克丽丝是古罗马王政末期的一位贵妇,以贞洁贤淑著称,但被王子塔昆所侮。她的受辱遭遇及自杀的结局引发了罗马人对国王塔昆的残暴统治的反抗,最后罗马人推翻暴政,建立了共和政体。值得关注的是,鲁克丽丝的形象引发了后世作家、艺术家... 鲁克丽丝是古罗马王政末期的一位贵妇,以贞洁贤淑著称,但被王子塔昆所侮。她的受辱遭遇及自杀的结局引发了罗马人对国王塔昆的残暴统治的反抗,最后罗马人推翻暴政,建立了共和政体。值得关注的是,鲁克丽丝的形象引发了后世作家、艺术家的极大兴趣,如李维、奥维德、乔叟、莎士比亚、米德尔顿及海伍德等人都从不同角度来重塑这一女性形象。围绕鲁克丽丝形成的诸多文本尚未被系统探讨过,但它们具有广阔的跨学科空间,汇聚了女性观念、自我意识、诗画关系、生命政治及政治哲学等多重要素,也展现了这一在文本中被不断"变形"的形象背后的思想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克丽丝 诗画关系 生命政治 自我意识 变形
原文传递
论陌生化创作手法在《变形记》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迎春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8X期49-50,共2页
《变形记》是弗兰茨.卡夫卡的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在艺术手法和叙述方式上非常具有特色。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分析了其在小说的主旨、主人公的变化以及周围人的态度变化等的陌生化表现手法,认为"陌生化"技巧的运... 《变形记》是弗兰茨.卡夫卡的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在艺术手法和叙述方式上非常具有特色。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分析了其在小说的主旨、主人公的变化以及周围人的态度变化等的陌生化表现手法,认为"陌生化"技巧的运用是该部作品主旨成功揭示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茨·卡夫卡 《变形记》 “陌生化”技巧
下载PDF
跨艺术比较:“伊卡洛斯”在文学与绘画之间的转换
16
作者 赵建国 《美育学刊》 2020年第4期96-100,共5页
奥维德的《变形记》、勃鲁盖尔的油画《风景与伊卡洛斯坠落》与奥登的诗作《美术馆》之间因伊卡洛斯坠海而亡的神话形成一种互文性,通过对几种艺术作品的细节分析可以发现,不同艺术之间通过组合、再现、歪曲及改头换面等方式可以实现互... 奥维德的《变形记》、勃鲁盖尔的油画《风景与伊卡洛斯坠落》与奥登的诗作《美术馆》之间因伊卡洛斯坠海而亡的神话形成一种互文性,通过对几种艺术作品的细节分析可以发现,不同艺术之间通过组合、再现、歪曲及改头换面等方式可以实现互动转换,并生成新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卡洛斯 《变形记》 《风景与伊卡洛斯坠落》 《美术馆》
下载PDF
伊卡洛斯与奥登《美术馆》的复杂主题
17
作者 王文渊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4-37,共4页
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普通人物伊卡洛斯,经奥维德的塑造,勃鲁盖尔的描绘和20世纪3位诗人的作品推动,逐渐成为西方文学艺术中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对这一形象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奥登的短诗《美术馆》展示了复杂的主题思想,同时,... 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普通人物伊卡洛斯,经奥维德的塑造,勃鲁盖尔的描绘和20世纪3位诗人的作品推动,逐渐成为西方文学艺术中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对这一形象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奥登的短诗《美术馆》展示了复杂的主题思想,同时,与伊卡洛斯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当代人认识自我和群体、理性处理突发灾难事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卡洛斯 《变形记》 《美术馆》 《画着伊卡洛斯坠落的风景画》 《给奥登先生的备忘录 29/8/66》
下载PDF
Poussin's Kingdom of Flora: Love in the Garden
18
作者 Lloyd James Bennett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期41-52,共12页
The Fort Worth (Texas) exhibition/publication Poussin: The Early Years in Rome: The Origins of French Classicism (1988) proved to be a seminal event in Poussin scholarship. Over 200 works were put on display at ... The Fort Worth (Texas) exhibition/publication Poussin: The Early Years in Rome: The Origins of French Classicism (1988) proved to be a seminal event in Poussin scholarship. Over 200 works were put on display at the Kimbell Art Museum that revealed the formative years in the French painter's works. The drawings and paintings confirmed Poussin as the leading classicist in 17th century French art and expanded our appreciation of the flexibility of the artist to illustrate mythological narratives. Previous positions on the artist such as Anthony Blunt's, who viewed the painter as a strict classicist without a major interest in color, are now reevaluated after the Fort Worth show. The influence of the Venetian school, especially the work of Titian, emerged stronger into Poussin's oeuvre. It was under the classicist umbrella that the romantic verse of Ovid and the sensual color of Titian became forged into the pictures of Roman mythology. The leading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this work would be Ovid's Metamorphoses where figures change into flowers made timeless by the painter's brush. Just as the poet varied the structure of his narrative presentation, so too did the painter expand his approach to depicting scenes of change in a variety of formats. A key work for Poussin in these stories of change would be the Kingdom of Flora (1631) where Ovidian tales are posed as an eternal spring where the goddess distributes the flowers of the collective narrative in an olive green chitin. This paper will contribute to the position of viewing Poussin's art under a wider vision of classicism where flexible narrative design and sensuous color fit the mission to make art noble and timel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ussin OVID painting MYTHOLOGY FLOWERS metamorphoses 17th century
下载PDF
双向驱动与多重蜕变——义乌市中心医院三期工程的设计策略探究
19
作者 刘强 《城市建筑》 2023年第4期198-200,共3页
面对改扩建中的制约与契机,探索更优化的医院建设手段,促使整个院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解开这一类型的医疗难题。本文基于对三期工程的分析研究,提出“内外双向”的驱动策略:其一是优化外部环境,整合区域交通要素;其二是确保建设期间医... 面对改扩建中的制约与契机,探索更优化的医院建设手段,促使整个院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解开这一类型的医疗难题。本文基于对三期工程的分析研究,提出“内外双向”的驱动策略:其一是优化外部环境,整合区域交通要素;其二是确保建设期间医院正常运行,降低施工期间对院区的干扰;其三是调和原建筑矛盾,实现老院区的功能再生;其四是融合新老院区,达到新老建筑的衔接与共生。这4个层面,激活了场地、空间、效率、城市融合等要素的再生,以实现全院区的多重蜕变,创造集中高效的医院运营系统,关注更高的生命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建筑 双向驱动 整体高效 多重蜕变
下载PDF
《生命的法则》中“法则”的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博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6-69,共4页
《生命的法则》是杰克.伦敦北疆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短小的篇幅、凝练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吸引了大批读者。有关"法则"一词的解读也因人而异,莫衷一是。由于杰克.伦敦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宿命论以及精神三变学说的重要影响... 《生命的法则》是杰克.伦敦北疆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短小的篇幅、凝练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吸引了大批读者。有关"法则"一词的解读也因人而异,莫衷一是。由于杰克.伦敦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宿命论以及精神三变学说的重要影响,因此从这三个角度入手对"法则"进行探讨更有助于理解隐藏在"法则"背后的深刻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克·伦敦 法则 社会达尔文主义 宿命论 精神 三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