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民报》对五四新文学作品的介绍及其影响和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8年第4期84-93,共10页
1923年至1933年间,《台湾民报》转载了胡适、鲁迅、郭沫若等数十位祖国大陆新文学作家的上百篇作品,对台湾新文学创作产生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海峡两岸新文学创作在"救亡"、"启蒙"、"革命"等三大主题上... 1923年至1933年间,《台湾民报》转载了胡适、鲁迅、郭沫若等数十位祖国大陆新文学作家的上百篇作品,对台湾新文学创作产生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海峡两岸新文学创作在"救亡"、"启蒙"、"革命"等三大主题上的契合,在深层次上证明了这种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民报》 五四新文学 台湾新文学 主题契合
下载PDF
“劳工神圣”思潮与劳工形象塑造——以1920年代的乡土小说为中心
2
作者 王再兴 程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劳工神圣”思潮兴起于新文化运动前后,与其同时期发展的还有中国的乡土文学。“劳工神圣”话题的后续争议基本上围绕着两个焦点,一是“什么是劳工”,二是“劳工何以神圣”。前者的讨论最后拓宽了“劳工”的定义,将新兴产业工人、市民... “劳工神圣”思潮兴起于新文化运动前后,与其同时期发展的还有中国的乡土文学。“劳工神圣”话题的后续争议基本上围绕着两个焦点,一是“什么是劳工”,二是“劳工何以神圣”。前者的讨论最后拓宽了“劳工”的定义,将新兴产业工人、市民阶层、小知识分子等群体并入了“劳工”的范畴;后者则进一步强调了“劳工”群体的重要地位,反映在文学层面,表现为作品中日益增多的下层劳动者的形象。尤其是1920年代的乡土小说,从“劳工”和“神圣”两个方面积极响应了这一思潮。这一时期,“劳工”的群体在扩大,作者与人物的距离在拉近,也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一批崭新的劳动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工神圣” 五四新文学 乡土小说 “劳工”形象
下载PDF
鲁迅与胡适“和而不同”的现代文化阐释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宗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76,共9页
鲁迅与胡适的关系终其始末是“和而不同”,其基调是“和”,具体表现在:鲁迅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贡献以及胡适的学术研究成就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胡适对鲁迅的白话文创作实绩、前期的杂文创作以及小说史研究等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鲁... 鲁迅与胡适的关系终其始末是“和而不同”,其基调是“和”,具体表现在:鲁迅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贡献以及胡适的学术研究成就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胡适对鲁迅的白话文创作实绩、前期的杂文创作以及小说史研究等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鲁迅和胡适的“和”是统一在其现代文化理念上的“和”,而他们的“不同”则是在“和”的前提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具体的文化方法和策略的差异上。鲁迅与胡适的“和而不同”恰好说明他们作为觉醒了的“真的人”,在确立了现代文化理念之后,其主体性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这确保了五四新文学在其后的继承与发展中并没有被定于一尊,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不可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适 五四新文学 “和而不同”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对浪漫主义的接受、选择与弃绝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明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8-92,共5页
五四是一个浪漫的时代 ,新文学家们通过借鉴浪漫主义文学 ,发动了一场文学的自由主义运动 ,也展现了自我的浪漫情怀。但是 ,五四新文学对浪漫主义文学的接受是有所选择的 ,二者在宗教性、自然性和回到中世纪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2 0世... 五四是一个浪漫的时代 ,新文学家们通过借鉴浪漫主义文学 ,发动了一场文学的自由主义运动 ,也展现了自我的浪漫情怀。但是 ,五四新文学对浪漫主义文学的接受是有所选择的 ,二者在宗教性、自然性和回到中世纪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以后 ,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浪漫主义 接受 选择 弃绝
下载PDF
重新审视“赛先生”与五四新文学的隐秘关系——评唐东堰《科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被引量:1
5
作者 符悠悠 张小妹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德先生”与“赛先生”是五四新文学的两大口号,后者在《新青年》杂志上出现的次数远超前者,然而后者的研究成果却远不及前者丰硕。《科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聚焦于“赛先生”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回到历史语境,细致考察科学因素影... “德先生”与“赛先生”是五四新文学的两大口号,后者在《新青年》杂志上出现的次数远超前者,然而后者的研究成果却远不及前者丰硕。《科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聚焦于“赛先生”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回到历史语境,细致考察科学因素影响下五四新文学的独特面貌;审视文学现场,深刻剖析科学带给五四新文学的负面影响;立足文本证据,全面梳理科学赋予五四新文学的传统底色与现代化特质。该著以史学眼光审视文学进程,既回溯历史现场,又追寻当下文学发展的方向,拨开重重迷雾,深入挖掘了“赛先生”与五四新文学之间的隐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科学 五四新文学 发生
下载PDF
胡适对“现代中国的文艺复兴”理念的阐释及其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段怀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71,共7页
尽管胡适的文学改良主张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文艺复兴"思想之影响,但他比较自觉地使用"文艺复兴"理念来阐释现代中国的文学改良与文学革命运动,在时间上相对集中于20世纪20、30年代以及50年代。在具体内容上,其&qu... 尽管胡适的文学改良主张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文艺复兴"思想之影响,但他比较自觉地使用"文艺复兴"理念来阐释现代中国的文学改良与文学革命运动,在时间上相对集中于20世纪20、30年代以及50年代。在具体内容上,其"文艺复兴"理念一方面是以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为中心的"现代文艺复兴",另一方面是从11世纪开始直至现代中国、持续近千年的文艺复兴运动。但胡适对五四新文学在理论上的阐释语境,从20年代到50年代,发生了一些位移,就是从绝对的五四新文学中心观,向世界新文学(现代文学)和新文化(现代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扩展,并最终落脚在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本土意义与价值的调适之上,并以新文学与新文化的本土化适应与生成结果作为新的文化理念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文艺复兴 五四新文学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与五四新文学——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7
作者 於可训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9年第2期5-7,共3页
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研究五四运动,要坚持"大历史观";讨论五四新文化与五四新文学问题,也要坚持这个"大历史观"。五四"文学革命"不但要求语言文字和文学形式的"大解放",而且要以这... 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研究五四运动,要坚持"大历史观";讨论五四新文化与五四新文学问题,也要坚持这个"大历史观"。五四"文学革命"不但要求语言文字和文学形式的"大解放",而且要以这种"解放"了的语言文字和文学形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经过激烈的新旧文化思想斗争,逐渐形成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的文化方向。这个新的文化方向所凝聚的新的文化思想,贯穿于五四以后整个新文学的历史,是五四以后新文学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五四新文化 五四新文学
下载PDF
论陶行知“类格律诗”的创作
8
作者 陈凌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8-27,122,共11页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传统诗词向现代诗歌转型发展期间,陶行知创作了许多不仅借用了传统诗词的形式,又在平仄、用韵等方面不完全符合传统诗词格律的新诗,著者将此类介于传统诗...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传统诗词向现代诗歌转型发展期间,陶行知创作了许多不仅借用了传统诗词的形式,又在平仄、用韵等方面不完全符合传统诗词格律的新诗,著者将此类介于传统诗词与现代自由体白话诗之间的新诗,统称为“类格律诗”。文章探讨了陶行知“类格律诗”创作的历史情境,及其在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类格律诗 五四新文学
下载PDF
反抗、自省与皈依——五四新文学女性“出走”叙事的传承与流变 被引量:1
9
作者 买琳芳 宋剑华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6期148-160,共13页
以五四前后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为背景,中国现代文学中新青年女性追求婚恋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出走”叙事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五四新文学中的女性“出走”叙事受到男性启蒙精英的引导,形成一股时代性的文明时尚,承载着启蒙精英们... 以五四前后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为背景,中国现代文学中新青年女性追求婚恋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出走”叙事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五四新文学中的女性“出走”叙事受到男性启蒙精英的引导,形成一股时代性的文明时尚,承载着启蒙精英们对于妇女解放和婚姻革命的现代性想象。这种女性“出走”叙事范式突破了传统文学“闺怨”叙事的历史局限,为女性争取独立自主、恋爱自由的话语权确立了现代性的文化基调。在现代性视域下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出走”叙事范式,对于解读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与革命中的种种文化冲突、梳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之间的传承与流变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审视和反思五四以来女性解放的现代性内涵提供历史的鉴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娜拉 出走 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原初论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黎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5-81,共7页
中国现代诗学是诗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短暂而重要的阶段,学说观点复杂众多,初步形成了“人生与艺术”、“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洋”三组具有某种对应性的诗学理论(主题)范畴,而20世纪20年代前后关于“人生与艺术”问题的讨论和论... 中国现代诗学是诗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短暂而重要的阶段,学说观点复杂众多,初步形成了“人生与艺术”、“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洋”三组具有某种对应性的诗学理论(主题)范畴,而20世纪20年代前后关于“人生与艺术”问题的讨论和论战无疑是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第一话题。传统的文学史观念往往将这一问题局限在“文学研究会”与前期“创造社”的争论中,其实这一论题有门户之见的宗派根源,更具有诗学意义的重要性和覆盖性,反映了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初级构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现代诗学 诗学史 中国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的形·影·神——以瞿秋白为中心
11
作者 傅修海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5-12,94,共9页
瞿秋白是亲历和见证了五四新文学发生、发展历史现场的中国共产主义革命早期的领导人。反思瞿秋白蔚为系统的五四新文学论说,以及他一系列关于五四新文学的回忆与观照,不论从五四新文学史观生成的角度,还是从还原历史的现场感的层面,对... 瞿秋白是亲历和见证了五四新文学发生、发展历史现场的中国共产主义革命早期的领导人。反思瞿秋白蔚为系统的五四新文学论说,以及他一系列关于五四新文学的回忆与观照,不论从五四新文学史观生成的角度,还是从还原历史的现场感的层面,对于重新认识五四新文学的时空错位、泛文化现象、面相多元与革命史意味的演义与提纯等问题,都相当有反思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五四新文学 五四文学观 反思
下载PDF
走向大众:五四新文艺不可忽视的政治价值维度
12
作者 周冰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0-74,98,共6页
五四新文艺存在着走向大众的政治价值维度,它表现在五四时期开展的白话文运动、各种文学的"主义"和国民性批判理论等方面。这一维度不仅为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换埋下了大众的伏笔,而且也为"大众化"讨论以及文艺... 五四新文艺存在着走向大众的政治价值维度,它表现在五四时期开展的白话文运动、各种文学的"主义"和国民性批判理论等方面。这一维度不仅为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换埋下了大众的伏笔,而且也为"大众化"讨论以及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提供了思想资源,五四之后文学观念的骤变实际上由此肇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艺 大众 白话文运动 文学的“主义” 国民性批判
下载PDF
互文性视阈下审视古典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13
作者 李锋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4-66,共3页
在"全盘西化"虚影下片面认为五四新文学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以致造成文化"断裂"的说法失之偏颇。事实上五四新文学作家虽表面上对中国古典文学持否定态度,但在否定中是有肯定的。在西方互文性视阈下,古典文学的艺术手... 在"全盘西化"虚影下片面认为五四新文学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以致造成文化"断裂"的说法失之偏颇。事实上五四新文学作家虽表面上对中国古典文学持否定态度,但在否定中是有肯定的。在西方互文性视阈下,古典文学的艺术手法、中国古代高度入世精神和愤世嫉俗的感情等方面明显看出中国古典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互文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古典文学 五四新文学 影响
下载PDF
启蒙话语交锋与“民族形式”文艺论争的实际内涵——以胡风的质疑为视角
14
作者 毕海 《阅江学刊》 2013年第6期125-132,共8页
20世纪40年代前后文艺的"民族形式"论争,涉及了如何利用旧形式、评价"五四"新文学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胡风对"民族形式"论争的分析,既批评了通俗读物编刊社"新质发生于旧质的胎内"的观点,也... 20世纪40年代前后文艺的"民族形式"论争,涉及了如何利用旧形式、评价"五四"新文学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胡风对"民族形式"论争的分析,既批评了通俗读物编刊社"新质发生于旧质的胎内"的观点,也与其他左翼作家的意见不同,实际上是坚持鲁迅所开创的"五四"启蒙文学传统。胡风的质疑和被批判,显示了"民族形式"运动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纠缠的实际内涵,同时也标志着知识分子被改造命运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形式”论争 “五四”新文学 启蒙文学 胡风
下载PDF
讽世与变革——南社小说的社会观
15
作者 姜国 谷英姿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4-68,共5页
南社小说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高压下,试图通过小说创作来解构国家政治话语权,将社会各阶层的现实生活通过小说展现出来,以此冀图社会与国家发生重大变革,实现拯救国家危亡之重任。南社小说家虽然没有跟上五四新文学的步伐,其针砭社会时弊... 南社小说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高压下,试图通过小说创作来解构国家政治话语权,将社会各阶层的现实生活通过小说展现出来,以此冀图社会与国家发生重大变革,实现拯救国家危亡之重任。南社小说家虽然没有跟上五四新文学的步伐,其针砭社会时弊的"社会观照"却为"五四"新文学叙事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社小说 社会观 五四新文学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母体辨——兼与诗人周伦佑商榷
16
作者 何青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1-43,共3页
“五四”新文学充分世界化只是一种策略,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本位的文学。因此,中国新文学的母体不在西方,而在中国本土。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母体 辨析
下载PDF
“文学者的态度”——新文学理想与沈从文的创作危机
17
作者 陕庆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72,共10页
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遭遇创作危机,同时不断重申以胡适为主导的五四新文学的理想和传统,这种文学主张和态度与他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关于"差不多"问题的讨论一脉相承。沈从文关于作家主体、创作的重要性、作家与读者关系的讨论... 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遭遇创作危机,同时不断重申以胡适为主导的五四新文学的理想和传统,这种文学主张和态度与他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关于"差不多"问题的讨论一脉相承。沈从文关于作家主体、创作的重要性、作家与读者关系的讨论及其"回乡之行"的写作与五四新文学的理想遥相呼应,从中可见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创作危机 五四新文学
下载PDF
胡彬夏与“改良家庭”的女性论述——兼论“五四”新文学“家”观念的源流
18
作者 高翔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清末民初留美女性精英胡彬夏,在担任《妇女杂志》主编期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改良家庭论"的女性论述。其中涉及到了改良家庭与改良社会、女子道德、女子教育以及儿童启蒙等方面的内容。"改良家庭论"不仅作为清末民... 清末民初留美女性精英胡彬夏,在担任《妇女杂志》主编期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改良家庭论"的女性论述。其中涉及到了改良家庭与改良社会、女子道德、女子教育以及儿童启蒙等方面的内容。"改良家庭论"不仅作为清末民初妇女启蒙思想史中独到的风景线,更为重要的是,同时隐喻了"五四"新文化中家庭与妇女、女性与文学、母亲与儿童等观念的源流。胡彬夏从"妇女启蒙"到"发现儿童"这一思想脉络,恰可为解读"人的发现"的演进轨迹,以及"五四"前后妇女与儿童的教育生态提供典型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彬夏 改良家庭论 女性论述 “五四”新文学 “家”观念
下载PDF
中韩新文学启蒙主义思潮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柳贤姃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中国与韩国在民族、国家面临危机时“启蒙”是“救亡”的急务之一,当时两国新文学精英用文学做“启蒙”的工具。所以两国产生了以启蒙主义为主导的新文学。本文通过对中韩现代文学发生时期的启蒙主义思潮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国新文学创作... 中国与韩国在民族、国家面临危机时“启蒙”是“救亡”的急务之一,当时两国新文学精英用文学做“启蒙”的工具。所以两国产生了以启蒙主义为主导的新文学。本文通过对中韩现代文学发生时期的启蒙主义思潮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国新文学创作思潮与启蒙意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新文学 启蒙主义 “五四”新文学 “三一”运动
下载PDF
继承·改造·革新·超越——评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创作
20
作者 姚鑫隆 秦著红 《新余高专学报》 2001年第3期27-29,共3页
二月河运用五四新文学和西方文学的经验,对传统历史小说从文学观念、小说结构、文学表现手法、叙事语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革新,使“新”“旧”文学完美融合。缘此,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亦得到评论界的肯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二月河 历史小说 五四新文学 西方文学 小说创作 创新 文学观念 小说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