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近代自然科学与中国地方志的转型发展
被引量:
7
1
作者
曾荣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79,共7页
在近代中国地方志编纂的历史进程中,自然科学的作用日益增强,深刻影响了地方志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地方志的重大转型。其中,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在我国地方志编纂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方志编纂技术与方法的革新。自然科学人才对修志工作的积...
在近代中国地方志编纂的历史进程中,自然科学的作用日益增强,深刻影响了地方志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地方志的重大转型。其中,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在我国地方志编纂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方志编纂技术与方法的革新。自然科学人才对修志工作的积极参与,加强了地方志编纂人才队伍的建设。自然科学方法对修志工作的大力指导,实现了方志体例、类目、内容等的创新。而在自然科学理念的深刻影响下,方志学的重心从重视"编纂之学"向以"专门学问"为旨归转变,从而有力推动了方志学学科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中国地方志
方志学
原文传递
《中国影像方志》,以地方志的创新书写为当代中国作传
被引量:
4
2
作者
董浩
《传媒观察》
2018年第11期93-97,共5页
201 7年5月28日由中宣部组织实施、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播映的、以纪录片为体裁、计划拍摄2300多个县级市的国家级大型文化影像工程《中国影像方志》,作为一种以影像进行地方志书写的创新尝试,为县级市地方形象的更新和传播提供了一次...
201 7年5月28日由中宣部组织实施、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播映的、以纪录片为体裁、计划拍摄2300多个县级市的国家级大型文化影像工程《中国影像方志》,作为一种以影像进行地方志书写的创新尝试,为县级市地方形象的更新和传播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截至2018年8月,《中国影像方志》已播出了91个地方,全国各县级市应该抓住《中国影像方志》带来的传播机遇,盘点和梳理自己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提炼地方特色和符号;精心制作地方宣传影像,传播地方形象;与此同时,做好地方发展规划,增强人民对地方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影像方志》
地方形象
传播
媒介记忆
原文传递
视觉修辞理论下历史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创作的召唤实践
被引量:
3
3
作者
何淑燕
赵慧媛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
以《中国影像方志》这部以中国县志为内容拍摄的大型历史纪录片作为影像解码文本,结合视觉修辞理论,对《中国影像方志》影像文本的召唤结构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影像方志》中“空白”与“否定性”具有先定和主观设置两种形式呈...
以《中国影像方志》这部以中国县志为内容拍摄的大型历史纪录片作为影像解码文本,结合视觉修辞理论,对《中国影像方志》影像文本的召唤结构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影像方志》中“空白”与“否定性”具有先定和主观设置两种形式呈现,并通过这两个形式提升观众与影像文本的互动能力与效能,进而丰厚该影像文本的深层内涵,拓展其释义空间。同时,《中国影像方志》还通过互文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进行系列影像修辞,进而搭建该影像文本的释义框架,确立释义边界,铺设意义场域并最终完成释义规约。中国历史纪录片在影像修辞实践上,可以通过召唤结构设定及多重表意,实现影像文本的整体叙事,最终影响观众的历史感知和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修辞
召唤结构
历史纪录片
《中国影像方志》
视觉符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近代自然科学与中国地方志的转型发展
被引量:
7
1
作者
曾荣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7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通志馆与近代方志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3CZS042)
广东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04-GK171010)
文摘
在近代中国地方志编纂的历史进程中,自然科学的作用日益增强,深刻影响了地方志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地方志的重大转型。其中,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在我国地方志编纂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方志编纂技术与方法的革新。自然科学人才对修志工作的积极参与,加强了地方志编纂人才队伍的建设。自然科学方法对修志工作的大力指导,实现了方志体例、类目、内容等的创新。而在自然科学理念的深刻影响下,方志学的重心从重视"编纂之学"向以"专门学问"为旨归转变,从而有力推动了方志学学科的构建。
关键词
自然科学
中国地方志
方志学
Keywords
Natural
sciences
local
records
of
china
local
record
er
Studies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历史学]
N0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影像方志》,以地方志的创新书写为当代中国作传
被引量:
4
2
作者
董浩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传媒观察》
2018年第11期93-97,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和社会治理研究》,项目号:16BXW042
文摘
201 7年5月28日由中宣部组织实施、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播映的、以纪录片为体裁、计划拍摄2300多个县级市的国家级大型文化影像工程《中国影像方志》,作为一种以影像进行地方志书写的创新尝试,为县级市地方形象的更新和传播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截至2018年8月,《中国影像方志》已播出了91个地方,全国各县级市应该抓住《中国影像方志》带来的传播机遇,盘点和梳理自己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提炼地方特色和符号;精心制作地方宣传影像,传播地方形象;与此同时,做好地方发展规划,增强人民对地方的认同。
关键词
《中国影像方志》
地方形象
传播
媒介记忆
Keywords
The
local
records
of
china
local
image
communication
media
memory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视觉修辞理论下历史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创作的召唤实践
被引量:
3
3
作者
何淑燕
赵慧媛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8BC045)。
文摘
以《中国影像方志》这部以中国县志为内容拍摄的大型历史纪录片作为影像解码文本,结合视觉修辞理论,对《中国影像方志》影像文本的召唤结构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影像方志》中“空白”与“否定性”具有先定和主观设置两种形式呈现,并通过这两个形式提升观众与影像文本的互动能力与效能,进而丰厚该影像文本的深层内涵,拓展其释义空间。同时,《中国影像方志》还通过互文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进行系列影像修辞,进而搭建该影像文本的释义框架,确立释义边界,铺设意义场域并最终完成释义规约。中国历史纪录片在影像修辞实践上,可以通过召唤结构设定及多重表意,实现影像文本的整体叙事,最终影响观众的历史感知和情感认同。
关键词
视觉修辞
召唤结构
历史纪录片
《中国影像方志》
视觉符号
Keywords
visual
rhetoric
affective
structure
historical
documentary
the
local
records
in
china
visual
symbol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近代自然科学与中国地方志的转型发展
曾荣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7
原文传递
2
《中国影像方志》,以地方志的创新书写为当代中国作传
董浩
《传媒观察》
2018
4
原文传递
3
视觉修辞理论下历史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创作的召唤实践
何淑燕
赵慧媛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