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仪式与性别——国际妇女节的传入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国际妇女节 被引量:7
1
作者 周蕾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63,共8页
从1924年中国妇女在广州举行第一次纪念"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中国妇女运动已融入国际妇女运动的联合阵线,"三八"妇女节也逐渐成为象征中国妇女解放的时间符号。本文以国民革命时期的"三八"妇女节为研究... 从1924年中国妇女在广州举行第一次纪念"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中国妇女运动已融入国际妇女运动的联合阵线,"三八"妇女节也逐渐成为象征中国妇女解放的时间符号。本文以国民革命时期的"三八"妇女节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中国妇女如何阐发关于妇女解放的主张,揭示如何在纪念仪式中构建妇女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八”国际妇女节 妇女运动 国民革命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国际妇女节功能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妮娜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05-109,共5页
1924年,国际妇女节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标志性节日。受政治环境和国共两党妇女政策的影响,妇女节庆祝在中国呈现两种迥然不同的面貌。节日的庆祝,将广大妇女团结起来,以群体面貌参与社会生活,增强了妇女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同... 1924年,国际妇女节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标志性节日。受政治环境和国共两党妇女政策的影响,妇女节庆祝在中国呈现两种迥然不同的面貌。节日的庆祝,将广大妇女团结起来,以群体面貌参与社会生活,增强了妇女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作为节日,妇女节也成为政党进行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妇女节 民国 节日 功能
下载PDF
“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国妇女运动的特殊场域与公共文化空间 被引量:7
3
作者 陈雁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7,共7页
在中国,多年来约定俗成地认为"三八"国际妇女节起源于1910年的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会议,由蔡特金提议设立。本文试图澄清这一"三八"节起源说的中国版误读,但同时也指出这一误读恰说明了中国百年妇运的国际视野与多源... 在中国,多年来约定俗成地认为"三八"国际妇女节起源于1910年的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会议,由蔡特金提议设立。本文试图澄清这一"三八"节起源说的中国版误读,但同时也指出这一误读恰说明了中国百年妇运的国际视野与多源发展特征。从1924年中国人第一次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以来,该节日已经成为了国共两党领导中国妇运的重要场域。而"三八"国际妇女节所代表的革命传统及其作为中国百年妇运特殊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则是本文尤为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八”国际妇女节 妇女运动 公共文化空间
原文传递
街头的性别与国族——上海“三八”国际妇女节游行研究(1936-1951) 被引量:3
4
作者 姚霏 马培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5,共12页
从1924年广州开始第一次"三八"妇女节纪念至今,妇女节在中国已有90多年的历史。上海作为近代以来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锋阵地,在全国"三八"妇女节纪念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纪念持续时间长而且有四次较大规模的游行。四... 从1924年广州开始第一次"三八"妇女节纪念至今,妇女节在中国已有90多年的历史。上海作为近代以来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锋阵地,在全国"三八"妇女节纪念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纪念持续时间长而且有四次较大规模的游行。四次游行的主题和口号充分体现了女性对自身权益的追求。同时,通过对四次妇女节游行过程和事后舆论的分析,呈现出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三个面向,即女性权益与国族利益的紧密交织、父权对女性追求权益行为的抵触和女性权益诉求的阶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八”妇女节 游行 性别 国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