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冯梦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情史》和“三言”为中心
1
作者
吴晗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晚明以降,人文主义思潮涌动,文人倡导尊情适性,导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小说文本中生成了一大批新型女性形象,在对市井妇女、妓女及世家闺秀等各阶层人物的书写上,展现全新样态。冯梦龙的《情史》和“三言”,不但歌...
晚明以降,人文主义思潮涌动,文人倡导尊情适性,导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小说文本中生成了一大批新型女性形象,在对市井妇女、妓女及世家闺秀等各阶层人物的书写上,展现全新样态。冯梦龙的《情史》和“三言”,不但歌颂女性的坚贞与多情,赞美其才智与个性,更是对程朱理学中的贞洁观念发出挑战与批判。小说对女性进行全面刻画,重新评价妒妇、荡妇等人物形象,肯定女性对情感的追求及其聪明才智,力图建构独立自主的女性个体,客观上呈现了尊重女性、倡导男女平等的妇女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史》
“三言”
冯梦龙
文学创作与妇女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的历史》中的文化记忆书写
2
作者
曹颖哲
张铭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爱的历史》是美国新兴犹太作家妮可·克劳斯的第二部作品,讲述了大屠杀影响下大屠杀亲历者和犹太移民后裔两代人的文化记忆危机。在象征系统、仪式系统和文本系统三层文化符号系统的文化记忆展演下,妮可·克劳斯展现了大屠杀...
《爱的历史》是美国新兴犹太作家妮可·克劳斯的第二部作品,讲述了大屠杀影响下大屠杀亲历者和犹太移民后裔两代人的文化记忆危机。在象征系统、仪式系统和文本系统三层文化符号系统的文化记忆展演下,妮可·克劳斯展现了大屠杀幸存者及其犹太后裔的文化记忆的回避与缺失、复归与传承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犹太文化的追寻与认同,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并反思文化认同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的历史》
文化记忆
大屠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的历史》:后记忆语境下的第三代大屠杀叙事
被引量:
4
3
作者
敬南菲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3,共9页
第三代大屠杀文学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代亲身经历和第二代观察记忆双重缺失的后记忆时代,第三代作家试图通过想象性创作,以再现文本的文本之方式与大屠杀取得联系。妮可·克劳斯小说《爱的历史》因其多重叙事...
第三代大屠杀文学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代亲身经历和第二代观察记忆双重缺失的后记忆时代,第三代作家试图通过想象性创作,以再现文本的文本之方式与大屠杀取得联系。妮可·克劳斯小说《爱的历史》因其多重叙事声音、大屠杀隐性在场、大屠杀美国化、后现代及其超越的书写特征,成为后记忆时代第三代大屠杀文学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第三代大屠杀叙事
后记忆
原文传递
冯梦龙史实三考
被引量:
1
4
作者
冯保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7,124,共8页
新见冯勖履历,乃考证冯梦龙家世重要发现。考辨文献资料,探讨《古今谭概》书名、《情史》编者及两部书之编刊时间,认为《古今谭概》为题刻印在先,《古今笑》易名重版在后,《古今谭概》纂辑成书的时间不会早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情史...
新见冯勖履历,乃考证冯梦龙家世重要发现。考辨文献资料,探讨《古今谭概》书名、《情史》编者及两部书之编刊时间,认为《古今谭概》为题刻印在先,《古今笑》易名重版在后,《古今谭概》纂辑成书的时间不会早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情史》乃冯梦龙辑评,亦毋庸置疑,其成书当在天启三年宋存标《情种》辑刊之后至《古今小说》编辑成书之前,即约在天启三、四年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家世
冯勖履历
《古今谭概》
《情史》
作者编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爱的历史》看美国犹太大屠杀小说叙事伦理的转向
5
作者
吴敏之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传统美国犹太大屠杀小说在故事层面呈现苦难与死亡,话语层面表达肃穆与沉痛,旨在揭示大屠杀浩劫对犹太个体与民族造成的难以弥合的创伤。然而,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妮可·克劳斯在大屠杀小说《爱的历史》中采用诙谐幽默、充满诗性的话语...
传统美国犹太大屠杀小说在故事层面呈现苦难与死亡,话语层面表达肃穆与沉痛,旨在揭示大屠杀浩劫对犹太个体与民族造成的难以弥合的创伤。然而,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妮可·克劳斯在大屠杀小说《爱的历史》中采用诙谐幽默、充满诗性的话语,书写了生命的活力和爱的力量,与传统美国犹太大屠杀小说截然不同。本文借用叙事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从故事建构、叙述话语和作者创作三个层面考察小说在叙事伦理向度上与传统的背离。探讨作者在小说中重塑生命、信仰与爱的信念价值,彰显了克劳斯对历经劫难的犹太民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伦理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大屠杀小说
叙事伦理
转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因“情”而“侠”:从《情史》看冯梦龙的“情侠”观
6
作者
俞思媛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6-71,共6页
冯梦龙辑录的《情史》,集中反映了冯氏对“情”的观点,卷四为“情侠类”,大致可将“情侠”分为相悦而助型、成人之美型、感恩回报型三类,并且这与中国传统“侠”文化所体现出来的自由不羁、重义轻利的精神内核高度吻合。冯氏命之为“情...
冯梦龙辑录的《情史》,集中反映了冯氏对“情”的观点,卷四为“情侠类”,大致可将“情侠”分为相悦而助型、成人之美型、感恩回报型三类,并且这与中国传统“侠”文化所体现出来的自由不羁、重义轻利的精神内核高度吻合。冯氏命之为“情侠”,是因为此类侠者为人处世皆出于“情”,即“因情而侠”,由此可见冯氏的“情侠”观尤为强调“情”对“侠”的重要影响,同时体现了冯氏进步的女性观、义利观。其“情侠”观也深刻地反映在他的白话小说“三言”的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史》
类型
“情侠”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严歌苓新作《陆犯焉识》
7
作者
殷宏霞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在2011年10月推出的又一触摸历史的长篇力作。作品一改以往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性别写作立场,将男性知识分子陆焉识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实现了严歌苓对自身写作传统的突破,也体现了其创作的转型。《陆犯焉识》巧妙运用...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在2011年10月推出的又一触摸历史的长篇力作。作品一改以往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性别写作立场,将男性知识分子陆焉识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实现了严歌苓对自身写作传统的突破,也体现了其创作的转型。《陆犯焉识》巧妙运用多种叙事技巧,在叙事视角转换、暗示性喻指等方面皆有出色之处,表现了史与情的交织与分裂,有力揭示了人与政治、人与人的冲突,体现了行者有涯,问道无疆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陆犯焉识》
叙事技巧
史与情
有涯与无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情化有,私情化公——《情史》对人性的张扬与消解
8
作者
熊绍高
张三
《娄底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70-73,共4页
由于冯梦龙"折中"和"骑墙"的"情教观"使他在《情史》中所辑的一些男女情事大都弥漫着一种对人性张扬和消解的张力。在文本中具体体现为一方面对世俗男女私情的揄扬和对僧侣犯禁行为的津津乐道;另一方面...
由于冯梦龙"折中"和"骑墙"的"情教观"使他在《情史》中所辑的一些男女情事大都弥漫着一种对人性张扬和消解的张力。在文本中具体体现为一方面对世俗男女私情的揄扬和对僧侣犯禁行为的津津乐道;另一方面又用婚姻和因果报应及天命难违的方式予以消解。这些创作意向上的背离也反映了冯氏矛盾的婚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史》
人性
张扬
消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情史·情贞》管窥冯梦龙的“情贞”观
9
作者
潘良枝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94-96,共3页
"贞节"作为理学家所鼓吹的一种专属于女性的美德,简言之就是要求女性保持两性的纯洁与单一。在《情史·情贞》中冯梦龙试图以"情"为中介,批评"贞节"理念对于人性的束缚。但冯梦龙自身对儒家伦理美德...
"贞节"作为理学家所鼓吹的一种专属于女性的美德,简言之就是要求女性保持两性的纯洁与单一。在《情史·情贞》中冯梦龙试图以"情"为中介,批评"贞节"理念对于人性的束缚。但冯梦龙自身对儒家伦理美德的默认,注定他构建"情"与"贞"的蓝图时,往往陷入理学糟粕而不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情史》
情
理
贞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爱的历史》中的哀悼与忧郁
10
作者
郭炳含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8-71,共4页
美国犹太裔作家妮可·克劳斯在《爱的历史》中,揭示了两位主人公在面对创伤时展现出的不同状态:艾尔玛表现出一种理性的“哀悼”情感,而利奥则进入了一种病态的“忧郁症”逻辑。弗洛伊德曾指明沉浸式的“忧郁”逻辑和开放式的“哀...
美国犹太裔作家妮可·克劳斯在《爱的历史》中,揭示了两位主人公在面对创伤时展现出的不同状态:艾尔玛表现出一种理性的“哀悼”情感,而利奥则进入了一种病态的“忧郁症”逻辑。弗洛伊德曾指明沉浸式的“忧郁”逻辑和开放式的“哀悼”情感之间的差别,即处于后者情感中的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重新找到可依附的“对象”,再次建立与外界的联系,让自我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利奥沉浸在自我的忧郁世界中时,与之分享着共同叙事空间的艾尔玛选择在哀悼中重构与外界的联系。艾尔玛和利奥分别建构的精神哀悼和集体忧郁,共同构成了犹太种族在大屠杀过后的情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哀悼
忧郁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与启蒙——20世纪中国民间情歌研究回顾
11
作者
廖元新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2期2-14,共13页
爱情,是萦绕在人类心中永恒的情感;情歌,是回荡在人世间不朽的旋律。对民间情歌进行研究,既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的发展历史,也有助于我们唤醒人性中最美好的记忆。20世纪中国的民间情歌研究,就像一面多棱镜,它既折射了时代与爱情的变化,...
爱情,是萦绕在人类心中永恒的情感;情歌,是回荡在人世间不朽的旋律。对民间情歌进行研究,既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的发展历史,也有助于我们唤醒人性中最美好的记忆。20世纪中国的民间情歌研究,就像一面多棱镜,它既折射了时代与爱情的变化,也折射出了中国百年歌谣学的曲折历程——误解与理解、低谷与高潮、自卑与自强、封闭与开放,回顾其中的兴衰得失,对于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
启蒙
20世纪民间情歌学术史
原文传递
冯梦龙《情史类略》底层妇女形象群浅析
12
作者
吴玲玲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115-117,共3页
冯梦龙《情史类略》中的底层妇女以人物形象群及编者点评的方式,在宏大叙事的史学传统和正统文学叙事中的才子佳人与神仙鬼怪自荐模式之外,自成叙事风格。类型上可细分为贞烈型、情感美感的贤妻型、勇于追求情爱型。在人物形象特征上,...
冯梦龙《情史类略》中的底层妇女以人物形象群及编者点评的方式,在宏大叙事的史学传统和正统文学叙事中的才子佳人与神仙鬼怪自荐模式之外,自成叙事风格。类型上可细分为贞烈型、情感美感的贤妻型、勇于追求情爱型。在人物形象特征上,突破底层劳动妇女形象作为“勤劳”“奉献”“母性”等美德化身的宏大叙事,呈现为“情感”“自我”“才智”等多层次的丰富存在。其形象群的形成,深受晚明社会思潮与社会结构变动的影响,是晚明文人浪漫思潮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也是商业出版高度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史类略》
底层妇女
类型
特征
成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问世间,情为何物——试论白桦《一首情歌的来历》
13
作者
陶广学
《昆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白桦小说《一首情歌的来历》,借助对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来历的"调查",叙述了一组热烈坚贞、唯美凄婉的边地爱情故事,揭示出爱情的内涵及本质意义。小说运用诗化的语言,成功描绘出云南边地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传说、民间歌谣等...
白桦小说《一首情歌的来历》,借助对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来历的"调查",叙述了一组热烈坚贞、唯美凄婉的边地爱情故事,揭示出爱情的内涵及本质意义。小说运用诗化的语言,成功描绘出云南边地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传说、民间歌谣等风俗文化,并热情讴歌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纯真爱情与淳朴善良。在信仰危机、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此小说的创作尤显清新和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首情歌的来历
白桦
云南
少数民族
爱情故事
情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冯梦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情史》和“三言”为中心
1
作者
吴晗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教与风雅:明中期苏州文人笔记研究”(项目编号:23FZWB042)
《苏州全书》青年学术资助项目“明代苏州笔记与‘吴趣’研究”(项目编号:SZQSQN202304)。
文摘
晚明以降,人文主义思潮涌动,文人倡导尊情适性,导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小说文本中生成了一大批新型女性形象,在对市井妇女、妓女及世家闺秀等各阶层人物的书写上,展现全新样态。冯梦龙的《情史》和“三言”,不但歌颂女性的坚贞与多情,赞美其才智与个性,更是对程朱理学中的贞洁观念发出挑战与批判。小说对女性进行全面刻画,重新评价妒妇、荡妇等人物形象,肯定女性对情感的追求及其聪明才智,力图建构独立自主的女性个体,客观上呈现了尊重女性、倡导男女平等的妇女观。
关键词
《情史》
“三言”
冯梦龙
文学创作与妇女观
Keywords
A
history
of
love
Three
Volumes
of
Words
Feng
Menglong
literary
creation
and
perspective
on
women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的历史》中的文化记忆书写
2
作者
曹颖哲
张铭洁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文摘
《爱的历史》是美国新兴犹太作家妮可·克劳斯的第二部作品,讲述了大屠杀影响下大屠杀亲历者和犹太移民后裔两代人的文化记忆危机。在象征系统、仪式系统和文本系统三层文化符号系统的文化记忆展演下,妮可·克劳斯展现了大屠杀幸存者及其犹太后裔的文化记忆的回避与缺失、复归与传承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犹太文化的追寻与认同,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并反思文化认同的重建。
关键词
《爱的历史》
文化记忆
大屠杀
Keywords
The
history
of
love
cultural
memory
Holocaust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的历史》:后记忆语境下的第三代大屠杀叙事
被引量:
4
3
作者
敬南菲
机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犹太女作家流散写作研究"(13CWW032)阶段性成果
文摘
第三代大屠杀文学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代亲身经历和第二代观察记忆双重缺失的后记忆时代,第三代作家试图通过想象性创作,以再现文本的文本之方式与大屠杀取得联系。妮可·克劳斯小说《爱的历史》因其多重叙事声音、大屠杀隐性在场、大屠杀美国化、后现代及其超越的书写特征,成为后记忆时代第三代大屠杀文学的典范。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第三代大屠杀叙事
后记忆
Keywords
Nicole
Krauss
The
history
of
love
Holocaust
literature
post-memory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冯梦龙史实三考
被引量:
1
4
作者
冯保善
机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7,124,共8页
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江苏文脉专项“冯梦龙传”(项目编号:17WMB002)。
文摘
新见冯勖履历,乃考证冯梦龙家世重要发现。考辨文献资料,探讨《古今谭概》书名、《情史》编者及两部书之编刊时间,认为《古今谭概》为题刻印在先,《古今笑》易名重版在后,《古今谭概》纂辑成书的时间不会早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情史》乃冯梦龙辑评,亦毋庸置疑,其成书当在天启三年宋存标《情种》辑刊之后至《古今小说》编辑成书之前,即约在天启三、四年之间。
关键词
冯梦龙家世
冯勖履历
《古今谭概》
《情史》
作者编刊
Keywords
Feng
Menglong’s
parentage
important
discovery
A
Chat
about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history
of
love
the
writer’s
compilation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爱的历史》看美国犹太大屠杀小说叙事伦理的转向
5
作者
吴敏之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出处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文摘
传统美国犹太大屠杀小说在故事层面呈现苦难与死亡,话语层面表达肃穆与沉痛,旨在揭示大屠杀浩劫对犹太个体与民族造成的难以弥合的创伤。然而,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妮可·克劳斯在大屠杀小说《爱的历史》中采用诙谐幽默、充满诗性的话语,书写了生命的活力和爱的力量,与传统美国犹太大屠杀小说截然不同。本文借用叙事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从故事建构、叙述话语和作者创作三个层面考察小说在叙事伦理向度上与传统的背离。探讨作者在小说中重塑生命、信仰与爱的信念价值,彰显了克劳斯对历经劫难的犹太民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伦理关怀。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大屠杀小说
叙事伦理
转向
Keywords
Nicole
Krauss
The
history
of
love
Holocaust
fiction
narrative
ethics
turn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因“情”而“侠”:从《情史》看冯梦龙的“情侠”观
6
作者
俞思媛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6-71,共6页
文摘
冯梦龙辑录的《情史》,集中反映了冯氏对“情”的观点,卷四为“情侠类”,大致可将“情侠”分为相悦而助型、成人之美型、感恩回报型三类,并且这与中国传统“侠”文化所体现出来的自由不羁、重义轻利的精神内核高度吻合。冯氏命之为“情侠”,是因为此类侠者为人处世皆出于“情”,即“因情而侠”,由此可见冯氏的“情侠”观尤为强调“情”对“侠”的重要影响,同时体现了冯氏进步的女性观、义利观。其“情侠”观也深刻地反映在他的白话小说“三言”的创作中。
关键词
《情史》
类型
“情侠”观
Keywords
history
of
love
type
"
love
and
Xia"view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严歌苓新作《陆犯焉识》
7
作者
殷宏霞
机构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
出处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基金
安徽省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语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资助项目(20101234)
文摘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在2011年10月推出的又一触摸历史的长篇力作。作品一改以往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性别写作立场,将男性知识分子陆焉识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实现了严歌苓对自身写作传统的突破,也体现了其创作的转型。《陆犯焉识》巧妙运用多种叙事技巧,在叙事视角转换、暗示性喻指等方面皆有出色之处,表现了史与情的交织与分裂,有力揭示了人与政治、人与人的冲突,体现了行者有涯,问道无疆的理念。
关键词
严歌苓
《陆犯焉识》
叙事技巧
史与情
有涯与无疆
Keywords
Yan
Geling
Lu
yanshi
narrative
skill
history
and
love
limited
and
unlimited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情化有,私情化公——《情史》对人性的张扬与消解
8
作者
熊绍高
张三
机构
湘潭广播电视大学
湘潭大学文学新闻学院
出处
《娄底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70-73,共4页
文摘
由于冯梦龙"折中"和"骑墙"的"情教观"使他在《情史》中所辑的一些男女情事大都弥漫着一种对人性张扬和消解的张力。在文本中具体体现为一方面对世俗男女私情的揄扬和对僧侣犯禁行为的津津乐道;另一方面又用婚姻和因果报应及天命难违的方式予以消解。这些创作意向上的背离也反映了冯氏矛盾的婚恋观。
关键词
《情史》
人性
张扬
消解
Keywords
history
of
love
humanity
publicity
dispelling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情史·情贞》管窥冯梦龙的“情贞”观
9
作者
潘良枝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
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94-96,共3页
文摘
"贞节"作为理学家所鼓吹的一种专属于女性的美德,简言之就是要求女性保持两性的纯洁与单一。在《情史·情贞》中冯梦龙试图以"情"为中介,批评"贞节"理念对于人性的束缚。但冯梦龙自身对儒家伦理美德的默认,注定他构建"情"与"贞"的蓝图时,往往陷入理学糟粕而不自觉。
关键词
冯梦龙
《情史》
情
理
贞节
Keywords
Feng
Menglong
history
of
love
emotion
rationality
chastity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爱的历史》中的哀悼与忧郁
10
作者
郭炳含
机构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8-71,共4页
文摘
美国犹太裔作家妮可·克劳斯在《爱的历史》中,揭示了两位主人公在面对创伤时展现出的不同状态:艾尔玛表现出一种理性的“哀悼”情感,而利奥则进入了一种病态的“忧郁症”逻辑。弗洛伊德曾指明沉浸式的“忧郁”逻辑和开放式的“哀悼”情感之间的差别,即处于后者情感中的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重新找到可依附的“对象”,再次建立与外界的联系,让自我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利奥沉浸在自我的忧郁世界中时,与之分享着共同叙事空间的艾尔玛选择在哀悼中重构与外界的联系。艾尔玛和利奥分别建构的精神哀悼和集体忧郁,共同构成了犹太种族在大屠杀过后的情感结构。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哀悼
忧郁症
Keywords
Nicole
Krauss
The
history
of
love
mourning
melancholia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与启蒙——20世纪中国民间情歌研究回顾
11
作者
廖元新
机构
南昌大学法学院
出处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2期2-14,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专门史”(16ZDA164)阶段性成果
文摘
爱情,是萦绕在人类心中永恒的情感;情歌,是回荡在人世间不朽的旋律。对民间情歌进行研究,既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的发展历史,也有助于我们唤醒人性中最美好的记忆。20世纪中国的民间情歌研究,就像一面多棱镜,它既折射了时代与爱情的变化,也折射出了中国百年歌谣学的曲折历程——误解与理解、低谷与高潮、自卑与自强、封闭与开放,回顾其中的兴衰得失,对于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爱
启蒙
20世纪民间情歌学术史
Keywords
love
enlightenment
the
20th
century
academic
history
of
love
ballads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冯梦龙《情史类略》底层妇女形象群浅析
12
作者
吴玲玲
机构
四川开放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115-117,共3页
基金
四川开放大学2020—2021年校级重点科研课题“基于‘弹幕’传播现象的‘微’网络公共空间的研究”(KTKYC2020012Z)。
文摘
冯梦龙《情史类略》中的底层妇女以人物形象群及编者点评的方式,在宏大叙事的史学传统和正统文学叙事中的才子佳人与神仙鬼怪自荐模式之外,自成叙事风格。类型上可细分为贞烈型、情感美感的贤妻型、勇于追求情爱型。在人物形象特征上,突破底层劳动妇女形象作为“勤劳”“奉献”“母性”等美德化身的宏大叙事,呈现为“情感”“自我”“才智”等多层次的丰富存在。其形象群的形成,深受晚明社会思潮与社会结构变动的影响,是晚明文人浪漫思潮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也是商业出版高度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情史类略》
底层妇女
类型
特征
成因
Keywords
A
Brief
history
of
love
bottom
women
type
characteristics
cause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问世间,情为何物——试论白桦《一首情歌的来历》
13
作者
陶广学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基金
2009年度信阳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白桦研究"(2009BWX021)
文摘
白桦小说《一首情歌的来历》,借助对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来历的"调查",叙述了一组热烈坚贞、唯美凄婉的边地爱情故事,揭示出爱情的内涵及本质意义。小说运用诗化的语言,成功描绘出云南边地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传说、民间歌谣等风俗文化,并热情讴歌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纯真爱情与淳朴善良。在信仰危机、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此小说的创作尤显清新和独特。
关键词
一首情歌的来历
白桦
云南
少数民族
爱情故事
情歌
Keywords
The
history
of
One
love
Song
Bai
hua
Yunnan
ethnic
minority
love
story
love
song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冯梦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情史》和“三言”为中心
吴晗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爱的历史》中的文化记忆书写
曹颖哲
张铭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爱的历史》:后记忆语境下的第三代大屠杀叙事
敬南菲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原文传递
4
冯梦龙史实三考
冯保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爱的历史》看美国犹太大屠杀小说叙事伦理的转向
吴敏之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因“情”而“侠”:从《情史》看冯梦龙的“情侠”观
俞思媛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评严歌苓新作《陆犯焉识》
殷宏霞
《新余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无情化有,私情化公——《情史》对人性的张扬与消解
熊绍高
张三
《娄底师专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情史·情贞》管窥冯梦龙的“情贞”观
潘良枝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爱的历史》中的哀悼与忧郁
郭炳含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爱与启蒙——20世纪中国民间情歌研究回顾
廖元新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21
0
原文传递
12
冯梦龙《情史类略》底层妇女形象群浅析
吴玲玲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问世间,情为何物——试论白桦《一首情歌的来历》
陶广学
《昆明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