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的特点及西双版纳对策 被引量:6
1
作者 徐红罡 保继刚 周常春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年第6期58-62,73,共6页
澜湄次区域的旅游合作是由政府高层间的经济合作促成的,通过对澜湄次区域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其旅游产品出现边境游成熟、纵深游起步、水上游以分段游为主的特征,并且区域内国家之间的旅游贸易出现不对等的现象,各个旅游中心城市竞... 澜湄次区域的旅游合作是由政府高层间的经济合作促成的,通过对澜湄次区域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其旅游产品出现边境游成熟、纵深游起步、水上游以分段游为主的特征,并且区域内国家之间的旅游贸易出现不对等的现象,各个旅游中心城市竞争激烈,在各个因素中,政治环境是影响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根本性因素。区域旅游合作既给西双版纳旅游发展带来第二次飞跃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被边缘化、过境化的威胁,针对目前西双版纳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西双版纳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次区域 西双版纳 旅游合作 跨境旅游
下载PDF
论次区域合作执行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铁水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7年第5期67-74,共8页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式。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建设目标是,把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示范区,先行先试的自由贸易区。但是,在次区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式。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建设目标是,把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示范区,先行先试的自由贸易区。但是,在次区域的法律框架内,没有执行机制,呈现制度性体制性缺陷。执行机制是次区域各国实现合作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没有具体和制度性的执行机制,势必影响次区域合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弥补体制性缺陷,构建简便、灵活、有效、易于操作的初级执行机制,逐步推动初级执行机制的成熟并向正式机制的过渡,是现实条件约束下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先行先试 执行机制
下载PDF
论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的现状及广西参与合作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粟珍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10,24,共4页
澜沦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十余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就成,次区域各国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在交通设施、能源与水力、投资与贸易等等方面开展了开发合作。广西以其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将在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开发中,发挥越来... 澜沦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十余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就成,次区域各国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在交通设施、能源与水力、投资与贸易等等方面开展了开发合作。广西以其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将在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地缘区位优势 合作开发
下载PDF
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开发的战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杜远阳 《创新》 2008年第3期29-31,共3页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5个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广西加入次区域合作体现了国家的战略意图,意义重大。广西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最新参与方,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以重点项目带动,开展多领域合作,努力使广西参与次区...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5个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广西加入次区域合作体现了国家的战略意图,意义重大。广西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最新参与方,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以重点项目带动,开展多领域合作,努力使广西参与次区域合作产生实质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 次区域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广西
下载PDF
浅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承鹏 普万里 张维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环境优越,市场潜力巨大。虽然我国云南、广西两省区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接壤,拥有地理区位优势,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技...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环境优越,市场潜力巨大。虽然我国云南、广西两省区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接壤,拥有地理区位优势,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由于对该地区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机制了解不多,导致企业向该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困难重重。文章对该地区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科研院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可再生能源 技术推广 机制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湄公河次区域的建设与对接——产业园区视角
6
作者 唐奇芳 《东南亚纵横》 2016年第6期45-49,共5页
湄公河次区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须与湄公河次区域有机融合及对接。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在湄公河次区域推动各种形式的工业园区建设,并使其联成网络,形成符合地区各国发展和利益的产业链,... 湄公河次区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须与湄公河次区域有机融合及对接。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在湄公河次区域推动各种形式的工业园区建设,并使其联成网络,形成符合地区各国发展和利益的产业链,融入更广泛的地区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湄公河次区域 产业园区
下载PDF
云南木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战略 被引量:11
7
作者 熊彬 白丽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88,共4页
随着木薯作为生产非粮燃料乙醇的原料地位的确立,世界各国对木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中国成为木薯最大的进口国。在对云南木薯产业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云南木薯产业的发展应该结合云南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引进来与走出去"... 随着木薯作为生产非粮燃料乙醇的原料地位的确立,世界各国对木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中国成为木薯最大的进口国。在对云南木薯产业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云南木薯产业的发展应该结合云南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区有关木薯产业的合作,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木薯产业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木薯产业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下载PDF
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便利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邓小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3-48,共6页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决定了旅游者需要离开居住地,因此,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便利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旅游者的旅游感知。本文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便利化的现状出发,在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给出了旅游...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决定了旅游者需要离开居住地,因此,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便利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旅游者的旅游感知。本文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便利化的现状出发,在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给出了旅游便利化的定义,从旅游交通便利化、旅游手续便利化、旅游服务便利化等3个方面探讨了次区域旅游便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 旅游便利化定义 交通便利化 手续便利化 服务便利化
下载PDF
新形势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海燕 王泽华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3年第1期45-49,共5页
自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正式启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以来,次区域合作已走过20年的历程。20年来,GMS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深化,已成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及南南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尤其是桥头堡建设战略下,GMS... 自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正式启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以来,次区域合作已走过20年的历程。20年来,GMS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深化,已成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及南南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尤其是桥头堡建设战略下,GMS新十年合作的战略重点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 合作重点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民族基础论——兼论去中国中心主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杰舜 丁苏安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7,共7页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指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和越南5国),在东南亚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中国与GMS国家之间在广袤的时间和空间中所形成的同源异流、跨境而居、土生华人和华人华侨的民族关系和民族认同,在世界民族关系中,可...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指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和越南5国),在东南亚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中国与GMS国家之间在广袤的时间和空间中所形成的同源异流、跨境而居、土生华人和华人华侨的民族关系和民族认同,在世界民族关系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从学术意义上来说,一是反映了中国民族与东南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生性;二是呈现了中国民族与东南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样性;三是表达了中国民族与东南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性。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则有利于克服中国中心主义的心态和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 同源异流 跨境而居 土生华人 华人华侨 民族关系 民族认同 民族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