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舞剧诞生时就有文学家的介入”——罗怀臻访谈 被引量:8
1
作者 罗怀臻 张延杰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1-8,F0002,I0001,I0002,共11页
罗怀臻在访谈中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包括舞蹈的最高境界,就是发现人性。文学性与舞蹈性并不是矛盾的,越有文学性,就越具有舞蹈性,这两者绝不是对立的。文学家对舞蹈的介入,从舞剧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关于当代艺术作品,罗怀臻认为... 罗怀臻在访谈中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包括舞蹈的最高境界,就是发现人性。文学性与舞蹈性并不是矛盾的,越有文学性,就越具有舞蹈性,这两者绝不是对立的。文学家对舞蹈的介入,从舞剧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关于当代艺术作品,罗怀臻认为不仅应有"当代性",也要具有"现代性"。现代性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是一个品质概念,现代性是一种发展性的价值观。作品有当下感也要有现代性,当下感是拥有空间,现代性是拥有时间。关于中国学派与国际传播,罗怀臻认为要反思那种习惯性的理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说法没错,但前提是必须符合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民族化、地域化的作品,在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平台上展示自己个性的同时,还要经受得住现代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检验。罗怀臻认为艺术教育领域要进行整体性反思,还是要以激活个体生命当中的表达欲望为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不消逝的电波》 文学性 现代性 中国学派 艺术教育 海派文化
原文传递
走向舞剧创作的本体自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方式的美学评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21-25,共5页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首演以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观演热潮。笔者认为,该剧既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和追捧,同时也获得业内专业人士的赞誉与肯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该剧从不同的层面体现出了近年来中国舞剧观念的更新、本体创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首演以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观演热潮。笔者认为,该剧既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和追捧,同时也获得业内专业人士的赞誉与肯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该剧从不同的层面体现出了近年来中国舞剧观念的更新、本体创作规律的实施,可以说该剧是当下中国舞剧叙事观念转变与探索的一个缩影,也代表着中国舞剧的当代发展形态。《电波》中,叙事观念的本体转变、舞剧叙事方式的深度开掘两个方面尤为突出,其文学思维与舞剧思维的转换、互文关系作用、情感逻辑取代故事逻辑、时空处理彰显本体优长、开放的意义空间等创作方法,值得从美学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 叙事 互文性 时空处理 舞台意象
原文传递
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音乐创作手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陆佳敏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32-36,共5页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摘得2019年文华大奖,它在审美上给人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一部不同凡响的红色题材的优秀舞剧作品。与之相伴的是好的原创舞剧音乐,其交响化的音乐创作方式值得关注。文中将分析舞剧作曲家运用的"核心主题"...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摘得2019年文华大奖,它在审美上给人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一部不同凡响的红色题材的优秀舞剧作品。与之相伴的是好的原创舞剧音乐,其交响化的音乐创作方式值得关注。文中将分析舞剧作曲家运用的"核心主题"的音乐创作手法,阐明"核心主题"的创作构想在舞剧中的贯穿性以及在舞剧中产生的美学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音乐 《永不消逝的电波》 核心主题 美学意涵
原文传递
《永不消逝的电波》:新时代中国红色题材舞剧的当代活力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娜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26-31,共6页
建国以来红色题材的舞蹈作品数不胜数,面对今天的青年观众,怎样使他们喜爱并受到触动,我们可以从《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舞剧中寻找一些答案。文章先从时代需求与观众痛点、符号密码与跨界技术支持、舞蹈语汇提纯与造象之美三个方面探... 建国以来红色题材的舞蹈作品数不胜数,面对今天的青年观众,怎样使他们喜爱并受到触动,我们可以从《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舞剧中寻找一些答案。文章先从时代需求与观众痛点、符号密码与跨界技术支持、舞蹈语汇提纯与造象之美三个方面探究舞剧成功的外因;之后着重强调了作品的"故事性""现代性""悲剧性""民族精神"等内因;最后指出只有内外合力二者皆优,才能激发新时代下中国红色题材舞剧的当代活力,满足新时代青年的视听渴求,启发心智,召唤爱与和平,幸福与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题材 《永不消逝的电波》 精神内核
原文传递
在“黑暗”中前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5
作者 陈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88,共4页
就世界范围而论,舞剧发展至今,似乎已经大大超出了关于舞剧的解释:"主要用舞蹈来表现内容和情节的戏剧"。现在,它已不再是一个基本的概念或定义,而是旨在提炼舞蹈肢体语言以表达戏剧所呈现的美感空间,以舞蹈文化为载体展现时... 就世界范围而论,舞剧发展至今,似乎已经大大超出了关于舞剧的解释:"主要用舞蹈来表现内容和情节的戏剧"。现在,它已不再是一个基本的概念或定义,而是旨在提炼舞蹈肢体语言以表达戏剧所呈现的美感空间,以舞蹈文化为载体展现时代和地域的美学风格,强调构架舞蹈高级性的作品意识和想象空间,从而激发观众的人文关怀与人性思考。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红色文化"的价值观构建起文化自信的根基;通过大胆创新营造出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秉持着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打造出经典传世的艺术精品;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让我们看到了,在舞台的高光下一群在"黑暗"中前行的舞者用心、用情演绎的红色舞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不消逝的电波》 红色文化 大胆创新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给我们带来什么? 被引量:4
6
作者 应萼定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年第2期80-84,共5页
在影视和舞台艺术充斥着古装剧、宫斗剧,明星八卦娱乐至上的当下,具有真正的革命情怀的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对于人们来说已经很生疏、很遥远了。而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呼唤英雄,应该是新时代宏伟交响乐中的一曲壮丽乐章,但前提是必须杜绝... 在影视和舞台艺术充斥着古装剧、宫斗剧,明星八卦娱乐至上的当下,具有真正的革命情怀的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对于人们来说已经很生疏、很遥远了。而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呼唤英雄,应该是新时代宏伟交响乐中的一曲壮丽乐章,但前提是必须杜绝假、大、空,杜绝概念化、公式化,塑造出真实可信、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永不消逝的电波》用舞剧对同名电影进行重新演绎,艺术的跨度和难度的巨大,无疑是对编导们的一次挑战。本文通过对《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一中国舞剧在题材、内容、结构、样式、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其在舞剧创作方面完成了某种脱胎换骨的蜕变,是中国舞剧的一次飞跃,也是上海舞蹈再创辉煌的一座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不消逝的电波》 舞剧的本质 上海舞蹈
原文传递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生态作用络” 被引量:2
7
作者 汪起正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2年第3期101-108,共8页
《舞蹈生态学》中提出“生态作用络”的概念,认为政令推行、经济投入、权威评判以及审美消费四要素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舞蹈发展。文章将“生态作用络”概念运用于“舞剧生产”这一社会文化生产活动,对上海歌舞团... 《舞蹈生态学》中提出“生态作用络”的概念,认为政令推行、经济投入、权威评判以及审美消费四要素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舞蹈发展。文章将“生态作用络”概念运用于“舞剧生产”这一社会文化生产活动,对上海歌舞团《永不消逝的电波》进行分析,结合四要素从社会环境因素、组织环境因素、核心物的生态反馈三方面探究生态学视域下舞剧生产的路径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生产 舞蹈生态学 生态作用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上海歌舞团
原文传递
舞剧音乐的声音设计意识——从《永不消逝的电波》探中国舞剧音乐的新思路
8
作者 宋宁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随着观念与技术的变革,中国当代舞剧音乐创作突破传统作曲技法层面的思维模式,作曲家在创作时融入更多声音设计意识,探索从声音入手建立音响结构样式。文章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首先引入默里·?谢弗(R.Murray Schafer)的... 随着观念与技术的变革,中国当代舞剧音乐创作突破传统作曲技法层面的思维模式,作曲家在创作时融入更多声音设计意识,探索从声音入手建立音响结构样式。文章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首先引入默里·?谢弗(R.Murray Schafer)的“声音景观”(soundscape)概念,分析舞剧音乐结构和声音元素所构成的声景中存在的两层空间,以及基于声音在空间维度的涉身经验所区分的声景的三个层次;其次论述音效音乐化意识,探讨音效如何在不失其原有听觉特性的情况下,借用作曲技法融入音响的整体构成,配合声景观念形成音乐统一体;最后分析电子音色超越合并概念融入整体音乐的方法,以及电子音乐简洁高效的造型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不消逝的电波》 声音设计 声音景观 音效音乐化 音乐音响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