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学范式变迁综论 被引量:134
1
作者 邬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49-460,共12页
拟总结生态学研究在若干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涉及到平衡与非平衡、同质性与异质性、决定性与随机性,以及单一尺度与等级关联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将对生态学中的范式变迁作一论述。缀块动态观点和等级理论的结合,使尺度与空间异质... 拟总结生态学研究在若干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涉及到平衡与非平衡、同质性与异质性、决定性与随机性,以及单一尺度与等级关联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将对生态学中的范式变迁作一论述。缀块动态观点和等级理论的结合,使尺度与空间异质性明确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生态学范式,并导致了关于生态学系统时空动态的新观点.等级缀块动态范式的主要内容包括缀块等级系统概念、系统动态与缀块变化观点、格局-过程-尺度观点、非平衡观点和兼容与复合稳定性原理.环境的随机性和生物反馈作用均可引起生态学系统不稳定性.减缓这些不稳定因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机制即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兼容和复合稳定性过程.等级缀块动态范式的最重要贡献之一就在于它为生态学提供了一个新理论构架,使异质性、尺度和等级特征相结合,并使平衡态,多平衡态及非平衡态等观点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范式 生态学理论
下载PDF
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49
2
作者 李敏谊 刘颖 崔淑婧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90,共5页
鉴于幼小衔接对儿童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近10年来,国外研究者对幼小衔接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思考,众多研究者主要从生态学理论和社会文化视角对幼小衔接的本质及其动力学原理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幼小衔接相关理论探讨,试图进一... 鉴于幼小衔接对儿童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近10年来,国外研究者对幼小衔接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思考,众多研究者主要从生态学理论和社会文化视角对幼小衔接的本质及其动力学原理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幼小衔接相关理论探讨,试图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同时关注幼小衔接生态学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的有关研究,还为我们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和教育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启示:要注重儿童所处生态系统的影响,增强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重视儿童主体的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幼小衔接的"生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生态学理论 社会文化视角
原文传递
高校课程思政生态路径构建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卢晨昊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不能笼统地理解为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它蕴涵着高校各学科在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教学评测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创新实践。纵观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仍旧面临着认识不充分、能... 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不能笼统地理解为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它蕴涵着高校各学科在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教学评测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创新实践。纵观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仍旧面临着认识不充分、能力不匹配、融合不紧密、导向不明确等多方面的困境。基于此,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可以有效融合生态系统理论,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导向性、系统性及层级性,从需求分析、大纲设计、教材研发、教学实践、教学评测等五个维度构建课程思政的生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生态学理论 生态困境 生态路径
下载PDF
“三全育人”的生态主义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探索 被引量:36
4
作者 余嘉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生态主义理论是对“三全育人”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探索的有益视角。就“三全育人”的意义而言,全员育人指向人员的整合与合力的形成、全过程育人指向“过程”的实现与融入、全方位育人指向育人领域的明晰与融通。全员、全过程、全... 生态主义理论是对“三全育人”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探索的有益视角。就“三全育人”的意义而言,全员育人指向人员的整合与合力的形成、全过程育人指向“过程”的实现与融入、全方位育人指向育人领域的明晰与融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者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全系统、整体育人的态势。作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系统,实现系统要素的良性互动和最优化产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从凝聚教育理想与共识、强化课程与科研主渠道、构建一体化长效机制、重视方法创新以及营造文化氛围等五个方面着力,构建合乎生态的“三全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立德树人 生态主义理论 实践路径 教育管理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兼论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性 被引量:32
5
作者 胡加圣 冯青来 李艳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0年第12期72-77,共6页
信息技术是构成外语教育技术的要素之一,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承担着许多看不见的重要作用。文章立足教育哲学,分别从工具论、生存论、主体论、媒介论、生态论等视角阐述信息技术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给外语教学中的信息... 信息技术是构成外语教育技术的要素之一,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承担着许多看不见的重要作用。文章立足教育哲学,分别从工具论、生存论、主体论、媒介论、生态论等视角阐述信息技术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给外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一个合理定位,给未来外语教育技术研究做一个前期学科性理论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课程整合 工具论 生存论 生态论 媒介论 外语教育技术
下载PDF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32
6
作者 彭少麟 《广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82-87,共6页
文章论述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在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应该以群落生态演替的观点进行生态景观带(面)的建设,应用基于演替原理得出的生态恢复参照系来指导;按群落学的观点进行景观节点(点)建设,依据群落学和... 文章论述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在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应该以群落生态演替的观点进行生态景观带(面)的建设,应用基于演替原理得出的生态恢复参照系来指导;按群落学的观点进行景观节点(点)建设,依据群落学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建立多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组成的景观节点群落,以作为景观线带物种的补偿地;以生态美学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线)的建设,利用群落的时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生态美学的构建,利用群落的空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的生物多样性构建;可应用边缘效应原理和种间相互作用原理来构建与管理生态景观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景观林带 生态学理论 演替 生物多样性 建设
下载PDF
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观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照光 包维楷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1年第6期31-35,共5页
环境退化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更是与区域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的社会问题。生态恢复重建不能仅仅就环境退化问题而开展生态功能的恢复重建 ,而不去考虑经济恢复重建和区域脱贫与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在生态学理论发展回顾... 环境退化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更是与区域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的社会问题。生态恢复重建不能仅仅就环境退化问题而开展生态功能的恢复重建 ,而不去考虑经济恢复重建和区域脱贫与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在生态学理论发展回顾的基础上 ,阐明了当前生态恢复重建面临的紧迫任务 ,提出了生态恢复重建的新思路 ,即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 ,以食物链结构为网络 ,构建不同层次、不同区域 (环境 )的生态链。在生态链的基础上构建产业链 ,使生态链与产业链有机整合 ,形成持续健康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理论 环境退化 生态恢复重建 生物多样性 生态链 产业链
下载PDF
生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评估素养提升模式探索 被引量:24
8
作者 蒙岚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2期72-76,共5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评估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估素养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与效率。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估素养开始吸引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援用生态学的平衡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评估素养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评估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估素养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与效率。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估素养开始吸引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援用生态学的平衡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评估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教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运行图,探索了教师评估素养提升的模式,以期提醒相关各方对教师评估素养的重视与思考,通过促进教师评估素养的提升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理论 大学英语 评估素养
原文传递
生态系统质量及其状态演变的生态学理论和评估方法之探索 被引量:22
9
作者 于贵瑞 王永生 杨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5-877,共13页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目标。然而,生态系统质量的科学概念及其状态演变的评估理论和方法却是一直困扰学术界且尚未形成广泛共识的难题。本文在梳理生态系...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目标。然而,生态系统质量的科学概念及其状态演变的评估理论和方法却是一直困扰学术界且尚未形成广泛共识的难题。本文在梳理生态系统质量的科学概念及其状态演变研究进展基础上,借鉴物质生产的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概念,论述了生态系统质量概念及生态学理论基础,从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组分-结构-过程-功能-服务-功效的级联关系,系统要素-系统-环境互馈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状态波动-数量变化-质量改变的逻辑关系等视角,讨论了生态系统质量及演变的科学内涵,进而从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典型生态系统、区域宏观生态系统、生态工程效应/功效等方面,提出了多应用目标的生态系统质量变化评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系统质量 生态系统稳定性 科学概念 生态学原理 评估方法
原文传递
现代环境设计浅谈 被引量:15
10
作者 任梦非 《中国园林》 2004年第3期60-63,共4页
从历史变迁的角度,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角度,着重谈了现代环境设计的地方性原则,设计观念的更新、设计要素的创新,对场所精神、文脉主义和园林意境的理解,以及生态理论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环境设计 地域文化 园林意境 生态理论
下载PDF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名胜区植被优化过程中的应用——以东钱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希华 闫恩荣 王良衍 《中国园林》 2003年第9期60-63,共4页
针对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山体植被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进行风景区的山体植被优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以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为例,结合介绍植被优化方案制定过程中生态学理论的具体应用,并展望了生态学方法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植被优化 生态学理论 城市公园 城市绿化 植被景观
下载PDF
外语教师发展研究的生态学视角 被引量:14
12
作者 彭剑娥 《语言教育》 2015年第4期37-42,共6页
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正从早期的关注教师知识、教学能力等转向以"全人"视角,关注教师的信念、情感、职业诉求等专业发展研究,尤其适用生态学的理论视角。生态学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其中,美国... 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正从早期的关注教师知识、教学能力等转向以"全人"视角,关注教师的信念、情感、职业诉求等专业发展研究,尤其适用生态学的理论视角。生态学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其中,美国心理学家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模型将影响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看作一组同心的、嵌套的系统,根据与个体的密切程度依次分为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并且纳入时间系统。生态学理论对于探讨如何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构建良性、积极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生态学理论 微系统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承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它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点有利于人的价值理念的转向;二是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是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钥匙;三是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道德境...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它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点有利于人的价值理念的转向;二是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是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钥匙;三是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道德境界有利于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伦理 自然观 价值
下载PDF
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学理论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明华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44-49,63,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行为对生态系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背景、定义、生态学理论,及其与环境管理的关系。介绍了生态系统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行为对生态系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背景、定义、生态学理论,及其与环境管理的关系。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前沿性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学理论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生态学原理在现代畜牧业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伟杰 王德忠 李永芳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生态学这一概念自 186 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E·Haeckel首先提出后 ,迅速发展 ,现已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指导理论。现在各地都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畜牧业作为优先发展行业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将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这一概念自 186 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E·Haeckel首先提出后 ,迅速发展 ,现已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指导理论。现在各地都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畜牧业作为优先发展行业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将生态学理论指导现代畜牧业建设 ,使畜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就现代畜牧业中对生态学几个基本原理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原理 现代畜牧业 应用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位理论 生物种群选择匹配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原文传递
生态学理论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岩 杨军 +1 位作者 卓文飞 王新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61-164,共4页
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系统地总结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生态学理念的渗透及运用,为城市生态园林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设计参考,同时得出中国生态园林的下一步工作重点要放在恢复生态学的应用... 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系统地总结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生态学理念的渗透及运用,为城市生态园林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设计参考,同时得出中国生态园林的下一步工作重点要放在恢复生态学的应用上,并且要实现现代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要多学科、多角度共同协作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学理论 城市园林绿化 恢复生态学
下载PDF
生态文化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吕爱清 李慧玲 卞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8-1079,1127,共3页
生态文化必将成为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分析了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演替规律;阐明了生态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了... 生态文化必将成为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分析了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演替规律;阐明了生态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了应对近代农业现代化出现的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减弱的趋势,提出了持续发展农业必须生态化,实现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全民生态友好行为的形成是生态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生态原理 制度创新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生态学视角对产业经济理论的重新阐释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艳辉 《产业经济研究》 2005年第4期30-37,共8页
本文通过对生态因子、种群密度、食物链等概念的应用,对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有关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从而提供了一个分析产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的新视角。
关键词 生态学 产业经济理论
下载PDF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及实践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鸿斌 刘文清 《中国环保产业》 2004年第7期6-8,共3页
建设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生态城市系统的构架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生态城市 生态学理论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国驰 杨卓 康亚华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2年第1期72-75,共4页
阐述了在大型露天煤矿进行土地开发复垦利用过程中演替理论、限制因子理论、生态适应性理论等多个生态学基础理论,介绍了土壤改良技术、土壤种子库技术、景观生态恢复技术等以及实现土地复垦带来的生态效益。在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 阐述了在大型露天煤矿进行土地开发复垦利用过程中演替理论、限制因子理论、生态适应性理论等多个生态学基础理论,介绍了土壤改良技术、土壤种子库技术、景观生态恢复技术等以及实现土地复垦带来的生态效益。在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过程中,植物选择与配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与景观适宜性原则,加强土壤动物与微生物改良技术、土壤种子库技术的应用,在土地复垦工程结束后强化生态监测与生态修复质量评价,以保证生态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生态修复 生态学理论 修复技术 生态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