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发震构造 被引量:83
1
作者 潘家伟 白明坤 +9 位作者 李超 刘富财 李海兵 刘栋梁 Marie-Luce CHEVALIER 吴坤罡 王平 卢海建 陈鹏 李春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5-1670,共16页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了M_(S)7.4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北部边界东昆仑断裂带以南约70 km左右(34.59°N,98.34°E),震源深度17 km。震后的野外现场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在海拔4200~4600 ...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了M_(S)7.4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北部边界东昆仑断裂带以南约70 km左右(34.59°N,98.34°E),震源深度17 km。震后的野外现场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在海拔4200~4600 m的高原面上形成了一系列由张裂隙、张剪裂隙、剪切裂隙、挤压鼓包和裂陷等多类型破裂雁行状组合而成的复杂同震地表变形带,总体表现为左行走滑运动性质,局部略带正断分量。该破裂带主要沿东昆仑断裂带南部的江错断裂分布,整体呈N105°E走向,全长约151 km。根据破裂带的走向变化和阶区特征,可将其分为四段:西段、中西段、中东段和东段。其中西段分叉为南、北两支,北支破裂走向N112°E,呈不连续分布,长约18 km,南支走向N94°E,呈连续性分布,长约25 km,最大左行位错约2.9 m;中西段全长约52 km,主要由约22 km长、呈N109°E走向的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与稍北分布约30 km长、不连续分布的两支破裂组合而成,最大左行位错约1.9 m;中东段为总体呈N104°E走向的不连续地表破裂,全长约51 km,其中包含长约20 km的破裂空区;东段分叉为北、中、南三支,北支为走向N84°E、长约23 km的连续性破裂,最大左行位错约1.8 m,中间一支为N110°E走向、长约14 km的不连续破裂,南支则表现为零星破裂及系列滑塌,走向N120°E,长约6 km。这种两端发育较大规模分叉的"扫帚"状同震地表破裂在青藏高原已发生的走滑型地震中尚未报道过。这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江错断裂,该断裂向西延伸可与2001年东昆仑MS 8.1地震的发震断层昆仑山口断裂相接,表明昆仑山口-江错断裂带与北部东昆仑断裂带中东部的托索湖-玛沁断裂挤压弯曲段共同构成了巴颜喀拉地块北部的宽阔边缘断裂带,并与南部的玉树-甘孜-鲜水河断裂带协同运动,共同调节着巴颜喀拉地块向东的运动和形变。由于东昆仑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M_(S)7.4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 左行走滑 东昆仑断裂带 发震构造 巴颜喀拉地块
下载PDF
青海玛多“5·22”M_(S)7.4级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盖海龙 姚生海 +4 位作者 杨丽萍 亢太波 殷翔 陈庭 李鑫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9-912,共14页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州玛多县境内发生M_(S)7.4级地震,此次玛多M_(S)7.4级地震是2008年汶川M_(S)8.0级大地震之后中国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及时查明其同震地表破裂展布及特征,对于正确认识发震构造和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州玛多县境内发生M_(S)7.4级地震,此次玛多M_(S)7.4级地震是2008年汶川M_(S)8.0级大地震之后中国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及时查明其同震地表破裂展布及特征,对于正确认识发震构造和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震后现场调查,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的解译分析、余震数据和典型地震地表破裂的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等结果,初步获得了此次地震6处典型地震地表破裂的特征。结果发现:此次玛多地震的地表破裂主要沿已知的东昆仑断裂带的南侧分支断裂昆仑山口-江错断裂的东南段分布,分析表明其中的江错断裂应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同震破裂的西段总体走向275°~300°,主要表现为挤压鼓包和雁列式张裂隙的斜列组合,其中江错贡麻段至江多村段出现了明显的1.4~0.8 m的垂直位移,指示该段可能具有较明显的正断层成分;中部黄河乡段主要由一系列呈左阶斜列的北西向P剪切裂缝和右阶雁行排列的北东向张裂隙构成,走滑位移较小;而东段地表破裂出现了多个分支,其中北支昌马河段主要由一系列雁行排列的张裂隙组成,总体走向为260°,与断裂西段的走向明显不同;地震造成的最大左旋位移出现在西段的错尔加拉破裂段,约2.8 m,指示此次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走滑位移主要呈从西向东的单侧扩展-衰减特征。考虑到此次玛多地震出现在东昆仑主干断裂南侧的巴颜喀拉地块内部,表明该地块内部具有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能力,因此,巴颜喀拉地块内部强震活动的孕震条件和机理应该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关注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M_(S)7.4级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 江错断裂 东昆仑断裂带 巴颜喀拉块体
下载PDF
探地雷达在探测隐伏活动断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建军 张军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9,共7页
以东昆仑断裂带东部采用探地雷达探测隐伏活动断层为例。在浅覆盖区,利用合理的采集参数和数据处理流程;雷达剖面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隐伏断层的形态特征和岩土分层;结合沉积序列,可以分析和评价断层的活动性。实验证明,探地雷达是一... 以东昆仑断裂带东部采用探地雷达探测隐伏活动断层为例。在浅覆盖区,利用合理的采集参数和数据处理流程;雷达剖面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隐伏断层的形态特征和岩土分层;结合沉积序列,可以分析和评价断层的活动性。实验证明,探地雷达是一种有效探测浅覆盖区隐伏活动断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隐伏活动断层 东昆仑断裂带 罗叉段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微震检测与构造分析
4
作者 马胜男 李红谊 +2 位作者 黄雅芬 马玉虎 马建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7,共12页
本文整理了一套包括微震检测、地震去噪、震相拾取和地震定位的构建高精度地震目录数据的处理流程。收集了青海省内东昆仑断裂带东段20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2009−2018年的连续地震数据,并应用该流程进行微震检测、去噪和定位。首先,从... 本文整理了一套包括微震检测、地震去噪、震相拾取和地震定位的构建高精度地震目录数据的处理流程。收集了青海省内东昆仑断裂带东段20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2009−2018年的连续地震数据,并应用该流程进行微震检测、去噪和定位。首先,从台网中心提供的3198个地震事件目录中筛选出1200个信噪比高且震相较为明显的地震事件作为模板事件,利用基于图像处理器加速的模板匹配定位方法(GPU-M&L)进行遗漏地震的检测与识别,然后利用基于神经网络的地震波形去噪方法进行去噪处理,再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震相拾取技术和双差定位方法对去噪后的地震事件进行震相拾取和定位。使用GPU-M&L共检测出13318个地震事件,约为台网地震目录事件数量的4.2倍;去噪后得到7514个地震事件,约为台网地震目录事件数量的2.3倍,完备震级从台网目录的ML 1.5降低至ML 0.9。定位后共获得7247个地震事件,精定位结果显示,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地震以中小震为主,在空间上呈窄条带状或簇状分布,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深度为0~15 km;在101°E附近地震的空间展布发生变化,主要沿阿万仓断裂带向东南展布;在玛沁-玛曲段可能存在地震空区。本研究的微震结果为研究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地震活动性、发震断层的深部构造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 微震检测 匹配定位技术 地震去噪 双差定位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玛曲—玛沁段大震危险性分析和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温燕林 宋治平 +2 位作者 赵文舟 朱佳苗 马钦忠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5-180,共6页
在巴彦喀拉块体边界地震活动和构造分析的基础上,从地震活动空间图像、时间序列演化两方面对巴彦喀拉块体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玛曲—玛沁空区的大震危险性进行探讨。与以前震例进行对比发现当前甘青川交界区域已形成与共和大震前相似的... 在巴彦喀拉块体边界地震活动和构造分析的基础上,从地震活动空间图像、时间序列演化两方面对巴彦喀拉块体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玛曲—玛沁空区的大震危险性进行探讨。与以前震例进行对比发现当前甘青川交界区域已形成与共和大震前相似的平静区,活动性参数计算表明东昆仑断裂带玛曲—玛沁段有逼近的大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玛曲—玛沁空区 地震活动时空演化 大震危险性
下载PDF
东昆仑山中段布尔汗布达山地区断裂特征及昆中断裂带南界讨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周琳雄 尹建华 +3 位作者 王勇 郑科 张国忠 邓志龙 《中国地质调查》 2021年第5期74-83,共10页
布尔汗布达山西南缘属东昆仑造山带腹地,新太古代以来区域构造作用强烈。中二叠世,随着东昆仑地区多岛洋盆依次关闭,研究区形成数条近于平行的EW向深大断裂组合,构成昆中断裂带主体格架。通过研究分析与断裂相关的地形地貌、遥感影像、... 布尔汗布达山西南缘属东昆仑造山带腹地,新太古代以来区域构造作用强烈。中二叠世,随着东昆仑地区多岛洋盆依次关闭,研究区形成数条近于平行的EW向深大断裂组合,构成昆中断裂带主体格架。通过研究分析与断裂相关的地形地貌、遥感影像、地球物理、岩石地层、变形变质、断裂结构组成、显微构造等,总结出主要断裂特征,并梳理了区内构造格架,针对尚未统一认识的昆中断裂带南界问题进行探讨,最终认为温冷恩断裂属昆中断裂带南界断裂。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地质问题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昆中断裂带 温冷恩断裂 布尔汗布达山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地震复发间隔及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4
7
作者 蔡瑶瑶 张军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65,共8页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构成了巴颜喀拉块体的北边界。根据阿尼玛卿山两侧滑动速率和历史地震的差异,将断裂带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滑动速率由西向东递减,近百年的历史地震产生的破裂基本覆盖了西部和东部的一...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构成了巴颜喀拉块体的北边界。根据阿尼玛卿山两侧滑动速率和历史地震的差异,将断裂带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滑动速率由西向东递减,近百年的历史地震产生的破裂基本覆盖了西部和东部的一部分。随着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的持续发生,作为块体北边界的东昆仑断裂带的地震空区及地震潜势研究变得更加重要。近些年通过对东昆仑断裂带不同段的研究得到了较多的滑动速率和古地震序列数据,为评价断裂带未来百年地震危险性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NB模型中的对数正态分布方法,得到了东昆仑断裂带在未来100a的发震概率,研究表明,东部(玛曲段)发震概率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古地震 地震潜势 玛曲 塔藏 NB模型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托索湖段现今形变特征及其与2021玛多地震相互作用
8
作者 李少为 许文斌 +6 位作者 李志伟 刘小鸽 冯光财 方楠 陈志丹 江坤 谢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28-4943,共16页
东昆仑断裂带作为孕育强震和协调青藏高原内部构造变形的大型走滑断裂带,其现今震间闭锁情况与运动学特征一直备受关注.前人通过野外地质考察以及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初步厘定了东昆仑断裂带的长期滑动速率,但受限于观测台站的空间分布,难... 东昆仑断裂带作为孕育强震和协调青藏高原内部构造变形的大型走滑断裂带,其现今震间闭锁情况与运动学特征一直备受关注.前人通过野外地质考察以及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初步厘定了东昆仑断裂带的长期滑动速率,但受限于观测台站的空间分布,难以得到精细化的东昆仑断裂带托索湖段及其次级断裂的现今运动特征.本文利用覆盖东昆仑断裂带托索湖段2015—2021年Sentinel-1升降轨数据获取了高空间分辨率的沿断层走向震间形变速率场,结合螺位错模型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反演得到了该段断裂现今精细化的震间滑动速率和闭锁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东昆仑断裂带托索湖段处于断层锁定状态,闭锁深度分布在8~29 km区间,断层深部滑动速率分布在6~9 mm·a^(-1)范围内.最后,本文基于库仑应力变换探讨了2021玛多地震与东昆仑断裂带的相互作用,发现东昆仑断裂带震间运动对玛多地震无明显应力加载作用,而玛多地震却促进了东昆仑断裂带花石峡至阿尼玛卿山南缘、玛沁—玛曲段的应力积累,其潜在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东昆仑断裂带 滑动速率 库仑应力 INSAR
下载PDF
Sentinel-1影像约束下的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现今地壳变形特征
9
作者 温扬茂 方志斌 +3 位作者 贺克锋 杨九元 熊露雲 许才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17-4532,共16页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活跃的大型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其东段滑动速率呈自西向东递减的特征;东段的玛沁—玛曲段被认为是地震破裂空段,存在发生大震的可能.本文首先处理2014—2021年间覆盖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的Sentinel-1...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活跃的大型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其东段滑动速率呈自西向东递减的特征;东段的玛沁—玛曲段被认为是地震破裂空段,存在发生大震的可能.本文首先处理2014—2021年间覆盖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的Sentinel-1卫星升、降轨影像,获得该区域近7年的视线(Line-of-sight,LOS)向形变速率场;然后,联合GPS速度场解算该区域的三维形变速率场和应变率场;最后,对玛沁—玛曲段的应变率积累、滑动速率和形变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地壳变形表现为整体向东运动的特征,LOS向和东西向形变速率在玛沁—玛曲段南北两侧存在明显的梯度,且沿断裂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2)玛沁—玛曲段上的阿尼玛卿山和西贡周断层交汇区附近具有显著的应变率积累,同时这两处距上次地震的离逝时间已非常接近其地震复发间隔,表明这两个区域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3)玛沁—玛曲段的滑动速率自阿尼玛卿山向东分别为6.0±0.2 mm·a^(-1)、5.6±0.2 mm·a^(-1)、3.9±0.2 mm·a^(-1)和3.5±0.2 mm·a^(-1),意味着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滑动速率在距离断裂带最东端至少300 km处的阿尼玛卿山附近就已经开始缓慢递减;(4)玛沁—玛曲段附近的次级块体表现出顺时针旋转的刚性运动特征,符合书斜构造模型,即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侧向挤出产生的区域变形由东昆仑断裂带和周缘次级断裂的左旋走滑及其断裂带最东端的地壳缩短共同吸收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时序InSAR 三维形变速率场 应变率场 滑动速率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古地震综合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玉胜 李智敏 +1 位作者 屠泓为 姚家骏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6-154,共9页
整合多年来前人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各段落古地震零散的现场考证结果,经过分析将其归并成68条独立的古地震事件及4条历史地震.根据功能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断层段各震级档地震的约束关系.利用现代地震统计得到的区域地震活动性参数b、现... 整合多年来前人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各段落古地震零散的现场考证结果,经过分析将其归并成68条独立的古地震事件及4条历史地震.根据功能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断层段各震级档地震的约束关系.利用现代地震统计得到的区域地震活动性参数b、现场考证得到的各区段平均走滑速率、各震级档一次地震事件的平均位错量和破裂带长度,计算各段和全带不同震级档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地震活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古地震 复发周期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断裂几何结构及滑动递减模型讨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建军 蔡瑶瑶 张军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8,共9页
塔藏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长约170km,与岷山断裂带共同构成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北构造边界,中部与岷江断裂、荷叶断裂、虎牙断裂的北延段交会,构成岷山隆起的地貌边界。通过卫星影像解译结合构造地貌调查,确定了断层属于全新世活动断... 塔藏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长约170km,与岷山断裂带共同构成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北构造边界,中部与岷江断裂、荷叶断裂、虎牙断裂的北延段交会,构成岷山隆起的地貌边界。通过卫星影像解译结合构造地貌调查,确定了断层属于全新世活动断层,并利用断层走向弯曲和活动性、阶区等标志将塔藏断裂分为三段。西段为罗叉段,总体走向NWW,西侧与玛曲断裂形成左行左阶拉分区,东侧在下黄寨村走向顺时针偏转至东北村段。中段为东北村段,总体走向NW,东侧在九寨沟口附近走向逆时针偏转至马家磨段。东段为马家磨段,总体走向NWW,西侧隔荷叶断裂、虎牙断裂的北延段与中段相接。东北村段以岷江断裂斜交点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次级段,马家磨段以阶区为界划分为扎如次段、唐寨次段、勿角次段。罗叉段和马家磨段的地震离逝时间较近,东北村段相对较远。断裂带整体呈反"S"形,自西向东滑动速率总体呈减小趋势,大部分水平变形转化为垂向的岷山隆升。结合不同段上的滑动速率,发现东昆仑断裂东段滑动速率呈梯度下降特征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断层弯曲的几何特征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塔藏断裂 几何结构 分段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强震地表破裂分段特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江娃利 谢新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32-139,共8页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一条长度达到1000km以上的活动断裂带。在近100年期间,沿该断裂带曾发生过4次MS7.0以上地震。最新一次强震是2001年昆仑山口MS8.1地震。本文综合前人资料,通过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展布、活动速率、历...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一条长度达到1000km以上的活动断裂带。在近100年期间,沿该断裂带曾发生过4次MS7.0以上地震。最新一次强震是2001年昆仑山口MS8.1地震。本文综合前人资料,通过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展布、活动速率、历史强震及古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讨论了该断裂带的强震破裂分段特征、强震破裂端点障碍体的稳定性,强调了从断裂带演化过程认识断裂带的几何展布与现今强震地表破裂分段的异同,并讨论了该断裂带未来的强震破裂危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地表破裂带 破裂分段 构造演化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
下载PDF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西大滩段断层气(Rn,CO_2)的释放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陈侠 徐锡伟 +7 位作者 F Perrier P Richon 陈桂华 Y Klinger J-M Nocquet C Romieu 张晓清 常振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5-909,共5页
通过在东昆仑活动断裂带西大滩段进行断层气测试,首次获取了该断裂带中Rn和CO2的释放量。在2004年开挖的2~3m深的探槽内,氡浓度可达20732Bq.m-3,氡发射率可达433mBq.m-2.s-1,远高于在地表的氡浓度505~2380Bq.m-3与氡发射率7~28.19mBq... 通过在东昆仑活动断裂带西大滩段进行断层气测试,首次获取了该断裂带中Rn和CO2的释放量。在2004年开挖的2~3m深的探槽内,氡浓度可达20732Bq.m-3,氡发射率可达433mBq.m-2.s-1,远高于在地表的氡浓度505~2380Bq.m-3与氡发射率7~28.19mBq.m-2.s-1(地表氡发射率均值为14.7mBq.m-2.s-1,与世界平均值相当)。从而我们推断该断裂具有从上部第四系覆盖物到深部花岗岩之间的良好连通性。在地表CO2的析出率平均值为18.9g.m-2.d-1,与通常的背景值相当,在探槽中和距离断层1km的地方没有明显的空间变化,但是在断层北侧3km处的一个近乎直立的千枚岩小山上,CO2的析出率却很高,为421g.m-2.d-1,同时该处氡的发射率也高,达503mBq.m-2.s-1,因此,有必要在该断裂附近进行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活动断裂 西大滩段 断层气 氡气 CO2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的地貌响应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昭 付碧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1-1447,共27页
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由数条规模不等、羽状斜列的次级断裂组成,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自西向东呈现梯度式降低的原因仍存在较大争议。精确查明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可为探讨东昆... 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由数条规模不等、羽状斜列的次级断裂组成,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自西向东呈现梯度式降低的原因仍存在较大争议。精确查明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可为探讨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构造转换机制、评价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线索。地貌指数定量分析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面积-高程积分(HI)和河流坡降指数(SL)可有效揭示区域构造变形信息,而地势起伏度(TR)能直观地反映区域构造活动的侵蚀响应程度。文中利用30m精度的AW3D30数据系统地定量提取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及其周边整个流域的TR指数、流域盆地的HI指数及主要河流的Hack剖面、SL指数及归一化坡降指数(SLK),通过构造地貌与河道形态揭示区域构造活动的地貌响应特征,探讨不同构造段落的活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沿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的HI指数、Hack剖面、SLK指数及TR指数等值呈自西向东连续下降的变化特征,其中,HI值自西部的0.77~0.89向E下降至0.15~0.36,TR所反映的地表侵蚀量从欧拉秀玛乡西侧的400m向E降至玛曲县东侧的(61±11)m,而Hack剖面的上凸程度与其SLK异常显著性则具有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这与沿主断裂带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自西向东梯度递减的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地貌指数值变化与断裂活动强度密切相关;地貌指数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揭示了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及分支断裂(阿万仓断裂和尕海断裂)的晚第四纪构造活动性具有西段最强,中段、东段逐渐减弱的显著分段特征。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调查和验证认为,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从玛沁—欧拉秀玛一带的断裂交会区开始向E逐渐减弱。因此,推断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晚第四纪左旋走滑速率向E降低的现象与其主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高程积分 地势起伏度 河流坡降指数 构造活动强度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