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姚永概《清史拟稿》考论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秀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9-23,共5页
姚永概于1916年被清史馆聘为协修,至1921年共撰写列传稿30余篇。其稿本《清史拟稿》行文虽简,记事较繁,传文总体偏冗长,附传则远远简略于《清史稿》本。史实考订的确切与疏误亦与《清史稿》情况大致相同。对于后人所诟病的国史馆大臣传... 姚永概于1916年被清史馆聘为协修,至1921年共撰写列传稿30余篇。其稿本《清史拟稿》行文虽简,记事较繁,传文总体偏冗长,附传则远远简略于《清史稿》本。史实考订的确切与疏误亦与《清史稿》情况大致相同。对于后人所诟病的国史馆大臣传重汉轻满、重文轻武的情况,姚永概稿本并未染及。后人指责《清史稿》史传有家传谀颂之病,在姚本中亦未见之。姚永概传稿基本未被《清史稿》采用,原因主要是清史馆馆务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永概 清史馆 赵尔巽 《清史拟稿》 《清史稿》
下载PDF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吴廷琛列传》考析
2
作者 王福利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78-83,共6页
吴廷琛于嘉庆七年会状联元,历官提督湖南学政、浙江金华知府、杭州知府,道光间,迁直隶清河道,兼摄按察使,复迁云南按察使,颇多功绩。然《清史稿》未见其传,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善本室却藏有《吴廷琛列传》稿本,作者陈能怡。列传稿之所... 吴廷琛于嘉庆七年会状联元,历官提督湖南学政、浙江金华知府、杭州知府,道光间,迁直隶清河道,兼摄按察使,复迁云南按察使,颇多功绩。然《清史稿》未见其传,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善本室却藏有《吴廷琛列传》稿本,作者陈能怡。列传稿之所以最终没能被收入《清史稿》,应是史书修纂过程中前后人员变动较大、稿件几经移交及《清史稿》出版仓促等原因所致。稿本据朱珔《吴廷琛墓志铭》修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廷琛 《吴廷琛列传》 陈能怡 朱珔 《清史稿》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下载PDF
《清史稿·贵州土司传》补校六则
3
作者 王涛 《兰台世界》 2021年第3期156-158,共3页
赵尔巽等修撰的《清史稿·贵州土司传》历来受到学界重视,是了解和研究贵州土司的专篇文献。然因书出众人,成文仓促,难免疏漏讹误。虽学者一再校对出大量舛误,然尚有遗漏失校处。现就新发现的六则舛误进行补校,以供学界参考。
关键词 《清史稿》 贵州土司传 补校
下载PDF
书写共和:试析《清史稿》对辛亥革命的记载
4
作者 李思清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18-624,699-700,共7页
学术界的批评及国民政府组织的政治审查,使得《清史稿》刊行后的命运格外坎坷。清史馆同人"内清室而外民国",这几乎成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学术定论。辛亥革命是以共和取代王权,具有公认的进步意义。清史馆同人对此并不否认。《... 学术界的批评及国民政府组织的政治审查,使得《清史稿》刊行后的命运格外坎坷。清史馆同人"内清室而外民国",这几乎成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学术定论。辛亥革命是以共和取代王权,具有公认的进步意义。清史馆同人对此并不否认。《清史稿》所呈现的,确是"不一样的辛亥革命",但也不能笼统地视为清史馆同人"敢于"反对共和、反对民国。由于记载史事的角度不同,《清史稿》留下了光宣文人有关现代中国的特殊记忆,这又在某种意义上成全了《清史稿》作为史学文本的独特性。只有深入分析《清史稿》相关行文的背景与成因,才能对清史馆同人持有"理解之同情",从而避免简单的政治或道德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馆同人 《清史稿》 辛亥革命
下载PDF
《清史稿·地理志》勘误一则
5
作者 敖佳鹏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清史稿·地理志》中有关于博东齐旗、布图库旗的记载,但经考证,清代历史上并不存在博东齐旗与布图库旗。博东齐、布图库两部虽同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从新疆迁往黑龙江,但他们的具体迁入地不同,而且两部一直未独立编旗。布图库... 《清史稿·地理志》中有关于博东齐旗、布图库旗的记载,但经考证,清代历史上并不存在博东齐旗与布图库旗。博东齐、布图库两部虽同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从新疆迁往黑龙江,但他们的具体迁入地不同,而且两部一直未独立编旗。布图库部的迁入地是呼伦贝尔,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被编入厄鲁特镶黄旗,隶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统辖。博东齐部的迁入地是通肯、呼裕尔,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被编入伊克明安旗,辖于黑龙江将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 地理志 博东齐旗 布图库旗
原文传递
《清史稿·忠义传》史源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秦翠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4-70 122,共8页
系统爬梳有关清代忠义人物的资料,可以探明,《清史稿·忠义传》以《清国史》与《辛亥殉难记》为主要参考资料,对《国朝耆献类征》、前三部《碑传集》、《辛亥殉节录》等文献也采用较多,同时还参考了《浙江忠义录》、光绪《湖南通志... 系统爬梳有关清代忠义人物的资料,可以探明,《清史稿·忠义传》以《清国史》与《辛亥殉难记》为主要参考资料,对《国朝耆献类征》、前三部《碑传集》、《辛亥殉节录》等文献也采用较多,同时还参考了《浙江忠义录》、光绪《湖南通志》、《庚子京师褒恤录》、《昭忠录》、《忠义纪闻录》,以及部分单篇传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忠义传》 史源 《清国史》 《辛亥殉难记》
下载PDF
《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中彭定求传记辨正
7
作者 邓世欣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中的彭定求传为对象,结合其他史籍,对彭定求的生平史实进行辨正。彭定求,清长洲县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卒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字勤止,一字访濂,号复初学人,晚号止庵,又号南畇老人、咏真山人。康熙十五年(... 以《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中的彭定求传为对象,结合其他史籍,对彭定求的生平史实进行辨正。彭定求,清长洲县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卒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字勤止,一字访濂,号复初学人,晚号止庵,又号南畇老人、咏真山人。康熙十五年(1676)被钦点为状元,之后,以翰林院修撰为起点,为大清朝廷工作十二年。彭定求广泛涉猎宋明理学以及道家学说,吸收各家学说无门户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定求 《清史稿》 《清史列传》 辨正
下载PDF
满蒙在藏汉之间——《清史稿·德宗本纪》涉藏史事之编纂
8
作者 李思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92,共10页
《清史稿·德宗本纪》的"瑞洵初稿""终订底稿"和正式刊本对涉藏史事的记载,经历了较为审慎的删改过程。这些删改大体妥当,也偶有失误。清史馆同人中,满、蒙、汉各族文士均有,《德宗本纪》涉藏史事之编纂,堪称... 《清史稿·德宗本纪》的"瑞洵初稿""终订底稿"和正式刊本对涉藏史事的记载,经历了较为审慎的删改过程。这些删改大体妥当,也偶有失误。清史馆同人中,满、蒙、汉各族文士均有,《德宗本纪》涉藏史事之编纂,堪称满、蒙、藏、汉四族之间的一场"史学合奏",其中体现的多元民族一统史观并非汉族文人的一厢情愿,而是清史馆内各族文士的自觉和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德宗本纪》 涉藏史事 多元民族一统史观 族群关系
下载PDF
“列清史为学科”——孟森史学的展开过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会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孟森于1931年始任教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是为孟森长达三十余年的史学历程之转捩点,据此可将孟森治史历程划分为前后两期。在官书与私家记述两类史料的评价问题上,孟森经历了由前期偏爱私记向后期倚重官书的重大转变。孟森终生坚持信史理想... 孟森于1931年始任教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是为孟森长达三十余年的史学历程之转捩点,据此可将孟森治史历程划分为前后两期。在官书与私家记述两类史料的评价问题上,孟森经历了由前期偏爱私记向后期倚重官书的重大转变。孟森终生坚持信史理想,一以贯之,并以此为依托,在前期提出"列清史为学科"的主张。针对清史史料的特点,孟森逐渐摸索出以"钩剔贯串"为主要特色的传信之法,与他对于官书私记去取与评价倾向的前后转变相应,孟森钩剔信史之法,亦由前期之依赖明清士大夫著述,转而问津于清代官书,而孟森在编撰《清朝前纪》时,发现清修《明史》中建州史事的漏笔,竟成为这种转变发生的契机。任教于北大以后,晚年孟森参与整理明清档案,开始注重史与史料之区分,提出"史自史,史料自史料",导致他对于清代官书尤其是《清史稿》的态度发生剧烈变化。孟森史学之重心,亦由前期屡屡重申以修成清代正史为理想,向后期以汲汲于保存清代史料为职责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森 官书 私家记述 《清史稿》
原文传递
试论清代列女的文学世界——以《清史稿·列女传》为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国忠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列女的文学创作,从有《列女传》起便已存在。清代有文学创作的列女人数,是后汉到明代全部总和的二倍,达到六十余人,其中,有诗文别集者即达三十五家,这是清代列女文学创作繁荣的标志。清代列女文学创作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大的价值功能,是... 列女的文学创作,从有《列女传》起便已存在。清代有文学创作的列女人数,是后汉到明代全部总和的二倍,达到六十余人,其中,有诗文别集者即达三十五家,这是清代列女文学创作繁荣的标志。清代列女文学创作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大的价值功能,是它承载了丰富的德性内涵。而绝命诗辞的创作,体现出列女的临终文学关怀。经史艺术、自然科学、文学批评等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清代列女文学繁荣的内在原因。清代列女的文学创作得到清代评论家的关注,《清史稿·列女传》往往也直接称赞评论列女的文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女的文学世界 《清史稿·列女传》 诗文别集 德性内涵 绝命诗辞 综合素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