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涵、主体与范围:梳厘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怀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65,共6页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追求和政治实践模式,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特征和外延。准确剖析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有利于理解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差异、梳理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的共存互动关系,以及中国协商民主的典型实践形态,克服理论研...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追求和政治实践模式,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特征和外延。准确剖析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有利于理解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差异、梳理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的共存互动关系,以及中国协商民主的典型实践形态,克服理论研究的"西方化";系统阐释协商民主的主体构成及其特征,有利于拓展协商主体结构层次,彰显"人民民主"国家性质,建构协商民主主体的平等关系,实现协商主体间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的交叉和统一,避免协商主体的"精英化";理性分析协商民主的实践范围,有利于把握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探寻中国协商民主实践路径的"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竞争民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普通公众 基层民主
下载PDF
角色与功能:人民政协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互动互构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5,28,共8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一深化我国改革开放的总目标以来,如何正确认识与理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内涵、内在逻辑、现实路径等的讨论已成为全社会各层面关注的重要议题。此间,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一深化我国改革开放的总目标以来,如何正确认识与理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内涵、内在逻辑、现实路径等的讨论已成为全社会各层面关注的重要议题。此间,对于人民政协这个我国特有的政治协商制度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其积极作用更成为关注的重心。本文回应了这样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从结构功能的分析视角,以主体、过程和产品为基本指标,理性地讨论了人民政协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之间的互动与互构关系,客观地审视了人民政协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若干回应之策,以期人民政协在新的历史使命下实现再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国家治理体系 角色 过程 功能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提升政协协商广度和深度的思考
3
作者 王芳 徐理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20,共5页
政协协商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以人民政协为平台,通过民主协商,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过程,是使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转起来的重要载体。从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民性和全过程性的内在要求看,新时代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于提升政... 政协协商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以人民政协为平台,通过民主协商,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过程,是使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转起来的重要载体。从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民性和全过程性的内在要求看,新时代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于提升政协协商的广度和深度。在结构上推进协商平台、载体与机制的延展,建设各级政协委员、各族各界群众身边的人民政协,更好地在国家(社会)治理中反映人民愿望、凝聚人民共识、增进人民福祉;在功能上加强协商式监督、完善政协协商的全链条机制、推进协商成果转化、助力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更好地维护各族各界群众的根本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全过程人民民主 协商民主 政协协商
下载PDF
协商式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责任逻辑、制度体系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马雪松 冯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6,F0002,共8页
协商式监督是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概念凝练与理论回应,具有责任政治的内在逻辑和较为稳定的制度框架,并通过责任政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政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了相应的责任监督传统,协商式监督具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 协商式监督是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概念凝练与理论回应,具有责任政治的内在逻辑和较为稳定的制度框架,并通过责任政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政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了相应的责任监督传统,协商式监督具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特质,在责任关系与民主程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监督责任对现代民主具有重要价值。对于责任型协商民主监督体系而言,人民政协不但是执政党与参政党互相监督的责任本位型制度平台,而且也是民主监督的责任驱动型专门协商机构,在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导向型监督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要在协商式监督中合理认识权责结构,不断精准优化监督职责的匹配,创新完善民主程序的究责机制,实现责任政治与协商政治的理论融贯与形态耦合,保障协商治理与协商监督的责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式监督 责任政治 人民政协 协商治理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人民政协的历史使命、显著优势与时代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董树彬 罗原生 《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5,共13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不同于西方资本逻辑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叙事主题,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主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人民政协与我国的基本国情...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不同于西方资本逻辑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叙事主题,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主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人民政协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契合、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立场和实践发展相契合,集诸多优势于一体,在国家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承载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使命。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人民政协的政治参与实践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并依靠自身独特的制度优势、舞台优势和平台优势,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和专门协商机构平台。在新征程上,需要继续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价值,以协商式话语为引领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以人民政协为重要渠道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发展,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特征的协商包容型人民政协将为世界制度文明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政协 西式民主 协商民主
下载PDF
过程即是意义——协商民主的过程阐释及其治理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志明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5-62,82,共9页
协商民主是与选举民主相区别的民主形式,是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协商对话的过程,说到底是局部性的多元信息交换过程,具有重要的过程性价值。协商民主以个人参与为中心,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让多元主体交换意见和诉求,不仅... 协商民主是与选举民主相区别的民主形式,是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协商对话的过程,说到底是局部性的多元信息交换过程,具有重要的过程性价值。协商民主以个人参与为中心,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让多元主体交换意见和诉求,不仅可以让彼此面对面地看见对方,寻求社会意愿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也建构了开放性的问题解决场域,带来了改革和创新的可能性。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对话过程,重新设置了社会活动的变量,也修改了影响社会主体抉择的参数,可以督促社会主体审查和调适各自的行动,还提升了交相互动的程度,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通过协商对话达成多元共识,聚集个体化和分散性的知识,延续和传承了“讲道理”的文化精神,提供了良政善治的知识基础。全面推进协商民主发展,必须要深入理解协商民主的过程性价值及其治理含义,建立健全协商民主的机制和程序,真正让协商民主顺利运作起来,通过协商过程来凝聚共识,解决问题,优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多元参与 人民政协 协商治理 治理价值
原文传递
系统化视域下人工智能融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郭一宁 《系统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3,共5页
人工智能对协商民主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可优化国家决策系统、改善政府政策执行系统、完善社会治理系统。同时,人工智能也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提出了系统性挑战,协商主体需要具备更专业性的信息处理与整合能力,协商过程需要具备... 人工智能对协商民主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可优化国家决策系统、改善政府政策执行系统、完善社会治理系统。同时,人工智能也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提出了系统性挑战,协商主体需要具备更专业性的信息处理与整合能力,协商过程需要具备更高的科技融合性、网络安全性和制度规范性,政协组织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包容性和代表性。从系统化建设的角度,提升协商参与者的智能技术水平,激发人工智能在人民政协的治理效能、为政治系统与社会系统良性互动提供技术支撑,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民政协 协商民主
原文传递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制度精神与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淑真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103,共6页
对国家总体政治制度中的部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认识不到位,将导致法理定位的虚悬,降低国家政治制度的运行效率和实际功用。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为社会各界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保障。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场所,是国家政党关... 对国家总体政治制度中的部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认识不到位,将导致法理定位的虚悬,降低国家政治制度的运行效率和实际功用。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为社会各界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保障。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场所,是国家政党关系的制度体现。人民政协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纵横交织,为执政党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政治制度 制度精神 制度价值
原文传递
人民政协功能定位的缺失与完善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继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4-130,共7页
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宪法》、中共中央规范性文件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等均对人民政协的性质作了明确规定,但对于更能体现人民政协政治特征的功能规范却未作出相应规定。由于缺乏法律依据... 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宪法》、中共中央规范性文件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等均对人民政协的性质作了明确规定,但对于更能体现人民政协政治特征的功能规范却未作出相应规定。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及其保障,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受到很大限制。为了保障合理有效地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结合中国实际,首先从理论上探讨、规范人民政协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进而在制度上以中共中央规范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国家《宪法》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功能定位 制度保障
下载PDF
人民政协复合型群体代表机制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谈火生 侯昕饶 《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80,共13页
作为当代中国政治代表的三大机制之一,人民政协是一种群体代表机制。这种群体代表机制具有一种复合结构,一方面,它要表达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它又要呈现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和社会视角。作为利益代表,政协委员由协商而非选举产... 作为当代中国政治代表的三大机制之一,人民政协是一种群体代表机制。这种群体代表机制具有一种复合结构,一方面,它要表达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它又要呈现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和社会视角。作为利益代表,政协委员由协商而非选举产生,能够超越界别的局限,努力将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整合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中;作为意见和社会视角的代表,政协委员来自不同界别,可以将多元而专业的意见、丰富而独特的社会视角带入政策过程,为执政党的科学民主决策创造有利条件。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代表性,人民政协既要从内部完善其工作机制,又要与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机制实现有效衔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群体代表 利益 意见 社会视角
原文传递
协商民主的发展进程:从协商建国到协商治国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萍 《行政与法》 2019年第11期1-7,共7页
本文从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响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开创协商民主新时代,实施协商民主新方略,再创协商治国新辉煌等方面论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年来,中国... 本文从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响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开创协商民主新时代,实施协商民主新方略,再创协商治国新辉煌等方面论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协商民主经历的从协商建国共创伟业到协商治国共圆梦想的过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亦充分证明了协商民主--从协商建国到协商治国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协商建国 协商治国 政党协作
下载PDF
“倡导-选择”型创新扩散——基于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制度创新扩散的多案例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谈火生 于晓虹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5,M0005,共12页
制度创新的扩散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既有文献主要从晋升激励、横纵关系和条块差异视角来解释创新扩散。然而,这些理论无法解释十八大以来政协系统制度创新的扩散。本文通过多案例比较,提出“倡导-选择”型创新扩散概念,探讨政协制度... 制度创新的扩散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既有文献主要从晋升激励、横纵关系和条块差异视角来解释创新扩散。然而,这些理论无法解释十八大以来政协系统制度创新的扩散。本文通过多案例比较,提出“倡导-选择”型创新扩散概念,探讨政协制度创新扩散的特点和机制。一方面,人民政协制度创新扩散是倡导型的,有别于“试点-推广型”纵向扩散或“自主学习型”横向扩散模式;另一方面,人民政协制度创新扩散是选择性的,学习者受到资源整合能力的约束,采取选择性学习策略,这使得人民政协制度创新的扩散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性。在此过程中,制度创新与既有制度资源相辅相成,推动了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创新扩散 倡导 资源匹配 选择性学习
原文传递
制度视角下的海外侨胞回国参加政协会议机制:历史、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文良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41,共9页
论文介绍了海外侨胞回国参加政协会议机制的历史演变,具体分析了1984年以来各地政协在组织海外侨胞回国参加政协会议机制方面的总体情况和影响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具体实施的主导形式以及制度化的内在必要性。得出以下结论:地区经... 论文介绍了海外侨胞回国参加政协会议机制的历史演变,具体分析了1984年以来各地政协在组织海外侨胞回国参加政协会议机制方面的总体情况和影响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具体实施的主导形式以及制度化的内在必要性。得出以下结论: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是邀请海外侨胞回国参加政协会议制度的积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在现行制度框架下,作为列席代表的形式比较符合实际;在国家层面特别是全国政协可以考虑对各地邀请海外侨胞回国参加政协活动进行制度化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协制度 海外侨胞 回国参政 列席代表 制度理论
下载PDF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建 宋连胜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4-129,共6页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国家层面运行的主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对整个国家协商治理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以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当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国家层面运行的主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对整个国家协商治理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以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当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健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必须坚持以人民政协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不断丰富人民政协协商治理形式,优化人民政协界别结构构成,强化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及政协委员对话协商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协商民主 国家治理 完善路径
下载PDF
浅析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的逻辑 被引量:2
15
作者 骆凯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5-38,共4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这表明社会治理应是扁平化、网络化、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式的协同治理模式,是柔性管理,而不是强力管制。这一社会治理模式所体现出的一些理念即多元主体、协调关...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这表明社会治理应是扁平化、网络化、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式的协同治理模式,是柔性管理,而不是强力管制。这一社会治理模式所体现出的一些理念即多元主体、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社会化服务、激发社会活力等等,也是统一战线历来就存在的思维理念和工作职能。因此,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人民政协 社会治理 协商合作 互动参与
下载PDF
协商建国与创立人民政协的政治意蕴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惠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3,共11页
协商建国与创立人民政协不是孤立静止的历史性事件,它既是中国革命完全成熟和人民民主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又是一个系统性的政治过程,开启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文本重在探讨协商建国与创立人民政协的政治意蕴,力... 协商建国与创立人民政协不是孤立静止的历史性事件,它既是中国革命完全成熟和人民民主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又是一个系统性的政治过程,开启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文本重在探讨协商建国与创立人民政协的政治意蕴,力求从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实践中把握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要素、本质特征以及在其展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必然发展趋势,从而确立理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主性观念。文本旨在摆脱“西方中心主义”概念和模式束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考察协商建国和创立人民政协过程中生动而丰富的协商与合作的理念与实践,为世界政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建国 人民政协 政治意蕴
下载PDF
党对新中国命名问题的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月红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4-60,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鲜明标示了新中国成立的划时代意义、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它以党"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历史逻辑起点,并在党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共和国"和"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鲜明标示了新中国成立的划时代意义、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它以党"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历史逻辑起点,并在党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共和国"和"民主共和国"探索的基础上,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讨论协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虽无"民主"一词,却蕴涵着新中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五一”口号 命名
下载PDF
近十年关于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健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8-41,共4页
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运行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民行使监督权力的重要形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优秀... 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运行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民行使监督权力的重要形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优秀成果。将学术界对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梳理并综述之,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搭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民主监督 理论研究
下载PDF
逻辑与建构:党在政协系统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丽琴 杜计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9,共9页
党在政协系统的基层组织建设有理念、实践及制度的必然逻辑。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中央层面不断进行政策倡导,政协系统从全国政协到地方政协相继展开建制实践。政协系统出台党建文本,层级越高,模仿追随的特征越明显;层级越低... 党在政协系统的基层组织建设有理念、实践及制度的必然逻辑。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中央层面不断进行政策倡导,政协系统从全国政协到地方政协相继展开建制实践。政协系统出台党建文本,层级越高,模仿追随的特征越明显;层级越低,主动建构的特征越突出。对政协系统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不同形态进行比较,对组织建构中出现的“形态差异”提出理论解释,将“非标准形态”列入党的组织体系,形成规范化的组织设置文本,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与党的组织体系相配套的衔接与联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组织形态
下载PDF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的三维度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凤玲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13,共5页
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践及其制度建构的价值诉求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已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生活的基本形态之一、政府决策过程的必经程序、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健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和机制,亦应该从这三个维度上把... 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践及其制度建构的价值诉求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已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生活的基本形态之一、政府决策过程的必经程序、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健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和机制,亦应该从这三个维度上把握。如此,可使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获得程序化制度化理性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协商民主 制度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