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历史话语的颠覆——福柯《知识考古学》的后现代历史观 被引量:16
1
作者 余章宝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8,共8页
福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知识考古学》比较集中的阐述了他的后现代历史观。他拒绝传统实在论的历史客观性 ,认为历史客观性只是话语建构而成的 ,不存在跨知识型的客观性 ,只能在特定的知识型或认识阈中谈论它才有意义 ;历史主体... 福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知识考古学》比较集中的阐述了他的后现代历史观。他拒绝传统实在论的历史客观性 ,认为历史客观性只是话语建构而成的 ,不存在跨知识型的客观性 ,只能在特定的知识型或认识阈中谈论它才有意义 ;历史主体只是一个变项 ,或者说是一个陈述变项的整体派生出来的功能和可能的位置的游戏而已。传统线性连续的和进步的历史观是在现代知识型这种特定的框架中 ,将充满断裂、歧义、分岔的历史重新装配成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后现代主义 历史观 《知识考古学》 历史客观性 陈述 现代历史哲学 历史主体
下载PDF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医郁证理论形成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司鹏飞 李成卫 王庆国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通过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对中医郁证理论形成进行历史考察,可以发现,现代中医郁证体系的形成不是沿着传统认为的线性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吸收历代中医情志病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西医《精神病学》中抑郁症和神经症的理论,重新构建的一个全新体系... 通过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对中医郁证理论形成进行历史考察,可以发现,现代中医郁证体系的形成不是沿着传统认为的线性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吸收历代中医情志病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西医《精神病学》中抑郁症和神经症的理论,重新构建的一个全新体系,是"范式转换"的科学革命的过程。不可否认,在现代郁证理论体系中,包含有《黄帝内经》五郁、丹溪六郁等理论的"成分",如在论述病机的时候,提到"气郁""木郁",在治疗中,依然会使用越鞠丸,但是现代郁证的理论体系已经与此前完全不同,其中所存在的来源于《黄帝内经》、朱丹溪的"成分"均已被重新定义,不再是当时的原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知识考古学 中医郁证理论 邪郁 疏肝理气法 朱丹溪 黄帝内经 张从正 “现代郁证”
下载PDF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医郁证理论演变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司鹏飞 李成卫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2-985,共4页
传统认为,中医郁证理论的形成及演变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然而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对中医郁证理论的沿革进行历史考察,发现郁证理论经历了从《黄帝内经》的"五郁"到朱丹溪的"六郁",明清医家在此基础上阐发形成... 传统认为,中医郁证理论的形成及演变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然而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对中医郁证理论的沿革进行历史考察,发现郁证理论经历了从《黄帝内经》的"五郁"到朱丹溪的"六郁",明清医家在此基础上阐发形成独立的"郁证",再到当代中医内科学重构的"郁证"的演变过程。廓清这一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对于研究中医郁证理论,探讨中医学理论发展规律都具有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理论研究 知识考古学
原文传递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朱震亨肝“司疏泄”形成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成卫 王庆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039-1043,1048,共6页
将理论的起源追溯到《内经》是中医学学术史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本文以肝主疏泄与《内经》关系为例,采用知识考古学分析其研究方法,认为这种追溯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虚构。故以金元社会文化、医学理论为背景,将朱震亨肝"司疏泄"... 将理论的起源追溯到《内经》是中医学学术史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本文以肝主疏泄与《内经》关系为例,采用知识考古学分析其研究方法,认为这种追溯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虚构。故以金元社会文化、医学理论为背景,将朱震亨肝"司疏泄"理论要素拆分,分别讨论其来源及构建方法,结论认为,肝"司疏泄"不是一个独立理论,属于对于肾精"肾藏-肝疏-心控"理论的一个环节,是朱震亨采用程朱理学阴阳动静观、心性论、格致论的方法,在刘完素火热论、李东垣元气阴火论基础上,解决火热在杂病中的病机演变(伤阴)、治疗方法及生理基础等医学问题而提出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一个具体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震亨 肝主疏泄 理论研究 知识考古学
下载PDF
抵抗表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形象批评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采用知识考古的方法,从种族、性别、阶级共时性压迫的现实入手,分析和揭示了美国主流话语表征系统所建构的种种支配性黑人女性形象及其合法化、制度化压迫的意识形态意义。美国黑人女性批评对表征的抵抗,旨在认识...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采用知识考古的方法,从种族、性别、阶级共时性压迫的现实入手,分析和揭示了美国主流话语表征系统所建构的种种支配性黑人女性形象及其合法化、制度化压迫的意识形态意义。美国黑人女性批评对表征的抵抗,旨在认识与揭示表征在知识的再生产中所行使的话语权力,进而使黑人女性摆脱客体化的他者形象,成为自我表述的主体,进行自己的文化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 知识考古 共时压迫 合法化
下载PDF
从知识考古学视角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敏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6-49,共4页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其产生的深厚文化基础。从知识考古学的视角来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只是表露于外的现象,追溯其文化根源,可以发现这一现象隐含着对儿童生命价值的呼唤,深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博弈...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其产生的深厚文化基础。从知识考古学的视角来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只是表露于外的现象,追溯其文化根源,可以发现这一现象隐含着对儿童生命价值的呼唤,深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博弈,体现了工具理性时代的诟病。人类社会生存环境与方式的变化呼唤幼儿园教育与时俱进、去粗取精、顺应时代、走向未来,从文化根源上消除"小学化"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学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现象
下载PDF
媒介考古学冷凝视下的时间性:以基特勒、恩斯特的媒介理论为线索 被引量:7
7
作者 于成 《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40,共13页
本文根据基特勒和恩斯特的媒介理论,梳理出一种区别于传统史学、诠释学的媒介考古学方法论。在认识论层面,媒介考古学不再采纳以人为中心的认识论,转而关注与人类认识论相并立的媒介认识论;不再以人类的感官为尺度,而是从媒介装置的微... 本文根据基特勒和恩斯特的媒介理论,梳理出一种区别于传统史学、诠释学的媒介考古学方法论。在认识论层面,媒介考古学不再采纳以人为中心的认识论,转而关注与人类认识论相并立的媒介认识论;不再以人类的感官为尺度,而是从媒介装置的微观时间登入真实域。在方法论层面,媒介考古学不仅把媒介装置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也把它作为建构考古学的主体。媒介考古学所要揭示的技术知识或媒介知识,既不是人本主义诠释学所阐释的技术文化,也不完全是科学知识,而是媒介自身的时间性运作过程:一是新媒介对旧媒介的“去语义化”运作;二是非话语性运作构成大众传媒文化之基底。从媒介时间性审视世界的媒介考古学学术书写策略,可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化如何以装置运作的规则性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认识论 知识考古学 时间性 基特勒 恩斯特
原文传递
Domain-Specific Formal Ontology of Archae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被引量:8
8
作者 Chun-XiaZhang Cun-GenCao +1 位作者 FangGu Jin-XinSi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290-301,共12页
Inherent heterogeneity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strongly prevent knowledge from sharing and reusing among different agents and software entities, and a formal ontology has been viewed as a promising means to tack... Inherent heterogeneity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strongly prevent knowledge from sharing and reusing among different agents and software entities, and a formal ontology has been viewed as a promising means to tackle this problem. In this paper, a domain-specific formal ontology of archaeology is presented. The ontology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archaeological categories,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axioms. The ontology not only captures the semantics of archaeological knowledge, but also provides archaeology with an explicit and formal specification of a shared conceptualization, thus making archaeological knowledge shareable and reusable across humans and machines in a structured fashion. Further, we propose a method to verify ontology. correctness based on the individuals of categories. As applications of the ontology,we have developed an ontology-driven approach to knowledge acquisition from archaeological text and a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for archaeological knowle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ain-specific ontology archaeology CATEGORY ontology correctness knowledge acquisition question-answering system
原文传递
知识考古学视域下的图书馆史观 被引量:9
9
作者 袁月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107,共5页
传统的图书馆史观强调时间的连续性以及事件的因果性,将图书馆的发展叙述为简单的线性模式,导致图书馆学者及从业人员在传统的历史观下盲目追赶时代,缺少反思和考证精神,致使在图书馆发展思路上做出不当选择。知识考古学的后现代思想,... 传统的图书馆史观强调时间的连续性以及事件的因果性,将图书馆的发展叙述为简单的线性模式,导致图书馆学者及从业人员在传统的历史观下盲目追赶时代,缺少反思和考证精神,致使在图书馆发展思路上做出不当选择。知识考古学的后现代思想,强调历史的断裂性、事物的复杂性,呼吁图书馆人摒弃权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图书馆发展问题,以批判的精神审视图书馆职能、图书馆精神等图书馆学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学 图书馆史观 图书馆发展 图书馆职能
下载PDF
汉字的宗教、美学、符号属性与天人合一精神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志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7,共5页
作为自源文字的汉字保留并发展了起源时所具有的一些属性,如宗教、美学和符号属性,汉字直接与人和大自然构成浑然天成的互文空间,彰显并巩固了华夏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天和谐精神。
关键词 汉字 起源 《知识考古学》 天人合一精神
下载PDF
知识考古、话语重构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美国汉学家华兹生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安江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12-21,F0003,共11页
以知识翻译学为视角,探讨美国著名汉学家华兹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过程中的“知识加工、重构和再传播”的文化行为和社会实践,尤其是考察他的“知识考古”与“话语重构”翻译实践美学,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构... 以知识翻译学为视角,探讨美国著名汉学家华兹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过程中的“知识加工、重构和再传播”的文化行为和社会实践,尤其是考察他的“知识考古”与“话语重构”翻译实践美学,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话语传播艺术、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中国话语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的亲和力与实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如果从传播发行渠道、图书馆馆藏数量、亚马逊图书销量排名和读者评价体系等效果反馈机制进行考察,我们也需要对华兹生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事业的不足和短板进行深刻反思并努力寻找解决相关问题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生 知识考古 话语重构 对外译介 国际传播
原文传递
大学教师角色的知识考古学缕析--兼论数字时代的型塑
12
作者 王立平 苏林猛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大学教师角色相伴于大学诞生而来,随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为供人们探讨的主题。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型与话语实践对主题进行断裂式历史研究的方法,能在历史的梳理中发现主题的当今样貌。基于知识考古学方法的探究,在不同知识... 大学教师角色相伴于大学诞生而来,随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为供人们探讨的主题。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型与话语实践对主题进行断裂式历史研究的方法,能在历史的梳理中发现主题的当今样貌。基于知识考古学方法的探究,在不同知识型的规定下,西方大学教师角色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角色样态: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中世纪时期的教士、近代时期的学者、现代时期的专家和后现代时期的学术资本家。及至当代社会,数字知识成为新的知识型,大学教师角色走向数字素养者。在数字知识秩序空间中,大学教师角色需“以立足自身为出发点、以面向他者为落脚点、以话语实践为着力点”,对自身进行型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角色 知识考古学 知识型 角色流变 数字时代
下载PDF
知识考古视域下的档案——从“双套制”问题说起 被引量:6
13
作者 洪佳惠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8,共5页
在知识考古视域下来考量档案,其目的是将"档案"置于其本身的语境中,"回到档案本身"。计算机技术的冲击将"档案"逼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双套制"是其中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在这样一个时代... 在知识考古视域下来考量档案,其目的是将"档案"置于其本身的语境中,"回到档案本身"。计算机技术的冲击将"档案"逼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双套制"是其中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在这样一个时代拐点来将档案放回其本体位置来考察,作者的意图是对档案进行重新审视,力求将其从繁复的附着物种抽离出来。作者运用福柯的知识考古方法,以福柯对档案的定义为起点,形成以知识考古的方式接近档案的策略,并建立起档案的"派生树",区分出"作为研究对象的档案"和"具有现实功能的档案"两种档案种类,最终回到"双套制"问题上,以说明两者应处于的"体"和"用"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 档案 双套制
原文传递
女子以肝为先天知识考古学初探
14
作者 庞颖 刘雁峰 吴豆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64-66,共3页
文章还原了“女子以肝为先天”这一话语构建的脉络,对比不同历史时期这一理论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强调话语本身的重要性;收集整理了包括先秦两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清代在内的四个历史时期与“女子以肝为先天”相关的文献,结合... 文章还原了“女子以肝为先天”这一话语构建的脉络,对比不同历史时期这一理论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强调话语本身的重要性;收集整理了包括先秦两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清代在内的四个历史时期与“女子以肝为先天”相关的文献,结合历史和知识背景考察“女子”和“肝”之间的概念联系,厘清内涵,爬梳知识体系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学 女子以肝为先天 历史考察
下载PDF
以“福柯”作为方法:《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理念及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松 成文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9-41,共13页
2017年,哈佛大学出版公司出版的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是颇具标志性意义的文学史著述。西方现代思想的理性化体现在科学方法和思维的运用,现代性的历史观强调运用科学理性发现历史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然而,后现代主义... 2017年,哈佛大学出版公司出版的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是颇具标志性意义的文学史著述。西方现代思想的理性化体现在科学方法和思维的运用,现代性的历史观强调运用科学理性发现历史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然而,后现代主义历史思想家福柯反对“大写历史”的一元论、因果论与线性论,强调历史发展中的非理性化、非中心化、非精英化,其考古学方法呈现历史的偶然性。该书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想尤其是福柯理论的影响,编撰者在异质性空间以知识考古学方法完成对文学史“反主体”“反总体”“反连续”的书写,以谱系学方法探讨文学史的“来源”与“知识”,体现了深受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影响的文学史观念与实践。《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采用“星丛”式的编年体例,以时间序列构建历史脉络,以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书写方法重构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该书具有文学史观念革命及其体例实验的价值,其历史理念具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并非对福柯理念的简单套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知识考古学 知识谱系学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知识考古学中的汉藏堪舆知识融合与谱系建构
16
作者 颜亮 顾伟成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知识考古学核心要义是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发掘历史知识系统中非连续的、片断的以及匿名隐藏的知识内容,从而在差异性语境中揭示知识背后所遵循的陈述规则,追踪其话语主题对象的系统描述,以期让巨量文献遗迹还原历史语境中“话语主题”的... 知识考古学核心要义是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发掘历史知识系统中非连续的、片断的以及匿名隐藏的知识内容,从而在差异性语境中揭示知识背后所遵循的陈述规则,追踪其话语主题对象的系统描述,以期让巨量文献遗迹还原历史语境中“话语主题”的“解蔽”与真实性存在。对于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堪舆知识,古代汉藏堪舆知识的融合,作为重要传播源的汉域堪舆知识,其从堪舆概念的形成、陈述方式、实践话语的构式以及述行策略的选择等维度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堪舆生成规则和堪舆话语体系。汉藏共在性场域结构中存在的多元文化传播的时空偏向性也成为布展堪舆媒介文化交互融合的内外“基架”,从而构筑出历史时空汉藏堪舆知识在复数历史视阈下的多元非连续性述行谱系,在复构汉藏堪舆复数真实的同时,复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优秀传统文化的叙事/交流与知识基元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学 媒介考古学 堪舆知识 汉藏交流
下载PDF
福柯《知识考古学》的起源与话语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5,共9页
在20世纪60年代,福柯提出哲学的考古学方法,这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起点,对理解他思想的独特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考古学》是福柯唯一明确讨论方法论的著作,注重揭示科学的知识话语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福柯又... 在20世纪60年代,福柯提出哲学的考古学方法,这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起点,对理解他思想的独特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考古学》是福柯唯一明确讨论方法论的著作,注重揭示科学的知识话语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福柯又提出了自己的谱系学方法,与哲学的考古学方法不同,考古学方法是从一种认识型出发描述历史现象,谱系学引入了权力概念,将不同的认识型看作权力的效果,关注权力与知识关系的揭示,这是对考古学方法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知识考古学 认识型 谱系学
下载PDF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形成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维广 李成卫 王庆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101-1103,共3页
《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的对象是肝及肝病本身的特征。肝阳与肝的关系是肝生肝阳,肝阳与肝阴之间是体用关系。肝阳概念的对象及肝阳与其他概念间的关系源于理学中的"理一分殊""理学世界图示"和"... 《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的对象是肝及肝病本身的特征。肝阳与肝的关系是肝生肝阳,肝阳与肝阴之间是体用关系。肝阳概念的对象及肝阳与其他概念间的关系源于理学中的"理一分殊""理学世界图示"和"体用一源"。理一分殊决定了肝阳的对象是肝及肝病本身的特征;理学世界图式决定了肝阳与肝的关系是肝生肝阳;体用一源确定了肝阳与肝阴之间是体用关系。《临证指南医案》的肝阳概念主要来源于理学。厘清《临证指南医案》肝阳的发生学基础,解决其理论来源问题,无论是对古代文献的研究、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的研究,还是对现代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和中医理论的构建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知识考古学 “肝阳”
下载PDF
话语权力的交锋: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构建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平 袁珍珍 柯平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共7页
理论研究是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基础,探讨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是对学科研究的自省。知识考古学提供了非传统线性的历史观,文章在此方法论指导下,借助话语分析的具体方法,梳理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形成... 理论研究是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基础,探讨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是对学科研究的自省。知识考古学提供了非传统线性的历史观,文章在此方法论指导下,借助话语分析的具体方法,梳理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形成。发现:以政治需求为依据的政治话语权力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主导力量,以国外话语规则、技术与社会环境为依据的学者话语权力,在受到政治话语权力的秩序性约束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主动性,对政治话语实践产生影响,推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发展,并最终形成政治话语权力与学者话语权力的融合发展,共同促进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形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若干理论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 知识考古学 中国特色图书馆学 话语分析
下载PDF
知识考古学与艺术史--论福柯对艺术史研究视域的拓展
20
作者 匡景鹏 《艺术探索》 2023年第6期74-81,共8页
米歇尔·福柯的思想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艺术史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学者把这种影响归于福柯的话语、知识—权力谱系分析。这既忽视了绘画在福柯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又无法体现出他对艺术史写作转向的理论贡献。从艺术史学史... 米歇尔·福柯的思想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艺术史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学者把这种影响归于福柯的话语、知识—权力谱系分析。这既忽视了绘画在福柯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又无法体现出他对艺术史写作转向的理论贡献。从艺术史学史的角度,探赜福柯独具特色的知识考古学方法论与艺术史的关系,对于厘清他对艺术史写作的理论贡献具有现实意义。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之于艺术史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打破了艺术史的学科界限,使艺术史研究的视域得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学 陈述 话语形成 绘画考古学 艺术史转向 视觉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