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isoft Photoscan照片建模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马欢欢 赵清坡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4-149,共6页
照片建模技术是指利用数码照片重建物体的三维模型的技术。和其他建模方法相比,Agisoft Photoscan照片建模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成本低,操作简单,整个建模过程由软件自动完成。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对遗迹现象、地层等拍摄数码照片,利用照片... 照片建模技术是指利用数码照片重建物体的三维模型的技术。和其他建模方法相比,Agisoft Photoscan照片建模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成本低,操作简单,整个建模过程由软件自动完成。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对遗迹现象、地层等拍摄数码照片,利用照片它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三维数据模型的重建,真实的记录、保存大量发掘过程中的原始信息,便于再现不同阶段的发掘现场,也有助于遗存数字化信息的永久保存,为后续全方位的研究和虚拟化展示提供了充分保障。本研究将以洛阳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前的小型建筑和一座墓葬为例,介绍Agisoft Photoscan重建遗物及遗迹3D数字模型的方法和流程以及在考古方面的应用。鉴于其对数据采集的高效性、简便的操作性以及快速建立遗迹三维数据模型的能力,在考古工作中将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soft Photoscan 照片建模技术 三维数字模型 考古发掘
下载PDF
唐李倕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明涛 王俊华 +8 位作者 黄广民 陈卫东 李永峰 高峰 王保金 马志军 赵赋康 胡春勃 张明惠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2,F0002,F0003,共22页
2001年,西安南郊西安理工大新校区发掘唐代墓葬一百余座,其中Ⅱ区M2为唐王朝宗室后裔李倕之墓。墓葬未经盗掘,形制较完整,出土文物丰富。随葬品有陶、瓷、漆木、铜、铁、金、银、玉等各种质地,其中金冠、金佩饰结构复杂,工艺精湛,为前... 2001年,西安南郊西安理工大新校区发掘唐代墓葬一百余座,其中Ⅱ区M2为唐王朝宗室后裔李倕之墓。墓葬未经盗掘,形制较完整,出土文物丰富。随葬品有陶、瓷、漆木、铜、铁、金、银、玉等各种质地,其中金冠、金佩饰结构复杂,工艺精湛,为前所未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墓葬 李任 考占发掘
下载PDF
薄荷醇提取发掘现场脆弱遗迹及其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容波 韩向娜 +1 位作者 黄晓 王春燕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4,共11页
薄荷醇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应用广泛。本研究通过利用它在室温下快速升华的特点,将其应用于考古发掘现场脆弱遗迹提取工作中。实验室通过对薄荷醇升华和挥发动力学分析表征,并研究了其渗透性、载土量、残留量及其与温度时间的作... 薄荷醇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应用广泛。本研究通过利用它在室温下快速升华的特点,将其应用于考古发掘现场脆弱遗迹提取工作中。实验室通过对薄荷醇升华和挥发动力学分析表征,并研究了其渗透性、载土量、残留量及其与温度时间的作用关系,归纳了薄荷醇提取脆弱遗迹的施工工艺,综合研究表明薄荷醇在考古发掘现场提取脆弱遗迹是安全有效的,并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提取 发掘现场 脆弱遗迹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价值凝练与价值呈现:从中国土司遗址申遗看考古学理论方法新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伟民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4,共7页
中国土司遗址申遗,是考古学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次成功尝试。世界遗产视角下的考古工作,从田野发掘操作到文物保护与展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考古学在此过程中的实践,也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实践证明,考古学... 中国土司遗址申遗,是考古学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次成功尝试。世界遗产视角下的考古工作,从田野发掘操作到文物保护与展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考古学在此过程中的实践,也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实践证明,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土司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 考古学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 考古发掘 价值凝练 价值呈现
原文传递
六朝建康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志高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4-58,共5页
六朝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为了究明六朝建康宫城(一般称为台城)位置,廓清都城布局等重要问题,自2001年5月起,南京市博物馆先后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成贤街、大行宫及其他地区的30多个建设工地进行了大面积抢救性... 六朝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为了究明六朝建康宫城(一般称为台城)位置,廓清都城布局等重要问题,自2001年5月起,南京市博物馆先后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成贤街、大行宫及其他地区的30多个建设工地进行了大面积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对以往这一工作的主要过程和收获进行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从工作思路和方法上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对今后六朝建康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文物保护的原则等进行初步规划和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建康城 考古发掘
下载PDF
西北大学对汉博望侯张骞墓的发掘与增修 被引量:8
6
作者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0,共5页
为纪念国立西北大学自汉中迁回西安60周年,通过文献调查与实地踏访,对68年前西北大学前身国立西北联大对汉博望侯张骞墓的发掘缘由、发掘过程、主要参与者、出土文物、增修项目以及对当时、后世的影响作了历史性研究。结论认为这是迄今... 为纪念国立西北大学自汉中迁回西安60周年,通过文献调查与实地踏访,对68年前西北大学前身国立西北联大对汉博望侯张骞墓的发掘缘由、发掘过程、主要参与者、出土文物、增修项目以及对当时、后世的影响作了历史性研究。结论认为这是迄今对张骞墓惟一的一次正式发掘,确认了墓主身份,奠定了历史基础,在中国外交史、对外开放史、文化交流史和“丝绸之路”研究上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突出地彰显了西北大学在汉中8年期间对陕南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骞(?-前114) 博望侯张骞墓 考古发掘 抗日战争时期 国立西北大学
下载PDF
关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培娟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1期121-123,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考古越来越感兴趣,考古现场文物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得到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重视。文章通过阐述保护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重要性,详细剖析影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并给出了详细的保护方法,希望对文物的保护工作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考古越来越感兴趣,考古现场文物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得到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重视。文章通过阐述保护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重要性,详细剖析影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并给出了详细的保护方法,希望对文物的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现场 文物 保护
下载PDF
基于手绘图件的考古遗址三维建模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林冰仙 周良辰 +1 位作者 盛业华 闾国年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9-357,共9页
考古遗址是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重建考古遗址三维模型对于历史回溯、古环境恢复和古迹保护等考古工作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考古发掘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手绘图件难以实现考古现场环境的模拟与再现,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出遗址中文... 考古遗址是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重建考古遗址三维模型对于历史回溯、古环境恢复和古迹保护等考古工作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考古发掘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手绘图件难以实现考古现场环境的模拟与再现,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出遗址中文化层与其所包含地物的空间关系。近年来,考古学家引入各类勘察新技术用于考古文化层与遗迹的三维建模,但这些方法无法应用于已完成发掘工作的遗址三维重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以考古发掘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手绘图件为数据源的考古遗址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以探方为基本建模单元,将考古文化层与遗迹分开建模,利用探方分布图及探方图建立考古文化层三维模型,利用遗迹图建立考古遗迹三维模型,并以三维实体布尔运算方法,将两者无缝整合,构建完整的田野考古遗址三维模型。最后,以湖南澧县八十垱东区为研究区,验证了本文相关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传统考古过程中积累的大量资料,有助于将传统考古学在宏观尺度下的定性描述转化为现代"数字考古"中微观尺度的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三维建模 探方 考古文化层 考古遗迹
原文传递
多时相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发掘过程中的应用——以江苏孔塘遗址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怡 朱晓汀 +2 位作者 林留根 李宁 杨林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2,F0002,F0003,共7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凭借快速、准确、无需接触文物表面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中。江苏句容孔塘遗址在发掘过程中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断跟进扫描,全面真实记录发掘过程中的各类遗迹的空间数据。在顾及遗存...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凭借快速、准确、无需接触文物表面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中。江苏句容孔塘遗址在发掘过程中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断跟进扫描,全面真实记录发掘过程中的各类遗迹的空间数据。在顾及遗存特征的前提下,对多时相墓葬点云数据进行了空间匹配、分割和缺失数据拟合等后期处理,重建遗址三维场景,直观展示多期遗存的时空关系,为后期考古研究推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三维激光扫描 考古发掘 数据采集与处理 孔塘遗址
原文传递
关于稻作起源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游修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7-42,共6页
指出了稻作起源要开展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性,相互比较启发,才能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迄今为止稻作起源的多学科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同时也带来不少新问题。表现在稻作起源的单源和多源的分歧;野生稻和栽培稻关系的分歧;考古发掘还存在... 指出了稻作起源要开展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性,相互比较启发,才能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迄今为止稻作起源的多学科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同时也带来不少新问题。表现在稻作起源的单源和多源的分歧;野生稻和栽培稻关系的分歧;考古发掘还存在的地区空白及稻作传播方向的矛盾;稻作起源和民族学研究的不足,稻作本身籼粳怎样起源,如何分化的问题,水稻和陆稻二者先后关系的不同意见等等。作者在对这些问题作出归纳的同时,也谈了自已的看法,希望有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考古
下载PDF
重庆丰都玉溪遗址北部新石器时代遗存2004年度发掘简报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海阔 徐静 +2 位作者 白九江 邹后曦 代玉彪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43,共16页
2004年玉溪遗址北部五个探方发掘的新石器遗存,其文化内涵包含了玉溪下层文化、玉溪上层文化、玉溪坪文化三个阶段,以玉溪下层文化遗存堆积最为深厚,出土遗物最为丰富,为重庆地区新石器时代偏早阶段的考古学文化面貌的了解,增添了十分... 2004年玉溪遗址北部五个探方发掘的新石器遗存,其文化内涵包含了玉溪下层文化、玉溪上层文化、玉溪坪文化三个阶段,以玉溪下层文化遗存堆积最为深厚,出土遗物最为丰富,为重庆地区新石器时代偏早阶段的考古学文化面貌的了解,增添了十分重要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玉溪下层文化 考古发掘
原文传递
郑州小双桥遗址2014年ⅣA02区发掘报告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素婷 聂凡 +6 位作者 曹凌子 李宏飞 师东辉 王书卫 沈玉霞 张二静 胡平昌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43,F0002,F0003,共30页
201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小双桥遗址外围进行了考古勘探,并选择Ⅳ A02区进行发掘,发现了比较丰富的商代文化遗存,为了解小双桥遗址中心区域外围的文化堆积形式及特点、厘清小双桥遗址的聚落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小双桥遗址 A02区 中心区域外围 考古发掘
原文传递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WD2F1建筑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绪 +5 位作者 方燕明(执笔/摄影) 梁法伟(执笔/摄影) 程浩(绘图) 岳梦(绘图) 杜兴业(绘图) 刘渡祥(摄影)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8,F0002,共37页
2007~2010年,考古工作者对河南禹州瓦店遗址龙山时期WD2F1建筑进行发掘,2020年全面揭露了WD2F1建筑。本文主要对WD2F1建筑的形制和结构及相关遗存进行介绍,同时讨论了WD2F1建筑的年代、堆积过程及测年数据。
关键词 瓦店遗址 龙山文化 WD2F1建筑 考古发掘
原文传递
河南安阳市王古道村东周墓葬发掘报告 被引量:6
14
作者 孔德铭 张保林 +4 位作者 李守庆 申明清 贾青云 张楠 刘彦军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9,33,153-156,161-168,F0003,共30页
2004年8~9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安林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在安阳市王古道村发掘2座东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出土一批青铜、玉器。从出土物特征分析并结合文献记载看,这2座墓的主人可能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中小贵族或中下级的军事将领。它... 2004年8~9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安林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在安阳市王古道村发掘2座东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出土一批青铜、玉器。从出土物特征分析并结合文献记载看,这2座墓的主人可能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中小贵族或中下级的军事将领。它们的发现,填补了安阳地区东周考古的一个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市 王古道村 东周墓葬 发掘
原文传递
简析考古发掘及博物馆保管中的文物保护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畅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2期179-181,共3页
文物保护是文物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文章分别从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保管的文物保护两个方面入手,介绍了考古发掘过程中常见的文物保护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技术及文物保护措施。
关键词 文物保护 考古发掘 数字化博物馆
下载PDF
考古发掘青铜器碎片轮廓拼接准确复原仿真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鑫刚 苏荣誉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3-156,176,共5页
对考古发掘青铜器碎片进行准确轮廓拼接复原,能够提高青铜器的价值,对青铜器碎片进行轮廓拼接复原,需要通过角点处理方法得到的角点序列,对青铜器碎片进行拼接。传统方法根据D-S证据理论来判断相邻碎片的相似性,实现碎片的拼接,但忽略... 对考古发掘青铜器碎片进行准确轮廓拼接复原,能够提高青铜器的价值,对青铜器碎片进行轮廓拼接复原,需要通过角点处理方法得到的角点序列,对青铜器碎片进行拼接。传统方法根据D-S证据理论来判断相邻碎片的相似性,实现碎片的拼接,但忽略了角点序列,导致复原效率低、耗时长、准确性不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青铜器碎片轮廓线弦长的匹配拼接方法,将通过角点处理方法得到的角点序列,转化成青铜器碎片的弦长序列,对两个弦长序列的最长公共子串进行求解,通过公共子串找到它们对应的共有轮廓线段。对拥有共有轮廓线段的青铜器碎片进行拼接,即可实现青铜器碎片轮廓的拼接复原。仿真结果证明,通过青铜器碎片的弦长序列计算最长公共子串的方法可以实现对考古发掘青铜器碎片进行高效、快速、准确拼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青铜器碎片 拼接 复原
下载PDF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2010~2011年考古发掘简报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继忠 戴建增 +7 位作者 杨盼明 张建华 索全星 刘东兴 韩炜炜(绘图) 钱燕(绘图) 杜伟(绘图) 贺传凯(绘图)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1,共9页
2010~2011年,为配合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遗迹厅场馆建设,对遗迹厅区域实施了考古发掘,发现遗迹有灰坑、墓葬、房基、瓮棺、灰沟、灶址等,遗物有陶、石、骨、蚌、角器和玉器。这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遗存,丰富了我们对大河村遗址的认识... 2010~2011年,为配合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遗迹厅场馆建设,对遗迹厅区域实施了考古发掘,发现遗迹有灰坑、墓葬、房基、瓮棺、灰沟、灶址等,遗物有陶、石、骨、蚌、角器和玉器。这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遗存,丰富了我们对大河村遗址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大河村遗址补充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大河村遗址 2010年 2011年 考古发掘
原文传递
辽中京遗址1959-1960年发掘简报
18
作者 李倩 夏鹏飞 +4 位作者 邓宇(执笔/绘图) 武月波 李宁(绘图) 徐焱(绘图) 侯松祺(拍照) 《草原文物》 2024年第3期40-53,F0003,共15页
1959-1960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全面勘查和重点发掘了辽中京遗址,基本弄清了辽中京的城市布局。作为辽朝五京中规模最大的城市及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辽中京整体形制介于唐宋之间,由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组成;在皇城... 1959-1960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全面勘查和重点发掘了辽中京遗址,基本弄清了辽中京的城市布局。作为辽朝五京中规模最大的城市及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辽中京整体形制介于唐宋之间,由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组成;在皇城以南、与皇城大小相当、南至外城南墙的南城,如同辽上京的汉城部分;皇城内发现的毡帐搭设区域,保留契丹民族风格,证实了契丹人都城的营建制度与中原地区封建王朝都城有不同之处。中京城是契丹人建立的、目前保存最好的都城之一,也是体现当时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见证,对中京城址的考古发掘,开启了内蒙古辽代古城址系统研究的序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京 考古发掘 资料整理
下载PDF
景德镇市珠山区泗王庙遗迹考古发掘简报
19
作者 许超 孟原召 +1 位作者 李军强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101,199,共15页
泗王庙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街道,西临昌江,北临珠山大道,东北距御窑厂南大门约400米[图一]。历史上泗王庙西北有南门渡码头,是景德镇的水陆交通枢纽。泗王庙坐东朝西,南北面阔近12米,东西三进,进深约30米,砖木结构,高约9.4米... 泗王庙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街道,西临昌江,北临珠山大道,东北距御窑厂南大门约400米[图一]。历史上泗王庙西北有南门渡码头,是景德镇的水陆交通枢纽。泗王庙坐东朝西,南北面阔近12米,东西三进,进深约30米,砖木结构,高约9.4米。因年久失修,泗王庙建筑的外墙、房顶、内部构件等损坏严重[图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交通枢纽 面阔 砖木结构 内部构件 江西省景德镇 御窑厂 发掘简报 珠山区
原文传递
长沙九尾冲浏阳河小学一号战国墓出土三件铜器的保护修复
20
作者 唐小红 张大可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518-524,共7页
2015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沙市九尾冲浏阳河小学一号战国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铜器,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各种破坏,这批铜器皆出现不同程度残缺、变形。基于研究和保管的需求,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沙市九尾冲浏... 2015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沙市九尾冲浏阳河小学一号战国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铜器,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各种破坏,这批铜器皆出现不同程度残缺、变形。基于研究和保管的需求,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沙市九尾冲浏阳河小学一号战国墓出土的三件铜器进行保护修复处理,根据保护修复方案,首先进行必要的检测分析,再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和保存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除锈、拼接、粘接、矫形、补配、做色等保护处理,使修复后的铜器重新焕发光彩,最终达到了后期保存、研究及展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铜器 保护修复 战国中晚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