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6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本与域外汉文学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伯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89,共9页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特色在于包容性最广,因而也最便于扩大影响。这在韩国和日本的汉语文学史上也同样如此。选本一方面导致文风的变化,一方面也体现了文风的转变。研究汉语文学的发展,应该重视选本的作用。
关键词 选本 韩国 汉文学 汉文学 《三体诗》 《文选》 《文华秀丽集》
原文传递
明代宋诗选本论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申屠青松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5-79,共5页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五家。它们虽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但也没有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成为清代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之一,对清代宋诗复兴起过重...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五家。它们虽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但也没有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成为清代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之一,对清代宋诗复兴起过重要作用,但作为文献又有诸多缺陷,给清代选本带来不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选本
下载PDF
选本活动论题的张力及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春忠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0-95,共6页
选本活动是一种特定的文学活动方式,一种特定的文学史运作方式与文学批评方式。经典相关于选本,选本活动本身即是一个经典化、去经典化与再经典化的过程。从构成及其现实运作的意义上言之,由于选本活动是由众多的质素或环节构成的,其体... 选本活动是一种特定的文学活动方式,一种特定的文学史运作方式与文学批评方式。经典相关于选本,选本活动本身即是一个经典化、去经典化与再经典化的过程。从构成及其现实运作的意义上言之,由于选本活动是由众多的质素或环节构成的,其体现为一种整合性的动态系统,并存有着自身多元化的意向。这样,虽然选本活动的确存有着批评的质素,但却并非仅仅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而存在,选本批评的命名在某种意义上遮蔽了选本活动的综合性与集合性。与选本、选本批评等相关概念相比较,选本活动的概念更具有理论张力、现实针对性与方法论意义,其极大地开拓了选本研究的视野,健全了选本研究的意识观念,强化了其现实感。当下选本活动研究可在以下论域中展开,亦即其一,选本活动的理论研究;其二,选本活动的历史研究;其三,选本活动的统计学-实证研究;其四,选本活动的应用研究;其五,选本活动规范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本 选本批评 选本活动 经典化 文化活动
下载PDF
五山文学的研究与别集的校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哲俊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12,共12页
校注与研究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两种不同方式,两种方式一直是分离并存。《日本五山文学别集的校注与研究》将努力探索结合两种方式的途径,将以全面排查与深度细查的方式,调查五山文学别集的所有信息,尤其是需要调查文学与生活世界交流... 校注与研究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两种不同方式,两种方式一直是分离并存。《日本五山文学别集的校注与研究》将努力探索结合两种方式的途径,将以全面排查与深度细查的方式,调查五山文学别集的所有信息,尤其是需要调查文学与生活世界交流关系的信息,力求为研究五山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注 研究 结合 五山文学 别集
原文传递
清代科举加试试帖诗之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唐芸芸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56-61,共6页
在诗歌退出科场七百年以后,乾隆二十二年科举加试试帖诗,成为清代科举改革中的有力之举。文章即探讨这一文化事件得以持续实行的原因,当是清初历代科举改革政策的积累,诗教与鼓吹休明的需要,及试帖选本的"与时俱进"共同作用... 在诗歌退出科场七百年以后,乾隆二十二年科举加试试帖诗,成为清代科举改革中的有力之举。文章即探讨这一文化事件得以持续实行的原因,当是清初历代科举改革政策的积累,诗教与鼓吹休明的需要,及试帖选本的"与时俱进"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帖诗 清代 诗教 选本
下载PDF
南戏《琵琶记》遗存考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宏图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6-52,共17页
本文除对散存各处的不同版本《琵琶记》予以考究与统计外,着重介绍《琵琶记》在近代各地方剧种特别是高腔系统中的流播与演出情形,以见其遗存之富与传唱之盛。全文分“古本”的遗存、“通行本”的遗存、“选本”的遗存、在地方剧种中的... 本文除对散存各处的不同版本《琵琶记》予以考究与统计外,着重介绍《琵琶记》在近代各地方剧种特别是高腔系统中的流播与演出情形,以见其遗存之富与传唱之盛。全文分“古本”的遗存、“通行本”的遗存、“选本”的遗存、在地方剧种中的传唱等四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遗存 南戏 地方剧种 通行本 高腔 选本
下载PDF
集部文献的艺术史呈现方式及其价值
7
作者 彭修银 程旭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5-163,187,188,共11页
集部文献涵盖了中国历代传统文人的文学艺术作品与观点,具有重要的艺术史价值。从传统学术体系出发观其艺术史价值,其“书史”的集成方式以及独有的目录学分类原则构成了其艺术史书写的基本轮廓。具体来看,书法题跋、论书诗、题画诗、... 集部文献涵盖了中国历代传统文人的文学艺术作品与观点,具有重要的艺术史价值。从传统学术体系出发观其艺术史价值,其“书史”的集成方式以及独有的目录学分类原则构成了其艺术史书写的基本轮廓。具体来看,书法题跋、论书诗、题画诗、画论、音乐赋等呈现方式将传统艺术门类与诗、文相结合,描画出了集部艺术史的基本面貌。其诗、文、赋、碑刻等多种文体汇集的书写方式,灵感乍现与个人表达相结合的书写特点,艺术性与理论性相融合的思维方式,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史书写的独特话语系统,也为艺术史书写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部 别集 总集 艺术史 中国传统学术
下载PDF
民国时期清词选本考索 被引量:6
8
作者 曹辛华 《阅江学刊》 2009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民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清词选本,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然而,迄今尚未有人对此予以全面的考察。通过汇辑考索知,断代专选类有37种,历代杂选类54种,地域类40种,闺秀类15种。对民国时期清词选本的考索,可以为清词研究、民国词研究奠定史料基础。
关键词 民国 清词 选本
下载PDF
语文教材编制模式多样化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慧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2-136,共5页
文选式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材编制模式,国内有不少代表性的文选式语文教材,关于该编制模式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完备,但该模式存在不少问题,如选文安排不科学,随意性较大。将语文教学演变为选文教学。使口语交际教材沦为写作、阅读教材的附... 文选式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材编制模式,国内有不少代表性的文选式语文教材,关于该编制模式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完备,但该模式存在不少问题,如选文安排不科学,随意性较大。将语文教学演变为选文教学。使口语交际教材沦为写作、阅读教材的附庸。因此,语文教材编制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考虑其他编制模式如专题式、话题式,走教材编制多样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编制模式 文选式 多样化
下载PDF
《文选》李善注变迁综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立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25,共13页
《文选》注释经历了一个由一到多、又由多到一的过程。从最初李善注显庆三年(658)的上表之本伊始,就产生了不尽一致的传抄本。李善在讲学过程中的不断修订之本,表现出多样的形态,其最终的所谓绝笔之本,则又是对其不断修订之本的统一。... 《文选》注释经历了一个由一到多、又由多到一的过程。从最初李善注显庆三年(658)的上表之本伊始,就产生了不尽一致的传抄本。李善在讲学过程中的不断修订之本,表现出多样的形态,其最终的所谓绝笔之本,则又是对其不断修订之本的统一。监本《文选》的统一整理、刊刻使抄本时代的众多本子加快消失。监本《文选》与平昌孟氏本合并的秀州本,成为第一个合并的本子,其后的广都本、明州本、赣州本,甚至奎章阁本,均是以合并本的面貌出现,合并的传承过程中,二家之注界限的"渐行渐近渐不分",又开始催生出单注本的出现,尤袤刊刻的李善单注本,又从赣州本中脱离出来而独立。总之,《文选》李善注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李善注 简约 繁富
下载PDF
选本编纂与王朔小说的经典化
11
作者 汪霖霖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5-53,共9页
在王朔小说的经典化过程中,文学选本发挥了重要作用。争鸣小说选本、先锋小说选本、通俗文学选本等当代文学选本收录王朔小说的复杂情况,反映出王朔小说被同时代人理解、接受和归类上的困难程度。王朔及其作品的经典化是当代文学典律构... 在王朔小说的经典化过程中,文学选本发挥了重要作用。争鸣小说选本、先锋小说选本、通俗文学选本等当代文学选本收录王朔小说的复杂情况,反映出王朔小说被同时代人理解、接受和归类上的困难程度。王朔及其作品的经典化是当代文学典律构建中的特殊个案,是历史与现实、作家与社会、文学批评与大众传媒、学术规范与市场逻辑等多重内外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本 王朔小说 经典化
下载PDF
镜像的流变:论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英译选本与西方重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3,共6页
20世纪以来,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文学选本基本能够不断克服意识形态的桎梏,坚持客观地看待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将中国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给西方的学生和广大读者。选本的历史嬗变中,从最初"我们"的迎合到后来"他们&qu... 20世纪以来,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文学选本基本能够不断克服意识形态的桎梏,坚持客观地看待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将中国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给西方的学生和广大读者。选本的历史嬗变中,从最初"我们"的迎合到后来"他们"的排斥,再到今天双方的理解和认可,勾勒出一条中国现代文学被美国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的路径。同时,哥大选本也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幅世界视野中的西方镜像,在这个镜像的流变中,我们得以观察美国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选择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大学 中国现代文学 选本研究 选择与重构
下载PDF
选本视域下秦观文章的递降性接受
13
作者 滕瑜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29,共8页
秦观文章的文学史地位可通过选本反映。《宋文鉴》等二十余部选本根据政治立场、文学好尚、文体规范以及实用性等因素对秦文进行选录。在与宋六家、苏门六君子文章选录数量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秦文在其中居于中游地位。南宋选录秦文的选... 秦观文章的文学史地位可通过选本反映。《宋文鉴》等二十余部选本根据政治立场、文学好尚、文体规范以及实用性等因素对秦文进行选录。在与宋六家、苏门六君子文章选录数量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秦文在其中居于中游地位。南宋选录秦文的选本最多,其数量甚至超过后代之和,这主要是受到科举考试与南宋人对苏门士人的推崇等因素的影响。而宋代以后选本对秦文选录明显减少,其根本原因在于与欧苏等一流作家相比,秦文的思想性不及他们,艺术上又好模拟,难以自成一家。这同时也与秦观词作的造诣得到普遍认可、文体的不同功用、唐宋八大家文统的确立以及八股文师法的对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文章 文体 选本 宋人选宋文
下载PDF
经史互济:论贺复征的选本批评观
14
作者 肖锋 杜莹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明代的文学总集,以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为代表,它们堪称明代文学总集的集大成之作。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一方面延续了明初以来“文章以体制为先”及“条分缕析”的辨体观;另一方面,他则... 明代的文学总集,以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为代表,它们堪称明代文学总集的集大成之作。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一方面延续了明初以来“文章以体制为先”及“条分缕析”的辨体观;另一方面,他则以实际的选文辨体操作反驳了吴讷、徐师曾等人崇古抑今的观点,让辨体观具有折衷主义的色彩。这是一条更为复杂与综合的文体学术路径:借辨体之精细指向“体以济史”,以选文之荟萃指向“文以济史”,最终以“经史互济”的方式使《文章辨体汇选》达到致用的目的。“经史互济”的选本批评观最终呈现为“尊经重史”的治学态度,实现了重义理与重文学的统一,从而呈现出独属于晚明文人的“文体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复征 文体 选本 经史互济
原文传递
礼学与清中期骈文选本之关系
15
作者 裔一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骈文之体源于礼法,后世因着意于骈文形式之美,其与礼学之关系逐渐隐晦。至清代,出于稽古右文之需,礼制建设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此情势下,翰林院庶吉士学习骈文,科举考试也将骈体作为基本功夫。此期骈文选家多曾任职翰苑,出于礼职身... 骈文之体源于礼法,后世因着意于骈文形式之美,其与礼学之关系逐渐隐晦。至清代,出于稽古右文之需,礼制建设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此情势下,翰林院庶吉士学习骈文,科举考试也将骈体作为基本功夫。此期骈文选家多曾任职翰苑,出于礼职身份而编纂选本。因此,所选文体多与礼制相关,且骈文理论亦含蕴“和”的礼学内涵。正是在清中期重礼的文化氛围中,骈文与礼学再次结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期 骈文 选本 礼学
下载PDF
周汝登《唐诗助道》浅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兴陆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41,160,共6页
周汝登是晚明的心学家,他的《唐诗助道》从"心学"角度甄选、解读唐诗,是一部独特的唐诗选本。其中的"义理读诗法",在古代诗歌阐释史上也是值得研究的现象,惜此书至今未有专论。
关键词 周汝登 唐诗 选本 心学
下载PDF
论唐圭璋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以《唐宋词简释》为中心 被引量:3
17
作者 巨传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6-49,53,共5页
"重拙大"是晚清王鹏运、况周颐等人提出的重要词学理论,对现代词坛有着很大的影响。唐圭璋以"重拙大"为标准来选词、论词,并对其内涵作了进一步阐发,以选本的方式体现了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
关键词 “重拙大” 选本 况周颐 唐圭璋
下载PDF
萧该生平及其《文选》研究考述
18
作者 王书才 《安康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66-68,84,共4页
萧该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研究《昭明文选》并且撰有专书的第一位学者。本文首先对其生平著述进行了考证, 然后依据残存于日藏唐钞《文选集注》和《汉书》旧注中的萧该《文选》研究的资料, 从内容特色和体例形式两方面, 论述了其在《... 萧该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研究《昭明文选》并且撰有专书的第一位学者。本文首先对其生平著述进行了考证, 然后依据残存于日藏唐钞《文选集注》和《汉书》旧注中的萧该《文选》研究的资料, 从内容特色和体例形式两方面, 论述了其在《文选》研究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平 研究史 发展史 文学 古典
下载PDF
明清时期“选难于作”说刍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52,共13页
随着宋以降“选家”与“选本”的大规模出现,在基于选本“求精”目的而强调文学审美的价值评判的引导下,宋元之际产生了“选难于作”说这一颇具特色的文学批评论题。此说在明清两代获得积极关注而相关论说也愈趋丰富。明清士人在延续宋... 随着宋以降“选家”与“选本”的大规模出现,在基于选本“求精”目的而强调文学审美的价值评判的引导下,宋元之际产生了“选难于作”说这一颇具特色的文学批评论题。此说在明清两代获得积极关注而相关论说也愈趋丰富。明清士人在延续宋以来直接着眼于选本“求精”目的的探讨之外,又延入了“知己难觅”心理与孔子“删述”精神这两个观照视角。前者依旧归于选本“求精”目的的讨论,后者则跳出了这一界域限制,将阐说从文学审美的层面抬举到了接续“道统”与实现“教化”方面,对于在传统文学批评体系中提升“选难于作”说的价值有着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选本 “选难于作”说 知己难觅 删述
下载PDF
从现代《文选》学史的角度看曹道衡先生的《文选》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立群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9-40,共12页
曹道衡先生是"选学"研究大家,在现代《文选》学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关于《文选序》研究,他提出需要重视萧统的皇太子身份对《文选》选录标准的影响,同时认为应综合《文选序》《答湘东王求文集》及《文选》收录作家作品的实... 曹道衡先生是"选学"研究大家,在现代《文选》学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关于《文选序》研究,他提出需要重视萧统的皇太子身份对《文选》选录标准的影响,同时认为应综合《文选序》《答湘东王求文集》及《文选》收录作家作品的实际状况来检验《文选》一书的选录标准。关于《文选》成书研究,他首次指出《文选》大多篇章皆为魏晋以来公认的名作佳构,客观上挑战了学界主流观点"《文选》是再选本"之说。他不断完善对《文选》成书时间的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关于《文选》与钟嵘《诗品》、江淹《杂体诗》相互关系的研究,他指出既需关注共性又需关注个性的研究纲领。关于《文选》文本研究,曹道衡先生以其深厚学养和精到见识,在《文选》文献学的文本研究和文艺学的文本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精辟见解,至今仍对"选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道衡 《文选》 《文选》成书 《诗品》 《杂体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