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9
1
作者 吴小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6-68,共3页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伦理学说的根本。《论语》阐述的“仁”,就是“爱”的演绎和诠释。这种爱包含三个大的层次,即家庭血缘关系的爱、社会人际关系的爱和宇宙物我之间的爱。以家庭血缘关系的爱为起点,推及社会人际之间,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伦理学说的根本。《论语》阐述的“仁”,就是“爱”的演绎和诠释。这种爱包含三个大的层次,即家庭血缘关系的爱、社会人际关系的爱和宇宙物我之间的爱。以家庭血缘关系的爱为起点,推及社会人际之间,至整个宇宙自然。其共同的哲学基础是“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仁爱 家庭 社会 宇宙
下载PDF
“季札观乐”等非删诗说经典论据之辨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耶磊 《商洛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7-70,共4页
针对北大中文论坛"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文赋.孔子删诗说"条下非删诗论者所罗列的"季札观乐"等四个方面"认为孔子的‘删诗’不能够成立"的依据,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得出如下结论:司马迁所谓的古诗"三... 针对北大中文论坛"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文赋.孔子删诗说"条下非删诗论者所罗列的"季札观乐"等四个方面"认为孔子的‘删诗’不能够成立"的依据,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得出如下结论:司马迁所谓的古诗"三千余篇"并非妄言,在没有充分的资料作为依据的前提下,对于"删诗说"不应该简单否定,至少论坛所提供的理论依据尚不足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诗经》 删诗 《论语》
下载PDF
《论语·先进》“陈蔡章”考辨 被引量:3
3
作者 韩高年 刘洁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6期34-37,共4页
《论语·先进》第二章记述孔子困于陈蔡之事,但此章"德行"以下部分是否应该与之前部分为同一章,至今并无定论。郑玄《论语注》与皇侃《论语义疏》就存有不同观点,后朱熹认为是一章,刘宝楠、程树德、杨伯峻却认为是两章,即... 《论语·先进》第二章记述孔子困于陈蔡之事,但此章"德行"以下部分是否应该与之前部分为同一章,至今并无定论。郑玄《论语注》与皇侃《论语义疏》就存有不同观点,后朱熹认为是一章,刘宝楠、程树德、杨伯峻却认为是两章,即从"德行"开始,当另为一章。后一观点虽得到学界广泛认同,但与《论语》成书情况不符。笔者立足于《论语》成书过程,通过考察全书中孔子对弟子的称呼方式,判断章中材料有不同来源,认为《论语》一书虽成于众手,但体例谨严,一章之内主题、时地、人物集中,非随意杂凑。故《陈蔡章》当为一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陈蔡章 考辨
下载PDF
论《论语》语言的美感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康锦屏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2-28,共7页
《论语》是文学语言的宝库,它以独特的语言风貌,充分展示出了中国散文语言的文学神韵,有无比巨大的美感效应。体现在文学语言观的美感效应、情境营造的美感效应、形象显现的美感效应、句式设置的美感效应、逻辑思辨的美感效应、生命活... 《论语》是文学语言的宝库,它以独特的语言风貌,充分展示出了中国散文语言的文学神韵,有无比巨大的美感效应。体现在文学语言观的美感效应、情境营造的美感效应、形象显现的美感效应、句式设置的美感效应、逻辑思辨的美感效应、生命活力的美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语言
下载PDF
走近“心灵如诗”的孔子 讲解浅近而深刻的《论语》——关于《论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小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2-75,共4页
《论语》产生的时代去今甚远,因此教学中要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学生走近孔子,走近《论语》,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体悟《论语》,理解《论语》的当代价值。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平... 《论语》产生的时代去今甚远,因此教学中要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学生走近孔子,走近《论语》,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体悟《论语》,理解《论语》的当代价值。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平民化人格"内涵的思考与倡导。同时,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结合,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践行儒家思想,提高其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教学 当代价值 学、行结合
下载PDF
读《论语·学而篇》札记
6
作者 宋钢 《甘肃高师学报》 2010年第4期50-52,共3页
《学而篇》因为在《论语》中的特殊地位,历来倍受关注,然而学术界对其中不少章节字句的理解,却不能尽如人意。兹选取较为难解或分歧较多之处,试作重新诠释,以期为论语学研究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 《论语》 《学而篇》 辨析 评述
下载PDF
论《论语》《孟子》中数词“三”的虚与实
7
作者 梁滨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学界一直对汉语词类进行着研究,数词当然也会成为研究的对象。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数词的不同,更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论语》和《孟子》中的数词"三",各家观点不同。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现代汉语中的分析方... 学界一直对汉语词类进行着研究,数词当然也会成为研究的对象。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数词的不同,更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论语》和《孟子》中的数词"三",各家观点不同。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现代汉语中的分析方法综合考察,《论语》和《孟子》中的数词"三"的用法有实指和虚指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孟子》 数词“三” 实指 虚指 语法意义
下载PDF
论苏轼《论语说》的新异与特色
8
作者 贾喜鹏 王建弼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15-19,共5页
《论语说》是苏轼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但一直以来因为散佚使得世人难以窥见其面目。现在有幸通过近人辑佚的相关材料,可以看出《论语说》的基本面貌。它明确融佛、道于儒,阐释一些儒学概念;解说中辨析烛微,不为尊者讳;用学者兼文人的眼... 《论语说》是苏轼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但一直以来因为散佚使得世人难以窥见其面目。现在有幸通过近人辑佚的相关材料,可以看出《论语说》的基本面貌。它明确融佛、道于儒,阐释一些儒学概念;解说中辨析烛微,不为尊者讳;用学者兼文人的眼光审视《论语》,校正了许多错误,拉近了经典与现实的距离,为经典的阐释方式带来许多新奇。这自有其学术史上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论语说》 融佛老于儒 不为尊者讳 文人解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