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17 plasticity and its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被引量:24
1
作者 Aito Ueno Abhisek Ghosh +2 位作者 Daniel Hung Ji Li Humberto Jij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43期12283-12295,共13页
CD4 T helper(Th)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o distinct T cell subsets is critical to the normal func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Until recently,the paradigm held that na?ve T cells differentiated into distinct subsets unde... CD4 T helper(Th)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o distinct T cell subsets is critical to the normal func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Until recently,the paradigm held that na?ve T cells differentiated into distinct subse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nvironmental cues(e.g.,cytokines) and that once polarized,these cells were committed to a particular functional state. However,the existence of transdifferentiated T cell populations,which express signature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cytokines associated with more than one Th subset,challenges the immutability of T helper subsets and suggests that plasticity is a feature of multifaceted immune responses. How this process impacts immune dysregulation in diseases such a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 and the machinery that underlies this process is far from fully understood. Interleukin(IL)-17 secreting helper T(Th17) cells have been heavily implicated in tissue-specific immune pathology including murine models of IBD,human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 Plasticity within this subset is suggested by the existence of IL-17 secreting cells,which,can also secrete interferon-γ,the signature cytokine for Th1 cells or,can co-express the anti-inflammatory transcription factor forkhead box p3,a signature transcription factor of regulatory T cells. In this review we mainly discuss evidence for Th17 plasticity,mechanisms,which govern it,and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to therapeutically target this process in human I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7 REGULATORY T CELLS T CELL PLASTICITY Inflammat
下载PDF
子痫前期发生与免疫系统关系研究进展
2
作者 范骥萍 孔祥 罗健英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子痫前期是妊娠特有和常见的并发症,占孕妇死亡率的15%,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1]。子痫前期被认为是由于浅植入胎盘引起缺氧,导致了胎盘介导的以炎症介质分泌上调为特征的免疫反应,通常... 子痫前期是妊娠特有和常见的并发症,占孕妇死亡率的15%,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1]。子痫前期被认为是由于浅植入胎盘引起缺氧,导致了胎盘介导的以炎症介质分泌上调为特征的免疫反应,通常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一般情况下,在妊娠期间胎儿的免疫保护是允许免疫系统的改变的,但免疫系统通过异常高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或低表达免疫抑制而导致过度反应,从而对怀孕产生危害。因此免疫系统中的各种细胞因子及其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th1 th2 th7 TREG
下载PDF
Klotho蛋白通过TGF-β1/Foxp3/RORγt通路抑制Treg和Th7细胞介导的宫颈癌细胞的免疫逃逸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美 张红艳 邵海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96-1202,共7页
目的:研究抗衰老蛋白Klotho对荷宫颈癌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7)细胞介导宫颈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宫颈癌U14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并设Control组(正常小鼠组)、Model组(荷宫颈癌小鼠模... 目的:研究抗衰老蛋白Klotho对荷宫颈癌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7)细胞介导宫颈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宫颈癌U14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并设Control组(正常小鼠组)、Model组(荷宫颈癌小鼠模型组)、Klotho处理组(荷宫颈癌小鼠经Klotho蛋白处理组,200 ng/d)。分别在处理7、14 d时称取各组小鼠体内宫颈癌移植瘤质量,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Treg和Th7细胞比例变化,qPCR检测各组小鼠Treg和Th7细胞关键转录因子Foxp3、RORγt的表达情况,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L-17、IL-6、IL-10、TGF-β、IL-23等因子的含量变化,WB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Klotho、TGF-β1、Foxp3、RORγ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4 d时,Klotho组宫颈癌荷瘤小鼠肿瘤抑瘤率显著高于Model组[(52.16±8.25)%vs (23.33±6.29)%,P<0.05]。Model组与Control组相比,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reg、Th7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0.05),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3+CD4+)比例及免疫指数(CD3+CD4+/CD3+CD8+)显著下降(均P<0.05),Foxp3、RORγt基因mRNA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IL-17、IL-6、IL-10、TGF-β、IL-23等因子分泌显著增加(均P<0.05),Klotho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TGF-β1、Foxp3、RORγt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Klotho处理组与Model组相比,上述指标均出现了相反的变化(均P<0.05),但与Control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Klotho蛋白可能通过调控TGF-β1/Foxp3/RORγt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荷瘤小鼠体内Treg和Th7细胞介导的免疫逃逸,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蛋白 宫颈癌 调节性T细胞 th7细胞 免疫逃逸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丽 杨一飞 +2 位作者 杨俊超 毛丹 周丽云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64-866,共3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NHL。据研究报道,DLBCL在西方国家占成人NHL的30%~40%,而在我国所占比...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NHL。据研究报道,DLBCL在西方国家占成人NHL的30%~40%,而在我国所占比例高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CHOP方案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疗效 th7细胞
原文传递
雪莲注射液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Th1/Th2平衡及Th17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潭 王怡杨 +3 位作者 丛珊 孙蛟 张倩楠 罗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661-5664,共4页
目的:研究雪莲注射液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Th1/Th2细胞比例平衡及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雪莲注射液组及雷公藤多苷组。治疗28d后处死大鼠,... 目的:研究雪莲注射液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Th1/Th2细胞比例平衡及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雪莲注射液组及雷公藤多苷组。治疗28d后处死大鼠,病理切片观察其炎症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滑膜中IL-2、IL-4、IL-17、IL-6、IL-2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4、IL-17、IL-6、IL-2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雪莲注射液组及雷公藤多苷组大鼠关节滑膜炎症得到改善,血清及滑膜中IL-2、IL-6、IL-2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7、IL-4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雪莲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比例失衡及Th17细胞分化导致的免疫紊乱,从而发挥治疗R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雪莲注射液 细胞因子 诱导性关节炎 th1细胞 th2细胞 th17细胞
原文传递
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在肠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罗丹 申艳 +1 位作者 邹峻 管剑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探讨Th17/Treg在肠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参照1987年日本学者制定的BD诊断标准和2009年韩国学者提出的肠BD诊断标准,共入选肠BD32例,同时选择21例性别、年龄...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探讨Th17/Treg在肠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参照1987年日本学者制定的BD诊断标准和2009年韩国学者提出的肠BD诊断标准,共入选肠BD32例,同时选择21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疾病活动度采用2011年韩国学者制定的肠BD活动性评分系统(DAIB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3、IL-35和IL-10。应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人比较,肠BD组Th17细胞相关的IL-17[(581.77±260.37)pg/mL vs.(172.72±33.44)pg/mL,P=0.000]和IL-23[(588.31±192.14)pg/mL vs.(340.84±112.26)pg/mL,P=0.000]水平升高,Treg细胞相关的IL-35[(875.86±436.12)pg/mL vs.(183.19±60.84)pg/mL,P=0.000]和IL-10[(463.85±299.96)pg/mLvs.(84.47±51.06)pg/mL,P=0.000]水平升高。IL-17和IL-23水平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DAIBD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Th17/Treg细胞可能在肠B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白塞病 临床特征 th7/Treg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从Th1、Th17细胞极化探讨iMDC负载P258-73肽段干预EAN的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欢 李庆华 +4 位作者 胡珏 张海平 欧阳松 张勇 肖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0-265,共6页
目的观察未成熟髓源树突状细胞负载P258-73肽段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的效果,及干预对IL-17、IFN-γmRNA表达的影响,从Th1、Th17细胞极化的角度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P258-73aa负载于体外培养的iMDC,获得P258-73aa-iMDC,用P253-78aa... 目的观察未成熟髓源树突状细胞负载P258-73肽段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的效果,及干预对IL-17、IFN-γmRNA表达的影响,从Th1、Th17细胞极化的角度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P258-73aa负载于体外培养的iMDC,获得P258-73aa-iMDC,用P253-78aa和CFA免疫Lewis大鼠制成EAN动物模型,免疫前7d各组大鼠分别给予PBS、iMDC及P258-73aa-iMDC干预。观察发病情况并作临床评分及病理改变。收集引流淋巴结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IL-17、IFN-γmRNA的表达。结果P258-73aa-iMDC干预组大鼠的平均临床评分、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均降低;IFN-γ及IL-17mRNA在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P258-73aa-iMDC通过影响IL-17、IFN-γ的分泌,影响Th1、Th17细胞极化,抑制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从而减轻EAN的发病,这可能是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7细胞极化 iMDC 免疫耐受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下载PDF
1.2~1.4GHz370W硅双极型晶体管研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洪军 王建浩 +5 位作者 丁晓明 高群 冯忠 庸安明 严德圣 蒋幼泉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通过进一步优化芯片设计与工艺设计,研制出L波段370W硅双极型功率晶体管。该器件在42V工作电压下,脉宽150μs,占空比10%,频率1.2~1.4GHz全带内,输出功率可达370W以上,增益达8.7dB,效率大于55%,具有良好的抗失配性能。
关键词 硅双极型晶体管 L波段 脉冲功率管
下载PDF
复方中药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美菊 程哲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Treg/Th17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95例晚期NSCLC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Treg/Th17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95例晚期NSCLC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T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TP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Th17细胞比例,液相芯片检测血清IL-10、TGF-β、IL-17、IL-23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观察组患者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4.2%和2.1%,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0%和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28);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reg、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IL-10、TGF-β、IL-17、IL-23)的含量较治疗前降低,Treg/Th17比例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且可调节Treg/Th17,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注射液 TP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Treg/th17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地区交河故城沟西墓地康氏家族墓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肖 张永兵 张振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26,I0001,共16页
新疆吐鲁番地区交河故城沟西墓地康氏家族墓 2004~2005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先后对交河故城沟西墓地的36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形制多为斜坡墓道土洞墓,也有少数竖穴偏室墓。随葬品有陶器、泥俑、墓志、铜器、铁器、金币、银币、... 新疆吐鲁番地区交河故城沟西墓地康氏家族墓 2004~2005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先后对交河故城沟西墓地的36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形制多为斜坡墓道土洞墓,也有少数竖穴偏室墓。随葬品有陶器、泥俑、墓志、铜器、铁器、金币、银币、木器和骨器等。根据出土遗物和墓志推断,墓葬的年代为公元6~7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河故城 康氏家族墓地 斜坡道洞室墓 公元6~7世纪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h17和Th1/Th2细胞亚群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少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UC患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Th2、Th17细胞...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UC患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Th2、Th17细胞的数量及Th1/Th2比值,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I、L-4I、L-17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并与患儿的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C患者PBMC中IFN-γ+Th1细胞的数量、IL-17+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7.0±2.9)%,(23.2±1.7)%,P<0.05;(26.61±2.6),(11.4±1.2),P<0.01];Th1/Th2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12.8±1.6),(8.60±1.9),P<0.01],Th17细胞的数量与疾病程度呈正相关(P<0.05r,=0.42)。结论 IL-17+Th17细胞与Th1/Th2比值变化可能参与UC患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流式细胞术 th±7细胞 th1/th2
原文传递
克拉玛依油田六七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雪 罗明高 +3 位作者 林军 袁述武 乐园 陈忠云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2-108,共7页
针对32口井665.56m岩心、470块岩矿薄片、666个物性分析样品以及82口井测井等资料,对克拉玛依油田六七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岩性、物性以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影响火山岩储层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地层埋深、岩性以及裂缝影响,... 针对32口井665.56m岩心、470块岩矿薄片、666个物性分析样品以及82口井测井等资料,对克拉玛依油田六七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岩性、物性以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影响火山岩储层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地层埋深、岩性以及裂缝影响,最有利的储集区位于六区南部和七中区。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和沉积岩类,火山岩储层主要岩性为角砾熔岩和玄武岩;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储集空间以气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原生裂缝为主;有利火山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六区南部、西北部以及七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六七区 火山岩 储层 影响因素 储层分布
原文传递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健 苏明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5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TGF-β1、IL-22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0例为观察组,采用NB-UVB照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分及...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TGF-β1、IL-22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0例为观察组,采用NB-UVB照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分及瘙痒程度(VAS)评分;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同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计数,以ELISA试剂盒检测IL-17、TGF-β1、IL-22的血清含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ASI评分和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t=7.889,3.622;P=0.000,0.017);PASI改善指数和VAS改善指数分别为40.8%、36.7%。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计数与血清IL-17、TGF-β1、IL-2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1.071,11.397,12.568,7.083;P=0.000),且治疗后显著降低(t=20.942,2.436,6.536,3.138;P=0.000,0.038,0.000,0.023)。结论 Th17细胞功能亢进可能是银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NB-UVB可能通过下调患者Th17细胞比例,减少其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IL-17 TGF-Β IL-22 银屑病 窄谱中波紫外线
原文传递
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Th17/Treg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牟德英 郑秀丽 +1 位作者 杨宇 王宝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1-804,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h17/Treg平衡的调控作用,从免疫学的角度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加减三甲散组)。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以... 目的:观察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h17/Treg平衡的调控作用,从免疫学的角度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加减三甲散组)。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以加减三甲散干预,治疗60 d后检测各组大鼠肝纤维化指标、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相关指标,了解Th17/Treg平衡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指标LN、Ⅳ-C、PCⅢ、HA明显升高(P〈0.05)。(2)模型组大鼠RORγt、Foxp3、IL-6,IL-17、IL-10、RORγt/Foxp3、IL-6/IL-10、IL-17/IL-10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加减三甲散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加减三甲散可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下调肝组织中Th17及Treg细胞数量,使Th17/Treg平衡偏于Treg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肝纤维化的控制及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三甲散 主客交 肝纤维化 th17/TREG
下载PDF
Th17/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在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贺丽蓉 邵晓珊 +6 位作者 李宇红 蒋新辉 徐海霞 应蓓 邱杰 郑莎莎 林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效应因子在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外周血:选择贵阳市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儿30例为观察组,男20例,女1... 目的探讨Th17细胞、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效应因子在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外周血:选择贵阳市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儿30例为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发病年龄1.6—14.0岁[(8.2±3.8)岁]。同时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例为健康对照组,男8例,女2例;年龄(5.9±3.3)岁。肾组织: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同期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25例为病例组,男17例,女8例;发病年龄2—14岁[(7.7±3.5)岁]。其中微小病变型肾病(MCNS)1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9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6例。同时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儿外科5例行肾积水等手术患儿的正常肾组织(距病变组织5cm以上)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组及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的比例;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mRNA在肾小球疾病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25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不同病理类型肾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结果1.观察组儿童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7.635,P〈0.05),而观察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9.920,P〈0.05)。2.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IL-17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4.427±2.870和1.095±0.212,观察组IL-17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3.636,P〈0.05)。3.病例组患儿肾组织病理检测阳性,IL-17可表达在肾小球及肾小管细胞的胞质,对照组肾组织内IL-17基本无表达。对照组、MCNS组、MsPGN组和FsGs组IL-17水平分别为0.134±0.007、0.210±0.016、0.237±0.006和0.284±0.0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09,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th17细胞 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原文传递
Th17细胞与肝脏疾病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丽 马雄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和生物学功能分为Th1和Th2细胞。最近研究发现了一种与Th1和Th2细胞亚群不同的活化CD4+T细胞亚群—Th17细胞。TGFβ-与IL-6或IL-21的协同作用,诱导Th17细胞分化。IL-12家族的IL-23在促进IL-17分泌...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和生物学功能分为Th1和Th2细胞。最近研究发现了一种与Th1和Th2细胞亚群不同的活化CD4+T细胞亚群—Th17细胞。TGFβ-与IL-6或IL-21的协同作用,诱导Th17细胞分化。IL-12家族的IL-23在促进IL-17分泌、增强Th17细胞效应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RORγt是其特异性转录因子。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可以分泌IL-17A、IL-17F、IL-21、IL-22、IL-6、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在介导炎性反应(防御病原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h17细胞也为研究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2 肝脏疾病
下载PDF
新疆拜城县克孜尔石窟第205窟调查简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林怀 苗利辉 +1 位作者 肖芸 庞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63,共16页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木扎提河北岸的崖壁上,这是我国开凿年代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一处大型佛教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反映的佛教思想、艺术风格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更对中原内地佛教的发展和表现形式的形成产生...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木扎提河北岸的崖壁上,这是我国开凿年代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一处大型佛教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反映的佛教思想、艺术风格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更对中原内地佛教的发展和表现形式的形成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克孜尔后山区第205窟是一座典型的中心柱窟,窟内壁画精美,内容丰富。其中主室前壁的供养人壁画及上方榜题的婆罗迷字母题记尤为重要。经前人释读可知,题记内容为龟兹国王及王后的名字,结合史料,可判定该窟大致修建年代为公元6至7世纪,从而使得该窟成为克孜尔石窟中为数不多的标形窟之一。该窟所呈现的壁画风格、题材内容、洞窟形制,都为克孜尔石窟的年代分期研究,提供了切实可信的依据。本文旨在结合实地调查及资料搜集,阐明克孜尔第205窟洞窟和壁画保存现状等相关问题,并为学术界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城 克孜尔石窟 205窟 6至7世纪
原文传递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平衡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海晶 王飞 +2 位作者 董正邦 潘永正 张敬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209-3210,共2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调节性T(Treg)细胞/Th17细胞平衡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体内的变化。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性病科诊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8例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人30例纳入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 目的观察外周血调节性T(Treg)细胞/Th17细胞平衡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体内的变化。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性病科诊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8例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人30例纳入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相关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及ROR-γ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34.02±12.31)%]高于对照组[(21.86±8.24)%,P<0.05],观察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3.08±2.17)%]低于对照组[(9.13±1.96)%,P<0.01];观察组CD4+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量[(2 946.35±995.63)]高于对照组(2 468.74±869.63,P<0.05),ROR-γ表达量(1 438.29±659.31)低于对照组(1 831.25±426.37,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存在Treg细胞/Th17细胞失衡,这种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导致梅毒患者产生血清固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th17细胞
下载PDF
Th17细胞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净净 揭志军 郭雪君 《国际呼吸杂志》 2011年第14期1081-1085,共5页
Th17细胞系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Th细胞系,通过分泌一些特征性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7发挥效应。最近的研究表明它参与多种人类免疫炎症反应性疾病,且发挥重要作用,而Th17细胞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现就Th17细胞在一些病... Th17细胞系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Th细胞系,通过分泌一些特征性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7发挥效应。最近的研究表明它参与多种人类免疫炎症反应性疾病,且发挥重要作用,而Th17细胞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现就Th17细胞在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白介素17 病毒感染性疾病
原文传递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肿瘤组织中Th17细胞含量测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少林 王艳丽 +2 位作者 李冬杰 王卫军 崔玉秀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1575-1578,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及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肿瘤组织中Th17细胞含量,探讨Th17及糖尿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间18例乳腺癌非糖尿病和14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分... 目的:分析乳腺癌及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肿瘤组织中Th17细胞含量,探讨Th17及糖尿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间18例乳腺癌非糖尿病和14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分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2组,制成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Th17细胞(ROR-γt淋巴细胞)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同一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分析Th17细胞比例与被研究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非糖尿病患者肿瘤组织中Th17细胞表达与癌旁组织无明显差异(Z=-0.957,P=0.339>0.05);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肿瘤组织Th17细胞表达与癌旁组织存在差异(Z=-2.100,P=0.036<0.05);而乳腺癌非糖尿病与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肿瘤组织的Th17细胞表达无明显差异(Z=-0.912,P=0.337>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有Th17细胞表达。有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Th17细胞含量高于癌旁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糖尿病 th1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