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史实与文学之间穿行——解读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25
1
作者 胡作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4,共6页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重新阐释和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它通过建立文本与历史的整体联系,从文化研究的视域对历史进行全方位的审视,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多学科的视角观照文学。新历史主义借助边缘性话语对文本进...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重新阐释和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它通过建立文本与历史的整体联系,从文化研究的视域对历史进行全方位的审视,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多学科的视角观照文学。新历史主义借助边缘性话语对文本进行重新分析,从而对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真实给予反思性批判。它视文学为文化符号系统的一部分,强调历史文化语境的重建,强调文学和其语境之间的相互塑造。在新历史主义视域里,文学永远是在历史语境中塑造人性的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历史语境 文化诗学
原文传递
朱利安·巴恩斯小说与新历史主义——兼论曼布克奖获奖小说《终结的感觉》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一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6,共5页
英国当代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其小说中对"历史"、"真实"等主题进行了反复追索。本文通过对巴恩斯的曼布克奖获奖小说《终结的感觉》等的评介、分析,探讨了其对"历史"之中个人的自我确证难题所作... 英国当代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其小说中对"历史"、"真实"等主题进行了反复追索。本文通过对巴恩斯的曼布克奖获奖小说《终结的感觉》等的评介、分析,探讨了其对"历史"之中个人的自我确证难题所作的反思。本论文力图把握巴恩斯小说中凸显的与新历史主义理论的"互文性",从历史的文本性、真实的可知性等角度,阐析巴恩斯小说与新历史主义的亲和性及其差异。研究认为:两者的共通维度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史学客观整一的历史观的强力批判,差异性则在于巴恩斯的"真实"概念所蕴含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利安·巴恩斯 新历史主义 历史的文本性 《终结的感觉》
原文传递
透视文化、重构历史:新历史主义的缔造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教授访谈录(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生安锋 《当代外语研究》 2010年第3期1-6,61,共7页
在本谈话中,格林布拉特回顾了自己学术生涯中所受的形式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以及自己是如何逐渐介入莎士比亚研究、从而在莎学研究中异军突起的;作为颇具盛名《诺顿文选》的第二任总编辑,他清晰地指出了《诺顿文选... 在本谈话中,格林布拉特回顾了自己学术生涯中所受的形式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以及自己是如何逐渐介入莎士比亚研究、从而在莎学研究中异军突起的;作为颇具盛名《诺顿文选》的第二任总编辑,他清晰地指出了《诺顿文选》和英语文学经典的建构和重构之间的关系,以及文选使用者在经典建构中的作用、经典的筛选机制和其中的商业因素等;他也谈到自己对缔造文化理论体系和重新阐释莎士比亚的新认识、文学批评与政治活动主义的关系、对"历史的文本性"的阐释和澄清等。最后,格林布拉特教授也对中国学界对新历史主义的批评和质疑做出了认真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莎士比亚研究 《诺顿文选》 经典的重构 “历史的文本性”
原文传递
种族关系的隐晦书写——玛丽莲·罗宾逊《基列家书》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4
作者 杜光慧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玛丽莲·罗宾逊的《基列家书》以家族史透视美国种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并以自身对种族歧视的抨击对现实进行重塑,实现了文本与历史的互动。“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是新历史主义的两个基本概念,以此为基点:一方面,《基列... 玛丽莲·罗宾逊的《基列家书》以家族史透视美国种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并以自身对种族歧视的抨击对现实进行重塑,实现了文本与历史的互动。“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是新历史主义的两个基本概念,以此为基点:一方面,《基列家书》完成了对美国种族问题的隐晦书写,间接折射出黑人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生存困境;另一方面,《基列家书》寄托了罗宾逊对美国种族平等的期望,以此作为历史的一部分能动地参与历史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列家书》 新历史主义 历史的文本性 文本的历史性 种族
下载PDF
“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以《五号屠场》中“德累斯顿大屠杀”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小玲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5-17,49,共4页
新历史主义突破了“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建立了文本与历史的整体联系。文章以美国作家冯内古... 新历史主义突破了“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建立了文本与历史的整体联系。文章以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中涉及的一段历史,即二战期间作家亲身经历的“德累斯顿大屠杀”为例,考察这段历史对文本的建构以及文学文本对这段历史的重建,以阐述新历史主义关于文本与历史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德累斯顿大屠杀
下载PDF
文学与历史的跨学科融合:评虞建华领衔的美国历史小说研究新著
6
作者 荆兴梅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5,共6页
《“非常事件”与美国历史小说——小说再现与意识形态批判研究》出自虞建华教授引领的文学研究团队。它采用海登·怀特和琳达·哈钦的理论框架,以上下两卷的厚重篇幅探寻美国小说和美国历史的渊源,堪称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鸿篇... 《“非常事件”与美国历史小说——小说再现与意识形态批判研究》出自虞建华教授引领的文学研究团队。它采用海登·怀特和琳达·哈钦的理论框架,以上下两卷的厚重篇幅探寻美国小说和美国历史的渊源,堪称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鸿篇巨制。该书考察美国历史小说怎样将边缘人物中心化,重构诗性真实和诗性正义,消解种族主义的霸权特质。它既是一部异彩纷呈的美国文学史,也展示了洋洋大观的美国历史画廊,书中文学和历史结成的“良缘”为学界提供了研究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事件”与美国历史小说》 历史的文本性 文本的历史性
原文传递
新历史主义文论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玫 李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新历史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向。该理论以后现代为语境,以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为契机,标新立异,突破了历史和文学的森严壁垒,更广泛地反映了叙事理解和文化理解的意义,为文学和文化研究拓展了新的维度与空间。在后现... 新历史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向。该理论以后现代为语境,以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为契机,标新立异,突破了历史和文学的森严壁垒,更广泛地反映了叙事理解和文化理解的意义,为文学和文化研究拓展了新的维度与空间。在后现代语境下对新历史主义所倡导的"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进行深入探讨,是客观全面地解读新历史主义理论内涵的前提,有助于对该理论做出合理的价值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想 新历史主义 历史的文本性 文本的历史性
下载PDF
《高城堡里的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雷碧乐 张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80-88,159,共10页
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的《高城堡里的人》讲述了一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同的“反转的历史”—英美苏同盟国在二战中失败,德国和日本分割霸占了美国的不同区域;同时,迪克又在书中通过阿本德森的作品《蝗虫成灾》构筑了另... 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的《高城堡里的人》讲述了一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同的“反转的历史”—英美苏同盟国在二战中失败,德国和日本分割霸占了美国的不同区域;同时,迪克又在书中通过阿本德森的作品《蝗虫成灾》构筑了另外一个错列的历史——德国和日本战败,英美同盟统治了世界。用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剖析本部作品,可以看到在小说化的叙事中,迪克使虚构和事实在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间穿梭,在反思历史悲剧和挖掘历史沉淀处的多重话语中,表现了他对法西斯主义的憎恶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的历史 错列的历史 历史的文本性 文本的历史性
下载PDF
《绿皮书》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9
作者 艾桂琴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2-74,91,共4页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剖析电影《绿皮书》中文本与历史的相关性,即“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绿皮书》以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历史状态。主人公唐·谢利一路南下巡演,企图用实际行...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剖析电影《绿皮书》中文本与历史的相关性,即“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绿皮书》以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历史状态。主人公唐·谢利一路南下巡演,企图用实际行动“颠覆”白人的统治权威,努力摆脱黑人同胞的边缘化身份,但“抑制”又使得谢利的“颠覆”不彻底,不能实现黑人与白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揭示了对改善种族歧视现状的期待、对摆脱黑人同胞边缘身份和提升黑人同胞权利话语权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颠覆 抑制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赛姆勒的成长研究
10
作者 李红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8-81,共4页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位古稀之年的犹太知识分子赛姆勒先生三天的生活经历。贝娄以文本为媒介,通过叙述赛姆勒先生生存的历史环境,分析了文本与历史的互动关系,思考了赛姆勒先生社会身份缺...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位古稀之年的犹太知识分子赛姆勒先生三天的生活经历。贝娄以文本为媒介,通过叙述赛姆勒先生生存的历史环境,分析了文本与历史的互动关系,思考了赛姆勒先生社会身份缺失的原因,阐明了赛姆勒只有通过“自我形塑”才能走出历史的阴霾,重获身份的回归,最终找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小说通过描写赛姆勒先生的成长过程,隐喻了贝娄对历史事件的明确态度,彰显了浓郁的新历史主义色彩。同时,为迷茫的现代知识分子走出生存困境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赛姆勒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成长
下载PDF
庞德对中华文化的改编——一个新历史主义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放 姚成贺 《语言教育》 2021年第1期55-60,共6页
庞德有关中华文化的译介作品历来被多数学者冠以"不忠""乱译",乃至"帝国主义的产物"之名,从而引起学界对其文化身份的争议,即东方主义与汉学主义之争。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在文本研究与历史语境相... 庞德有关中华文化的译介作品历来被多数学者冠以"不忠""乱译",乃至"帝国主义的产物"之名,从而引起学界对其文化身份的争议,即东方主义与汉学主义之争。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在文本研究与历史语境相结合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庞德的译介作品。从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两个维度出发,分别结合经济与政治语境探讨《诗章》《华夏集》等作品中的历史元素,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庞德的文化身份及改编行为的本质。庞德以"汉学"为体,建构起自身的理想王国,自觉地践行时代赋予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中华文化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下载PDF
后现代叙事技巧中的自由主题分析——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之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耀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6-28,共3页
《法国中尉的女人》以莎拉和查尔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后现代叙事技巧的“重构”和“解构”,阐释和表达出存在主义自由思想。作者约翰.福尔斯不仅将这一主题思想演绎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并且含而不露地蕴涵于后现代叙事技巧之中,... 《法国中尉的女人》以莎拉和查尔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后现代叙事技巧的“重构”和“解构”,阐释和表达出存在主义自由思想。作者约翰.福尔斯不仅将这一主题思想演绎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并且含而不露地蕴涵于后现代叙事技巧之中,创造性地实现了主题与叙事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自由 三重结局 历史的文本性
下载PDF
《愤怒的葡萄》之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康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7期185-186,共2页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现实主义小说《愤怒的葡萄》通过对经济大萧条时期乔德一家苦难生活的描述,真实再现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动荡和底层人民的挣扎,本文结合新历史主义理论研究,分析小说《愤怒的葡萄》在当时美国社会的...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现实主义小说《愤怒的葡萄》通过对经济大萧条时期乔德一家苦难生活的描述,真实再现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动荡和底层人民的挣扎,本文结合新历史主义理论研究,分析小说《愤怒的葡萄》在当时美国社会的历史意义,以及在历史建构过程中小说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下载PDF
历史学家?作家?——《洪堡的礼物》的历史文本性解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9-21,共3页
本文试图用新历史主义核心观点之——"历史文本性"的观点来解读贝娄的杰作《洪》。贝娄虚构的历史与他个人的历史在小说中的相互交融,模糊了历史与文学文本的界线,与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的文本性"有着相通之处。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新历史主义 文本历史性
下载PDF
历史—文本—虚构——论历史文本在《发现陌生人》中的隐喻功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49,共3页
本文以加拿大当代作家鲁迪·威伯的(发现陌生人>为例,探讨了历史与文本、文本与虚构之间的演化关系,剖析了历史文本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功能,指出作品中历史文本的互文所产生的与小说文本的差异和冲突将起到破坏甚至瓦解正... 本文以加拿大当代作家鲁迪·威伯的(发现陌生人>为例,探讨了历史与文本、文本与虚构之间的演化关系,剖析了历史文本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功能,指出作品中历史文本的互文所产生的与小说文本的差异和冲突将起到破坏甚至瓦解正统历史观念和意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文本性 文本互文 虚构 隐喻功能
下载PDF
希拉里·曼特尔《狼厅》的历史文本意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艳萍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1-117,148,共8页
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狼厅》表现出新历史的文本意识。作者大胆颠覆传统历史的写作方法,通过对叙事时序、故事人物的精心选择来编织情节,通过第三人称"他"叙事视角使读者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通过神话这种非主... 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狼厅》表现出新历史的文本意识。作者大胆颠覆传统历史的写作方法,通过对叙事时序、故事人物的精心选择来编织情节,通过第三人称"他"叙事视角使读者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通过神话这种非主流叙事来增强事件的神秘色彩。在《狼厅》中,文学和历史彼此渗透,想象和真实相互融合,作者用生花之笔再现了一个与传统历史记载不同的都铎王朝面貌,有助于读者拓宽看待历史的空间和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厅》 历史的文本性 情节编织 叙事视角 神话
下载PDF
《金翅雀》之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岑粤 胡梦梅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6期130-131,共2页
该研究运用新历史主来解读唐娜·塔特的最新力作《金翅雀》中的"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唐娜·塔特重构了"真实"的20世纪晚期至21世纪初期的美国的社会现状、家庭与青少年问题。而《金... 该研究运用新历史主来解读唐娜·塔特的最新力作《金翅雀》中的"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唐娜·塔特重构了"真实"的20世纪晚期至21世纪初期的美国的社会现状、家庭与青少年问题。而《金翅雀》中所记录事件与真实历史也是相互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金翅雀》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乔家大院》和《新安家族》
18
作者 张华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6-69,共4页
热门剧集《乔家大院》、《新安家族》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叙述方式为新历史主义理论运用到历史剧文本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为切入点,从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历史叙述的个人化、历史的小写化等多个角度对... 热门剧集《乔家大院》、《新安家族》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叙述方式为新历史主义理论运用到历史剧文本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为切入点,从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历史叙述的个人化、历史的小写化等多个角度对历史剧题材创作《乔家大院》、《新安家族》进行分析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文本性 文本的历史性 个人化 历史的小写化
下载PDF
《凯利帮真史》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19
作者 殷玮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凯利帮真史》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彼得·凯里的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在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观照下,彼得.凯里在《凯利帮真史》中代表边缘地位的声音发言,以想象的文本去建构与复原被正史压制、遮蔽与删除的"历史真相",并... 《凯利帮真史》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彼得·凯里的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在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观照下,彼得.凯里在《凯利帮真史》中代表边缘地位的声音发言,以想象的文本去建构与复原被正史压制、遮蔽与删除的"历史真相",并由此引发人们对澳大利亚殖民历史的新一轮反思,旨在重塑本民族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利帮真史》 新历史主义 历史的文本性 文学的历史性 文化身份
下载PDF
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论述元小说《食人者》
20
作者 谷野平 韩颖 《海外英语》 2014年第5X期184-185,210,共3页
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霍克斯的小说《食人者》所体现的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其目的是强调历史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关系,即文学作品以社会历史为背景得以产生,历史发展又从文学... 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霍克斯的小说《食人者》所体现的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其目的是强调历史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关系,即文学作品以社会历史为背景得以产生,历史发展又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暗示,二者彼此互动,使历史得以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体现一定的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人者》 文本历史性 历史文本性 历史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