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个红小豆品种对红叶螨抗性筛选及评价方法
1
作者 金永玲 刘吉利 +2 位作者 王丽艳 肖晗 赵航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60,共8页
为了筛选出对红叶螨Tetranychus pueraricola抗性强的红小豆Vigna angularis品种,本研究采用叶片被害指数、盆栽虫口密度、螨量比值、叶绿素含量和田间自然种群密度5种抗性鉴定方法对13个红小豆品种的抗螨性进行评价。5种抗性鉴定方法... 为了筛选出对红叶螨Tetranychus pueraricola抗性强的红小豆Vigna angularis品种,本研究采用叶片被害指数、盆栽虫口密度、螨量比值、叶绿素含量和田间自然种群密度5种抗性鉴定方法对13个红小豆品种的抗螨性进行评价。5种抗性鉴定方法在评价红小豆品种抗螨性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彼此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田间自然种群密度法与螨量比值法,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最大达0.971,田间自然种群密度法可作为红小豆对红叶螨抗性的最佳评价方法。利用5种抗螨性鉴定方法的抗性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将13个红小豆品种分为5大类,综合判断农垦红和珍珠红为高抗品种,天津红和中红7号为高感品种。红小豆不同品种对红叶螨抗感性的评价结果可作为黑龙江省红小豆田间品种布局的参考,对黑龙江半干旱地区杂粮作物害虫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红叶螨 抗螨性 抗性鉴定方法 抗性水平
下载PDF
红小豆苗期叶片形态特征与红叶螨螨口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吉利 王丽艳 +4 位作者 金永玲 张海燕 肖晗 王莉娇 高玉刚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28,共7页
调查和测定了13个红小豆品种苗期植株形态特征,苗期红叶螨(Tetranychus pueraricola)螨口密度和叶害指数,研究了红小豆苗期叶片形态特征与红叶螨发生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小豆13个品种螨口密度(1.23~9.33头/片)和叶片受害指数(0.13... 调查和测定了13个红小豆品种苗期植株形态特征,苗期红叶螨(Tetranychus pueraricola)螨口密度和叶害指数,研究了红小豆苗期叶片形态特征与红叶螨发生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小豆13个品种螨口密度(1.23~9.33头/片)和叶片受害指数(0.136 7~0.340 7)均存在显著差异,均以品种天津红上最高,珍珠红上最低,且两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蜡质含量1.33~2.83 mg。其中,珍珠红的蜡质含量最高,中红7号的蜡质含量最低,两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厚度为0.016 1~0.025 9 g/cm^(2),最厚的红丰8号与最薄的珍珠红之间差异极显著。反面叶毛数量为13.0~62.7根,数量最多的农垦红与数量最少红丰8号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反面叶毛形态多为直毛,除榆树红(正反面均弯曲)、农垦红、珍珠红、吉红10号品种叶毛弯曲。红小豆品种叶片形态特征与虫口密度相关性分析表明,红小豆红叶螨螨口密度和叶片受害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6。叶片蜡质含量、反面叶毛数量、反面叶毛曲直和叶片厚度与红叶螨螨口密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0.654、-0.593、0.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形态特征 红叶螨 螨口密度
原文传递
两种外源诱导剂对红小豆红叶螨的防御作用
3
作者 王星宇 赵航 +4 位作者 肖晗 纪佳怡 刘媛媛 李加奇 金永玲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55-60,共6页
为探索黑龙江地区红小豆栽培生产中红叶螨绿色防控新模式,以两种不同抗性红小豆品种“珍珠红”(抗红叶螨)和“天津红”(感红叶螨)为研究对象,研究外源诱导剂处理对红小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 为探索黑龙江地区红小豆栽培生产中红叶螨绿色防控新模式,以两种不同抗性红小豆品种“珍珠红”(抗红叶螨)和“天津红”(感红叶螨)为研究对象,研究外源诱导剂处理对红小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并通过田间红叶螨发生数量调查,总体评价施用外源诱导剂对红小豆红叶螨的防御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升高,红小豆不同抗性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均有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较对照下降,脯氨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又下降的趋势。其中,不同抗性品种对外源诱导剂的响应程度不同。不同浓度水杨酸甲酯处理下,红小豆红叶螨发生数量均低于对照,药后30 d防御效果为19.6%~33.9%。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下,红小豆红叶螨发生时期晚于对照,发生数量显著低于对照,药后30 d对红叶螨的防御效果为52.1%~97.5%。其中,0.50 mmol·L^(-1)茉莉酸甲酯与助剂混用对红叶螨防御作用最好,为97.5%,高于单独使用茉莉酸甲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诱导剂 水杨酸甲酯 茉莉酸甲酯 红小豆 红叶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