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子雅 《预防医学论坛》 2018年第5期F0002-F0002,375,376,共3页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病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公安边防部队总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区收治的1 204例患者,对发生感染的患者提取样本进行病原菌及药敏实验的检测。结果在1 204例患...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病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公安边防部队总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区收治的1 204例患者,对发生感染的患者提取样本进行病原菌及药敏实验的检测。结果在1 20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98例,感染率为8.14%。感染次数为114次,例次感染率为9.47%。呼吸道及肺部的感染发生例数最多,为49例(42.98%);114例感染患者中检测到病原菌2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8株,占68.40%;革兰阳性菌58株,占25.11%;真菌15株,占6.49%。31株病原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的耐药率较高,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低。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区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的耐药率较高,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的耐药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病区 多重耐药菌感染 病原菌 药敏实验
原文传递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宗玲 程斌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718-1719,共2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状况,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0月临床送检的660份女性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①支原体培养总阳性率为36.96%,...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状况,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0月临床送检的660份女性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①支原体培养总阳性率为36.96%,其中解脲支原体(Uu)为31.82%,显著高于人型支原体(Mh)的1.68%和Uu+Mh混合感染的3.48%(P<0.01);②10种抗生素体外敏感率前三位的是多西霉素(DOX)、米诺环素(MIN)、克拉霉素(CLA),分别为96.72%、92.21%、88.52%,壮观霉素(SPE)耐药率最高为76.23%;③Uu合并Mh感染相比单纯Uu感染耐药率最高、耐药范围扩大,其中克拉霉素(CLA)、罗红霉素(ROX)、阿齐霉素(AZI)耐药率增高明显。结论:对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应重视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治疗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 支原体感染 培养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
3
作者 徐淑凤 张志远 +2 位作者 马艳芝 聂结华 廖洁丹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目的]为了提高低水溶性抗真菌药物酮康唑(ketoconazole,KCZ)的水溶性及抑菌活性,减少临床应用限制。[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溶解度,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法对其结构进... [目的]为了提高低水溶性抗真菌药物酮康唑(ketoconazole,KCZ)的水溶性及抑菌活性,减少临床应用限制。[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溶解度,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方法对比检验酮康唑原药与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通过甲基-β-环糊精包合,酮康唑在包合物中的水溶性比单一酮康唑增加了约2 941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法证实了有新物相形成。酮康唑原药的抑菌圈为(22.00±1.63) mm,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抑菌圈则提升至(28.00±1.63) mm。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酮康唑原药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0.029)μg/mL,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62 5±0.015 0)μg/mL。[结论]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不仅没有破坏酮康唑原药对白色假丝酵母菌原有的抑菌能力,还提高了其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包合物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药敏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分布情况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孟宪芹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对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门诊2 218例女性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采用液体培养法检测,研究支原体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2 218例宫颈分泌物标本中支原体呈阳性1 266... 目的对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门诊2 218例女性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采用液体培养法检测,研究支原体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2 218例宫颈分泌物标本中支原体呈阳性1 266例,检出率为57.08%,1 266例支原体感染者液体培养法结果显示,解脲支原体感染率为72.51%,Mh感染率为4.58%,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2.91%。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解脲支原体感染为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人型支原体感染为克林霉素、强力霉素;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为强力霉素。结论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可提高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感染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样本中Uu与Mh感染率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锦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03年第6期588-589,共2页
目的:检测支原体在人类泌尿生殖系的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Uu与Mh分离培养、鉴定、计数和药敏试剂盒,对408例临床病人的泌尿生殖系样本;进行Uu与Mh培养鉴定,并同时作药敏试验。结果:Uu与Mh的感染率为31.9%。女性感染力为34.9%... 目的:检测支原体在人类泌尿生殖系的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Uu与Mh分离培养、鉴定、计数和药敏试剂盒,对408例临床病人的泌尿生殖系样本;进行Uu与Mh培养鉴定,并同时作药敏试验。结果:Uu与Mh的感染率为31.9%。女性感染力为34.9%,男性感染率为23.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司柏沙星60.9%、克拉霉素55.8%、阿奇霉素63.8%、交沙霉素63.1%、美满霉素58.5%、泰利必妥56.2%、可乐必妥50.8%、强力霉素61.5%、罗红霉素57.7%、红霉素28.6%、螺旋霉素35.1%、四环素30.2%。结论:支原体感染已成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有耐药菌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样本 UU感染 Mh感染 感染率 药物敏感性 抗生素 支原体 泌尿生殖系感染
下载PDF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细菌检验及药敏检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文娥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7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细菌检验及药敏检验在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100例该院所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该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采集所有患者的中段尿液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检验,根据这些检... 目的研究探讨细菌检验及药敏检验在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100例该院所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该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采集所有患者的中段尿液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检验,根据这些检测结果选取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的效果。结果①通过对所有患者的尿液细菌分析,这些患者共有100例,其中有53例患者为阳性患者,阳性率为53%,大肠埃希菌为20例,所占比例为20%,粪肠球菌17例,所占比例为17%,肠炎克雷伯菌为10例,所占比例为10%。②通过对所有患者实行个性化治疗,其中95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5%。③所有患者在治愈之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相比于治疗之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86,P=0.000)。结论有效的对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细菌检验以及药物检验双重检验可以更好的确定抗生素类型,可以获得较好的抗菌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检验及药敏检验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 临床疗效 静脉微量泵补钾方法
下载PDF
新型隐球菌的分子分型及联合药敏实验初步研究
7
作者 杨玮 张思琴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新型隐球菌分型方法的差异及评价舍曲林与氟康唑体外联合药敏实验作用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2022年不同标本来源的10株新型隐球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MALDI-TOF MS质谱技术萃取法进行菌种鉴定及同源性分析;同时采用PCR...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新型隐球菌分型方法的差异及评价舍曲林与氟康唑体外联合药敏实验作用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2022年不同标本来源的10株新型隐球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MALDI-TOF MS质谱技术萃取法进行菌种鉴定及同源性分析;同时采用PCR扩增7种管家基因进行MLST分型,采用棋盘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舍曲林与氟康唑对新型隐球菌的联合药敏实验。结果 同源分析显示MALDI-TOF VITEK MS蛋白组学与核酸的MLST分型有较好的一致性,皮肤来源的一株菌亲缘关系最远。MSLT分型检测共检出5种型别,分别为ST5、ST53、ST264、ST289、ST662,其中以ST5(6/10)为主。药敏结果显示10株新型隐球菌对舍曲林和氟康唑的部分联合药敏指数(FICI)为0.037 5~1,表现为协同相加关系。结论 MALDI-TOF MS同源分析可作为较好的菌株低成本快捷可靠的分型补充工具,杭州地区新型隐球菌MLST分型以ST5为主。舍曲林与氟康唑联合药敏实验为临床抗隐球菌脑膜炎联用方案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同源性分析 多位点序列分型 舍曲林 联合药敏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