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关系——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 被引量:96
1
作者 哈凯 丁庆龙 +1 位作者 门明新 许皞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921,共13页
为探究山地丘陵地区不同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研究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特征。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地形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布存在明显的地... 为探究山地丘陵地区不同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研究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特征。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地形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形梯度特征,较高地形级别主要分布着林地和草地,其分布指数在较高地形级别占据优势位;而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较大的城乡建设用地、采矿用地、耕地、园地和水域的优势位分布在较低地形级别上。移动窗口法得到的景观格局指数的分布定性显示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随地形变化的梯度特征,典范对应分析结果定量显示出典范对应分析排序的前4个轴的累计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地形解释变量为96.98%,地形因子第1排序轴与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指数特征第一排序轴的相关系数达到0.671,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与地形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由此可见,高程、坡度和地形起伏度这三类地形因子对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 地形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基层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9
2
作者 杨慧琴 《北京测绘》 2015年第6期138-140,共3页
无人机航测技术以其卓越的优势,在基层测绘作业中被越来越多的采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无人机航测流程入手,分析其优势和缺点,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完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 无人机航测 地形 地貌 传感器 飞控系统 地面监控系统 像控点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特征的福州市景观格局演变 被引量:32
3
作者 陈铸 黄雅冰 +3 位作者 朱志鹏 郑祈全 阙晨曦 董建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35-4144,共10页
地形是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为揭示不同地形梯度下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以1995、2005和2015年3期福州市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基础,运用地形位指数、土地利用分布指数、地学信息图谱分析和景观指数等方法,... 地形是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为揭示不同地形梯度下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以1995、2005和2015年3期福州市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基础,运用地形位指数、土地利用分布指数、地学信息图谱分析和景观指数等方法,探讨景观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以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研究区林地主要位于中低、中高和高等级地形位,农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位于低等级地形位.1995—2015年,福州市林地、农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增加.景观类型变化以稳定型为主,主要分布于中低、中高及高等级地形梯度区域;景观格局在地形梯度上变化差异明显,低地形位区域景观类型主要转向建设用地,而在中低及中高地形位区域,主要发生农地与林地的交替转变.研究区景观格局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等属性逐年上升,随着地形梯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梯度 土地利用 地学信息图谱 景观格局 福州市
原文传递
景观生态学三维格局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楚宜 胡远满 +1 位作者 刘淼 李春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353-4360,共8页
非生物与生物的密切交互造就了多种多样的三维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学作为研究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的学科,其在三维空间的探索随着激光雷达等三维数据提取技术的完善取得了快速进步.三维数据的引入使得研究更贴近真实地表景观,研究结果与相关... 非生物与生物的密切交互造就了多种多样的三维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学作为研究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的学科,其在三维空间的探索随着激光雷达等三维数据提取技术的完善取得了快速进步.三维数据的引入使得研究更贴近真实地表景观,研究结果与相关生态学指标具有更明显的同向趋势.这改善了传统研究缺乏生态学意义的问题.但由于研究背景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仍缺乏普适性.另一方面,研究结果对尺度变化的敏感度也因三维数据量的扩大而增加,如何选择并处理适宜尺度的数据使结论更加科学,是未来需要注意并探讨的问题.未来,随着数据获取更加便捷,研究将向长时间多尺度多源数据集成化发展,除动态监测及预测外,结合景观规划设计的可持续规划和生态恢复应用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格局 城市景观 复杂地形地区 山地景观 大气污染 城市热岛
原文传递
浙闽山地丘陵区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分析:以福建省永泰县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姜坤 戴文远 +2 位作者 胡秋凤 黄康 欧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715,共9页
地形因子不仅控制土地利用分布格局,而且对区域生态建设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影响。选取高程、坡度和地形起伏度3个地形因子,以福建省永泰县为例探究了浙闽山地丘陵区不同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居住地、工矿交... 地形因子不仅控制土地利用分布格局,而且对区域生态建设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影响。选取高程、坡度和地形起伏度3个地形因子,以福建省永泰县为例探究了浙闽山地丘陵区不同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居住地、工矿交通用地、耕地、园地、水域在高程小于500m、坡度小于25°的区域呈优势分布,地类间竞争激烈,应合理布局5种地类关系;林地和草地主要分布在高程大于750m、坡度大于35°的生态脆弱区,应重点考虑生态保育。(2)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地带受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斑块类型复杂,异质性较高;山地丘陵和边缘山区地带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占据优势位,斑块形状规则,连通性较强;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地形因子与景观格局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3)山地丘陵对土地利用格局具有重要空间限制性,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时,需要根据各地类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分布规律进行合理安排与协调,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景观格局 山区 永泰县
下载PDF
地形、地景与场景 耳里庭客舍 被引量:7
6
作者 董豫赣 《时代建筑》 2018年第4期76-83,共8页
以山居场景为理想的中国园林,无论遭遇任何地形,都试图重塑符合山水栖居要求的理想场景。这类场景,既不同于古典景观独立于建筑之外的地景,也不同于当代景观所迷恋的拟生态的地形,中国造园的核心是——将不同地景与不同建筑媾和为不同... 以山居场景为理想的中国园林,无论遭遇任何地形,都试图重塑符合山水栖居要求的理想场景。这类场景,既不同于古典景观独立于建筑之外的地景,也不同于当代景观所迷恋的拟生态的地形,中国造园的核心是——将不同地景与不同建筑媾和为不同的山居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地景 场景 居景互成
下载PDF
景观功能视角下的西南山区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江娟丽 施开放 伍亿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22,共14页
鉴于中国西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敏感性,解析该地区农业景观时空演变特征对合理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采用景观利用图谱、地形位分布指数、景观转移矩阵等方法,从景观功能视角... 鉴于中国西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敏感性,解析该地区农业景观时空演变特征对合理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采用景观利用图谱、地形位分布指数、景观转移矩阵等方法,从景观功能视角开展西南山区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分析.研究表明:①农业景观呈现出“三增一减”的变化趋势,即生活型和拓展型农业景观面积呈增长态势,生态型农业景观面积呈波动变化趋势;生产型农业景观面积持续下降.农业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型向生态型、生活型、拓展型农业景观转化;生态型向生活型、生产型、拓展型农业景观转化.②石柱县生态型农业景观主要分布在高等级地形位,生产型农业景观逐渐向高程和坡度较高的地形位移动,生活型农业景观主要分布在低、中低等级地形位上,拓展型农业景观逐渐向较高地形位转移.③坡度、高程等是导致研究区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环境因素;而农业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比等是农业景观格局演变重要的人文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 格局演变 景观利用图谱 地形梯度 乡村振兴 景观保护 西南山区
下载PDF
户外坐席属性特征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袁傲冰 熊维尼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5,共7页
户外坐席形式虽然在各类户外空间中广泛存在,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未得到明确归属和定位。文章通过设计实践与考察调研、文献辅助,从园林和家具学科交叉角度分析研究户外坐席所具有的园林竖向高差特征、城市家具的公共属性,其在城市... 户外坐席形式虽然在各类户外空间中广泛存在,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未得到明确归属和定位。文章通过设计实践与考察调研、文献辅助,从园林和家具学科交叉角度分析研究户外坐席所具有的园林竖向高差特征、城市家具的公共属性,其在城市家具中的系统定位、以及其特有的建造属性,为户外坐席系统设计及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坐席 属性 城市家具 景观家具
下载PDF
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胡晓松 《黑龙江科学》 2017年第2期98-99,共2页
对微地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园林绿化要素,还能够构造出多样化的园林绿化景观空间。所以,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做好微地形景观设计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微地形含义,提出了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微地形景观... 对微地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园林绿化要素,还能够构造出多样化的园林绿化景观空间。所以,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做好微地形景观设计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微地形含义,提出了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 景观设计 园林绿化 应用
下载PDF
浅析大唐芙蓉园造园艺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力 衣学慧 +1 位作者 刘新燕 樊俊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9-221,共3页
主要从山水地形艺术、园林建筑艺术、园林植物艺术、园林小品艺术及道路广场艺术等方面分析了西安大唐芙蓉园的造园艺术特色。
关键词 西安大唐芙蓉园 造园艺术 山水地形 园林建筑 园林植物 园林小品
下载PDF
南昌市景观信息图谱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丽红 杨泽栋 +1 位作者 潘鹏 欧阳勋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7-775,共9页
为揭示景观结构的梯度变化及地形差异的格局演变过程,以2001、2005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和DEM为数据源,采用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法,利用地形位和分布指数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探讨景观格局的梯度效应及成因。结果表明:... 为揭示景观结构的梯度变化及地形差异的格局演变过程,以2001、2005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和DEM为数据源,采用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法,利用地形位和分布指数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探讨景观格局的梯度效应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1—2010年南昌市景观类型变化以稳定型为主,景观基质为耕地,生产结构以农业生产为主。前期变化以林地转耕地为主,后期变化以耕地转建设用地、林地为主。2)研究区景观类型变化地形梯度差异明显,稳定型图谱除4~6级外均为优势分布区域,而其他图谱类型与其相反。耕地分布优势蔓延至中高地形位,耕地转建设用地分布优势由低地形位扩张至中低地形位,还林及造林分布优势为5~10级。3)景观变化梯度效应主要受自然、经济和政策因素综合作用。地形因素是影响景观格局的主要自然因子,经济发展和退耕还林、还湖政策是驱动力因子。此文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与景观格局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信息图谱 地形梯度 景观变化 南昌市
下载PDF
山地县域聚落生态位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以岷江上游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延国 廖彦淞 +1 位作者 黄成敏 王青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探究少数民族山区不同地形因子对聚落生态位分布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岷江上游少数民族山区为例,基于DEM和遥感影像及GIS技术,研究了山地县域聚落生态位在不同地形因子上的分布特征,结合6个景观指数的计算,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聚落生态位格... 为探究少数民族山区不同地形因子对聚落生态位分布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岷江上游少数民族山区为例,基于DEM和遥感影像及GIS技术,研究了山地县域聚落生态位在不同地形因子上的分布特征,结合6个景观指数的计算,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聚落生态位格局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聚落生态位总面积较小,仅占区域面积的3.98%,单个面积也较小,平均仅为0.61 km^2,分布存在明显的垂直梯度特征,且集中分布于15~35°之间的缓斜坡及斜坡,45~135°与225~315°的半阳坡以及135~225°的阳坡面上;景观格局指数也显示出聚落生态位分布随地形变化的梯度特征.由此可见,高程、坡度和坡向这三类地形因子对山地聚落生态位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山地聚落 地形 景观格局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基于地形的耕地破碎度指数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彭 张超 +3 位作者 李春泽 李珊儿 孔祥斌 郧文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6-236,共11页
针对当前耕地破碎化评价方法不够全面、客观以及难以开展地块尺度评价等问题,在总结和归纳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耕地破碎化进行了重新定义。基于耕地的面积、形态、聚集性以及地形特征,设计了耕地破碎度指数(Cultivated land fragm... 针对当前耕地破碎化评价方法不够全面、客观以及难以开展地块尺度评价等问题,在总结和归纳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耕地破碎化进行了重新定义。基于耕地的面积、形态、聚集性以及地形特征,设计了耕地破碎度指数(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index,CLFI)。最后,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为研究区,在地块和乡镇尺度上,利用CLFI开展耕地破碎化评价,并分别与遥感影像、基于景观指数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块尺度上,CLFI的评价结果与耕地实际的破碎化状况基本吻合,并能结合道路、水系等数据,分析区域耕地破碎的原因和整治潜力;在乡镇尺度上,6个景观指数与CLFI回归方程的调整R2为0.44,通过显著性检验,CLFI一定程度上综合了6个景观指数的特征。本研究提出的CLFI更全面、直观和准确地反映了区域耕地破碎化状况,可为面向现代农业的国土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破碎化 地形 景观指数 耕地破碎度指数
原文传递
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生态修复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娇娇 《陕西煤炭》 2024年第4期124-127,共4页
为了治理和改善研究区矿山生态环境,分析研究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认为其主要问题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通过采用场地整理工程、边坡修整工程、废弃建筑物拆除工程、挡土保水岸墙工程、蓄水池工程、排水渠工程、垫渣... 为了治理和改善研究区矿山生态环境,分析研究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认为其主要问题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通过采用场地整理工程、边坡修整工程、废弃建筑物拆除工程、挡土保水岸墙工程、蓄水池工程、排水渠工程、垫渣和覆土工程、植被重建工程、道路工程以及管护工程,使治理区地质灾害体达到安全状态,使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地形地貌 景观破坏 场地整理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地形对闽江流域上游福建省将乐县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丽敏 邱荣祖 +1 位作者 林宇洪 胡喜生 《森林工程》 2015年第6期11-17,共7页
揭示闽江流域上游地区地形因子对森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规律,以将乐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地貌、不同坡度和不同坡向3种地形因子梯度下的森林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低山、陡坡为主,分别占林地的49.81%和62... 揭示闽江流域上游地区地形因子对森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规律,以将乐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地貌、不同坡度和不同坡向3种地形因子梯度下的森林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低山、陡坡为主,分别占林地的49.81%和62.34%;随海拔和坡度增加,景观类型面积、景观形状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而最大斑块指数和连接度指数则相反;针叶纯林主要分布在低山、陡坡和半阳坡;竹类纯林集中分布在海拔较高的中山地段;地形因子中影响森林景观格局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坡度,其次是地貌,而坡向的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森林景观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多因素视角下喀斯特地貌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响应关系:以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为例
16
作者 范佳乐 李玥葶 +6 位作者 程明豪 张亘 高欣 顾济沧 朱彬 宁平 黄建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7-189,共13页
为探究不同空间尺度、季节和地形坡度等多因素视角下喀斯特地貌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的响应关系,根据滇东北典型喀斯特地貌赤水河流域(云南段)2021年丰、平、枯水期TN、TP浓度监测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及坡度遥感监测影像,基于200 m缓冲... 为探究不同空间尺度、季节和地形坡度等多因素视角下喀斯特地貌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的响应关系,根据滇东北典型喀斯特地貌赤水河流域(云南段)2021年丰、平、枯水期TN、TP浓度监测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及坡度遥感监测影像,基于200 m缓冲区、500 m缓冲区、1000 m缓冲区和子流域4种空间尺度定量描述了赤水河(云南段)水质对流域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赤水河流域(云南段)2021年Ⅰ~Ⅲ类水质占总体的87.0%,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TN超标较为严重,部分断面超标可达4倍以上;(2)随空间尺度增大,林地与TN正相关性增强,子流域尺度下相关性显著(0.720,P<0.05)。多元线性回归R2拟合结果表明,子流域尺度对水质变化的解释度最高;(3)丰水期陡坡(坡度>25°)林地与TP呈显著正相关(0.795,P<0.05),平水期、枯水期与TN呈显著正相关(依次为0.728,P<0.05;0.800,P<0.01);丰水期缓坡(坡度8°~25°)建设用地与TN呈显著正相关(0.733,P<0.05)。显著相关性主要集中于缓坡及陡坡地带;(4)林地、牧场、耕地是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牧场在流域面积中占比最小,却能够对河流水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牧场进行管理能够以较高效率改善河流水质。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貌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响应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污染 地形坡度 土地利用 喀斯特地貌
下载PDF
广州及附近地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空间分异的景观效应探析
17
作者 黄爱琳 尹小玲 +3 位作者 王园园 朱建喜 邓丽明 林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3,共11页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一直都是地球科学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迁移是一种连贯的地球化学行为,也可能受到景观格局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景观视角,对广州及周边5个区域的地表水进行采样,结合土地利用数据与数字高程数据,...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一直都是地球科学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迁移是一种连贯的地球化学行为,也可能受到景观格局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景观视角,对广州及周边5个区域的地表水进行采样,结合土地利用数据与数字高程数据,分析各采样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分布特征,并以各采样点为中心进行不同空间尺度的缓冲区分析,计算各缓冲区内的景观格局指数,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RDA)定量研究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与地形因子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异程度与高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越高,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越高,而与坡度、坡向无明显相关关系。②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与景观格局指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景观异质性程度越高,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越低,反之景观连接度越好,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越高。③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格局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多数景观格局指数与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的相关性在缓冲区空间尺度达到4000 m以上时才最显著,且在4000 m缓冲区中景观格局指数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的解释度最高。若通过景观规划对区域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进行有效管控,景观格局调控的空间尺度应该在4000 m以上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稀土元素 地形 景观格局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地形对兰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玲玲 颉耀文 穆亚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4-608,共5页
选择兰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分类决策树自动提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利用DEM数据获取地形因子,定量分析兰州市各地形分级单元内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80%以上的城乡及工矿用地以及90%以上的水域分布在较低、较缓的区域,60... 选择兰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分类决策树自动提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利用DEM数据获取地形因子,定量分析兰州市各地形分级单元内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80%以上的城乡及工矿用地以及90%以上的水域分布在较低、较缓的区域,60%的林地和草地分布在较高、较陡的区域,约50%的未利用地分布在高程<2 000 m、坡度<15°区域内,可以考虑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高程<1 600 m,坡度5°~8°区域内,景观最为破碎,形状最不规则,生态环境最为脆弱;高程1 600~2 000 m、坡度8°~15°区域内,土地利用景观类型最为丰富;高程>2 800 m的区域内,同类型土地利用景观不断集中、合并,土地利用景观的整体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因子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兰州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赣江上游章江流域地形因子特征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边晓辉 刘友存 +3 位作者 陈明 焦克勤 刘燕 丁倩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3-1272,共10页
【目的】定量分析地形因子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复杂地理单元的景观格局,并能为更进一步了解景观格局分布规律及空间配置的优化奠定基础。【方法】本文主要基于GIS与RS技术,运用分布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研究了赣江重要支流—章江流域... 【目的】定量分析地形因子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复杂地理单元的景观格局,并能为更进一步了解景观格局分布规律及空间配置的优化奠定基础。【方法】本文主要基于GIS与RS技术,运用分布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研究了赣江重要支流—章江流域高程、坡度和地形起伏度在不同等级上景观类型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移动窗口法分析了景观格局与地形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流域景观类型丰富多样的地形因子等级面积最大,分别是海拔(79~500 m),坡度(6~15°)和地形起伏度(70~200 m);在其等级上海拔具有显著的优势位,坡度与地形起伏度优势位最小。②章江流域景观的连通性与聚集度最佳区域分别位于高程大于1100 m,坡度位于0~6°和地形起伏度为0~30 m之间,其中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空间异质性较高。③章江流域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较小的区域景观类型斑块密度较小,人为因素导致形状规则,破碎化程度较大;随着地形因子等级的递增,景观单一化现象显现,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转由自然因素主导。【结论】章江流域内主要区域位于海拔小于900 m,坡度小于15°和地形起伏度小于200 m之间,其景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主,随地形因子特征增加景观受自然因素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 地形 景观格局 章江流域
下载PDF
山地独立式酒店的规划与设计研究——以中欧论坛溧阳会址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浩 蔡亦龙 +2 位作者 刘治平 刘敏华 乐敏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83,共4页
通过记录山地独立式酒店的规划建筑设计过程,研究山地建筑规划设计的一些规律、经验和理论。
关键词 山地建筑 独立式酒店 地形 景观 容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