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话语跨文化传播中的“术语滤网”效应与术语翻译策略反思——以“一带一路”话语传播为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时闻 刘润泽 魏向清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8,共10页
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离不开翻译的跨文化传播实践过程。其中,作为概念工具和思想基因的核心政治术语翻译尤为关键。借助核心术语的跨语解读来考察相关政治话语的传播效果不失为有效的路径,同时也会为面向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政治术语翻... 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离不开翻译的跨文化传播实践过程。其中,作为概念工具和思想基因的核心政治术语翻译尤为关键。借助核心术语的跨语解读来考察相关政治话语的传播效果不失为有效的路径,同时也会为面向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政治术语翻译策略带来有益的启示。本文通过自建专题语料库考察"一带一路"政治话语在英语媒体中的传播状况时发现,相关核心术语的翻译传播较为鲜明地体现了具有认知修辞本质的"术语滤网"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尝试进一步反思核心政治术语的跨语应用制约机制,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跨文化传播实践与研究提供术语学向度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话语 跨文化传播 “术语滤网”效应 “一带一路”倡议 术语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批评转喻分析与辞屏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克 李淑康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1,共5页
批评转喻分析是批评性语篇分析与转喻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语篇分析范式,旨在通过分析与评价转喻现象,揭示转喻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与修辞动机。实际上,转喻选择暗含着一个辞屏,即在凸显认知域中某一部分的同时也遮蔽了其他部分。批评转... 批评转喻分析是批评性语篇分析与转喻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语篇分析范式,旨在通过分析与评价转喻现象,揭示转喻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与修辞动机。实际上,转喻选择暗含着一个辞屏,即在凸显认知域中某一部分的同时也遮蔽了其他部分。批评转喻分析旨在去除这种辞屏,使人们重新认知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转喻分析 批评性语篇分析 批评 转喻 辞屏
原文传递
术语规范与新闻话语的修辞建构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景秀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1-36,共6页
伯克新修辞学提出术语规范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组织概念,并规约认知的方向。一方面,术语规范视角的新闻话语实现修辞建构,形成描述和解释现实的“象征戏剧”,体现出特定的意识形态蕴涵和社会动机性、导向性,表明新闻报道归根到底是一个... 伯克新修辞学提出术语规范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组织概念,并规约认知的方向。一方面,术语规范视角的新闻话语实现修辞建构,形成描述和解释现实的“象征戏剧”,体现出特定的意识形态蕴涵和社会动机性、导向性,表明新闻报道归根到底是一个说服性文本;另一方面,它所产生的意识形态与物质形态结合体又被作为社会符号资源调遣、援引,反向使能并规约术语规范的发展,使新闻话语在作为文化意识形态体系实例体现的同时又成为社会符号语义场运转的主要促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规范 新闻话语 修辞建构
下载PDF
辞屏建构的中非往来:《经济学人》中非关系报道话语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鞠玉梅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61,共12页
本文从"话语是建构社会现实的手段"这一观点出发,基于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的"辞屏"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分析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有关中非关系的报道话语,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把握其就中非关系所构建的媒体现... 本文从"话语是建构社会现实的手段"这一观点出发,基于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的"辞屏"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分析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有关中非关系的报道话语,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把握其就中非关系所构建的媒体现实和世界图景。研究发现,《经济学人》关于中非关系的报道通过话语修辞形成了一个内在互相勾连的辞屏,并在话语传播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辞屏效应,建构了反映报道者意识形态的关于中非往来的主观现实,并试图干扰受众对中非关系的正确判断,最终旨在影响态度和行为。文章最后据此提出了应对当今中国国际形象构建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屏 《经济学人》 中非关系报道 话语分析 媒体现实
原文传递
论肯尼斯·伯克语言观中的术语视界 被引量:10
5
作者 姚喜明 王惠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130,共9页
伯克把语言看作人的象征行为。正是由于象征行为所构筑的象征系统,人类才得以构建一个复杂的语言信息传递系统,从而折射出自然、人类、社会等种种存在和关系。在语言这种象征行为中,每个词语都无不浸透着人类对自然、社会或自身的认识,... 伯克把语言看作人的象征行为。正是由于象征行为所构筑的象征系统,人类才得以构建一个复杂的语言信息传递系统,从而折射出自然、人类、社会等种种存在和关系。在语言这种象征行为中,每个词语都无不浸透着人类对自然、社会或自身的认识,包含着一个言语社团的价值观。位于语言边疆地带的术语,在不断地延展人类知识的同时也框定了人类的知识界限。伯克以戏剧主义语言观为基础提出的术语视界,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语言、思维和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任何术语都是对现实某个方面的反映,在反映现实的同时也是对现实的背离,即在反映一个方面的同时也必然忽略另一个方面,在突出某种特征的同时也必然会隐去其他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通过语言活动构建的从来都是部分现实而不可能是全部的现实。但是,无论是对一个言语社团而言,还是对言语社团中的单一个体而言,术语视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术语视界在越来越多的个体那里不断地变形———扩大、缩小、扭曲或者规整,整个言语社团的术语视界随之进行调整,又反过来影响到更多的个体。这个彼此孤立又联合的过程,维持了整个术语视界的相对稳定。在运用语言这个象征系统的时候,我们既不能像某些国家的媒体那样本末倒置,总是用他们标签式的语言来试图改造别人,也不能固步自封,一成不变,而是要在实践检验下,不断地丰富术语的内涵,多方位地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从而使人类的语言系统更清澈、更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主义 术语视界 语言观
下载PDF
修辞批评的戏剧主义范式运用举隅——以中国形象片《角度篇》解说词为例
6
作者 陈晓东 汪程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9-72,共4页
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与传播形象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理论的研究范式“五位一体”作为研究方法,将《角度篇》的英文解说词作为“戏剧”,探究其修辞动机。研究表明,该宣传片从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 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与传播形象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理论的研究范式“五位一体”作为研究方法,将《角度篇》的英文解说词作为“戏剧”,探究其修辞动机。研究表明,该宣传片从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炼素材,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了向往和平、追求进步的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提高了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主义 修辞批评 《角度篇》解说词 同一 术语屏
下载PDF
布斯的隐喻观与西方修辞学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克 王湘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262-268,共7页
韦恩·布斯是二十世纪美国修辞学界的知名学者,尤以小说修辞学著称。但布斯对隐喻的论述也颇具前瞻性。由于其修辞学家身份,其在阐述隐喻定义、评价等方面时难免不涉及一些诸如修辞情境、修辞动机、劝说等修辞学概念,这些概念的运... 韦恩·布斯是二十世纪美国修辞学界的知名学者,尤以小说修辞学著称。但布斯对隐喻的论述也颇具前瞻性。由于其修辞学家身份,其在阐述隐喻定义、评价等方面时难免不涉及一些诸如修辞情境、修辞动机、劝说等修辞学概念,这些概念的运用极大地充实了他的隐喻观。研究对韦恩·布斯的隐喻观作了梳理与分析,主要阐析了布斯对隐喻的概念本质、评价等方面的理解,分析了布斯的隐喻观与西方修辞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其理论贡献和局限。研究发现,布斯的隐喻观较具前瞻性,有深厚的西方修辞学底蕴,为后来的隐喻研究作了重要的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斯 隐喻 劝说 西方修辞学 辞屏 修辞情境
下载PDF
网络诠释社群的国家认同建构——知乎“觉醒年代”话题的辞屏构建及认同修辞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尹梓熹 《传媒观察》 CSSCI 2022年第8期45-53,共9页
国家认同通过社会建构得以实现。社交媒体时代,网民可以通过相似的情感、语言和修辞结成特定的诠释社群,围绕特定议题构建国家认同。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以回溯历史来构建国家认同,而围绕该剧结成小组的网民话语是关乎国家认同的... 国家认同通过社会建构得以实现。社交媒体时代,网民可以通过相似的情感、语言和修辞结成特定的诠释社群,围绕特定议题构建国家认同。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以回溯历史来构建国家认同,而围绕该剧结成小组的网民话语是关乎国家认同的象征性符号再现。本文以伯克新修辞学的“辞屏”和“认同修辞”理论为理论视角,采用语料库话语分析与修辞分析结合的方法,探讨知乎《觉醒年代》话题的用户采用了怎样的“辞屏”,并如何通过认同修辞策略构建认同以及形塑了怎样的国家认同。研究发现,诠释社群从价值倾向、情感确认、行为投入三个层次构建国家认同,编织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套叙事,并进一步通过对立、同情、误同三种修辞策略达到爱国的“同一”,并且,在理性认知基础上,情感在认同建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社群 国家认同 情感 辞屏 认同修辞
原文传递
网络媒体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辞屏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娟 鞠玉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46,共10页
"辞屏"是伴随修辞动机对现实进行遮蔽、凸显以导引受众的特定修辞性术语。基于对网络媒体新生代农民工新闻报道的检索,以辞屏效应的产生及作用机制为主要依据,采用语料库话语分析方法及辞屏效应分析框架,聚焦主题词、角色表... "辞屏"是伴随修辞动机对现实进行遮蔽、凸显以导引受众的特定修辞性术语。基于对网络媒体新生代农民工新闻报道的检索,以辞屏效应的产生及作用机制为主要依据,采用语料库话语分析方法及辞屏效应分析框架,聚焦主题词、角色表征、隐喻、互文性4种语言策略和情感倾向性分析,对网络媒体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辞屏构建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网络媒体所用语词形成相互勾连的连续辞屏,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奋斗者、行动者、受益者等积极身份以及边缘人、弱势群体等消极身份;文本整体情感倾向分析显示网络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持正面态度;辞屏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积极身份进行前景化凸显,通过话语传播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辞屏效应导引并影响受众的态度及行为,从而实现网络媒体与受众的同一,助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认同。因此,善用"辞屏"修辞,有助于为网络媒体构筑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体话语权提供一定的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体 新生代农民工 辞屏 身份 修辞功能 同一
原文传递
The Dramatistic Action of Language in Thomas Kyd's The Spanish Tragedy
10
作者 ZHANG T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Kenneth Burke's rhetoric on language as a symbolic action offers an enlightening perspective for reveal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otivations and action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omas Kyd's The Spanish Tragedy. Th... Kenneth Burke's rhetoric on language as a symbolic action offers an enlightening perspective for reveal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otivations and action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omas Kyd's The Spanish Tragedy. This work is a Renaissance drama that features hues of rhetorical language. Linguistic obfuscation, scapegoat mechanism, and the mal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of language in victimization and revenge are thrown into relief through Burke's elaborate system of the symbolism of language. Analyzing the discursive performanc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readers could get clues of their motives that drive their actions, which are both a representation and an illustration of how language as a symbolic action works i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panish Tragedy discursive performance Kenneth Burke symbolic action terministic screen
下载PDF
《呼啸山庄》杨苡译本的修辞解析
11
作者 陈丹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3-75,共3页
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呼啸山庄》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国内有众多的翻译版本。本文通过肯尼思·伯克的修辞理论中的“象征手段”、“认同”、“辞屏”等来重新解读《呼啸山庄》的杨苡译本,以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理解... 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呼啸山庄》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国内有众多的翻译版本。本文通过肯尼思·伯克的修辞理论中的“象征手段”、“认同”、“辞屏”等来重新解读《呼啸山庄》的杨苡译本,以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理解杨苡之翻译行为、目的以及效果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翻译 象征手段 认同 辞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