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粗提液中皂甙与多糖泡沫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良贵 孙小梅 李步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7-269,共3页
测定了三七皂甙溶液的表面张力 ,考察了溶液 p H值、氮气流速、进料浓度等因素对泡沫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 p H 7.0 0 ,进料浓度 2 .43× 1 0 2 μg· m L- 1(以人参皂甙 Rg1作参照 ,以下皂甙浓度均与此类同 ) ,三七皂... 测定了三七皂甙溶液的表面张力 ,考察了溶液 p H值、氮气流速、进料浓度等因素对泡沫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 p H 7.0 0 ,进料浓度 2 .43× 1 0 2 μg· m L- 1(以人参皂甙 Rg1作参照 ,以下皂甙浓度均与此类同 ) ,三七皂甙的表面张力为 5 .93× 1 0 - 2 N· m- 1;氮气流速 1 5 m L· min- 1及进料体积 8.0 m L时 ,对三七粗提液进行泡沫分离 ,泡沫相三七皂甙收得率为 73.6%,液相三七多糖收得率为 87.5 %。本法具有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粗提液 三七皂甙 三七多糖 泡沫分离 表面张力 中药
下载PDF
利用磷硅酸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体系提高原油采收率 被引量:13
2
作者 卢祥国 陈业生 +2 位作者 仲强 赵劲毅 邓明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4-108,113,共6页
"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是提高采收率的实用技术之一,但其中强碱NaOH会引起采油设备腐蚀和地层结垢问题,这影响了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SJT-B助剂是一种磷硅酸盐化学助剂,用助剂代替碱进行了三元复合体系驱油... "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是提高采收率的实用技术之一,但其中强碱NaOH会引起采油设备腐蚀和地层结垢问题,这影响了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SJT-B助剂是一种磷硅酸盐化学助剂,用助剂代替碱进行了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实验。对表面活性剂-SJT-B助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缓蚀防垢作用、界面张力、吸附、色谱分离、流动特性和驱油效果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JT-B助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具有缓蚀防垢、降低界面张力的效果,且其动静吸附量低。以大庆杏树岗油田的地质特征为基础建立的物理模型上进行了驱油实验,结果证实,表面活性剂-SJT-B助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调驱效果好于现有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硅酸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体系 界面张力 缓蚀防垢 色谱分离 驱油效果
下载PDF
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义 刘平德 张松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6,共6页
针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黏度差异导致其在地层中运移不同步而发生的色谱分离,以及常规驱油用聚合物无表面活性的问题,利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YCM)、丙烯酰胺(AM),借助于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 针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黏度差异导致其在地层中运移不同步而发生的色谱分离,以及常规驱油用聚合物无表面活性的问题,利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YCM)、丙烯酰胺(AM),借助于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增黏性与界面活性的驱油用表面活性聚合物。红外光谱表征表明表面活性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磺酸基团(SO_(3)^(-))、苯环、长链亚甲基疏水基团,目标产物与分子结构设计吻合。优化出表面活性单体YCM质量分数为1.5%~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0.06%。表面活性聚合物在大庆模拟盐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溶解时间为85 min)、增黏性(表观黏度>40 mPa·s,7.34 s^(-1))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10^(-2) mN/m数量级)。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聚合物比常规聚合物/石油磺酸盐提高采收率2.5%,表面活性聚合物起到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的作用,抑制了二元复合驱的色谱分离,实现了表面活性聚合物既能扩大波及体积又能提高洗油效率的功能,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 复合驱 界面张力 色谱分离 采收率
下载PDF
拉格朗日元与虚拟裂缝模型耦合方法及准脆性材料拉伸试验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学滨 白雪元 +1 位作者 祝铭泽 芦伟男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67-1373,I0008,共8页
利用自主开发的拉格朗日元与虚拟裂缝模型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模拟了拉伸位移控制加载条件下正方形岩样的变形-开裂过程,推导了位移控制加载条件下矩形岩样的载荷-位移曲线峰后斜率的解析式,其依赖于岩样的几何尺寸和力学参数(弹性... 利用自主开发的拉格朗日元与虚拟裂缝模型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模拟了拉伸位移控制加载条件下正方形岩样的变形-开裂过程,推导了位移控制加载条件下矩形岩样的载荷-位移曲线峰后斜率的解析式,其依赖于岩样的几何尺寸和力学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抗拉强度和断裂能),还模拟了压缩位移控制加载条件下巴西圆盘岩样的变形-开裂过程。结果表明:对于正方形岩样,随着加载的进行,最大主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直至真实裂缝出现;岩样端部的载荷、允许开裂位置上节点的法向力和法向张开度随时间或时步数目的演变规律均呈现3个相对应的阶段;不同网格尺寸的结果基本不具有网格依赖性。对于圆盘岩样,无论网格疏密,裂缝带均由圆盘中心向圆盘两端扩展,直至贯穿圆盘;随着单元数目的增加,裂缝带宽度有减小趋势;网格疏密对计算得到的抗拉强度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拉伸 巴西圆盘 开裂过程 网格依赖性 载荷-位移曲线 最大主应力 节点分离
下载PDF
pH对酪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泡沫性能及泡沫分离酪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魏宣彪 刘桂敏 +2 位作者 吴兆亮 张宏丹 赵洪月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953,共5页
为强化表面活性剂对起泡性差的蛋白质泡沫分离,以酪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研究体系,用吊环法和Ross-Miles法分别研究了pH对酪蛋白/SDS体系表面张力、泡沫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了pH对SDS辅助酪蛋白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 为强化表面活性剂对起泡性差的蛋白质泡沫分离,以酪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研究体系,用吊环法和Ross-Miles法分别研究了pH对酪蛋白/SDS体系表面张力、泡沫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了pH对SDS辅助酪蛋白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条件下,随着pH下降,酪蛋白/SDS体系的表面张力下降,起泡高度变大,泡沫半衰期增长。在气速为120mL·min-1,SDS浓度为0.03g·L-1,酪蛋白浓度为0.05g·L-1,装液量为850mL条件下,SDS辅助酪蛋白泡沫分离的最佳pH为3.4,偏离了酪蛋白的等电点(pI=4.8),在此条件下酪蛋白泡沫分离的富集比为96.37,回收率为2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表面张力 泡沫性能 十二烷基硫酸钠辅助 酪蛋白 泡沫分离
下载PDF
基于PLC与HMI的卷绕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景思伟 陈梦婵 张青山 《自动化与仪表》 2023年第3期19-21,26,共4页
针对目前工业生产中对卷绕系统的控制要求,该文对卷绕系统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收卷辊控制卷绕速度,放卷辊控制张力的控制思路。由于卷绕系统存在滞后性强等特点,在张力的控制中引入了积分分离的控制算法,同时进行了验证对比,由实验... 针对目前工业生产中对卷绕系统的控制要求,该文对卷绕系统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收卷辊控制卷绕速度,放卷辊控制张力的控制思路。由于卷绕系统存在滞后性强等特点,在张力的控制中引入了积分分离的控制算法,同时进行了验证对比,由实验可得,积分分离的控制算法优于传统PI控制算法。该系统以西门子S7-1500 PLC为控制核心,伺服电机为执行器,通过张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采集张力和线速度,经控制器进行运算后分别控制收卷辊和放卷辊的旋转速度来达到恒张力、恒速度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恒张力 恒速度 积分分离
下载PDF
融合在线辨识的新型神经网络经纱张力控制 被引量:4
7
作者 沈丹峰 付茂文 +2 位作者 赵刚 柏顺伟 尚国飞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6-24,共9页
为解决织机织造过程中长片段经纱张力波动,提出基于在线辨识传递函数的微分分离I-RBF-PID送经系统控制方法。针对织机送经传动系统的间隙和织轴卷径变化等因素造成送经系统非线性、时变和耦合关系复杂等特点导致的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 为解决织机织造过程中长片段经纱张力波动,提出基于在线辨识传递函数的微分分离I-RBF-PID送经系统控制方法。针对织机送经传动系统的间隙和织轴卷径变化等因素造成送经系统非线性、时变和耦合关系复杂等特点导致的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问题,利用LMS算法辨识织机时变,采用高阶的传递函数,由改进PSO优化的RBF神经网络整定PID参数,引入步长优化器和微分分离PID控制策略,提高RBF-PID收敛精度和减少超调。设计传递函数更新公式,将辨识得到的时变传递函数应用于I-RBF-PID控制系统,并与常规PID控制器和RBF-PID控制器在超调量、到达稳态时间和上升时间等性能条件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的高精度张力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识别 送经系统 张力控制 传递函数 微分分离 神经网络
下载PDF
浅谈铝板带厚纵剪卷取端面不齐的解决方法
8
作者 朱铖 张献培 《铝加工》 CAS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主要分析了影响某公司铝板带厚纵剪影响卷取端面质量的主要设备问题,并参照行业同类设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重点阐述料卷卷径与转向辊关系及恒张力闭环控制方法、卷取分离盘运动轨迹与料卷卷径跟随控制的实现。该公司通过上述... 主要分析了影响某公司铝板带厚纵剪影响卷取端面质量的主要设备问题,并参照行业同类设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重点阐述料卷卷径与转向辊关系及恒张力闭环控制方法、卷取分离盘运动轨迹与料卷卷径跟随控制的实现。该公司通过上述两项技术升级设备后,彻底解决了铝板带卷取物料端面不齐的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传感器 分离装置 包角
下载PDF
大口径PCCP管安装拉紧与分离施工技术
9
作者 王飞 倪彬 王俊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5期94-97,122,共5页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简称PCCP管)是一种高强度、高抗渗性和高密封性的复合型材料,具有可承受内外高荷载的能力,通水能力强、耐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对地基适应性好以及社会综合效益好的优势。大口径PCCP管道不仅自重大、管节长、安装...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简称PCCP管)是一种高强度、高抗渗性和高密封性的复合型材料,具有可承受内外高荷载的能力,通水能力强、耐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对地基适应性好以及社会综合效益好的优势。大口径PCCP管道不仅自重大、管节长、安装精度要求高,而且在进行管道安装时,对其承插口对接时的精度要求高,若承插口的对接不能满足设计与相关规范要求时,需要分离后再次安装,其费时费力。PCCP管常用于城市输水工程,具有有压、流量大的特点,在其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管节脱落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保障管道施工的质量与运行安全,对管道安装精度的把控尤为重要。常规的PCCP管安装采用大吨位吊车吊装,但因吊车占用的时间较长、效率低、安装精度不高,通常存在返工的情况。阐述了结合具体工程研究出的PCCP管辅助安装设备,减少了对大吨位吊车的使用时间,同时还具有安装效率高、精度高、一次验收合格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CP管 市政工程 管道安装 拉紧与分离
下载PDF
长壁工作面采动覆岩层理开裂机理及侧向裂隙发育规律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伊河 马立强 +2 位作者 张东升 苏发强 王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27-541,共15页
长壁开采煤层覆岩下沉变形过程中,岩层内部形成弯曲应力,并可能沿抗拉和抗剪强度较小的层理开裂形成侧向导水通道。针对相邻采空区积水侧向渗漏引起的工作面突水问题,研究了长壁开采覆岩层理开裂机理,分析了侧向裂隙发育规律。首先基于W... 长壁开采煤层覆岩下沉变形过程中,岩层内部形成弯曲应力,并可能沿抗拉和抗剪强度较小的层理开裂形成侧向导水通道。针对相邻采空区积水侧向渗漏引起的工作面突水问题,研究了长壁开采覆岩层理开裂机理,分析了侧向裂隙发育规律。首先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采动覆岩弯曲下沉挠度方程,考虑煤柱和采空区上覆岩层不同支承压力与破坏程度确定对应的上覆载荷和地基系数,给出各层位岩层的下沉、转角、弯矩和剪力曲线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将采动覆岩层理裂隙分为张拉离层裂隙和剪切错动裂隙,并根据岩层非同步弯曲下沉特征与组合梁理论计算岩层内部弯曲应力分布情况,提出了张拉离层裂隙和剪切错动裂隙发育判断依据,给出了覆岩任意层理面上侧向裂隙发育位置、长度和隙宽等参数的计算方法。最后以凌志达煤矿15102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为依据,计算了上覆各岩层的挠度曲线和弯曲应力分布,分析了采动覆岩层理裂隙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5102工作面在区段煤柱上方发育有超过50 m的剪切错动裂隙,超过了15101和15102工作面之间区段煤柱最大宽度;采空区边界上覆岩层中剪切错动裂隙和张拉离层裂隙共同发育;采空区中部上覆岩层中主要为张拉离层裂隙。采用钻孔窥视法探测了15101工作面采动侧向裂隙发育情况,对比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根据研究结果确定沿层理发育的侧向裂隙是15101采空区积水侧向渗漏的主要导水通道。据此针对15102回采巷道制定超前钻孔注浆和滞后钻孔注浆措施,以及15101采空区积水疏排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了15102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淋水量,保证了巷道正常掘进和工作面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裂隙 弹性地基梁 覆岩下沉 张拉离层 剪切错动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黏剂高温稳定性室内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聪 文富民 +3 位作者 王睿麒 李晨 李俊 陈文斯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9年第9期14-20,26,共8页
稠油开采具有黏度高、开采困难、耗费资金高等特点,本文对两种稠油乳化降黏剂AOS和MES开展评价,通过Attension表面张力仪分析了高温处理前后的表面张力变化。以降黏率与破乳脱水率为指标进行了乳化降黏效果评价,接着利用Turbiscan Lab... 稠油开采具有黏度高、开采困难、耗费资金高等特点,本文对两种稠油乳化降黏剂AOS和MES开展评价,通过Attension表面张力仪分析了高温处理前后的表面张力变化。以降黏率与破乳脱水率为指标进行了乳化降黏效果评价,接着利用Turbiscan Lab型分散稳定性分析仪测定了高温处理前后的动力学不稳定性参数TSI,并采用STDEV函数处理求得S分离值。实验结果表明:AOS在高温处理前后表面张力变化仅为0.86%,MES则为12.38%;两种降黏剂的降黏率均达到97%以上,浓度0.3%的AOS沉降脱水率为86.67%,1.0%的MES为81.67%;两种浓度的AOS在高温处理前后的TSI变化量为0.02和0.27,MES对应为0.13和0.64。AOS对应的S分离值为0.0668和0.1300相对小于MES的0.1874和0.2364,AOS总体上稳定性均优于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表面张力 Turbiscan Lab型分散稳定性分析仪 动力学不稳定性 S分离值
下载PDF
New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high-tension electrical separation of zircon from quartz 被引量:2
12
作者 Sivash NOURI Fatemeh Sadat HOSEINIAN +1 位作者 Bahram REZAI Kamal SABERYA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737-1743,共7页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is one of the mineral processing methods based on mineral conductivity.This method has some significant problems such as being sensitive to humidity,high middling product,and impurity of non-c...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is one of the mineral processing methods based on mineral conductivity.This method has some significant problems such as being sensitive to humidity,high middling product,and impurity of non-conductive minerals.In this study,a new pretreatment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the separation of zircon from quartz before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to solve these disadvantages.In this regard,two stages of pretreatment were applied which involved using collector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for adjusting wettability of the zircon surface and spraying electrolyte aqueous solution to increase conductivity of the quartz surface.The effects of important parameters including pH,collector concentration,conditioning time,and concentration and type of electrolyte on the process efficiency were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high-tension electrical separation were pH of 4,SDS concentration of 1×10-4 mol/L,conditioning time of 4 min and NaCl as an electrolyte with concentration of 4.27 mol/L.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95.12% was achieved in optimum conditions.This pretreatment method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before high-tension electrical separation to separate the conductive or non-conductive minerals with various compo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QUARTZ COLLECTOR electrolyte aqueous solution conductivity high-tension electrical separation surface treatment
下载PDF
张力伺服控制系统张力环超调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冲 刘星桥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73,共5页
两电机张力伺服控制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控制系统。文中对简化的张力控制系统模型进行分析,采用解析式的方式给出速度和张力的耦合关系。试验中速度环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PSD控制器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而张力环... 两电机张力伺服控制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控制系统。文中对简化的张力控制系统模型进行分析,采用解析式的方式给出速度和张力的耦合关系。试验中速度环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PSD控制器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而张力环采用同样的方法几乎不能实现对系统的控制。通过大量实验及对PID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启动阶段,在张力环积分分离单神经元PSD算法中不同时刻给出不同合适的积分项系数,可以改善张力启动超调现象,引入变速积分的控制策略。结合变速积分PID的思想和积分分离单神经元PSD,提出变速积分分离的单神经元PSD控制算法,并在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有效解决了系统启动过程中的张力超调问题,最终实现了速度和张力的完全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控制 张力超调 单神经元 自适应PSD 变速积分 积分分离
下载PDF
熔渣中金属液滴沉降过程流体力学模拟
14
作者 王亲猛 黄明星 +3 位作者 闫书阳 王松松 田庆华 郭学益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244-1257,共14页
建立熔炼渣中金属液滴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不同粘性模型下金属/熔渣界面张力对液滴沉降速度以及拖曳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较小直径的液滴,Laminar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液滴最终沉降速度;界面张力对液滴沉降速度有... 建立熔炼渣中金属液滴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不同粘性模型下金属/熔渣界面张力对液滴沉降速度以及拖曳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较小直径的液滴,Laminar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液滴最终沉降速度;界面张力对液滴沉降速度有影响,且影响作用随着液滴尺寸增大而逐渐增大;“RNG+CSS”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液滴沉降过程和液滴沉降速度的变化。结合数学模型和实验数据,推导出耦合界面张力作用下拖曳力系数计算公式。该模型揭示熔炼渣中金属液滴沉降过程机理,为实际生产中降低渣中有价金属含量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沉降 表面张力 粘性模型 澄清分离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相与表面相之间的相平衡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久旺 王世容 吴树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5-90,共6页
以溶液体相与表面相之间的Butler相平衡关系式为基础,建立了标题系统的相平衡方程。运用此方程计算了H_2O-C_(12)EO_3(十二醇三乙二醇醚)、H_2O(0.1mol/LNaBr)-SDS(十二醇硫酸钠)及H... 以溶液体相与表面相之间的Butler相平衡关系式为基础,建立了标题系统的相平衡方程。运用此方程计算了H_2O-C_(12)EO_3(十二醇三乙二醇醚)、H_2O(0.1mol/LNaBr)-SDS(十二醇硫酸钠)及H_2O(0.1mol/LNaBr)-C_(12)EO_3-SDS三个系统的表面相绝对组成,表面活性剂组分在表面相与溶液体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表面活性剂的相对吸附活性以及表面吸附量。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相平衡 表面相 体相
下载PDF
细粒煤在水-有机重液混合介质中离心分选行为初探
16
作者 樊民强 《山西矿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86-290,共5页
在pH>10的情况下,细粒煤可在水与有机重液混合介质中实现离心分选。对界面张力在离心分选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该分选的分离粒度约为0.1mm。
关键词 离心分选 有机重液 细粒煤 选煤
下载PDF
The Recovery of Fine Cassiterite from Metasedimentary Rock
17
作者 Ismail Ibrahim Md Muzayin Alimon Salmah Baharuddin 《Journal of Geological Resour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3期134-142,共9页
It is known that ore containing cassiterite (SnO2) has been our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tin since antiquity and its successful separation continuously pose problems to mineral processors. The situation is more pron... It is known that ore containing cassiterite (SnO2) has been our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tin since antiquity and its successful separation continuously pose problems to mineral processors. The situation is more pronounced since the depletion of the more easily recoverable alluvial reserves forces us to work with the more complex deposits such as hardrock cassiterite or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challenges in processing complex tin ore deposits, a metasedimentary rock ore sample from a mine in Malaysia was used in this study. Chemical analysis by wet method shows that SnO2 content in the sample was 2.86%, while for mineralogical analysis, the x-ray diffractogram (XRD) of the sample had identified that besides cassiterite, the sample also contained minerals such as quartz (SiO2) and clinochlore. Furthermore, the FESEM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micrograph analysis carried out on a polish section of the sample indicated that the fine cassiterite particles (approximately 80 ~tm) were found to be disseminated in the quartz minerals. Prior to the separation processes, grindability studies were carried-out on crushed samples to liberate the cassiterite from other gangue minerals and at the same time, avoid producing high percentage of fines. For the separation of tin from gangue minerals on the ground samples, two stages of gravity separations by shaking tables were carried out. The first stage was run on ground samples and for the second stage, the middling product from the first stage was re-tabled. Magnetic separation process on Concentrate 1 (stage 1) and Concentrate 2 (stage 2) products from the shaking table increased the grade of SnO2 to 46.85% and 61.90% respectively (as a non-magnetic products). Further concentration process of these non-magnetic products by high tension separator, increased the grade of SnO2 from 85.05% to 9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cassiterite GRINDING shaking table magnetic separation high tension separation.
下载PDF
Di-4-ANEPPDHQ probes the response of lipid packing to the membrane tension change in living cells
18
作者 Nan Li Weifei Zhang +1 位作者 Haifeng Lin Jin-Ming Li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377-1380,共4页
Membrane tens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ny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cell adhesion, migration and spreading.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membrane tension, it remains difficult to measure in vivo. Recently, the... Membrane tens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ny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cell adhesion, migration and spreading.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membrane tension, it remains difficult to measure in vivo. Rec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non-invasive fluorescent probe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especially excitedstate deplanarization in molecular rotors has been applied to image membrane tension in living cells.Nevertheless, an intrinsic limitation of such kind of probe is that they depend on the lipid packing, and how the lipid packing responds to the membrane tension change remains unclear. Therefore, in this work,we used a polarity-sensitive membrane prob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response mechanism of lipid packing to the change of membrane tension that was regulated by osmotic shoc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 increase in membrane tension could stretch the lipids apart with large displacements, and this change was not homogeneous on the whole membrane, instead, increase of membrane tension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id packing Membrane tension Osmotic shocks Polarity-sensitive probe Phase separ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PLC的积分分离PID算法在张力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革 贾元武 +1 位作者 张华 赵匀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9-112,共4页
传统PID对收卷张力系统控制时会造成PID控制器的积分积累,致使控制量超过允许的极限控制量,引起系统较大的超调,甚至是系统振荡,这在生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为此将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应用于PLC对收卷张力进行控制。与传统的PID控制算... 传统PID对收卷张力系统控制时会造成PID控制器的积分积累,致使控制量超过允许的极限控制量,引起系统较大的超调,甚至是系统振荡,这在生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为此将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应用于PLC对收卷张力进行控制。与传统的PID控制算法进行比较该算法改善了控制性能。采用MatLab中内嵌的Simulink软件包进行仿真,对积分分离控制器系统进行封装,建立了张力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精确度和效率,降低了超调量,达到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控制 积分分离PID PLC 仿真
下载PDF
YD系列高压电选机与电选工艺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岳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3-14,27,共3页
介绍了YD系列圆筒型高压电选机的原理及结构特点。在钨矿、海滨砂矿和铁矿等行业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机处理能力大,分高效率高,分选性能稳定,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高压电选机 结构 电选工艺 选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