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指肌腱韧带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理超 贺素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9期131-131,134,共2页
目的:分析手指肌腱韧带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收治外伤性手指损伤患者80例,收集其MRI影像资料,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成功完成扫描检查75例,总完成率93.75%,失败率6.25%;屈肌腱损伤6例,伸肌... 目的:分析手指肌腱韧带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收治外伤性手指损伤患者80例,收集其MRI影像资料,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成功完成扫描检查75例,总完成率93.75%,失败率6.25%;屈肌腱损伤6例,伸肌腱损伤12例,侧韧带损伤35例。结论:对于接受手指的肌腱韧带临床影像扫描检查患者,采用磁共振的成像技术,能够直接显示病灶,更清晰地显示出病变部位组织结构的详细情况,为临床诊断及后期康复治疗提供最具精准度的影像学检查数据,促进患指能够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 肌腱韧带 磁共振 成像技术 临床 应用
下载PDF
细胞生长因子对肌腱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耿震 王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对能促进肌腱愈合的生长因子相关研究及应用方式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研究方向。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细胞生长因子促肌腱、韧带修复的文献,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加速肌腱愈合、改善肌腱力... 目的对能促进肌腱愈合的生长因子相关研究及应用方式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研究方向。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细胞生长因子促肌腱、韧带修复的文献,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加速肌腱愈合、改善肌腱力学特性、减少术后肌腱粘连的作用。利用转基因技术介导细胞因子促进肌腱修复具有优势。结论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及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直接应用或转基因方式合理应用细胞生长因子对肌腱、韧带创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韧带 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α-硫辛酸抑制慢性低氧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氧化应激 被引量:4
3
作者 肖频 庞奕辉 +1 位作者 彭朋 薄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5216-5222,共7页
背景:α-硫辛酸被誉为"全能抗氧化剂"和"线粒体营养剂",但其是否可用于慢性低氧骨骼肌的防护,及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慢性低氧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活性氧生成及抗氧化酶系的作用,并探讨α-硫辛酸... 背景:α-硫辛酸被誉为"全能抗氧化剂"和"线粒体营养剂",但其是否可用于慢性低氧骨骼肌的防护,及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慢性低氧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活性氧生成及抗氧化酶系的作用,并探讨α-硫辛酸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单纯低氧+α-硫辛酸组。低氧干预为常压低氧帐篷,氧体积分数设定为11.3%;α-硫辛酸干预为标准饲料中添加α-硫辛酸(0.25%)。各种干预均持续4周。结果与结论:α-硫辛酸显著上调Sirtuin-3表达,提高线粒体ATP合成活力和膜电位,上调线粒体态3呼吸速率、呼吸控制比和磷氧比,下调态4呼吸速率,促进并上调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线粒体抗氧化酶系活性,从而抑制线粒体H2O2产生速率,降低线粒体丙二醛含量。表明α-硫辛酸可提高慢性低氧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效率,抑制活性氧生成。并通过提高线粒体抗氧化酶系活性,抑制低氧诱导的氧化应激。α-硫辛酸对低氧骨骼肌线粒体的保护效应可能与其上调态3呼吸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细胞学实验 肌肉肌腱韧带 慢性低氧 Α-硫辛酸 线粒体 Sirtuin-3 氧化应激 骨骼肌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六股腘绳肌腱带骨膜瓣外翻缝合法重建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明新 刘玉杰 +3 位作者 宋立琨 朱娟丽 齐玮 王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6股腘绳肌腱带骨膜瓣外翻缝合法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4月,对34例ACL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采用6股腘绳肌腱带骨膜瓣外翻缝合、双Rigidfi x固定法重建ACL。男3... 目的探讨6股腘绳肌腱带骨膜瓣外翻缝合法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4月,对34例ACL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采用6股腘绳肌腱带骨膜瓣外翻缝合、双Rigidfi x固定法重建ACL。男30例,女4例;年龄19~54岁,平均29.4岁。致伤原因:运动伤19例,交通事故伤8例,摔伤5例,其他伤2例。左膝19例,右膝15例。病程3周~18个月,中位病程9.4个月。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呈阳性。患膝Lysholm评分为(61.5±3.6)分。MRI检查示ACL断裂26例,损伤8例。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2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6.1个月。术后12个月Lachman试验均呈阴性。患者膝关节伸直均达0°,屈曲120~150°,平均132.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MRI检查均未见骨道扩大。末次随访时按照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获优25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92.9%。Lysholm评分为(91.0±3.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0)。结论 6股腘绳肌腱能保证足够的抗拉强度,同时使用双Rigidfi x固定法固定可靠,骨膜瓣外翻缝合可促进腱骨愈合,是一种较好的ACL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镜 腘绳肌腱 韧带重建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近端Ⅲ度近期损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焦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9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带线锚钉缝合与同种异体跟腱重建韧带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近端Ⅲ度近期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近端Ⅲ度近期损伤患者32例(32膝),随机分为A组16膝,采用带线锚钉缝合法;B组16... 目的分析带线锚钉缝合与同种异体跟腱重建韧带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近端Ⅲ度近期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近端Ⅲ度近期损伤患者32例(32膝),随机分为A组16膝,采用带线锚钉缝合法;B组16膝,采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术前、术后1年按照Lysholm标准评分及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16个月),A组及B组术后Lysholm标准评分分别为(86.4±3.34)分和(88.7±2.26)分,IKDC评分分别为(82.3±2.62)分和(81.5±1.76)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线锚钉缝合与同种异体跟腱重建韧带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近端Ⅲ度损伤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 带线锚钉固定 同种异体跟腱重建
下载PDF
沙棘复合胶原膜促进兔髌韧带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吴劲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23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沙棘复合胶原膜修复肌腱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组,每组4只。手术切断家兔髌骨肌腱中下1/3处,将0mg/ml、0.1mg/ml、1mg/ml、10mg/ml等浓度的沙棘复合胶原膜,并贴附于肌腱断裂处。2、4、6周... 目的:探讨沙棘复合胶原膜修复肌腱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组,每组4只。手术切断家兔髌骨肌腱中下1/3处,将0mg/ml、0.1mg/ml、1mg/ml、10mg/ml等浓度的沙棘复合胶原膜,并贴附于肌腱断裂处。2、4、6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光镜观察,检测吻合口抗张力强度,检测肌腱滑动度。结果:术后2周各组吻合口抗张力强度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4,6周实验组的吻合口抗张力强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O.05),且加入沙棘后,抗张力强度均高于空白组、单纯胶原膜组(P〈O.05),但沙棘各组之间差别元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棘复合胶原膜可以明显的加快肌腱愈合,减少瘢痕粘连,增加肌腱的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复合胶原膜 肌腱韧带损伤 瘢痕粘连
原文传递
Functional biomaterials for tendon/ligament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被引量:8
7
作者 Yunkai Tang Zhen Wang +2 位作者 Lei Xiang Zhenyu Zhao Wenguo Cui 《Regenerative Biomaterials》 SCIE EI 2022年第1期1061-1079,共19页
With an increase in life expectancy and the popularity of highintensity exercise,the frequency of tendon and ligament injuries has also increased.Owing to the specificity of its tissue,the rapid restoration of injured... With an increase in life expectancy and the popularity of highintensity exercise,the frequency of tendon and ligament injuries has also increased.Owing to the specificity of its tissue,the rapid restoration of injured tendons and ligaments is challenging for treatment.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cells,biomaterials,active molecules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reating tendon/ligament injuri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port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methods are discussed.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polymers,synthetic polymers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has boosted the use of scaffolds.In addition,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spinning and hydrogel technology has diversified the production and treatment of materials.First,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func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ndons/ligaments.Then,it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materials,such as natural polymer scaffolds,synthetic polymer scaffolds,composite scaffold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ECM)-derived biological scaffolds,in the application of tendon/ligament regeneration.We then discuss the latest applications of electrospun fiber scaffolds and hydrogels in regeneration engineering.Finally,we discuss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materials for restoring damaged tendons and liga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don/ligament repair BIOMATERIALS ELECTROSPINNING HYDROGEL tissue regeneration
原文传递
失重状态造成肌萎缩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韩忠宇 贾懿劼 田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3年第28期5249-5254,共6页
背景:失重是导致宇航员下肢肌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宇航员身体健康。目的:探讨失重状态造成肌萎缩的发生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分别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英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97年5月至2013年3月的文献。在标题、... 背景:失重是导致宇航员下肢肌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宇航员身体健康。目的:探讨失重状态造成肌萎缩的发生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分别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英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97年5月至2013年3月的文献。在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中以"weightless,weightlessness,muscle,atrophy,space,失重,骨骼肌,萎缩,太空"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失重状态造成肌萎缩研究机制相关者,同一领域则选择最新研究进展者。结果与讨论:初选得到文献409篇,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7篇文献进行综述。失重状态造成肌萎缩的发生机制是目前宇航医学的研究热点。目前造成失重性肌萎缩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外周感觉神经所获取信息传导减少导致肌梭神经营养因子合成减少、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线粒体肌原纤维大幅下降、肌钙合成蛋白质减少、肌细胞内钙含量减少,下肢抗重力肌群血流量减少等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肌肉肌腱韧带组织构建 失重 肌萎缩 航天 超微结构 蛋白质 信息传导
下载PDF
手指肌腱韧带损伤的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叶薇 白荣杰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54-257,共4页
手指解剖结构复杂精细,人类生活中的捏、握、抓、夹、提等动作都依赖于手指灵活的运动和敏锐的感觉完成。手指肌腱韧带损伤是临床的常见病,这种损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丧失。手指MRI技术的发展为手指肌腱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手指解剖结构复杂精细,人类生活中的捏、握、抓、夹、提等动作都依赖于手指灵活的运动和敏锐的感觉完成。手指肌腱韧带损伤是临床的常见病,这种损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丧失。手指MRI技术的发展为手指肌腱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关于手指MRI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对手指肌腱韧带的正常解剖、损伤机制及MR征象等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手指 肌腱韧带 损伤
下载PDF
羊膜修复肌腱、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加廷 江涛 +5 位作者 张佳 肇刚 魏钰 安明扬 李春宝 刘玉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76-79,共4页
肌腱、韧带损伤后造成缺损、粘连和功能障碍的问题,当今尚未得到解决。组织工程技术,特别是生物羊膜,在眼科、烧伤整形科、耳鼻喉科等专科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羊膜能否用于肌腱、韧带的损伤修复目前尚无足够多的研究。本研究拟就羊膜... 肌腱、韧带损伤后造成缺损、粘连和功能障碍的问题,当今尚未得到解决。组织工程技术,特别是生物羊膜,在眼科、烧伤整形科、耳鼻喉科等专科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羊膜能否用于肌腱、韧带的损伤修复目前尚无足够多的研究。本研究拟就羊膜特性及其在修复肌腱、韧带损伤方面的应用加以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肌腱、韧带 损伤 组织工程 修复 重建
下载PDF
软组织力学进展
11
作者 曾衍钧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9-13,共5页
概述了软组织力学最近的发展,介绍了在体和离体皮肤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进一步说明了成形外科中皮肤扩张的力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另外对用凹痕法和本构方程导得的肺的增量弹性模量结果作了比较,最后讨论了对键和韧带结构和功能有影响... 概述了软组织力学最近的发展,介绍了在体和离体皮肤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进一步说明了成形外科中皮肤扩张的力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另外对用凹痕法和本构方程导得的肺的增量弹性模量结果作了比较,最后讨论了对键和韧带结构和功能有影响的以下诸因素:冷冻储存、温度、年龄、功能适应和内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力学 韧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先进人工韧带加强系统和四股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2
12
作者 范钦波 范继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6-679,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应用先进人工韧带加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和4股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探讨LARS重建ACL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7月-2005年4月,分别...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应用先进人工韧带加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和4股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探讨LARS重建ACL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7月-2005年4月,分别采用LARS和4股自体半腱肌腱于关节镜下重建42例ACL断裂患者。半腱肌腱组(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20~52岁。运动伤12例,交通伤8例,其他损伤7例。左膝16例,右膝11例。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50.70±6.68)分。病程2~12个月。LARS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7~40岁。运动伤8例,交通伤4例,其他损伤3例。左膝6例,右膝9例。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50.20±6.22)分。病程3~12个月。两组患者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半腱肌腱组均获随访22~43个月,LARS组均获随访18~40个月。术后12个月,半腱肌腱组5例(19%)患者屈膝30°时双膝差距>3 mm;LARS组3例(20%)>3 mm。半腱肌腱组Lysholm评分(87.80±3.41)分;LARS组为(88.90±3.3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Cameron等改良Lysholm评分的分级标准,半腱肌腱组:优1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LARS组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ner运动评级标准:半腱肌腱组3~6级,平均4.93级;LARS组3~7级,平均5.03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腱肌腱组中2例伸膝角度较对侧差约5°,5例屈膝较对侧差5~10°;LARS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急慢性滑膜炎表现。结论LARS重建ACL可取得与4股自体半腱肌腱相同的近期疗效,且明显缩短康复时间,随访2年未发现移植术后有滑膜炎等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腱转移术 人工韧带 膝关节
下载PDF
自体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谢磊 陈百成 +3 位作者 王晓峰 刘虎 朱超华 王智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7-911,共5页
目的比较自体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本体感觉恢复情况,探讨两种移植物对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ACL重建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自体肌腱重建(自体组)... 目的比较自体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本体感觉恢复情况,探讨两种移植物对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ACL重建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自体肌腱重建(自体组),20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异体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均采用单束重建方法,ACL止点残迹保留在胫骨或股骨髁间窝残端。术后随访测量膝关节活动度,行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采用双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评定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关节腔内积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自体组患侧膝关节在30、60、90°位时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组患侧膝关节在30°位时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90°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侧膝关节在30、60、90°位时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侧膝关节在30°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90°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侧膝关节在30、60、90°位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肌腱重建ACL术后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恢复早于同种异体肌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肌腱 同种异体肌腱 前交叉韧带重建 本体感觉 关节镜
原文传递
Biomimetic strategies for tendon/ligament-to-bone interface regeneration 被引量:15
14
作者 Tingyun Lei Tao Zhang +4 位作者 Wei Ju Xiao Chen Boon Chin Heng Weiliang Shen Zi Yin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1年第8期2491-2510,共20页
Tendon/ligament-to-bone healing poses a formidable clinical challenge due to the complex structure,composition,cell population and mechanics of the interface.With rapid advances in tissue engineering,a variety of stra... Tendon/ligament-to-bone healing poses a formidable clinical challenge due to the complex structure,composition,cell population and mechanics of the interface.With rapid advances in tissue engineering,a variety of strategies including advanced biomaterials,bioactive growth factors and multiple stem cell lineag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facilitate the healing of this tissue interface.Given the important role of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the review begins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enthesis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Next,the biomimetic biomaterials including decellularized extracellular matrix scaffolds and synthetic-/natural-origin scaffolds are critically examined.Then,the key roles of the combination,concentration and location of various growth factors in biomimetic application are emphasized.After that,the various stem cell sources and culture systems are described.At last,we discuss unmet needs and existing challenges in the ideal strategies for tendon/ligament-to-bone regeneration and highlight emerging strategies i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don/ligament-to-bone interface Tissue engineering Biomaterial Growth factor Stem cell
原文传递
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重建术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叶俊武 李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成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重建术中骨隧道定位及移植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自愿捐献的成人新鲜下肢截肢标本23个,防腐下肢标本9个,解剖观察并测量标本膝关节后外侧复... 目的通过对正常成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重建术中骨隧道定位及移植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自愿捐献的成人新鲜下肢截肢标本23个,防腐下肢标本9个,解剖观察并测量标本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主要结构,获取解剖学量化指标。取其中6个新鲜标本的腘肌腱、外侧副韧带和腘腓韧带进行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其最大抗张强度及载荷。结果腘肌肌肉-肌腱移行处位于胫骨平台下7.02~11.52mm,腓骨头尖内侧8.22~13.94mm。腘肌腱股骨止点距股骨外髁下缘10.52~14.38mm,距股骨外髁后缘14.24~26.18mm。腘腓韧带起自腘肌肌肉-肌腱移行处,腓骨止点位于腓骨头尖稍内侧。外侧副韧带腓骨端附着点位于腓骨头尖下方10.54~16.48mm,股骨止点距股骨外髁下缘14.92~19.62mm,距股骨外髁后缘14.66~27.08mm。腘肌腱最大抗牵张载荷为579.60~888.40N,最大抗牵张强度为20.50~43.70MPa;外侧副韧带分别为673.80~1003.20N及24.30~56.40MPa;腘腓韧带分别为101.56~567.35N及8.94~36.16MPa。结论解剖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骨隧道定位,以股骨外髁、腓骨头及胫骨平台作解剖标志,依照相应测量值可进行精确定位。而选择移植物其最大抗牵张载荷应>833N,最大抗牵张强度应>3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 胭肌腱 胭腓韧带 外侧副韧带 应用解剖学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补肾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与肝肾阴虚强直性脊柱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伯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9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与肝肾阴虚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基础治疗,膳食、运动指导及心理辅导,氮磺胺吡啶,第1周0.25g/次,3次/d,每周递... [目的]观察补肾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与肝肾阴虚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基础治疗,膳食、运动指导及心理辅导,氮磺胺吡啶,第1周0.25g/次,3次/d,每周递增0.25g,直至1g/次,2次/d;甲氨蝶呤,第1周7.5 mg,第2周10mg,1次/周,口服六个月;叶酸,5mg/次,3次/d(甲氨蝶呤12h后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次,2次/d,至症状控制,逐渐减量。治疗组40例补肾通痹汤(熟地、枸杞各30g,桑寄生、当归、威灵仙、桑葚各15g,甘草炙、白芥子、独活、川弓、鸡血藤、牛膝、续断、制川乌各10g,蜈蚣2条;湿热、关节红肿减蜈蚣和川乌,加忍冬藤、银花各30g,黄柏炒10g,防己6g),水煎200m L;第1疗程,1剂/d,早晚温服;第2疗程,隔天1剂;第3疗程,隔两天1剂;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腰背部酸痛、晨僵、肌腱及韧带附着痛、肿胀、关节压痛、ESR、CRP、Schober、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随访18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15例,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临床缓解5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ESR、CRP、Schober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与肝肾阴虚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痹症 骨痹 气滞血瘀 肝肾阴虚 补肾通痹汤 氮磺胺吡啶 甲氨蝶呤 叶酸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腰背部酸痛 晨僵 肌腱及韧带附着痛 肌腱及韧带肿胀 关节压痛 ESR CRP Schober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松解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均玉 宋梦歌 +2 位作者 何海军 李龑 刘道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6期153-156,169,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松解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三科接受保髋治疗的76例早中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 目的研究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松解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三科接受保髋治疗的76例早中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在经筋理论指导下采取针刀松解髋周结筋病灶点及经筋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取经筋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后两组均进行6个月的髋关节康复训练。在治疗后3、6个月进行临床疗效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低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髋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高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的髋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针刀松解在减轻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推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针刀 结筋病灶点 经筋推拿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膝关节非常见韧带和肌腱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邹一超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35-36,共2页
观察总结针灸治疗膝关节非常见韧带和肌腱损伤的疗效 ,2 0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2 0例给予针灸治疗 ,对照组 80例给予氨糖美辛治疗 ,疗程 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愈病例六个月时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 观察总结针灸治疗膝关节非常见韧带和肌腱损伤的疗效 ,2 0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2 0例给予针灸治疗 ,对照组 80例给予氨糖美辛治疗 ,疗程 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愈病例六个月时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复发率低 (P <0 0 1)。提示针灸对治疗膝关节非常见韧带和肌腱损伤有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非常见韧带和肌腱损伤 针灸疗法
下载PDF
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9
作者 兰宝金 陈玲珑 +1 位作者 郑鸣 陈文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为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大收肌腱和胫侧副韧带的形态、毗邻关系以及前者的血管分布等。结果:①大收肌腱的肌腱部长6.75±1.22cm,平均宽度... 目的:为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大收肌腱和胫侧副韧带的形态、毗邻关系以及前者的血管分布等。结果:①大收肌腱的肌腱部长6.75±1.22cm,平均宽度为9.6±2.0mm,平均厚度2.2±0.6mm;②胫侧副韧带长约5.8±1.1cm,平均宽11.2±2.0mm,平均厚度1.2±0.2mm;③大收肌腱的血供源于膝降动脉的关节支,该动脉参与形成膝关节动脉网。结论:大收肌腱血供丰富,肌腱长,位置靠近,可作为胫侧副韧带损伤修复的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收肌腱转位 胫侧副韧带 应用解剖 韧带断裂
下载PDF
内侧股四头肌腱股骨韧带重建联合单骨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印钰 陈临新 +8 位作者 梅宇 罗浩 代岭辉 冯涛 尹金强 谢可心 王鹏 张鹏 谢兴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36-941,共6页
目的:探讨内侧股四头肌腱股骨韧带重建联合单骨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该手术方式治疗的47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34例,年龄13~44岁,... 目的:探讨内侧股四头肌腱股骨韧带重建联合单骨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该手术方式治疗的47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34例,年龄13~44岁,平均23.89±8.44岁。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分别记录临床查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膝关节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X线或CT测量髌骨适合角和外侧髌股角以评估髌股关节对合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范围12~50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恐惧试验为阴性,未出现髌骨再脱位,活动角度正常。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17±0.99分,术后6个月为2.36±0.85分,术后末次随访为0.83±0.73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IKDC评分30.30±8.70分,术后6个月为78.55±4.37分,术后末次随访为88.50±2.77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为26.98±7.76分,术后6个月为88.85±4.80分,术后末次随访为94.51±4.43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Tegner评分为1.32±0.47分,术后6个月为3.23±0.52分,术后末次随访为4.17±0.48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适合角术前为31.63°±7.06°,末次随访为1.56°±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髌股角术前为0.07°±2.99°,末次随访为14.77°±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股四头肌腱股骨韧带重建联合单骨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内侧股四头肌腱股骨韧带 内侧髌股韧带 单骨道 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