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45
1
作者 王晓宁 朱颖波 +3 位作者 黄鑫 汤俊君 张建 吴克俭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缝合技术治疗的13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0例,女4例;年龄18~52岁,平均37.4岁...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缝合技术治疗的13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0例,女4例;年龄18~52岁,平均37.4岁;左侧93例,右侧4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d,平均2.5d。133例患者断裂部位分布在跟腱止点近端4.5—6.3cm,1例患者在1.2cm处。患足充分跖屈后,于断端凹陷中点做1.0—1.5cm的横行手术切口,手术钳腱周膜下钳夹梳理远近断端,根据MRI间接标定的腓肠神经走行位置确定安全穿刺点,在硬膜外穿刺针引导下远近端分别经皮交叉置入EthieonMB66不可吸收缝线,切口处打结,直视下消除两断端间隙达紧密接触。术后基于跟腱残端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腓肠神经损伤3例;跟腱再断裂4例,其中3例接受再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一后足评分平均为99.6分,优133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根据Amer—Lindholm评定法:优99例,良34例,差1例,优良率为99.3%。结论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操作简便、可靠,腱周血供损伤小,粘连轻,并发症少,运动功能恢复快,可以完全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并最大程度防止再断裂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介入对手部肌腱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姚云海 胡耀琪 +2 位作者 顾敏 顾旭东 张雄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手肌腱损伤修复术后主动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75例手部肌腱损伤病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 ,测定手的总主动活动度与功能独立评定 (FIM ) ,康复组病人 (3 6例 )术后 2d内即进行规范的...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手肌腱损伤修复术后主动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75例手部肌腱损伤病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 ,测定手的总主动活动度与功能独立评定 (FIM ) ,康复组病人 (3 6例 )术后 2d内即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 ,对照组病人 (3 9例 )早期仅行对症治疗。经过康复治疗一个疗程 (6~ 8周 )进行第 2次评定。结果 经过早期康复治疗后病人手的总主动度达到优良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经 2 检验P <0 .0 5 ,同时手的FIM评分 (自我料理六项 )分别为 3 4.2 2± 8.0 8,2 9.5 2± 9.0 7,经t检验P <0 .0 1。结论 手部肌腱损伤后早期康复介人能有效地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 ,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手部 肌腱损伤 运动功能 功能独立性评定
原文传递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essler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跟腱断裂 被引量:37
3
作者 唐康来 戴刚 +5 位作者 陈光兴 郭林 李宏志 杨柳 李起鸿 Hajo Thermann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2-505,共4页
目的介绍并评价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essler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6例均为闭合性新鲜跟腱断裂,关节镜证实均为跟腱完全断裂,首先在关节镜下清理跟腱断端间的瘢痕组织和凝血块,使跟腱断端对合整齐,然后在关节镜... 目的介绍并评价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essler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6例均为闭合性新鲜跟腱断裂,关节镜证实均为跟腱完全断裂,首先在关节镜下清理跟腱断端间的瘢痕组织和凝血块,使跟腱断端对合整齐,然后在关节镜监视下采用由内向外的穿针技术,经皮Kessler缝合修复断裂的跟腱。所有患者均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36个月)。随访包括常规的临床评价和MRI检查,并按Arner 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按Arner Lindholm评分标准,本组优18例,良8例,优良率100%。全部患者无神经损伤,术后无感染,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次断裂发生。MRI显示全部患者跟腱均得到了良好的修复且塑形好。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essler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跟腱断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术后疗效优良、功能恢复迅速、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关节镜检查 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两种微创技术治疗跟腱断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杨明 张晓萌 +3 位作者 张殿英 付中国 芦浩 徐海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比较Achillon和卵圆钳两种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32例,女3例;年龄21-64岁,平均3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3d,平均3.2d。根据治... 目的比较Achillon和卵圆钳两种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32例,女3例;年龄21-64岁,平均3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3d,平均3.2d。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chillon组(Achillon微创技术治疗,16例)和卵圆钳组(卵圆钳辅助穿针微创技术治疗,19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予支具固定4周,然后开始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一后足功能评分、小腿周径减少值、并发症和再次断裂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9.6个月(6一一19个月)的随访,Achillon组和卵圆钳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91.8±4.4)分和(93.2±5.8)分,手术时间分别为(38.3±13.2)min和(42.5±9.8)min,住院时间分别为(3.9±1.5)d和(4.1±1.6)d,小腿周径减少值分别为(2.1±0.5)cm和(2.3±0.3)cm,以上指标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跟腱再断裂和腓肠神经损伤发生。两组各有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结论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采用Achillon和卵圆钳两种微创技术治疗,并发症少、再断裂几率小;和Achillon技术比较,卵圆钳技术简单、经济、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改良支具固定治疗陈旧腱性锤状指 被引量:36
5
作者 潘勇卫 田光磊 +1 位作者 李淳 侯春梅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8-331,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支具固定治疗伤后1个月以上陈旧腱性锤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月,对26例陈旧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改良支具固定。从受伤到接受固定时间为4~14周,平均7周。我们对传统固定支具进行改良,由近指间关节屈... 目的研究改良支具固定治疗伤后1个月以上陈旧腱性锤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月,对26例陈旧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改良支具固定。从受伤到接受固定时间为4~14周,平均7周。我们对传统固定支具进行改良,由近指间关节屈曲、远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改为近指间关节伸直、远指间关节轻度过伸,以增加固定的牢固性。严格固定6周后,去除外固定,开始功能练习,并用夜间支具继续固定4周。结果26例中,4例失访,2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2—6个月,平均3个月。接受治疗的手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远指间关节伸直角度治疗前平均为-38°(-15°--70°),治疗后为-20°(0°--100°)。按照Patel评定法评定:优19例,良3例。有3例在固定过程中,由于固定粘带压迫,出现远指间关节一过性疼痛、肿胀;调整支具固定粘带后,症状缓解,能够继续固定。1例去除固定1周后出现15°的屈曲畸形,重新固定4周,获得完全正常的外观和功能。所有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即使是伤后长达3个月的陈旧性锤状指,采用支具固定这种简单、廉价而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对于选择恰当的陈旧性锤状指患者,保守治疗仍然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治疗结果 锤状指 支具
原文传递
指屈肌腱修复后早期活动对指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陶泉 程安龙 +3 位作者 张锦章 陈东 姜佩珠 曾炳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报道指屈肌腱修复后早期活动的疗效。方法 对 19例 35个Ⅱ~Ⅴ区指深屈肌腱损伤患者 ,在急诊直接对端修复后第 1天立即在使用支具情况下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 3个月 ,按TAM法评定患指功能 ,优 32指 ,良 3指 ,... 目的 报道指屈肌腱修复后早期活动的疗效。方法 对 19例 35个Ⅱ~Ⅴ区指深屈肌腱损伤患者 ,在急诊直接对端修复后第 1天立即在使用支具情况下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 3个月 ,按TAM法评定患指功能 ,优 32指 ,良 3指 ,优良率达到 10 0 %。按Lovett法评定肌力 ,M4~ 53 3指 ,M32指。结论 屈肌腱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愈早 ,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愈高目的 报道指屈肌腱修复后早期活动的疗效。方法 对 19例 35个Ⅱ~Ⅴ区指深屈肌腱损伤患者 ,在急诊直接对端修复后第 1天立即在使用支具情况下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 3个月 ,按TAM法评定患指功能 ,优 32指 ,良 3指 ,优良率达到 10 0 %。按Lovett法评定肌力 ,M4~ 53 3指 ,M32指。结论 屈肌腱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愈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支架 康复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掌侧支具在急性闭合性锤状指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亚楠 朱磊 +2 位作者 李淑媛 王增涛 戴菲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介绍应用低温热塑板材掌侧支具治疗急性闭合性锤状指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急性闭合性锤状指(I型)患者,采用过掌指关节掌侧低温热塑板材支具固定6周(掌指关节屈曲30°~40°,近指间关节屈曲60°~70°,远指间... 目的介绍应用低温热塑板材掌侧支具治疗急性闭合性锤状指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急性闭合性锤状指(I型)患者,采用过掌指关节掌侧低温热塑板材支具固定6周(掌指关节屈曲30°~40°,近指间关节屈曲60°~70°,远指间关节过伸0°-15°);然后改为短锤状指支具(仅固定远指间关节)固定3周;以后3周白天取下支具并辅以积极功能锻炼,夜间继续佩戴支具至第12周。采用Dargan法评价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保守治疗12周后随访到20例,优16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9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压疮或坏死、甲板畸形和局部肿痛等并发症。结论在闭合性锤状指的保守治疗中,结合指伸肌腱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结合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可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指损伤 保守治疗 支具
原文传递
髌腱及股四头肌腱断裂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9
8
作者 贺良 王陶 +1 位作者 王满宜 荣国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18-922,共5页
目的 探讨髌腱及股四头肌腱断裂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方法  2 3例髌腱及股四头肌腱断裂的患者。股四头肌或股四头肌腱断裂 12例 (急性股四头肌或股四头肌腱损伤 7例 ,陈旧性股四头肌或股四头肌腱损伤 5例 )。髌腱断裂 11例 (急性髌腱... 目的 探讨髌腱及股四头肌腱断裂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方法  2 3例髌腱及股四头肌腱断裂的患者。股四头肌或股四头肌腱断裂 12例 (急性股四头肌或股四头肌腱损伤 7例 ,陈旧性股四头肌或股四头肌腱损伤 5例 )。髌腱断裂 11例 (急性髌腱损伤共 8例 ,陈旧性髌腱损伤共 3例 )。回顾性统计患者的年龄、致伤原因、损伤性质、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手术治疗方式、制动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情况 (采用Lysholm评分。积分达 95分以上者为优秀 ,94~85分为良好 ,84~ 6 5分为尚可 ,小于 6 5分为差 )、髌骨位置高低 (Insall方法 )及满意程度。 结果  2 3例髌腱及股四头肌腱断裂患者平均随访期为 6年 (4个月~ 11年 6个月 )。 3例因联系方式失效而失访。急性股四头肌或肌腱断裂急诊修复者 5例优秀 ,2例良可。急性髌腱断裂急诊修复 8例均为优秀。陈旧性股四头肌及股四头肌腱损伤 5例 ,2例为优秀 (3例失访 )。陈旧性髌腱断裂重建结果为优秀 1例 ,优良 2例。 结论 手术治疗髌腱及股四头肌腱断裂 ,急性髌腱及股四头肌腱断裂早期修复有很好的预后。陈旧性损伤的预后劣于急性髌腱及股四头肌腱断裂早期修复 ,但经过治疗亦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四头肌腱 诊断 治疗 髌韧带 腱损伤 膝损伤
原文传递
分米波防治屈肌腱粘连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田德虎 郭明珂 +4 位作者 米立新 韩久卉 张经歧 张仲 杨联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6-649,共4页
目的 研究分米波对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 2 8只白色Leghorn鸡 ,随机平均分为A组 (术后分米波治疗组 )和B组 (手术对照组 ) ,将趾深屈肌腱切断、修复 ,术后 1d~ 3周A组足爪局部用分米波治疗 ,B组不行分米波治疗。每组动物... 目的 研究分米波对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 2 8只白色Leghorn鸡 ,随机平均分为A组 (术后分米波治疗组 )和B组 (手术对照组 ) ,将趾深屈肌腱切断、修复 ,术后 1d~ 3周A组足爪局部用分米波治疗 ,B组不行分米波治疗。每组动物分别于术后 3、6周随机处死 7只 ,进行大体和光镜、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见A组粘连明显减少 ,电镜检查A组成纤维细胞蛋白合成代谢较B组更旺盛。生物力学检测显示A组肌腱滑动距离、康复顺应性 抗张力强度均大于B组 (P <0 .0 1)。结论 分米波可有效地促进肌腱愈合 ,减少肌腱粘连 ,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米波 防治 屈肌腱粘连 实验研究 肌腱损伤
原文传递
几丁聚糖影响肌腱愈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明民 侯希敏 +3 位作者 孙树海 侯丽萍 魏威 郭永强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研究几丁聚糖对肌腱愈合的影响。 方法 以 2 4只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 ,实验组于Ⅱ区将屈趾深肌腱切断并吻合后 ,腱鞘内注入几丁聚糖 0 .1ml,对照组不注入。术后 3,4周后对其局部肌腱行大体标本观察、生物力学测试、光镜和透射电... 目的 研究几丁聚糖对肌腱愈合的影响。 方法 以 2 4只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 ,实验组于Ⅱ区将屈趾深肌腱切断并吻合后 ,腱鞘内注入几丁聚糖 0 .1ml,对照组不注入。术后 3,4周后对其局部肌腱行大体标本观察、生物力学测试、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临床Ⅱ区屈指肌腱断裂病人 40例 ,Ⅰ组 2 0例肌腱吻合后腱鞘内注入几丁聚糖 0 .2ml,Ⅱ组不注入 ,随访检查其握力 ,计算屈指肌腱总主动活动度 (TAM)。 结果  (1)大体标本观察 :实验组肌腱较对照组愈合好 ,粘连轻。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组织学检查 :光镜和电镜示两组 3 ,4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临床应用中的握力及屈指TAM :Ⅰ组握力为健侧的 5 8%~ 96 % ,平均 83 .3% ;Ⅱ组为 49%~ 86 % ,平均 72 .6 %。Ⅰ组TAM优 9例 ,良 7例 ,差 1例 ;Ⅱ组优 5例 ,良 7例 ,可 5例 ,差 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几丁聚糖具有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伤口愈合 几丁聚糖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肌腱与指骨的加强固定治疗Ⅰ区伸肌腱损伤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育凤 黄金龙 +1 位作者 章庆国 王克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肌腱与末节指骨的加强固定治疗Ⅰ区指伸肌腱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18例Ⅰ区指伸肌腱损伤患者 ,于手指末节指骨基底穿过 6 0尼龙线 ,用连续缝合的方法将伸肌腱近端或以“U”形的缝合方法将撕脱骨片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 ... 目的 探讨应用肌腱与末节指骨的加强固定治疗Ⅰ区指伸肌腱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18例Ⅰ区指伸肌腱损伤患者 ,于手指末节指骨基底穿过 6 0尼龙线 ,用连续缝合的方法将伸肌腱近端或以“U”形的缝合方法将撕脱骨片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 ,肌腱止点有残留则先连续缝合肌腱 ,再以适当的张力将肌腱近端固定于指骨基底。术后用小管形石膏外固定 ,患指伸直位固定 4~ 6周。结果 术后 3个月随访 ,患指功能良好 ,远侧指间关节 (DIP)活动度均数 -10°~ 51°,肌腱未出现再次断裂。结论 本手术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固定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末节指骨固定 I区指伸肌腱损伤
原文传递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断裂 被引量:25
12
作者 吴景明 余楠生 卢伟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探讨防止指屈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6月间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 ,术后早期作保护性被动活动 ,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 46例( 80指 )进行疗效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为评定标准... 目的 探讨防止指屈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6月间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 ,术后早期作保护性被动活动 ,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 46例( 80指 )进行疗效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为评定标准。结果 术后共随访 6~ 8个月 ,疗效优者 3 4指 ,良 3 8指 ,可 8指。优良率达 90 %。结论 对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断伤 ,一期高质量的缝合 ,注意保护肌腱的血运和营养 ,结合早期作保护性被动活动 ,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康复
原文传递
锤状指的治疗 被引量:25
13
作者 徐海林 傅中国 +2 位作者 王天兵 陈建海 姜保国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根据锤状指损伤的不同类型采用抽出钢丝、直接缝合和锚钉等不同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1999—2006年,对63例锤状指的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15例行指伸肌腱直接缝合,38例行可抽出钢丝缝合,10例行锚钉固定术... 目的根据锤状指损伤的不同类型采用抽出钢丝、直接缝合和锚钉等不同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1999—2006年,对63例锤状指的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15例行指伸肌腱直接缝合,38例行可抽出钢丝缝合,10例行锚钉固定术。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均获得0.4~4.5年的随访,平均2.3年。按TAM法疗效评定:优48例,良1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锤状指,操作简单,疗效确实,锚钉是一种治疗指伸肌腱撕脱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微型锚钉治疗腱性锤状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杨晨松 邵钦 +4 位作者 陈春华 王勇 王戌佳 沈阳 孙贵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型锚钉治疗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对8例闭合性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微型锚钉重建伸肌止点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6至8周的铝片支具固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 目的探讨微型锚钉治疗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对8例闭合性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微型锚钉重建伸肌止点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6至8周的铝片支具固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锚钉松动、脱出、断裂、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根据Dargan功能评分标准对锤状指疗效进行评定: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采用微型锚钉重建伸肌止点治疗腱眭锤状指效果良好,手术操作容易,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外科手术 锤状指 微型锚钉
原文传递
三种治疗骨性锤状指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玉军 巨积辉 +3 位作者 周广良 李建宁 王桂洋 赵东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比较骨陆锤状指常用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并探讨较合适的治疗方式。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们对92例骨性锤状指患者分别采用石黑法(32例)、克氏针结合钢丝交叉加压骨折块(34例)、微型锚钉重建伸肌腱止点(26例)治... 目的比较骨陆锤状指常用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并探讨较合适的治疗方式。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们对92例骨性锤状指患者分别采用石黑法(32例)、克氏针结合钢丝交叉加压骨折块(34例)、微型锚钉重建伸肌腱止点(26例)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4~20个月,平均9.6个月。根据Patel等锤状指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石黑法组,优15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4%;克氏针结合钢丝交叉加压骨折块组,优11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5.3%;微型锚钉重建伸肌腱止点组,优10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骨性锤状指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综合考虑锤状指的骨折分型、医师的熟练程度、患者的经济能力,合理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是成功治疗骨性锤状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骨折固定术 骨性锤状指
原文传递
有限切开卵圆钳辅助引线微创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旭 王晨 +2 位作者 张超 黄加张 马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58-861,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切开卵圆钳辅助引线微创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与优势. 方法 对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有限切开卵圆钳辅助引线微创技术治疗的97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9例,女28例;年龄...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切开卵圆钳辅助引线微创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与优势. 方法 对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有限切开卵圆钳辅助引线微创技术治疗的97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9例,女28例;年龄16 ~ 66岁,平均35.6岁;左侧60例,右侧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l~7d,平均3.2d.于跟腱断端凹陷处、跟腱内侧缘再偏内约1 cm行长2~3 cm的纵形切口,通过卵圆钳导入缝线,微创缝合修复跟腱.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7 ~50 min,平均43.2 min.4例患者的切口局部有渗出,经换药好转愈合;1例患者伤口浅表感染行清创缝合.92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并于术后3周拆线.4例患者于6个月内发生再次跟腱断裂,再次手术行跟腱断端的端端对合.未见腓肠神经激惹患者.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为84 ~97分,平均92分. 结论 有限切开卵圆钳辅助引线微创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及容易开展等特点,是一种实用的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踝损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克氏针与微型骨锚钉治疗锤状指的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邢树国 谢仁国 +1 位作者 汤锦波 侯建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克氏针与微型骨锚钉分别治疗急性DoyleI型锤状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疗效差异。方法随访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科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DoyleIa和Ib型急性锤状指患者52例,其中27例行克氏针治疗(A组),25例行微型骨锚钉治... 目的观察克氏针与微型骨锚钉分别治疗急性DoyleI型锤状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疗效差异。方法随访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科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DoyleIa和Ib型急性锤状指患者52例,其中27例行克氏针治疗(A组),25例行微型骨锚钉治疗(B组)。记录患者的满意度和患指的活动度、疼痛度及并发症等情况,参照Crawford疗效评估标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统计分析克氏针组和微型骨锚钉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术后A组获得随访时间平均13.9(6—27)个月,B组平均12.0(6.22)个月。两组之间的满意度和患指活动度、疼痛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Crawford疗效评估标准:A组优7例、良6例、中9例、差5例,优良率为48.1%;B组优5例、良6例、中8例、差6例,优良率为44.0%。两组之间疗效等级分布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线结外露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大于A组(P=0.031),而其余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病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与微型骨锚钉治疗DoyleI型急性锤状指损伤,疗效等级分布和优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型骨锚钉使用后线结外露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较克氏针组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治疗结果 锤状指
原文传递
双套圈经隧道交叉加压缝合法用于指伸肌腱止点重建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春江 王斌 +3 位作者 高顺红 蒋文平 刘德群 冯晓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5-376,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末节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方法。方法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肌腱两侧套圈缝合,经末节指骨基底的横行隧道交叉至对侧,两侧套线各分出1股向近侧返折后会合,于肌腱背侧中线做套圈缝合。两侧剩余的套线于肌腱背侧直接打结... 目的介绍一种末节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方法。方法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肌腱两侧套圈缝合,经末节指骨基底的横行隧道交叉至对侧,两侧套线各分出1股向近侧返折后会合,于肌腱背侧中线做套圈缝合。两侧剩余的套线于肌腱背侧直接打结。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2年,无一例发生肌腱断裂和肌腱粘连。远侧指问关节活动度:0°~70°18例,0°~60°17例,0°~50°4例。按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优25例,良1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双套圈经隧道交叉加压缝合法重建指伸肌腱止点,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外科手术 锤状指
原文传递
远指间关节过伸角度固定对锤状指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朱稷兴 郭明珂 +4 位作者 段亚飞 窦志 韩春明 暴通 范凤亮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分析远指间关节过伸角度固定对锤状指疗效的影响。方法2008至2010年收治伸肌终腱止点近端1~3mm断裂致锤状指34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0°位,B组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过伸5°-15°位;两组均... 目的分析远指间关节过伸角度固定对锤状指疗效的影响。方法2008至2010年收治伸肌终腱止点近端1~3mm断裂致锤状指34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0°位,B组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过伸5°-15°位;两组均不固定近指间关节,常规缝合肌腱断端。术后6周取出克氏针,经3~6个月功能锻炼后,测量患指远指间关节屈伸角度及活动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远指间关节屈、伸角度及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6例患者延迟拆线3~5d,9例伤口皮缘表现轻度血运障碍,其中2例出现小范围浅表坏死结痂,1例肌腱再次断裂。结论锤状指手术时固定远指间关节过伸角度应该以健侧对应手指或相邻手指作为对照,尽量接近中立位,过伸角度不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指关节 锤状指
原文传递
肩袖损伤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鲁谊 杨珖 +2 位作者 李岳 张志军 姜春岩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71-479,共9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 tendon,LHBT)病变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680例,男260例,女420例;年龄(56.1±8.7)岁(范围27~74岁)。左侧...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 tendon,LHBT)病变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680例,男260例,女420例;年龄(56.1±8.7)岁(范围27~74岁)。左侧250例、右侧430例,主力侧436例,术前存在明确外伤者274例。Post肩袖损伤分型:部分损伤133例、中小全层损伤473例、大及巨大损伤74例;LHBT病变Habermayer-Walch分型:0型302例,1型216例,2型29例,3型104例,4型20例,5型9例。记录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单肩关节测试(simple shoulder test,SST)、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分析不同Post肩袖损伤分型组患者年龄、性别、是否主力侧、是否有外伤、是否合并LHBT病变的差异。将年龄、性别、是否主力侧、有无外伤、肩袖损伤分型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肩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6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中合并LHBT病变者378例(55.6%)。其中1型216例(占57.1%)、2型29例(占7.7%)、3型104例(占27.5%)、4型20例(占5.3%)、5型9例(占2.4%)。部分损伤、中小全层损伤、大及巨大损伤组LHBT病变的合并率为35.3%(47/133)、57.5%(272/473)、79.7%(59/74)。单纯肩袖损伤组VAS评分为(5.20±1.52)分、UCLA评分为(14.81±4.12)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41.45±4.93)分、SST评分为(4.56±1.96)分,合并LHBT病变组分别为(5.29±1.65)分、(14.34±4.01)分、(41.60±5.88)分、(4.47±1.97)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部分损伤患者组,单纯肩袖损伤患者VAS评分为(5.16±1.41)分、合并LHBT病变患者为(5.68±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肩袖损伤程度是肩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的影响因素。结论肩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常见,损伤越重LHBT病变发生率越高,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肩关节 回旋套 腱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