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主”观念与五代政局嬗变 被引量:1
1
作者 惠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8-31,共4页
"真主"观念是五代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概念,是与割据政权的僭伪帝王相对立的统一象征。其指称变迁先后经历了后梁至后汉"真主"身份飘移无定、后周"真主当出中原"、宋初"真主"应命而出三个阶段,... "真主"观念是五代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概念,是与割据政权的僭伪帝王相对立的统一象征。其指称变迁先后经历了后梁至后汉"真主"身份飘移无定、后周"真主当出中原"、宋初"真主"应命而出三个阶段,时人的政治判断与举措言行也深受其影响与牵制。"真主"指称的变迁反映了政治局势的演变和中原政权统摄力的逐渐恢复与加强,体现了观念与现实之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主” 五代 十国 中原政权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与十国士阶层
2
作者 陈秀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115,共5页
科举竞争的激烈造成十国士风的普遍颓坏和十国士人的急剧分化。虽然 ,科举制度下 ,十国士人重建主体人格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 ,但这种努力又有其难以克服的时代局限性。
关键词 十国 科举 士阶层
下载PDF
五代十国时期的谏议制度初探
3
作者 谭景玉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6-20,共5页
五代十国时期谏官的设置基本承袭唐制,各政权在戎马倥偬之际,仍能维持着比较完整的谏官建置。在谏官的选任迁转上,重视候选人的品德和从政经历。当时对谏官言事比较优容,并让其管理匦函之事。这都有助于谏官行施职权。谏官的职责主要是... 五代十国时期谏官的设置基本承袭唐制,各政权在戎马倥偬之际,仍能维持着比较完整的谏官建置。在谏官的选任迁转上,重视候选人的品德和从政经历。当时对谏官言事比较优容,并让其管理匦函之事。这都有助于谏官行施职权。谏官的职责主要是对君主进行谏诤,另有许多职外差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十国 谏议制度 谏官
原文传递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沿海五城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被引量:6
4
作者 耿元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88,共10页
五代十国时期,分属南汉、闽、吴越的广州、泉州、福州、明州、杭州成为"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期代表性港口城市。五城带动中国南方形成了贸易为重、海商为尊的观念变迁,率先成为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港区。广州海外贸易路线... 五代十国时期,分属南汉、闽、吴越的广州、泉州、福州、明州、杭州成为"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期代表性港口城市。五城带动中国南方形成了贸易为重、海商为尊的观念变迁,率先成为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港区。广州海外贸易路线最长,延伸到今天伊拉克等地;福州、泉州与东南亚、日本及朝鲜半岛来往频繁;杭州、明州与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等地交往密切。中国出口多为瓷器和丝绸,进口大多为香料和奢侈品。在濒海而生的小国割据体系当中,各政权都高度重视商业,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为立国根本,形成了区域间竞争关系,为宋以后东南沿海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五代十国 前早期经济全球化
下载PDF
五代十国之十国音乐考——兼论五代十国“多元一体”音乐文化格局的形成
5
作者 韩启超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75-87,共13页
十国是指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的多个地方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南吴、闽国、吴越、南楚、南汉、南平、南唐、北汉,这10个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或承前后继,或并行发展。十国时期是唐宋社会继代变革的中间地带和音乐文... 十国是指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的多个地方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南吴、闽国、吴越、南楚、南汉、南平、南唐、北汉,这10个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或承前后继,或并行发展。十国时期是唐宋社会继代变革的中间地带和音乐文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其音乐文化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共性,与同一时期的中原五代的音乐具有显著的共性与差异。综合关于“五代音乐”和“十国音乐”的研究来看,在短暂的时间轴和复杂的空间区域分布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政权的音乐在交流、交往、交融的过程中,汉魏至隋唐的核心音乐文化特征一直在绵延不绝地继替发展——这个从“多元”到“一体”的融合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十国音乐 音乐机构 多元一体
下载PDF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五代十国刻款瓷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灶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广州是五代十国南汉国的都城兴王府所在地,自1995年以来,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出南汉国时期的宫殿和池苑等遗迹,出土大量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器,部分瓷器还刻写有"掌要局""要""女""卢"&qu... 广州是五代十国南汉国的都城兴王府所在地,自1995年以来,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出南汉国时期的宫殿和池苑等遗迹,出土大量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器,部分瓷器还刻写有"掌要局""要""女""卢""昌""官"等款识,内容涉及南汉宫殿、内廷官署、职官和皇帝宠臣等。这些瓷器既有五代越窑生产的秘色瓷,也有定窑和景德镇窑白瓷,还有南汉本地生产的青瓷等。这些瓷器为研究南汉宫廷用瓷来源,南汉与中原及吴越、南唐、闽等周边政权关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国宫署遗址 五代十国 南汉 刻款 瓷器
原文传递
皇帝祭天礼与五代十国的正统意识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美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9,共7页
五代十国时期建国称帝的诸政权纷纷举行皇帝祭天礼,但因为礼仪传统的差异,北方五代政权的祭天仪式多严谨周备,而南方诸国的祭天仪式则多草率简略。皇帝祭天礼的举行与乱世之中各政权极力宣示自身统治的正统性的意识直接相关,然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建国称帝的诸政权纷纷举行皇帝祭天礼,但因为礼仪传统的差异,北方五代政权的祭天仪式多严谨周备,而南方诸国的祭天仪式则多草率简略。皇帝祭天礼的举行与乱世之中各政权极力宣示自身统治的正统性的意识直接相关,然五代十国后期随着正统纷争的减弱,新建国称帝的诸政权对皇帝祭天礼仪的关注程度相比前期诸政权而言明显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祭天 五代十国 正统意识
下载PDF
内蒙古塔尔梁五代墓葬壁画材料和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沈灵 桐野文良 +1 位作者 塚田全彦 杜晓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4,共8页
塔尔梁墓葬壁画墓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部的清水河县。为了解该壁画的材料和制作工艺,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曼分光光谱仪对揭取时脱落的5个试料的颜料层、白灰层和地仗层的材料进行了分析。... 塔尔梁墓葬壁画墓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部的清水河县。为了解该壁画的材料和制作工艺,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曼分光光谱仪对揭取时脱落的5个试料的颜料层、白灰层和地仗层的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色颜料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黄色为水合氧化铁,黑色与灰色中包含石墨构造碳黑;白灰层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地仗层主要成分为石英、方解石以及长石等粘土矿物,且在地仗中发现石灰籽粒,由此推测地仗制作时加入了石灰。地仗出土时多空洞,并发现了植物硅酸体,根据形态综合判断制作地仗时拌入了麦草与麦壳。根据材质分析结果,壁画的制作工艺为:加入了石灰的拌草泥层地仗上涂抹较薄的石灰浆,之后在上面作画。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五代墓葬壁画制作工艺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同类科学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墓葬壁画 材料分析 植物硅酸体
下载PDF
武夫跋扈与儒士投机分析——五代十国文学思想背景研究之一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珺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2-75,90,共5页
文章主要讨论五代十国武夫和儒士的行为及心理底蕴,旨在为文学思想研究提供背景。这一时代的武夫是跋扈的,而儒士是投机的。通过新旧《五代史》为材料,剖析了后梁皇帝朱温及其他皇帝和国主的跋扈行为与心理底蕴;也以杜荀鹤桑维翰冯道等... 文章主要讨论五代十国武夫和儒士的行为及心理底蕴,旨在为文学思想研究提供背景。这一时代的武夫是跋扈的,而儒士是投机的。通过新旧《五代史》为材料,剖析了后梁皇帝朱温及其他皇帝和国主的跋扈行为与心理底蕴;也以杜荀鹤桑维翰冯道等为例,揭示了儒士的投机行为与心理底蕴。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王朝短命、武夫小视儒士与儒学本身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武夫跋扈 儒士投机
下载PDF
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概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伯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隋唐五代文学,唐代为主干。2O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集中显现在唐代文学研究上:全面观照各体类文学,努力把握文学现象间整体联系,系统收集与考证资料,更新观念,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五代十国 整体 实证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念 结构主义 原型批评
下载PDF
“五代无忠臣”辨——五代时期政治生态和忠德状况考论
11
作者 桑东辉 《武陵学刊》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五代无忠臣”是宋代史学家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对五代十国时期忠德状况作出的基本判断(原文为“五代无全臣”)。这种忠德状况是由五代十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恶劣的政治生态决定的。由于改朝换代过于频繁,忠贞不二的“全臣”非常稀缺... “五代无忠臣”是宋代史学家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对五代十国时期忠德状况作出的基本判断(原文为“五代无全臣”)。这种忠德状况是由五代十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恶劣的政治生态决定的。由于改朝换代过于频繁,忠贞不二的“全臣”非常稀缺,更多的是朝秦暮楚、改换门庭的臣子。当然也有个别尽忠的臣子,因此,“五代无忠臣”只是概说。正是五代时期的道德滑坡,特别是忠德沦替,才更有效地推动了宋朝君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也更激发了宋代思想家致力于道学复兴和三纲五常的神圣化。乱世少忠臣的状况并没有削弱忠德的地位和作用,反而凸显了忠德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伦理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 五代十国 忠德 伦理认同
下载PDF
五代十国马楚政权茶叶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12
作者 牟锡川 王旭烽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0期59-66,共8页
茶税自唐建中元年(780)开征以来,便稳固成为封建王朝财政的基石之一。面对政权更迭、政策调整及贸易格局变迁,历代茶政各具特色。文章聚焦五代十国时期楚国马殷政权,追溯其茶政历史脉络,深入分析马楚施政的内外环境,细致梳理茶政的演变... 茶税自唐建中元年(780)开征以来,便稳固成为封建王朝财政的基石之一。面对政权更迭、政策调整及贸易格局变迁,历代茶政各具特色。文章聚焦五代十国时期楚国马殷政权,追溯其茶政历史脉络,深入分析马楚施政的内外环境,细致梳理茶政的演变轨迹与核心要素。通过官私共营并存、币税制度革新等地域性实践,揭示出马楚茶政的独特风貌,并进一步探讨其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民族文化交流以及对外贸易拓展中的深远影响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楚国 马殷 茶政
下载PDF
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及其对统一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显群 高学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3-99,共7页
五代十国与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相比较,在割据形态上具有显著的特征:一,五代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二,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三,“保境息民”是南方割据政权内政外交政策的主旨。这些割据形态特征对国家统一进程产生了... 五代十国与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相比较,在割据形态上具有显著的特征:一,五代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二,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三,“保境息民”是南方割据政权内政外交政策的主旨。这些割据形态特征对国家统一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决定了统一事业势必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待以时机而已。其次,十国对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以及南方割据政权“保境息民”政策,使得南方各个割据势力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避免南方率先统一而再次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从而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割据形态 特征 统一
下载PDF
五代十国时期广州梅县水车窑瓷器考述——以南汉昭陵、德陵出土青瓷为线索
14
作者 彭晓云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1,141,共11页
五代十国时期,梅县水车窑延续唐代窑业发展,其产品除供应一般民用市场,南汉政权还参考唐制,将其所产青瓷纳入“土贡”之列,并借鉴了部分器物刻“官”字款的实物税监管方式。同时,水车窑还数次为南汉帝陵批量生产随葬青瓷,使其在当时南... 五代十国时期,梅县水车窑延续唐代窑业发展,其产品除供应一般民用市场,南汉政权还参考唐制,将其所产青瓷纳入“土贡”之列,并借鉴了部分器物刻“官”字款的实物税监管方式。同时,水车窑还数次为南汉帝陵批量生产随葬青瓷,使其在当时南汉辖域的窑业中具有特殊地位。南汉政权对水车窑瓷器的使用和监管方式,暴露出统治阶级对王朝政权合法性、正统性的重视与强调,是南汉国中央集权意识的侧面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水车窑 青瓷 南汉昭陵 南汉德陵
原文传递
五代十国: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基于人口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金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28-33,共6页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是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唐宋经济重心由北往南完成转变,期间的五代十国应该是其转变的关键过渡时期。从人口的视角,通过五代十国人口的迁徙、分布等情况,探讨农业、区域经济及对外贸易的特征及转变,以期研判...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是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唐宋经济重心由北往南完成转变,期间的五代十国应该是其转变的关键过渡时期。从人口的视角,通过五代十国人口的迁徙、分布等情况,探讨农业、区域经济及对外贸易的特征及转变,以期研判五代十国乃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之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经济重心南移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下载PDF
地缘政治与王朝秩序:8-13世纪“天下中国观”与“国家认同”演绎 被引量:2
16
作者 安北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5-43,共9页
中唐之后,东亚政治格局从藩镇割据走向天下政治多元化,干戈俶扰的五代十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分裂期,在宋一统'中国'的同时,草原民族势力随之渐长,成为9世纪中后期与宋对峙的'北族'政权。各族政权间的政治交际,致使传... 中唐之后,东亚政治格局从藩镇割据走向天下政治多元化,干戈俶扰的五代十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分裂期,在宋一统'中国'的同时,草原民族势力随之渐长,成为9世纪中后期与宋对峙的'北族'政权。各族政权间的政治交际,致使传统'天下中国'观发生转变,从地理概念上升至礼教中国观。唐元畛域内的'中国'从复数变为单数,王朝继承合法性的'国家认同'理念亦呈现出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成为元代实现'中华一体'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中国观 国家认同 民族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
下载PDF
中央与地方关系视野下的五代十国禁榷制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树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8,共9页
五代十国时期禁榷制度向官专卖的趋势发展,表现为榷盐出现官府坐铺自粜以及俵配、博征的现象,榷茶中官卖与通商并存,官专卖份额加大;对生产要素进行官专卖的榷曲则成为榷酒的主要形式。这一趋势是五代十国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结果,州... 五代十国时期禁榷制度向官专卖的趋势发展,表现为榷盐出现官府坐铺自粜以及俵配、博征的现象,榷茶中官卖与通商并存,官专卖份额加大;对生产要素进行官专卖的榷曲则成为榷酒的主要形式。这一趋势是五代十国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结果,州县开始参与甚至主导禁榷,进而通过行政权力推进官专卖。但这也衍生了机构成本加大、强制交易、榷法严酷、地方借机丰财自擅等诸问题,凸显了官专卖的弊端。五代十国禁榷制度遗存问题的最终消解经历了长期过程。北宋末年在盐、茶领域才逐步走出官专卖和地方州县分享榷利的制度窠臼,而榷酒直到元朝至元二十七年改官榷为散办后方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榷制度 官专卖 五代十国 中央与地方
下载PDF
浙江金华万佛塔出土鎏金铜水月观音像研究——兼谈水月观音图像的演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萌 《博物院》 2020年第4期58-65,共8页
浙江金华万佛塔出土的鎏金铜水月观音像在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研究水月观音图像的发展、变异提供了一个关键的样式线索。本文通过论证,认为:此像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造像,吴越国存续时期正是这类图像多样发展时期,入宋之后水月... 浙江金华万佛塔出土的鎏金铜水月观音像在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研究水月观音图像的发展、变异提供了一个关键的样式线索。本文通过论证,认为:此像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造像,吴越国存续时期正是这类图像多样发展时期,入宋之后水月观音形象趋于固定,而吴越国首先出现的这种游戏坐姿的造型成为其最常见形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佛塔 吴越国 水月观音 图像 五代十国
原文传递
吴越艺文志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兴武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51-58,共8页
对《吴越备史》所阙艺文志的辑考和搜补,分“经学”“史类”“表状”“儒家”“释氏”“杂家”“舆地”“小说”“总集”及“诗文集”等十类,凡吴越一代之艺文资料尽得于此。
关键词 五代十国 吴越 艺文志
下载PDF
反思10世纪: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个关键时段 被引量:1
20
作者 巫鸿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7,F0003,共16页
从四个方面重新思考“五代十国绘画”的内涵和构成,就可以在扩大观察范围的同时更新解释的角度。一是在地域和时间两个维度上超越传统的朝代观念;二是以经过鉴别的可靠作品,特别是新发现的考古资料,作为建立历史叙事的基础;三是更新对... 从四个方面重新思考“五代十国绘画”的内涵和构成,就可以在扩大观察范围的同时更新解释的角度。一是在地域和时间两个维度上超越传统的朝代观念;二是以经过鉴别的可靠作品,特别是新发现的考古资料,作为建立历史叙事的基础;三是更新对“绘画”的理解,除笔墨和题材等因素之外,着重考虑绘画媒材的历史发展以及展示和观看方式的变化;四是根据在这一时期建立的画科系统,重新思考人物、山水、花鸟、界画和宗教绘画的发展,不但考虑皇室赞助人和独立画家的作用,同时也注意地域之间绘画实践的广泛互动以及绘画风格的整体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世纪 五代十国 绘画史 媒材 画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