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骨高分辨率CT各向同性的研究 被引量:84
1
作者 刘凯 柳澄 +2 位作者 陈青华 巩若箴 夏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 研究颞骨高分辨率CT是否能够达到各向同性并筛选出最佳扫描参数组合。方法 采用Philips公司Mx 80 0 0 4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 ,MxVIEW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矩阵采用5 12× 5 12 ,视野 (FOV)为 2 5 0mm× 2 5 0mm ,选用... 目的 研究颞骨高分辨率CT是否能够达到各向同性并筛选出最佳扫描参数组合。方法 采用Philips公司Mx 80 0 0 4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 ,MxVIEW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矩阵采用5 12× 5 12 ,视野 (FOV)为 2 5 0mm× 2 5 0mm ,选用头颅标本 4具 ,8耳 ,分别用准直 0 5mm、重建间隔5 0 % (0 3mm)、不同螺距 (0 6 2 5、0 875、1 2 5 0、1 75 0 )得到直接扫描轴、冠状面图像各 4组。通过图像重建技术 ,得到准直 0 5mm、重建间隔 83 3% (0 5mm) ,准直 1 0mm、重建间隔 5 0 % (0 5mm)的重建图像各 4组。轴面选用镫骨、弓形下窝、前庭上神经管、鼓膜张肌、前庭导水管等 9个解剖结构 ,冠状面选用鼓膜张肌、锤骨外侧韧带、前庭下神经管、蜗窗等 9个解剖结构。利用多平面重建 (MPR)技术 ,采用上述解剖结构 ,分别将 12组轴、冠状扫描图像与相应的重建图像的显示质量进行统计评分处理 ,验证能否达到各向同性并筛选出达到各向同性的最佳参数组合。利用这个最佳参数组合 ,采用患者组 15耳进一步验证其正确性。结果 螺距 0 6 2 5、0 875 ,准直 0 5mm、重建间隔 0 3mm 2组扫描参数的MPR图像与直接图像能够达到各向同性。 [前组t0 0 5( 2 ) =- 0 78,P >0 0 5 ;后组t0 0 5( 3 ) =- 1 93,P>0 0 5 ]。采用准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高分辨率CT 重建 前庭 解剖结构 神经管 患者 数组 扫描图像 准直
原文传递
中耳手术中的面神经定位 被引量:43
2
作者 迟放鲁 王璟 +4 位作者 袁雅生 刘宏建 顾峻 黄婷 顾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结合颞骨解剖和面神经手术,明确适用于手术的面神经解剖标志。方法44具颞骨标本面神经解剖,10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减压手术。根据面神经周围的固定解剖标志,确定面神经位置。结果①面神经垂直段标志:水平半规管后中1/... 目的结合颞骨解剖和面神经手术,明确适用于手术的面神经解剖标志。方法44具颞骨标本面神经解剖,10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减压手术。根据面神经周围的固定解剖标志,确定面神经位置。结果①面神经垂直段标志:水平半规管后中1/3交界处垂直线提示面神经后缘;砧骨短角上缘弧度延长线为面神经垂直段前缘;面神经与水平半规管基本在同一深度;②面神经水平段标志:位于砧骨短突之下;在水平半规管隆突前缘向前上呈30。行走;在匙突后方,面神经与匙突平行形成中上鼓室内侧面交界缘;经过匙突面神经向前上行走到膝状神经节;③膝状神经节定位:从镫骨头到匙突等距离延长线为膝状神经节位置;④鼓索神经定位:鼓索从左侧鼓沟的3点或右侧鼓沟的9点出骨管,沿鼓沟向前行走于砧骨长突外侧和锤骨颈内侧;鼓索神经从面神经发出处距离茎乳孔5—8mm;鼓索位于鼓膜紧张部与松弛部交界处。所有手术所见面神经走向符合解剖所见。结论中耳乳突的固定标志是面神经定位的参照物,其中水平半规管的位置最恒定,根据参照物确定面神经位置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颞骨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人听觉器官线粒体DNA^(4977)缺失与老年聋的关系 被引量:28
3
作者 韩维举 韩东一 +5 位作者 姜泗长 杨伟炎 戴朴 曹菊阳 郭维 胡吟燕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16-419,I027,共5页
目的 探讨mtDNA4 977缺失与老年聋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及套式PCR技术 ,扩增正常及缺失区mtDNA片段 ,pGEM TEasy载体连接扩增产物 ,重组、克隆目的DNA进行序列分析。检测 6 7耳 (4 1例 )颞... 目的 探讨mtDNA4 977缺失与老年聋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及套式PCR技术 ,扩增正常及缺失区mtDNA片段 ,pGEM TEasy载体连接扩增产物 ,重组、克隆目的DNA进行序列分析。检测 6 7耳 (4 1例 )颞骨切片、2 1例蜗核 (双侧 )、2 0例颞叶脑组织、2 0例心肌和 2 2例肝脏组织中mtDNA4 977缺失的发生率 ,根据患者生前的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老年聋组与老年听力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被检所有标本均成功扩增到正常mtDNA编码tRNA和ND1片段的NADH基因。在老年人多种组织中检测到了mtDNA4 977缺失 ,老年组不同器官组织中mtDNA4 977缺失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χ2 检验 ,P <0 0 5 )。老年聋患者颞骨切片和蜗核组织中mtDNA4 977缺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听力正常组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χ2 检验 ,P <0 .0 5 ) ;而与听觉无关的心肌和肝脏组织中mtDNA4 977缺失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tDNA4 977缺失的发生与老化有关 ;内耳和蜗核组织中mtDNA4 977缺失与老年聋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耳聋 线粒体DNA^4977 缺失 PCR
下载PDF
中耳炎区域性病理差异现象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全安 张晓彤 +1 位作者 吴彩芹 张青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4-537,共4页
目的 研究中耳炎病理过程中 ,中耳腔系统各不同区域病变特点、严重程度的差异及其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 以 2 90耳各型伴炎性渗出液的中耳炎颞骨连续切片作为研究材料 ,将中耳腔系统分为咽鼓管区、前半 后下中鼓室区、听骨链区 (包... 目的 研究中耳炎病理过程中 ,中耳腔系统各不同区域病变特点、严重程度的差异及其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 以 2 90耳各型伴炎性渗出液的中耳炎颞骨连续切片作为研究材料 ,将中耳腔系统分为咽鼓管区、前半 后下中鼓室区、听骨链区 (包括后上中鼓室、上鼓室区 )、鼓窦 乳突区分区进行组织病理学比较观察研究。结合 2 5 6耳各型慢性中耳炎薄层CT检查和其中 189耳手术中分区观察结果 ,对各分区病变特点和严重程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中耳炎时咽鼓管区几乎没有炎性病理变化 ;前半 后下中鼓室区病变轻 ,且多为可逆性病变 ;而听骨链区和鼓窦 乳突区病变明显比前两区严重 ,且多为顽固性或不可逆性病变。结论 这种“中耳炎区域性病理差异现象”是中耳腔系统前、后区域解剖结构、组织的特殊性引起中耳炎时内通风系统病理性阻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区域性病理差异 CT检查 诊断
下载PDF
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在中国不同地区和民族重度感音聋患者中分布频率的观察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琦 戴朴 +9 位作者 黄德亮 袁永一 朱庆文 韩冰 刘新 于飞 康东洋 张昕 薛丹丹 金政策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3-897,共5页
目的进行全国范围的 SLC26A4基因 IVS7-2 A>G 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快速筛查和临床基因诊断提供证据。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 SLC26A4基因 IVS7-2A>G 突变检测试剂盒对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1979例散发的非综合... 目的进行全国范围的 SLC26A4基因 IVS7-2 A>G 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快速筛查和临床基因诊断提供证据。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 SLC26A4基因 IVS7-2A>G 突变检测试剂盒对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1979例散发的非综合征性聋患者进行 IVS7-2 A>G 突变筛查,比较不同地区、民族的 IVS7-2 A>G 突变携带频率。结果在中国大陆不同地区1979例耳聋患者中发现 SLC26A4 IVS7-2A>G 纯合突变90例,杂合突变155例,总的携带率12.38%。不同地区间的携带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4.4899,P<0.05),华中地区最高,西南地区最低;不同民族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5.4456,P<0.05),汉族携带率最高为13.88%,藏族最低携带率为0。不同民族间的两两比较汉族与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非综合征性聋患者中 IVS7-2A>G 突变携带率相当高,中国不同地区、民族间 SLC26A4基因 IVS7-2 A>G 突变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SLC26A4的基因诊断可作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快速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畸形 点突变 流行病学 分子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颞骨低剂量扫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亓恒涛 秦维昌 +3 位作者 柳澄 王道才 刘传亚 王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颞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应用 SomatomSensation 64层螺旋 CT,采用临床常用的颞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以380、300、200、160、120、80 mA 的剂量对尸体头颅标本2具(4只耳)进行扫描,并对扫描所得图像进...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颞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应用 SomatomSensation 64层螺旋 CT,采用临床常用的颞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以380、300、200、160、120、80 mA 的剂量对尸体头颅标本2具(4只耳)进行扫描,并对扫描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处理,然后用剂量头模和 CT 长杆电离室分别测试各 mA 下螺旋 CT 的 CT 剂量加权指数(CTDI_W)。横断面选取弓形下窝、前庭导水管、鼓膜张肌腱、面神经隐窝4个解剖结构,冠状面选取盾板、横嵴、面神经蛇眼征蜗窗4个解剖结构,双斜面重组图像选取锤骨、砧骨、镫骨、上骨半规管、耳蜗、面神经管6个解剖结构,分别对各 mA 组下重组图像进行统计评分处理,并筛选出能满足诊断的最低 mA 值。对5例(10只耳)患者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结果当 mA 值由380降低至160时,CTDI_W由(47.8±2.7)mGy 降至(20.1±2.0)mGy。2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解剖结构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降低管电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降低辐射剂量的颞骨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28
7
作者 杨本涛 王振常 +3 位作者 鲜军舫 田其昌 刘中林 兰宝森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 探讨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及MR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10例均经过CT检查 ,其中 5例作过MRI检查。结果  5例仅见颞骨病变 ,其余 5例同时累及其他脏器... 目的 探讨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及MR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10例均经过CT检查 ,其中 5例作过MRI检查。结果  5例仅见颞骨病变 ,其余 5例同时累及其他脏器。CT发现 10例都累及外耳道和乳突 ,8例并累及岩部和鳞部 ,7例累及中耳 ,听小骨及内耳骨迷路破坏各 2例。CT显示 10例颞骨病变区均呈大块溶骨性破坏 ,轮廓不整 ,8例边缘清楚无硬化 ,伴大的软组织肿块 ,有明显强化 ;MRI发现 5例都累及外耳道和乳突 ,4例并累及岩部及鳞部 ,3例累及中耳 ,1例内耳膜迷路破坏 ,MRI显示5例颞骨病变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其中 3例呈明显强化。结论 CT可清晰显示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骨质改变 ,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MRI能清楚显示病变范围 ,帮助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2种影像检查方法结合对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颞骨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儿 LCH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正常颞骨斜矢状面CT扫描的解剖学表现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中林 兰宝森 +6 位作者 任江坤 王振常 郑军 田伟 程纪龙 刘志莹 王少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探讨听骨、内耳骨迷路及面神经骨管等结构在CT斜矢状面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利用自制木架固定器对 6 3只正常耳行直接斜矢状面扫描 ,所得影像与尸体颞骨解剖相对照。结果 显示外耳道、上鼓室、乳突窦、听小骨、面神经管乳突段及... 目的 探讨听骨、内耳骨迷路及面神经骨管等结构在CT斜矢状面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利用自制木架固定器对 6 3只正常耳行直接斜矢状面扫描 ,所得影像与尸体颞骨解剖相对照。结果 显示外耳道、上鼓室、乳突窦、听小骨、面神经管乳突段及内耳骨迷路 6 3只耳 (10 0 % ) ,面神经管鼓室段 42只耳 (6 6 7% ) ,面神经管膝部 5 5只耳 (87 3% ) ,前庭导水管 5 8只耳 (92 1% )。结论 直接斜矢状面扫描是继横、冠状面扫描之后的一个重要扫描方法 ,对耳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手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解剖学 CT X线解剖学
原文传递
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黄新生 戴春富 王正敏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7,T002,共5页
目的 探讨颞骨外伤性面瘫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9年 9月~ 2 0 0 0年 4月间 2 8例因颞骨外伤致面瘫而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病例资料 ,以House Brackmann(H 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 ,统计学方法采用U检验。结果 随访 2 6例发现 ... 目的 探讨颞骨外伤性面瘫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9年 9月~ 2 0 0 0年 4月间 2 8例因颞骨外伤致面瘫而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病例资料 ,以House Brackmann(H 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 ,统计学方法采用U检验。结果 随访 2 6例发现 :手术减压后所有病例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46 %恢复至H BⅡ级以上 ,84%恢复至Ⅲ级以上 ;在伤后 4个月内和受伤 4个月后行减压手术者 ,功能恢复至H BⅡ级以上分别为 6 0 %和 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颞骨外伤后面瘫病例 ,手术减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手术应尽早实施 ,外伤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颞骨外伤性面瘫 外科减压术
下载PDF
颞骨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15
10
作者 邱明国 张绍祥 +3 位作者 谭立文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 对颞骨及相关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 ,为耳科手术及颅底外科手术入路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 1 .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 ,在SGI工作站上 ,对人体颞骨内颈内动脉、骨半规管、耳蜗、面神经及乙状窦、颈静脉球、颈内... 目的 对颞骨及相关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 ,为耳科手术及颅底外科手术入路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 1 .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 ,在SGI工作站上 ,对人体颞骨内颈内动脉、骨半规管、耳蜗、面神经及乙状窦、颈静脉球、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 重建结构能够以多结构多彩色实体模型方式显示 ,可以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 ,将颞骨透明可清晰显示各内部结构的空间关系 ,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长度和角度 ,均可适时测量。结论 颞骨计算机重建图像可以单独显示或联合显示 ,可从多个外科手术角度进行观察 ,并能精确测量颞骨各结构的径线数据 ,为耳科及颅底外科手术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三维重建 计算机
下载PDF
中耳结构及中耳病变的虚拟耳镜表现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东野 陈晓巍 +2 位作者 王沄 曹克利 金征宇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高分辨率CT数据的虚拟耳镜显示听骨链及颞骨重要解剖结构的能力。方法 选取 5 0例患者行颞骨薄层CT检查 ,其中 17例中耳炎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螺旋CT获取原始图像数据 ,经软件三维重建后 ,以虚拟耳镜方式观察中耳等结... 目的 探讨基于高分辨率CT数据的虚拟耳镜显示听骨链及颞骨重要解剖结构的能力。方法 选取 5 0例患者行颞骨薄层CT检查 ,其中 17例中耳炎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螺旋CT获取原始图像数据 ,经软件三维重建后 ,以虚拟耳镜方式观察中耳等结构。结果 虚拟耳镜能够清晰显示听小骨、面隐窝、圆窗龛、面神经嵴等正常鼓室各壁的精细结构 ;以及在中耳炎、外伤、颞骨畸形等情况下的听骨链移位、中断、缺失及各种畸形。虚拟耳镜在诊断单纯性中耳炎听骨链的连续性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11耳中有 10耳与手术探察的结果一致 ,而胆脂瘤型 6耳中有 3耳与手术探察结果不一致。结论 虚拟耳镜有多种优势 ,可以帮助术前评估中耳诸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结构 中耳病变 虚拟耳镜 CT检查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颞骨及其邻近区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邱明国 张绍祥 +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 明确颞骨及相关结构的薄层断面形态 ,为该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将颞骨制成横断、冠状及矢状位 3个方位的薄层断面 (片厚 1 2mm) ,对颞骨内听小骨、骨半规管、前庭、耳蜗、面神经等结构进行观... 目的 明确颞骨及相关结构的薄层断面形态 ,为该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将颞骨制成横断、冠状及矢状位 3个方位的薄层断面 (片厚 1 2mm) ,对颞骨内听小骨、骨半规管、前庭、耳蜗、面神经等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塑化薄层断面可良好显示颞骨内结构。颞骨横断面有 11个层面 ,冠状断面有 12个层面 ,矢状断面有 13个层面 ,对各关键层面的结构进行了描述。结论 颞骨塑化薄层断面良好显示颞骨及内部结构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 ,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computedtomography ,HRCT)、MRI扫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断层解剖 生物塑化 邻近区 薄层断面形态
下载PDF
颞骨岩部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世亭 周良辅 +1 位作者 郭欢欢 刘才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317,共5页
在20个(男10,女10)成人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头标本上,对40侧颞骨岩部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发现表面结构与内部结构间有恒定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表面标志定位内部结构,并提出了颞骨岩部水平段颈内动脉和耳蜗定位新三角... 在20个(男10,女10)成人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头标本上,对40侧颞骨岩部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发现表面结构与内部结构间有恒定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表面标志定位内部结构,并提出了颞骨岩部水平段颈内动脉和耳蜗定位新三角,对指导临床手术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应用解剖 岩部
下载PDF
基于虚拟中国人数据集的鼻部及颞骨解剖结构三维重建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希平 夏寅 +3 位作者 韩德民 魏永祥 赵媛媛 周果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7-379,383,共4页
目的:为可视化虚拟人体模型鼻部及颞骨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探索一种可行的方法。方法:利用3D-Slicer软件进行鼻部及颞骨部分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对单层图片进行图象分割及提取,处理后的体数据导入3D-Slicer,选择阈值进行进一步的图像分... 目的:为可视化虚拟人体模型鼻部及颞骨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探索一种可行的方法。方法:利用3D-Slicer软件进行鼻部及颞骨部分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对单层图片进行图象分割及提取,处理后的体数据导入3D-Slicer,选择阈值进行进一步的图像分割,产生感兴趣区的标志图,进而重建出组织结构的三维表面模型。结果:成功重建了四组鼻窦,鼻中隔,中下鼻甲,颞骨,鼓室,乳突气房,乙状窦,颈内动脉的三维表面模型,并可显示不同结构间的毗邻关系与空间定位。结论:基于中国第一号虚拟人数据集,用3-D软件可以实现鼻部颞骨部分解剖结构三维可视化,便于对该部解剖结构的观察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鼻部 颞骨 虚拟人数据集
下载PDF
CT和MRI分析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被引量:21
15
作者 付岩宁 金鑫 +2 位作者 金花兰 刘梦雨 王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分析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利用CT和MRI对其诊断。资料与方法 2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患者,17例行CT检查(其中6例行CT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分析其骨质破坏方式及恶性肿瘤特征... 目的分析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利用CT和MRI对其诊断。资料与方法 2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患者,17例行CT检查(其中6例行CT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分析其骨质破坏方式及恶性肿瘤特征的影像表现。结果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CT表现为骨质破坏范围较广(n=16)、溶骨性破坏(n=16),破坏边缘可见残留沙粒样散在骨密度影(n=8),伴有邻近骨质硬化(n=10);MRI表现为长T1、混杂短T2的软组织肿块,T2WI内高信号与囊变坏死有关,T2WI低信号与含铁血黄素或出血有关;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结论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MRI表现以混杂短T2为特征,当CT发现颞骨骨质破坏伴有软组织块时,需要考虑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可能,补充MRI扫描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颞骨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低剂量颞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华建明 陈根松 章伟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时降低扫描mA值对其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颞骨高分辨率冠状面CT扫描患者根据扫描mA值设置分为100和50组。全部图像行高分辨率骨密度算法重组,并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重建轴面图像,得...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时降低扫描mA值对其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颞骨高分辨率冠状面CT扫描患者根据扫描mA值设置分为100和50组。全部图像行高分辨率骨密度算法重组,并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重建轴面图像,得到两组不同mA值的直接扫描冠状面图像和与之对应的两组通过重建的轴面图像。分别评价不同扫描mA时直接冠状面及重建轴面图像质量。结果当扫描mA值由100减至50时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量(CTDIw)值由42·00mGy下降至21·00mGy,下降幅度达50·0%。而直接扫描冠状面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并且颞骨低剂量高分辨率CT能基本达到图像各向同性,经(MPR)重建的轴面图像能较好地显示颞骨细小解剖结构,保证病灶检出率。结论降低扫描mA值和利用MPR重建图像来替代颞骨其他方位的直接扫描都大大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50mA的颞骨CT扫描能够提供较好诊断质量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低剂量 辐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许家窑人颞骨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茂霖 《人类学学报》 1986年第3期220-226,306,共8页
本文记述1979年在许家窑遗址获得的人类左侧颞骨化石一块。通过与北京猿人、欧洲早期智人和现代人等的比较,表明许家窑人颞骨的某些性状较原始,有些性状则较为进步,但更主要的是许多特征介于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
关键词 许家窑 早期智人 颞骨
下载PDF
中耳炎颞骨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全安 郑国玺 PaparellaMM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161-163,共3页
了解中耳炎性病变对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的影响。方法:用光镜对32耳各型中耳炎颞骨(中耳炎组)与50耳正常颞骨(正常组)标本连续切片的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中耳腔鼓岬粘骨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比较观察。结果:中耳炎组和正常组... 了解中耳炎性病变对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的影响。方法:用光镜对32耳各型中耳炎颞骨(中耳炎组)与50耳正常颞骨(正常组)标本连续切片的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中耳腔鼓岬粘骨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比较观察。结果:中耳炎组和正常组颞骨标本咽鼓管峡部均无病理性阻塞;中耳炎组峡部粘-软骨膜厚度测量和病理观察,未见有明显炎症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其中耳腔粘骨膜均有明显炎性病变。这种对炎症截然不同反应的界限恰好在咽鼓管的骨与软骨交界处。结论:由于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咽鼓管粘-软骨膜对炎症具有很强的屏障功能,极少可能受炎症影响而阻塞咽鼓管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咽鼓管峡部 颞骨 病理学
原文传递
颞骨解剖变异的高分辨率CT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兆会 王振常 +2 位作者 鲜军舫 赵坤 章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分析颞骨解剖变异发生率,为耳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健康志愿者(76例152耳)和病理证实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66例96耳)颞骨横断面、冠状面高分辨率CT(HRCT),统计以下解剖变异发生率:①颈静脉窝高位;②颈静脉球裸露;③... 目的分析颞骨解剖变异发生率,为耳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健康志愿者(76例152耳)和病理证实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66例96耳)颞骨横断面、冠状面高分辨率CT(HRCT),统计以下解剖变异发生率:①颈静脉窝高位;②颈静脉球裸露;③乙状窦前位;④颅中窝脑板低位;⑤鼓室盖不连续;⑥鼓窦缺如;⑦异位颈内动脉;⑧大鼓室窦。结果正常对照组、病变组、气化良好组和气化不良组中,颈静脉窝高位发生率右侧均高于左侧(P<0.05),发生率分别为46.0%和26.2%。病变组乙状窦前位(32.3%)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15.8%,P<0.05),气化不良组(43.5%)高于气化良好组(11.3%,P<0.05)。气化良好组鼓室盖不连续(18.0%)发生率高于气化不良组(8.7%,P<0.05)。颈静脉球裸露、颅中窝脑板低位、鼓窦缺如、异位颈内动脉、大鼓室窦发生率在组内和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率分别为2.0%、21.8%、1.2%、4‰、8‰。结论术前HRCT可明确颞骨解剖变异,对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颞骨CT三维重建面神经立体解剖定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倪玉苏 沙炎 +1 位作者 戴培东 李华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865-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PC机的颞骨CT三维重建在面神经解剖定位中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总结出一套量化的研究面神经定位的方法,以便指导耳科及侧颅底手术。方法:使用3D-DOCTOR软件对成人轴位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显示颞骨内各重要结构的形态及其相互... 目的:探讨基于PC机的颞骨CT三维重建在面神经解剖定位中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总结出一套量化的研究面神经定位的方法,以便指导耳科及侧颅底手术。方法:使用3D-DOCTOR软件对成人轴位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显示颞骨内各重要结构的形态及其相互间复杂的立体关系。并用软件自带的功能测量面神经及其毗邻结构之间的距离和相对角度。分析测得的数据,总结面神经与其毗邻解剖标志结构之间的相对关系。结果:重建获得清晰的三维图像,包括面神经、鼓环、听小骨、匙突、锥隆起、内听道、耳蜗、半规管、颈静脉球窝、颈内动脉管等颞骨内结构。准确测量三维模型所得的面神经及其毗邻结构之间的相关参数并发现一定的规律性,这非常有益于手术中进行面神经快速定位和手术入路的设计。结论:基于PC机的颞骨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地显示其内部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间的空间立体关系,并可进行测量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颞骨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