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反义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仕明 房殿春 +4 位作者 杨金亮 罗元辉 鲁荣 陈兵 刘为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34-937,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RT)反义基因治疗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导入SGC-7901细胞,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端粒酶活性凋亡、细...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RT)反义基因治疗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导入SGC-7901细胞,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端粒酶活性凋亡、细胞周期、软琼脂中克隆形成率及裸鼠体内成瘤性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SGC-7901胃癌细胞株中,获得稳定表达正、反义基因的细胞系7901-S、7901-AS1和7901-AS2。7901-AS1和7901-AS2出现显著生长抑制现象,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增加,异型性减小,G0/G1期细胞增加,S和G2M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减小,软琼脂中无克隆形成,裸鼠体内成瘤消失。结论hTRT反义基因治疗可以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部分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其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分化而非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实现的,提示hTRT基因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 反义基因治疗 胃癌 端粒酶 恶性表型
下载PDF
RNAi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华 王欣璐 +4 位作者 杨扬 张剑 汪根树 姜楠 陈规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利用RNAi技术降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抑制其活性,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构建针对hTERT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制备靶向hTERT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G... 目的利用RNAi技术降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抑制其活性,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构建针对hTERT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制备靶向hTERT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G2人肝癌细胞,以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结果成功制备出hTERTsi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重组病毒感染HepG2细胞24、48、72h后端粒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3.84%、58.03%和85.01%(P<0.05);感染后24h细胞凋亡率29.05%;MTT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并存在一定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hTERTsiRNA能特异性使hTERT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下降,肝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基因治疗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反义hTRT转染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仕明 房殿春 +3 位作者 杨金亮 罗元辉 鲁荣 刘为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 (hTRT)反义基因转染对SGC 790 1胃癌细胞株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导入SGC 790 1胃癌细胞株中 ,从光镜、电镜水平观察转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与未转染细...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 (hTRT)反义基因转染对SGC 790 1胃癌细胞株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hTRT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导入SGC 790 1胃癌细胞株中 ,从光镜、电镜水平观察转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与未转染细胞相比 ,光镜下hTRT反义基因转染的SGC 790 1胞体增大 ,胞浆丰富 ,分裂相减少 ,核浆比增大 ,异型性减小 ;透射电镜下反义基因转染细胞细胞器丰富 ,胞浆内出现分泌泡样结构及胞质内微囊 ;扫描电镜下反义基因转染细胞表面微绒毛增多 ,胞体周围可见大量颗粒样物质 ,根据AB/PAS染色结果 ,这些颗粒样物质有可能是其分泌的粘液颗粒。结论 hTRT反义基因有促进SGC 790 1细胞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 反义基因 胃癌 HTRT 基因转染
下载PDF
hTERT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基因系统治疗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勇 齐进春 +5 位作者 黎玮 蔡文清 吴建辉 王亮 连文峰 田大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驱动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结合环氧鸟苷(GCV)对人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①体外实验;用携带启动子hTERT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EGFP以及携带小鼠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重组...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驱动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结合环氧鸟苷(GCV)对人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①体外实验;用携带启动子hTERT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EGFP以及携带小鼠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Ad—CMV-EGFP分别感染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及人正常成纤维细胞MRC-5,根据报告基因EGFP表达的不同计算病毒的细胞转染率。MTT法评估GCV对分别感染Ad—hTERT-EGFP、Ad—CMV—EGFP、Ad—hTERT—HSV—tk和Ad-CMV-HSV-tk的MRC-5细胞及LNCaP细胞的杀伤作用。②体内实验:建立人前列腺癌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将成瘤裸鼠按随机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治疗组,肿瘤局部注射1.0×10^9 PFU/ml的AdhTERTHSutk病毒上清0.1ml,第1、5、10天各1次,第2~15天腹腔注射GCV100mg·kg^-1·d^-1;B组为AdhTERT—HSV-tk对照组,注射Ad-hTERT—HSV-tk同A组,第2~15天腹腔注射PBS;C组为GCV对照组,肿瘤局部仅注射PBS0.1ml,第1、5、10天各1次,注射GCV同A组;D组为阴性对照组。比较各组肿瘤体积、瘤重及肿瘤抑制率。结果①体外实验:当感染复数(MOI)=10时,Ad—CMV—EGFP在MRC-5及LNCaP中的转染率分别为88.41%及90.2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Ad—hTERT—EGFP在MRC-5及LNCaP中的转染率分别为0及66.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I=100,GCV=1000μg/ml时,Ad—hTERT-EGFP、Ad-CMV-EGFP、Ad—hTERT—HSV-tk和Ad—CMV—HSV—tk对MRC-5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0、0、1.1%和98.4N,对LNCaP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0、0、97.4%和99.4%。②体内实验:荷瘤裸鼠治疗后第14天,A、B、C和D组肿瘤体积分别为82.56、132.85、135.03和174,07mm^3;各组移植瘤重量分别为(0.49±0.22)、(1.17±0.18)、(1.35±0.19)和(1.46±0.13)g;A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小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前列腺肿瘤 基因治疗 腺病毒科
原文传递
基于ADC和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低级别胶质瘤TERT启动子突变状态 被引量:6
5
作者 卢俊 李祥 黎海亮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ADC和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低级别胶质瘤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RT)启动子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09例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在ADC和对比增强T_(1)WI(T_(1)CE)图像上选... 目的:探讨基于ADC和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低级别胶质瘤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RT)启动子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09例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在ADC和对比增强T_(1)WI(T_(1)CE)图像上选取病灶最大层面,沿肿瘤边缘勾画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三联法(Fisher,POE+ACC,MI)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进行特征筛选,然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ADC和T_(1)CE图像上分别提取279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11个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ADC模型、T_(1)CE模型和联合分析(ADC+T1CE)模型共3个影像组学模型。联合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训练集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928(95%CI:0.859~0.996),验证集中AUC为0.878(95%CI:0.758~0.997)。结论:基于ADC和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预测低级别胶质瘤TERT启动子突变状态,将不同序列的影像组学特征结合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 TERT启动子突变 预测
下载PDF
提高细胞上清液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甲状旁腺细胞培养及分泌功能有优化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4025-4030,共6页
背景:端粒酶反转录酶是一种重要的调控细胞分化增殖的酶,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经过h TERT基因修饰后可能有利于提高甲状旁腺细胞增殖能力的存活能力和功能,能够起到对甲状旁腺细胞体外培养的优化作用。目的:用负载h TERT目的... 背景:端粒酶反转录酶是一种重要的调控细胞分化增殖的酶,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经过h TERT基因修饰后可能有利于提高甲状旁腺细胞增殖能力的存活能力和功能,能够起到对甲状旁腺细胞体外培养的优化作用。目的:用负载h TERT目的基因的反转录病毒PLXSN转染大鼠甲状旁腺细胞,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细胞分泌功能变化,以探讨甲状旁腺细胞培养更为优化的方法。方法:28只雄性Wistar大鼠,由北京维通利华动物实验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经天津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2017-0652)。大鼠麻醉后切取甲状旁腺并通过病理学确认,用胶原酶Ⅱ消化获得甲状旁腺细胞,并经过Westernblot检测钙敏感性受体、甲状旁腺激素和神经胶质细胞缺失转录因子(GCM-2)进行鉴定。将鉴定后细胞分为正常的甲状旁腺细胞组、空病毒组和h TERT转染组。h TERT转染后3d,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h TERT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应用细胞生长曲线和CCK-8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的上清液中甲状旁腺激素的浓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甲状旁腺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钙敏感性受体、甲状旁腺激素及神经胶质细胞缺失转录因子(GCM-2)均呈现阳性结果,表明培养细胞为甲状旁腺细胞;②h TERT转染组中h TERT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甲状旁腺细胞组和空病毒组(P <0.05);③h TERT转染组中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地增快,细胞周期G0/G1期减少,而S期细胞数增多(P <0.05),培养细胞上清液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④结果说明,携带h TERT基因的反转录病毒PLXSN转染大鼠甲状旁腺细胞可促进大鼠甲状旁腺细胞增殖;明显地提高细胞上清液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甲状旁腺细胞培养及分泌功能有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细胞 细胞培养 端粒酶反转录酶 基因转染 甲状旁腺激素 HTERT基因
下载PDF
Direct Correlation among Telomere Length, Cellular Aging, and Rejuvenation Effects of Honey Child Powder
7
作者 Naofumi Shiomi Keiko Watanabe +2 位作者 Yuki Fujiwara Takae Yamasaki Hideto Matsuyama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7期55-70,共16页
Purpose: Telomere length (TL) is an indicator of age;however, hormonal influences complicate individual aging.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L shortening is a direct factor in both individual and cellular aging. Therefo... Purpose: Telomere length (TL) is an indicator of age;however, hormonal influences complicate individual aging.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L shortening is a direct factor in both individual and cellular aging. Therefore, we examined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L and cellular senescence at the cellular level. Methods: Telomerase activity, TL, and gene expression were measured in cultured human lung-, fetal-, and skin-derived fibroblasts, human skin keratinocytes, and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 gene-immortalized cells using detection kits, Cawthon’s method,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pectively. Novel substances that elongate telomeres were screened to confirm cell rejuvenation effects. Results: Long-term cell culture of TIG-1-20 normal human fibroblasts resulted in TL shortening, decreased division rate, and senescence progression, whereas in OUMS-36T-2 cells, TL elongation via TERT gene transfer increased the division rate, reduc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nd upregulat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young individuals, indicating that cellular rejuvenation occurs via TL elongation. In addition, a honey child powder (HCP) extract was found through screening, and the HCP extract strongly suppressed the menin gene, resulting in increased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extended cell lifespan. Upon addition of the HCP extract to skin fibroblasts, gene expression of moisturizing components, including collagen, hyaluronic acid, and elastin, increased, and exhibited a rejuvenating effect with an increase in elastin amount. Conclusions: TL elongation or shortening is involved in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and cellular aging, and TL elongation rejuvenates cells. In addition, HCP extract has a rejuvenating effect on cells and is expected to be a rejuvenating comp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LOMERE Cellular Aging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gene REJUVENATION Honey Child Powder
下载PDF
Effects of Combined siRNA-TR and-TERT on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Growth of 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ncer BIU-87 Cells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文 位志峰 +5 位作者 高建平 张征宇 葛京平 景抗震 徐锋 解鹏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3期391-396,共6页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RNA interference(RNAi) of human telomerase RNA(hTR) and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 genes on telomerase activity in a bladder cancer cell line(BIU-87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RNA interference(RNAi) of human telomerase RNA(hTR) and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 genes on telomerase activity in a bladder cancer cell line(BIU-87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gene chip technology in vitro with an attempt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RNAi in the gene therapy of 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ncer(BTCC).Three TR-specific double-strand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 and three TERT-specific double-stranded siRNAs were designed to target different regions of TR and TERT mRNA.The phTR-siRNA,phTERT-siRNA,and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plasmids phTR+phTERT-siRNA were transfected into BIU-87 cells.The expression of hTR and hTERT mRNA was detected by 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nd a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was applied to detect telomerase activity.Growth inhibition of BIU-87 cells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Gene chip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mbined RNAi of hTR+hTERT genes on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growth of BIU-87 cells in vitr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hTERT and hTR mRNA was inhibited by pRNAT-hTERT-Ⅲ,pRNAT-hTR-Ⅲ,and pRNAT-hTR-Ⅲ+hTERT-Ⅲ in BIU-87 cells.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of pRNAT-hTERT-Ⅲ,pRNAT-hTR-Ⅲ,pRNAT-hTERT-Ⅲ+pRNAT-hTR-Ⅲ was 67% for TERT mRNA,41% for TR mRNA,57% for TR mRNA and 70% for TERT mRNA in BIU-87 cells respectively.The growth of BIU-87 cells was inhibited and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considerably decreased,especially in the cells treated with combined RNAi-hTR and-hTERT.Gene chip analysis revealed that 21 genes were down-regulated(ATM,BAX,BCL2,BCL2L1,BIRC5,CD44,CTNNB1,E2F1,JUN,MCAM,MTA1,MYC,NFKB1,NFKBIA,NME4,PNN,PNN,SERPINE1,THBS1,TNFRSF1A,and UCC1).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TR-siRNA and hTERT-siRNA,especially their combination,siRNA hTR+hTERT,spec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suppressed the expression of both hTR and hTERT mRNA and telomerase activity.Molecular biological mechanism by which combined siRNA-TR and-TERT inhi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combined RNAi hTR gene hTERT gene transitional cell bladder cancer
下载PDF
hTERT启动子调控下CD137L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溪 崔保霞 +1 位作者 马道新 孔北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24-1228,共5页
目的研究hTERT启动子调控下CD137L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CD137L靶向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T-PCR法从K562细胞中克隆CD137L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的质粒为pcDNA3-hCD137L,用Hin... 目的研究hTERT启动子调控下CD137L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CD137L靶向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T-PCR法从K562细胞中克隆CD137L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的质粒为pcDNA3-hCD137L,用HindⅢ和XbaⅠ双酶切后将CD137L再定向插入pBTdel-279中,构建成hTERT启动子调控下CD137L表达载体pBTdel-279-hCD137L,采用酶切法和测序法鉴定。用Fugene6转染试剂盒将两种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OVCR3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HELF,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7L的表达。结果测序证实所克隆的CD137L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的序列相符。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后显示片段插入正确,证实构建成功。pcDNA3-hCD137L转染后OVCR3细胞和HELF细胞均可检测到CD137L的表达,但pBTdel-279-hCD137L转染后仅在OVCR3细胞中检测到其表达,在HELF细胞中无表达。流式细胞显示pBTdel-279-hCD137L转染效率低于pcDNA3-hCD137L。结论hTERT启动子调控下CD137L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并可在卵巢癌细胞中较高表达,为探讨靶向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但hTERT启动子活性仍低于CMV启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CD137L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基因疗法
下载PDF
hTERT和β-Catenin在胆囊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昂 童赛雄 锁涛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2-455,共4页
目的:检测hTERT和β-Catenin在人胆囊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TRAP、半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3种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和β-Catenin基因mRNA、蛋白质表... 目的:检测hTERT和β-Catenin在人胆囊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TRAP、半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3种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和β-Catenin基因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光吸收法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并做细胞增殖计数、运用Transwell小室和划线了解癌细胞侵袭与运动情况。结果:(1)TGBC1TKB、TGDC2TKB和GB-SD端粒酶活性OD值分别为0.183±0.001、0.257±0.002和0.260±0.002;β-Catenm基因mRNA值分别为44718±567、50279±545和50802±371;hTERT基因值分别为51287±1818、62346±733和63345±1154;后两组均高于第1组(P<0.05)。β-Catenm蛋白质值分别为35289±154、32636±345和32510±346;hTERT蛋白质值分别为34515±454、32562±571和32083±163。后两组均低于第1组(P<0.05),有显著差异。(2)TGBC1TKB、TGBC2TKB和GB-SD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第5天OD值分别为1.324±0.792、1.573±0.(143和1.647±0.033;24h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0.667±3.512、113.333±5.508和124.667±6.506;24h过线细胞数分别为23.667±1.155、40.000±1.000和42.667±2.082。后两组均高于第1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端粒酶、hTERT和β-Catenin基因蛋白在人胆囊癌细胞系呈阳性表达;它们可提示胆囊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能影响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运动和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端粒酶逆转录酶 基因
下载PDF
联合RNA干扰TR及TERT对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及其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文 苏筠 +6 位作者 马宏青 位志峰 高建平 张征宇 葛京平 景抗震 徐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0期2847-2852,共6页
目的探索联合RNA干扰TR及TERT[小型干扰RNA(siRNA)、人端粒酶RNA(hTR)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BIU-87端粒酶活性及其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hTRmRNA和hTERTmRNA的序列,分别设计合成3对不同的且能干... 目的探索联合RNA干扰TR及TERT[小型干扰RNA(siRNA)、人端粒酶RNA(hTR)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BIU-87端粒酶活性及其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hTRmRNA和hTERTmRNA的序列,分别设计合成3对不同的且能干扰TR和TERT基因表达的siRNA并筛选出最高效抑制序列(pRNAT—TR—Ⅲ、pRNAT-TERT-Ⅲ),构建以hTR、hTERT基因为靶点的联合RNA干扰装置pRNAT.TR—Ⅲ、pRNAT—TERT—Ⅲ(脂质体法)并将其转染BIU-87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hTR及hTERTmRNA表达,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分别及联合RNA干扰hTR及hTERT基因后,pRNAT—TERT—Ⅲ,pRNAT—TR-Ⅲ及pRNAT—TERT-Ⅲ、pRNAT—TR-Ⅲ的联合干扰可以特异性抑制BIU-87细胞株中TERT和TR表达(分别减少pRNAT—TERT-ⅢTERTmRNA:67%、pRNAT—TR-ⅢTRmRNA:41%、pRNAT—TERT—Ⅲ、pRNAT—TR—ⅢTRmRNA:57%、pRNAT—TERT-Ⅲ、pRNAT—TR—Ⅲ TERTmRNA:70%,P〈0.05)。且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BIU-87的生长和端粒酶活性均明显受到抑制,以联合RNA干扰尤为明显(pRNAT—TERT-Ⅲ:1.80±0.014,pRNAT—TR—Ⅲ:1.95±0.016,pRNAT—TERT-Ⅲ、pRNAT—TR-Ⅲ:1.25±0.012,P〈0.05)。结论联合RNA干扰hTERT及hTR基因能更明显抑制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株的生长,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 联合RNA干扰 基因 hTR 基因 hTERT 膀胱移行细胞癌
原文传递
实时RT-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用于乳腺癌鉴别诊断及与c-Myc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峰 陈忠清 +5 位作者 包芸 朱腾芳 王虹 朱虹光 许祖德 胡锡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原癌基因c-Myc与hTE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原癌基因c-Myc与hTE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Real-ti me RT-PCR)定量检测hTERT和c-Myc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以NhTERT=10为临界值,所有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NhTERT值均小于临界值,而hTERT基因转录升高的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其NhTERT值均大于此临界值。显示hTERT和c-Myc基因转录水平呈正相关(γ=0.7395,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TERT基因表达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为常规病理学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从而提高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与导管原位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原癌基因c-Myc转录水平上调可能与乳腺癌hTERT基因转录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端粒酶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C-MYC原癌基因
下载PDF
萝卜蚜端粒逆转录酶TERT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鑫泽 张慧杰 +3 位作者 周义成 李昭 王赫远 朱智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4,共7页
为探究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在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为研究对象,克隆其TERT基因并分析其时空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萝卜蚜TERT基因的CDS区长2658 bp... 为探究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在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为研究对象,克隆其TERT基因并分析其时空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萝卜蚜TERT基因的CDS区长2658 bp,编码885个氨基酸,其二级结构含41个α-螺旋、60个卷曲螺旋。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萝卜蚜TERT基因与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的TERT基因关系最近,与桃蚜Myzus persicae、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TERT基因同源性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TERT基因在萝卜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龄期及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成虫TER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依次高于1龄、2龄、3龄、4龄若虫;TERT基因在萝卜蚜腹部表达量最高,胸部次之,头部表达量最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ERT基因在萝卜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选择其同源性低的区域作为基因干扰或沉默的靶标区域,用来防治萝卜蚜在农业上造成的重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TERT 萝卜蚜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生物防治
下载PDF
RNA干扰沉默hTERT基因对大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葛莲英 刘爱群 +1 位作者 罗小玲 蔡艳玲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5-198,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对SW480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GPU6/GFP/Neo—hTERT—shRNA(hTERT—shRNA)用脂质体转染法导人大肠癌自胞株SW480,实验分4组,每组设3个复孔,分别于转染后24、48、72h,逆...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对SW480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GPU6/GFP/Neo—hTERT—shRNA(hTERT—shRNA)用脂质体转染法导人大肠癌自胞株SW480,实验分4组,每组设3个复孔,分别于转染后24、48、72h,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压(RT.PCR)检测hTERT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TERT蛋白表达,PCR—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终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自(TUNEL)法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变化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MMP)的改变。结;转染后48hhTERT.shRNA组hTERTmRNA相对表达量为0.32±0.03,hTERT蛋白表达的平均灰月值为209.604-17.10,端粒酶A450~A630值为2.242±0.284,较其他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G0/G1期细胞为(49.374-1.63)%,增殖指数为(50.60±1.57)%,凋亡指数为22.2%,莲其他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P〈0.01);凋亡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表面突起和微绒毛减少,甚!消失,线粒体Rhodamine123平均荧光强度为719.994-17.08,MMP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tRNA干扰(RNAi)沉默hTERT基因能有效抑抑制SW480肿瘤细胞生长,并降低端粒酶活性,诱{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基因沉默 大肠癌
原文传递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第16外显子的克隆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志明 罗金燕 +2 位作者 程晋 王全颖 杨广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 :克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基因第 16外显子 ,用于后续研究。方法 :使用PfuDNA聚合酶以PCR法从人外周血白细胞DNA中扩增出包括hTERT第 16外显子的891bpDNA片段 ,连接于 pGEM -Teasyvector ... 目的 :克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基因第 16外显子 ,用于后续研究。方法 :使用PfuDNA聚合酶以PCR法从人外周血白细胞DNA中扩增出包括hTERT第 16外显子的891bpDNA片段 ,连接于 pGEM -Teasyvector ,酶切筛选重组克隆 ,测序证实序列的正确性。结果 :PCR产物电泳证实有符合大小的条带 ,连接及转菌后酶切筛选出的重组克隆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性可达 99.9%。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了hTERT第 16外显子 ,可用于 3’UTR对hTERT表达调节研究及以hTERT为靶的肿瘤基因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外显子 PCR 基因克隆 肿瘤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胃癌形成过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选择性剪接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玉川 徐晋珩 +1 位作者 耿鑫 张维铭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 检测正常胃黏膜、胃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gene,hTERT)选择性剪接变异体(alternative splicing variants gene,ASVs)的表达,初步揭示胃癌多阶段演变过程中hTERT... 目的 检测正常胃黏膜、胃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gene,hTERT)选择性剪接变异体(alternative splicing variants gene,ASVs)的表达,初步揭示胃癌多阶段演变过程中hTERT选择性剪接模式的变化。方法 采用半巢式逆转录-PCR扩增8个hTERT ASVs,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各ASVs的阳性率;应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组织中β^+ ASV的表达水平。结果 α^+β^+γ^+ASV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比胃癌前病变高(P%0.05);β缺失型ASV在正常胃黏膜、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2%、95.0%、100.0%(P〉0.05);8位点保留的ASVs(α^+β^+γ^+ASV、α缺失型ASV、γ缺失型ASV、αγ缺失型ASV)在正常胃黏膜、胃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1%、40.0%、94.7%,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显示,胃癌中β^+ ASV表达水平比癌前病变高5.49倍。结论 胃癌多阶段演变过程中hTERT选择性剪接模式不同,β^+ ASV在胃癌多阶段演变过程中表达水平逐步升高,提示β^+ASV的检测可能为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病变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 选择性剪接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和Rb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贡明才 王锁荣 +4 位作者 王跃进 伍传宏 许玲珍 束丹红 陈卫昌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 ,hTERT)、Rb蛋白在胃癌中表达。方法 :应用SP法检测了 5 0例胃癌标本 ,2 5例胃癌前病变组织 ,1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结果 :胃癌组hTERT阳性率为 86 0 %。胃癌组Rb表达阳...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 ,hTERT)、Rb蛋白在胃癌中表达。方法 :应用SP法检测了 5 0例胃癌标本 ,2 5例胃癌前病变组织 ,1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结果 :胃癌组hTERT阳性率为 86 0 %。胃癌组Rb表达阳性率为 5 8 0 %。hTERT活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Rb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显著负相关 ,P<0 0 5。hTERT表达与Rb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结论 :hTERT表达与胃癌的发生高度相关 ,检测hTERT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病变 HTERT RB 免疫组织化学 端粒酶逆转录酶 胃癌
下载PDF
反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家俊 胡祥 +2 位作者 金礼吉 袁晓东 安利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反义人端粒酶(hTERT)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TERT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未分化胃癌细胞系HGC-27,通过Southernblot检测外源反义基因的整合;RT-PCR及DNA测序法检测反义基因的转录;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被... 目的探讨反义人端粒酶(hTERT)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TERT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未分化胃癌细胞系HGC-27,通过Southernblot检测外源反义基因的整合;RT-PCR及DNA测序法检测反义基因的转录;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被封闭目的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TRAP及PCRELISA方法检测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外源反义hTERT基因已整合入细胞并获稳定转录,且能显著封闭目的基因转录的mRNA,并显著抑制HGC-27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HGC-27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结论端粒酶反义hTERT基因可有效地应用于胃癌的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HTERT 转染 人胃癌细胞 端粒酶活性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基因治疗 RT—PCR 目的基因 转录水平 RNA
原文传递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与热休克蛋白70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鹿群 张蕾 +3 位作者 郭人花 刘丰 苏川 束永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25-828,共4页
目的:构建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融合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hTERT基因片段(532aa~637aa),双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NcoⅠ和EcoRⅠ位点之间,形成pET32a-hTERT质粒。通过PCR方法扩... 目的:构建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融合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hTERT基因片段(532aa~637aa),双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NcoⅠ和EcoRⅠ位点之间,形成pET32a-hTERT质粒。通过PCR方法扩增人HSP70全长cDNA,双酶切后插入pET32a-hTERT的EcoRⅠ和HindⅢ位点之间,构建hTERT与HSP70的N端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32a-hTERT-HSP70。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经异丙醛-B-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结果:成功的扩增了HSP70基因与hTERT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表明成功的构建了pET32a-hTERT-HSP70原核表达载体。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经诱导后表达约110 kD的蛋白。结论:HSP70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融合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成功获得了融合蛋白hTERT-HSP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融合基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肝癌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活性与c-myc表达的关系及调控研究
20
作者 林勇 曾欣 +4 位作者 谢渭芬 陈伟忠 张忠兵 张新 陈岳祥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癌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活性与c myc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TRAP ELISA法和RT PCR分别测定肝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htert和c myc表达 ;将c myc表达质粒与含有htert启动子序列的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CO... 目的 研究肝癌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活性与c myc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TRAP ELISA法和RT PCR分别测定肝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htert和c myc表达 ;将c myc表达质粒与含有htert启动子序列的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COS 7细胞后测定启动子活性。结果 肝癌细胞株均有端粒酶活性表达 ;htert和c mycmRNA表达明显增高 ;外源性c myc可上调htert启动子活性。 结论 在肝癌细胞株中 ,c myc和htert的表达均增强且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c myc对htert基因调控可能是激活端粒酶诱发肝癌发生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端粒酶逆转录酶 C-MYC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