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白花奶牛染色体核型、带型初步分析
1
作者 晁玉庆 巴勇舸 +1 位作者 国向东 张杰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82-90,共9页
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我们研究了黑白花奶牛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研究结果表明,黑白花奶牛的染色体2~n=60,其中29对为常染色体,而另一对为性染色体。全部常染色体为端着丝点。性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为大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 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我们研究了黑白花奶牛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研究结果表明,黑白花奶牛的染色体2~n=60,其中29对为常染色体,而另一对为性染色体。全部常染色体为端着丝点。性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为大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小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对黑花奶牛的染色体G带也作了分析和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染色体 核型 带型 分析
原文传递
水稻非整倍体无性繁殖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龚志云 石国新 +2 位作者 刘秀秀 裔传灯 于恒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05-1510,共6页
无性繁殖是保存非整倍体的一个有效手段。为研究该过程中非整倍体的遗传稳定性,从水稻第8染色体短臂端三体(2n+·8S)自交后代中筛选出相应的端四体(2n+·8S+·8S),其田间性状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非常窄且内卷,结实率差。在... 无性繁殖是保存非整倍体的一个有效手段。为研究该过程中非整倍体的遗传稳定性,从水稻第8染色体短臂端三体(2n+·8S)自交后代中筛选出相应的端四体(2n+·8S+·8S),其田间性状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非常窄且内卷,结实率差。在多年无性繁殖过程中,该端四体所添加的其中1条·8S容易丢失使无性系产生性状变异。通过FISH分析发现该无性变异系的原始株中所添加的2条·8S具有以下特点:其中1条·8S在着丝粒区域检测不到水稻着丝粒的基本组分CentO序列,但可以检测到水稻着丝粒的另一基本组分CRR序列,该染色体可以稳定遗传;另外1条·8S在着丝粒区域同时检测不到CentO和CRR序列,该染色体不能稳定遗传。而在最初保存的相应端三体亲本材料的·8S中,同时包含CentO和CRR序列。说明·8S上的CentO和CRR在多年的组织培养过程中会随机丢失,导致含有·8S的非整倍体在无性繁殖过程中的遗传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非整倍体 端着丝粒染色体 CentO CRR
下载PDF
新发现1例人卵巢上皮癌组织移植裸鼠形成的“端着丝粒染色体”恶性细胞系
3
作者 程洪艳 叶雪 +5 位作者 昌晓红 成夜霞 付天云 杨文兰 冯捷 崔恒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按照常用肿瘤细胞建系方法,以人卵巢上皮癌组织移植免疫缺陷小鼠,通过原代培养建立永生化细胞系,为人体肿瘤的研究提供体外研究模型。方法将1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IIIcG3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接种裸鼠皮下成瘤,通过体外原代培养,... 目的按照常用肿瘤细胞建系方法,以人卵巢上皮癌组织移植免疫缺陷小鼠,通过原代培养建立永生化细胞系,为人体肿瘤的研究提供体外研究模型。方法将1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IIIcG3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接种裸鼠皮下成瘤,通过体外原代培养,建立1株悬浮生长的细胞系。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生长曲线测定、染色体分析、克隆形成实验、双层软琼脂培养、裸鼠接种等,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该细胞系已传至100代以上,命名为WSZ。其生物学特性为:形态学观察细胞呈悬浮球形生长状态;细胞生长增殖旺盛,对数期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约15.8h;染色体为16~135条,以68和69条染色体为多见,染色体分析显示,基本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细胞克隆形成率为89.3%,具有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异种移植实验表明106细胞在裸鼠皮下可成瘤,而100个细胞接种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即可形成皮下肿瘤。结论 WSZ能够在体外长期生长和稳定传代,WSZ是一高度恶性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癌 永生化 细胞系 端着丝粒染色体 肿瘤干细胞 染色体分析
下载PDF
林麝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与G-带带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邹方东 岳碧松 +1 位作者 张义正 陈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以林麝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伴刀豆球蛋白ConA,由此建立了适合其增殖的培养体系。培养75h后,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确定林麝核型是2N=58,且全都是端着丝粒染色体。实验结果还表明,通过获得较... 以林麝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伴刀豆球蛋白ConA,由此建立了适合其增殖的培养体系。培养75h后,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确定林麝核型是2N=58,且全都是端着丝粒染色体。实验结果还表明,通过获得较晚的中期分裂相,可以确定染色体是端着丝粒不是亚端着丝粒类型。同时首次应用染色体G-带技术,研究了林麝染色体的G-带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染色体 G-带 带型 核型 空气干燥法 制备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