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社会走向前端防范的犯罪治理转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为中心 被引量:37
1
作者 单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6,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是一部面向电诈犯罪治理的急用先行的预防性法律制度,其针对电诈活动涉及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关键环节,将电信业务经营者、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三类市场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是一部面向电诈犯罪治理的急用先行的预防性法律制度,其针对电诈活动涉及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关键环节,将电信业务经营者、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三类市场主体设定为反诈看门人,在通信治理、金融治理和互联网治理三个层面明确看门人的犯罪控制义务,搭建起“国家—市场主体—用户”的双层治理体系和基于看门人规则的前端防范模式。在其制度框架下,反诈看门人对犯罪控制义务的日常性履行成为前端防范模式的实现路径。这一立法设计推动了智能时代犯罪治理从事后回应到前端防范、从直接打击到分层管控、从运动式治理到日常性治理的模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犯罪治理转型 预防性法律制度 反诈看门人 犯罪控制义务 数字社会
下载PDF
犯罪场理论视角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对策 被引量:18
2
作者 叶良芳 《犯罪研究》 2021年第6期2-10,共9页
犯罪场理论的精髓在于将犯罪条件从犯罪原因系统中分离出来予以单独考察。这一理论并不完全照搬西方的情境预防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而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创新。基于犯罪场理论视角,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场的生成是时空因素、被害人因... 犯罪场理论的精髓在于将犯罪条件从犯罪原因系统中分离出来予以单独考察。这一理论并不完全照搬西方的情境预防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而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创新。基于犯罪场理论视角,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场的生成是时空因素、被害人因素、社会控制疏漏共同作用的结果。犯罪人虽然不是犯罪场的构成因素,但对其生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阻断犯罪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场 电信网络诈骗 心理控制 身份识别 阻断机制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应对的程序性困境与完善 被引量:9
3
作者 郭烁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3,共10页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虽然连续数年的犯罪治理有一定成效,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强隐蔽化、高组织化的特点愈发凸显,实践中也存在着包括指定管辖适用失衡、证据适用不当、涉案财物处置无序等在...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虽然连续数年的犯罪治理有一定成效,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强隐蔽化、高组织化的特点愈发凸显,实践中也存在着包括指定管辖适用失衡、证据适用不当、涉案财物处置无序等在内的程序性困境。《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适时出台回应了实践需求,立法重心从打击惩治犯罪转向同预防犯罪并重,为解决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程序性困境提供了原则性规定。本文重点研讨限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指定管辖并建立检察机关参与制度、进一步完善该类型案件的证据规则,以及构建具备诉讼形态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程序性困境 指定管辖 证据综合适用 涉案财物处理
原文传递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紧急止付的规范基础——兼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20条 被引量:8
4
作者 初殿清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26,194,195,共17页
止付是银行等支付机构基于法律或合同上的原因而不履行支付义务的行为。以协助义务为原理的止付是支付机构协助公权机关进行涉案财产控制的具体方式,该协助行为隐含着公权机关对涉案财产的控制意思。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紧急止付措施的本... 止付是银行等支付机构基于法律或合同上的原因而不履行支付义务的行为。以协助义务为原理的止付是支付机构协助公权机关进行涉案财产控制的具体方式,该协助行为隐含着公权机关对涉案财产的控制意思。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紧急止付措施的本质是冻结类对物强制措施,其基本规范要素应在狭义法律中设定,包括本体规范和外部规范:本体规范应包含适用前提和权限范围,《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20条授权条款的有效性值得商榷;外部规范体现为紧急止付与冻结的衔接规则,现行直接转化方式会导致两者各自效力不当扩张,应将紧急止付定位于一种应对新型犯罪涉案资金快速转移的迅速反应措施,而非作为冻结在刑事立案前的替代方案,两者是不同的冻结类措施,不能直接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紧急止付 冻结 本体规范 外部规范
原文传递
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紧急止付的双重逻辑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如超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根据现有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应在接报案之际就对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进行紧急止付。紧急止付把公安机关“先立案一再冻结”的挽损旧模式,改造成“先止付一后立案一再冻结”的挽损新模式,形成“止付一冻结”的递进联动机制。但当前公安... 根据现有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应在接报案之际就对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进行紧急止付。紧急止付把公安机关“先立案一再冻结”的挽损旧模式,改造成“先止付一后立案一再冻结”的挽损新模式,形成“止付一冻结”的递进联动机制。但当前公安机关的紧急止付面临双重难题:实践层面止付成功率偏低;制度层面止付正当性不足。基于保护被害人财产权的效率逻辑,公安机关的紧急止付机制函需改进,止付功能应从事后为被害人及时挽损扩大到事前阻止被害人转账,止付对象应从涉案账户扩大到被害人持有账户。基于法律保留原则以及权力控制、权利保障等正当性逻辑,立法应从止付条件、止付对象与止付程序等结构要素方面改造紧急止付制度。此外,随着信息网络社会财产转移方式的选代更新,适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的紧急止付,应当制度化为一类独立的行政强制措施,进而扩大适用到其他类似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涉案资金 公安机关 紧急止付 效率逻辑 正当性逻辑
原文传递
答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时代之问——兼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松洋 王彩玉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1-17,共7页
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不仅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一步,也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对网络综合治理内涵进行解读,并对网络综合治理立法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加以评析。网络综合治理是一个动态过... 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不仅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一步,也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对网络综合治理内涵进行解读,并对网络综合治理立法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加以评析。网络综合治理是一个动态过程,伴随新技术新业态新问题不断涌现,要在深化网络综合治理理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相契合认知基础上,在反诈实践中探索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激发共治主体的能动性,实现共治机制的长效性,发挥共治工具的有效性,将“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贯穿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进程之中,以构建网络安全社会治理共同体,回应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综合治理 电信网络诈骗 国家安全体系 反诈
下载PDF
网络技术服务犯罪参与的共犯归责困境及其理论重构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小彪 王祥传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7-79,共13页
网络治理的“最大变量”在技术服务犯罪化的“最大增量”中呈现张力。信息网络犯罪的技术基础性、技术归责和主体归责的边界混同,导致技术服务犯罪参与处罚范围扩张、司法认定缺乏定型性。例外、常规、中立模式的归责方案存在理论缺陷... 网络治理的“最大变量”在技术服务犯罪化的“最大增量”中呈现张力。信息网络犯罪的技术基础性、技术归责和主体归责的边界混同,导致技术服务犯罪参与处罚范围扩张、司法认定缺乏定型性。例外、常规、中立模式的归责方案存在理论缺陷。以新型网络犯罪独立说为代表的独立归责模式存在法益保护、构成要件、罪量标准的解释障碍,网络黑灰产业链的组织架构并未改变网络帮助行为的违法从属性。主体关系反向认定行为关系的“基础犯罪事实辅助犯罪事实”区分之中,行为不法层面的技术服务行为具有事实、规范、程序的双重从属性,结果归责兼具参与性和独立性,实现罪责自负原则下的罪刑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技术服务 犯罪参与 电信网络诈骗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下载PDF
国内协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梦瑶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2-18,共7页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和社会治理需要,协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研究已初具规模。围绕协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讨论和研究。在对电信网络诈骗和协同治理内涵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基础上,从电信网络诈骗协同治理主体和治理...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和社会治理需要,协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研究已初具规模。围绕协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讨论和研究。在对电信网络诈骗和协同治理内涵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基础上,从电信网络诈骗协同治理主体和治理机制角度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进而从权责分配体系构建、机制持续优化和网络社会前瞻性治理视角提出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协同治理 研究现状 研究展望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被害人心理隐损的表征分析及其修复路径研究——基于51份被害人访谈材料的NVivo质性分析
9
作者 王春梅 王一鸣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110,共20页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被害人心理隐损是被害人被骗后心理演化过程中出现的隐性损伤。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被害人心理隐损进行质性研究,厘清被害人被骗后的心理表征,对及时修复被害人心理、促进案件追赃挽损、提高司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都具有...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被害人心理隐损是被害人被骗后心理演化过程中出现的隐性损伤。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被害人心理隐损进行质性研究,厘清被害人被骗后的心理表征,对及时修复被害人心理、促进案件追赃挽损、提高司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采用NVivo12质性研究软件,对51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访谈材料进行文本分析,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被害人在被骗后存在萎靡衰败型心理、创伤应激型心理、乖戾怨恨型心理、恶逆变型心理等心理隐损的现实表征。对此,需要关注被害人的心理健康,警惕其产生报复性逆反犯罪倾向;强化沟通交流,提高追赃挽损的实效性;完善纾困援助,搭建倾诉性交流平台;重视多元主体协同修复,拓展多元化纾困路径,有效修复被害人的心理隐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被害人 心理隐损 NVivo12 追赃挽损 心理修复
原文传递
女性角色在电信网络诈骗被骗过程中的隐性影响——基于社会角色理论
10
作者 杨兆青 闫绍玉 王钊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针对青年女性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危受害群体的社会现象,基于对X省Y市15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女性受害者的调查访问,通过引入社会角色理论,来探析女性角色在其被骗过程中的隐性影响。研究发现,女性受害者的个体自主时间与本体价值判... 针对青年女性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危受害群体的社会现象,基于对X省Y市15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女性受害者的调查访问,通过引入社会角色理论,来探析女性角色在其被骗过程中的隐性影响。研究发现,女性受害者的个体自主时间与本体价值判断均处于被裹挟的困境中。对此,她们借助隔代抚养应对时间逼仄,走进网络空间弥合期待价值,进而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群体。因而,引导现代女性树立积极、理性的角色观,是降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率新的有效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女性受害者 女性角色 角色认同
下载PDF
面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反诈大数据平台建设路径研究
11
作者 吴书逸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7-105,共9页
当前涉诈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多样,实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是提升反诈大数据平台建设水平的必要条件。针对面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反诈大数据平台建设需求,在总体设计上提出了由数据、功能、协同三大中心组成的分层耦合逻辑系统框架;在实... 当前涉诈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多样,实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是提升反诈大数据平台建设水平的必要条件。针对面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反诈大数据平台建设需求,在总体设计上提出了由数据、功能、协同三大中心组成的分层耦合逻辑系统框架;在实现路径上,首先,基于联盟链的分布式数据融合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以实现数据共享和隐私保障;其次,引入综合集成研讨厅模式为具体方案形成落地提供动态循环研判与知识利用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流程。最后,以“时间维—对象维—性质维”框架构建了标准体系,从模块应用和质量保证两方面对系统运行过程形成规范约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数据融合 反诈大数据平台
下载PDF
铁路公安机关侦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难点及对策——以“4·16”电信网络诈骗案为视角
12
作者 赵高旺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23,共8页
近年来,铁路公安机关办理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数和涉案金额都在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案件侦破率和犯罪打击质量也有待提升。究其原因,有路地公安机关警务融合程度不深、铁路公安机关刑侦队伍专业化建设滞后、铁路公检法机关协作力度... 近年来,铁路公安机关办理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数和涉案金额都在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案件侦破率和犯罪打击质量也有待提升。究其原因,有路地公安机关警务融合程度不深、铁路公安机关刑侦队伍专业化建设滞后、铁路公检法机关协作力度有待提升、铁路公安机关的反诈宣传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鉴于此,应借力公安改革,深化路地警务融合;深化铁路公安内部改革,锻造过硬刑侦队伍;完善机制建设,提升刑事诉讼质效;坚持打防并举,全力遏制高发态势,以持续提升铁路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的预防打击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警务 电信网络诈骗 路地警务融合
下载PDF
涉案资金先行返还的制度困境与出路——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喜芬 张一武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13,共13页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涉案资金及时返还是受害人最关心的问题。但是,当前先行返还制度在实践应对中仍存在诸多局限。这主要是因为受“重刑事追诉、轻财物处置”的传统观念影响,先行返还的制度设计未充分关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案资金...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涉案资金及时返还是受害人最关心的问题。但是,当前先行返还制度在实践应对中仍存在诸多局限。这主要是因为受“重刑事追诉、轻财物处置”的传统观念影响,先行返还的制度设计未充分关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案资金在先行返还工作中的特殊性,导致制度上出现适用条件不够灵活、返还机关较为分散以及法院对先行返还的审查纠错缺少规定等问题,致使先行返还制度的适用空间被压缩,也不利于先行返还程序的规范发展与司法控制。为此,应以“金额的准确分配”为目标扩展先行返还的适用范围,并以检察审批制为原则统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案资金的先行返还工作,形成公安申请、检察审批和法院事后审查的分工制约体系。此外,还应增设法院审查规定和程序回转机制,在加强对先行返还进行司法控制的同时也强化公民财产权益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涉案资金 先行返还 审前处置
原文传递
涉诈APP安装包解析及信息应用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娟娟 陈东明 邓旭龙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6-22,共7页
涉诈APP已经成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侦查人员可以从涉诈APP入手,分析网络流数据,深挖背后隐藏的“技术黑手”,为全链条打击犯罪提供线索和帮助。本文探讨了涉诈APP安装包的动、静态解析原理、流程、内容及难点,重点... 涉诈APP已经成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侦查人员可以从涉诈APP入手,分析网络流数据,深挖背后隐藏的“技术黑手”,为全链条打击犯罪提供线索和帮助。本文探讨了涉诈APP安装包的动、静态解析原理、流程、内容及难点,重点阐述了运用解析信息服务侦查破案的途径。通过对被害人手机中涉诈APP的勘查、解析和研判,可以为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提供证据与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涉诈APP 解析 信息应用
下载PDF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与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新民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作为高发犯罪之一,具有犯罪组织稳定化、诈骗手段多样化、主犯的隐蔽性与从犯的胁迫性等特征。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然而,目前对于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国家...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作为高发犯罪之一,具有犯罪组织稳定化、诈骗手段多样化、主犯的隐蔽性与从犯的胁迫性等特征。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然而,目前对于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国家之间的法律不一致、调查取证难度大,追缴资金困难,等等。为了有效遏制跨境电信网络犯罪,应当加强与各国的执法合作,加强边境管理,引导出境人员回流,完善赃款追缴机制,进行全链条打击,实施打击与预防犯罪并重等综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 缅北 跨境侦察协作 犯罪预防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中人力情报力量物建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翔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55,共7页
[研究目的]推动以人力情报为代表的传统侦查手段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中的运用,有助于在犯罪整体防控视角下做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治理工作。[研究方法]通过规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阐释人力情报力量支撑电信网络诈... [研究目的]推动以人力情报为代表的传统侦查手段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中的运用,有助于在犯罪整体防控视角下做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治理工作。[研究方法]通过规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阐释人力情报力量支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的法律依据,并结合人力情报力量在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中运用的现状,探讨人力情报力量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中的物建问题。[研究结论]我国人力情报力量支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的相关立法呈现出“侦查措施授权性立法+情报工作专门性立法+类罪治理针对性立法+部门操作配套性立法”的体系架构。立足“由案到人”和“由人到案”的人力情报力量工作模式,统筹推进人力情报力量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关涉的通信、网络、金融、管控等领域的物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 犯罪侦查 人力情报 侦查手段 情报力量物建
下载PDF
犯罪认定中时空标准的法治逻辑及其控制——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型入罪标准为视角
17
作者 李怀胜 《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93,共16页
犯罪行为发生于时空之中,时空要素广泛存在于我国刑法体系里。在惩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现实压力下,司法解释将时空要素作为诈骗罪的入罪标准,这是对刑法传统定量体系的一次突破。时空标准的直接诱因是为应对信息化背景下诈骗犯罪数额... 犯罪行为发生于时空之中,时空要素广泛存在于我国刑法体系里。在惩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现实压力下,司法解释将时空要素作为诈骗罪的入罪标准,这是对刑法传统定量体系的一次突破。时空标准的直接诱因是为应对信息化背景下诈骗犯罪数额入罪标准的虚置化,体现了司法机关的秩序偏好和功利优先的政策导向,也是客观情势和公共政策共同推动的产物。但时空标准存在以间接事实推定稀释实体公正、实质替换诈骗罪构成要件以及改变我国刑法以行为为中心、以结果为重心的评价标准等问题,因而仅可作为偶发性的司法尝试,不能作为一般性的规则。除了坚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时空标准的限缩解释外,还应在程序和实体两方面完善对时空标准的法治控制,以满足我国刑法犯罪评价体系的人权保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司法解释 时空标准 入罪化 法治控制
原文传递
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电子取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浩亮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5-83,共9页
跨境电子取证过程中,侦查机关在取证前、取证时、取证后三个阶段分别面临线索获取、电子取证、证据采信三重困境。困境的产生不仅源于各国法律规定不一、犯罪形式隐蔽多变,而且与取证技术、取证可适用举措等因素相关联。所以,我们需要... 跨境电子取证过程中,侦查机关在取证前、取证时、取证后三个阶段分别面临线索获取、电子取证、证据采信三重困境。困境的产生不仅源于各国法律规定不一、犯罪形式隐蔽多变,而且与取证技术、取证可适用举措等因素相关联。所以,我们需要广辟多元多方的线索来源、构建取之有道的快捷取证路径、寻求证据认定的最大公约数,以实现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 线索获取 电子取证 证据采信
下载PDF
反电信网络诈骗中个人信息删除权的实现路径
19
作者 朱园伟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2023年第11期72-79,共8页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我国在数字社会中进行前端防控犯罪治理思路的典型转型,其中构建的信息监测共享机制成为政企多方协同治理的范例。该机制授予企业组织一定程度以个人信息工具化利用为特性的用户信息控制权,使得信息主体与信息处...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我国在数字社会中进行前端防控犯罪治理思路的典型转型,其中构建的信息监测共享机制成为政企多方协同治理的范例。该机制授予企业组织一定程度以个人信息工具化利用为特性的用户信息控制权,使得信息主体与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其结果可能表现为个人信息删除权的被迫落空。在信息监测机制通体流程解构为“信息实名-信息留存-风险信息识别-风险信息核验-风险信息共享-中止服务”的程序链条中,包括安全义务主体、信息处理目的、信息留存时限都与删除权的权利场景不相协调。其疏解路径应当分别从《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两法规范体系内进行思考,明确在法理和规范性解释下法定个人信息利用行为对信息删除请求权抗辩的合理性,厘清信息监测共享机制中与义务主体、内容有关的模糊地带,同时对信息留存的时限与方式给予上限性规定,实现两法以个人信息保护为核心的共同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电信网络诈骗 个人信息删除 信息监测共享 个人信息留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