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云贵高原北盘江流域构造地貌特征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樊云龙
潘保田
+4 位作者
胡振波
任大银
陈起伟
刘芬良
李宗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1-761,共11页
云贵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而发生了一系列构造抬升运动。北盘江发源于滇东,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选取北盘江作为研究区,通过提取流域河流地貌参数来研究新构造运动,定...
云贵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而发生了一系列构造抬升运动。北盘江发源于滇东,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选取北盘江作为研究区,通过提取流域河流地貌参数来研究新构造运动,定量化分析研究区的构造地貌特征。利用3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GIS技术提取北盘江水系流域的河流地貌参数,包括子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HI)、流域盆地倾斜指数(AF)、河长阶梯指数(SL)、谷底宽度与谷肩高度比(VF)等,并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断层及地震分布等特征。分析表明:4种地貌参数能很好地反映区域构造运动和地貌特征;垭都—紫云断裂在内的一系列断层系统对北盘江中游地区的河流地貌、水系格局、河谷形态等起到了控制性的作用;北盘江流域的地貌演化过程受地质构造作用影响较大,且区域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参数
构造地貌
数字高程模型(DEM)
北盘江
云贵高原
原文传递
基于构造地貌参数的新构造运动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
18
2
作者
何祥丽
张绪教
何泽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构造地貌是新构造运动与外地质营力以岩石为物质基础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反映新构造运动最为直观的信息载体。构造地貌参数是对内力作用形成地貌的外在形态特征的定量化表达,对于定量化揭示新构造运动信息具有较大的潜力。基于地貌过程对...
构造地貌是新构造运动与外地质营力以岩石为物质基础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反映新构造运动最为直观的信息载体。构造地貌参数是对内力作用形成地貌的外在形态特征的定量化表达,对于定量化揭示新构造运动信息具有较大的潜力。基于地貌过程对构造抬升的敏感响应,河流和山坡地貌形态特征成为记录新构造运动信息理想载体。分析了具有显著影响的基于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河流地貌参数的应用原理,介绍了Martin D.Hurst等2013年在山坡地貌参数对构造隆升延缓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尝试讨论了这些地貌参数对构造抬升的指示意义。认为构造地貌参数能够较好地揭示隐含在构造地貌形态中的新构造运动信息;获取不同时段的地貌参数可以实现对现代构造地貌过程的动态研究,以获取最新的地壳活动信息。但是,构造地貌研究并不能解决构造活动的年代序列问题,同时也难以排除一些非构造因素的影响,目前构造地貌参数在新构造运动中的应用仍处于定性研究的瓶颈阶段。结合构造地貌参数和地质、地貌记录以及实验模拟,建立地貌参数的混合模型是实现利用地貌参数进行新构造运动定量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河流地貌参数
山坡地貌参数
构造抬升
构造地貌参数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构造-地貌形成、气候环境变迁与古人类迁徙的影响
被引量:
32
3
作者
葛肖虹
刘俊来
+1 位作者
任收麦
袁四化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8-714,共17页
对中国新生代以来构造-地貌形成的认识,必须建立新生代重大环境事件的年代序列,既需要不同地区构造变形、隆升年代学的依据,又需要宏观背景的把握.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地貌格架及相关问题,诸如青藏高原的隆升、西部北西西向盆-山地貌和东...
对中国新生代以来构造-地貌形成的认识,必须建立新生代重大环境事件的年代序列,既需要不同地区构造变形、隆升年代学的依据,又需要宏观背景的把握.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地貌格架及相关问题,诸如青藏高原的隆升、西部北西西向盆-山地貌和东部北北东向阶梯状盆-山地貌的形成时代、发育过程等,一直是地学界关注但尚未得到统一认识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青藏高原隆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隆升年代学和古高程信息的数据,使得对其开展定量分析成为可能.青藏高原何时形成现今的高原面貌?这是国内外学者长期争议的科学问题.笔者从20世纪80年代对柴达木盆地及其邻区开展了20余年研究,发现柴达木作为一个现今的高原盆地经历了青藏高原隆升的全过程,高原隆升和环境变迁的所有事件,在盆地的沉积、构造上都有比较完整的记录,因此它可以作为青藏高原隆升大阶段划分的最佳参考时空坐标,并依此提出古近纪期间(55~24Ma)青藏高原整体并未隆升;青藏—闽粤高原的初次隆升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23~17Ma),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基本被夷平;形成现今高原面貌的末次快速隆升发生在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3.6~0.8 Ma)和中更新世之间.新生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和中国构造-地貌格架的形成,直接影响了中国和全球气候环境的变迁以及古人类迁徙的路径,因此需要地质学家、古气候和古人类学家共同探索,对中国及亚洲新生代以来古地貌、古气候变迁的历史和中国古人类的发源与迁徙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通过青藏高原分阶段隆升依据的论证,阐明青藏高原隆升与中国构造地貌形成、气候环境变迁的关系,并探讨中国古人类迁徙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阶段隆升
中国构造-地貌格架
气候环境变迁
古人类迁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贵高原北盘江流域构造地貌特征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樊云龙
潘保田
胡振波
任大银
陈起伟
刘芬良
李宗盟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贵州省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1-76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水河上游北盘江峡谷发育与演化研究"(编号:41501006)
贵州省社发攻关项目"喀斯特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研究"(编号:黔科合SY字[2012]3009)资助~~
文摘
云贵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而发生了一系列构造抬升运动。北盘江发源于滇东,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选取北盘江作为研究区,通过提取流域河流地貌参数来研究新构造运动,定量化分析研究区的构造地貌特征。利用3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GIS技术提取北盘江水系流域的河流地貌参数,包括子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HI)、流域盆地倾斜指数(AF)、河长阶梯指数(SL)、谷底宽度与谷肩高度比(VF)等,并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断层及地震分布等特征。分析表明:4种地貌参数能很好地反映区域构造运动和地貌特征;垭都—紫云断裂在内的一系列断层系统对北盘江中游地区的河流地貌、水系格局、河谷形态等起到了控制性的作用;北盘江流域的地貌演化过程受地质构造作用影响较大,且区域差异明显。
关键词
地貌参数
构造地貌
数字高程模型(DEM)
北盘江
云贵高原
Keywords
Geomorphic
indexes
tectonic
geomorphologic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
DEM
)
Beipanjiang
River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931.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构造地貌参数的新构造运动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
18
2
作者
何祥丽
张绪教
何泽新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雅砻江流域河谷区第四纪地质环境调查与灾害效应研究"(1212011120071)和"青藏高原与贝加尔裂谷动力学背景与古地磁响应"(1212011120182)
文摘
构造地貌是新构造运动与外地质营力以岩石为物质基础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反映新构造运动最为直观的信息载体。构造地貌参数是对内力作用形成地貌的外在形态特征的定量化表达,对于定量化揭示新构造运动信息具有较大的潜力。基于地貌过程对构造抬升的敏感响应,河流和山坡地貌形态特征成为记录新构造运动信息理想载体。分析了具有显著影响的基于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河流地貌参数的应用原理,介绍了Martin D.Hurst等2013年在山坡地貌参数对构造隆升延缓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尝试讨论了这些地貌参数对构造抬升的指示意义。认为构造地貌参数能够较好地揭示隐含在构造地貌形态中的新构造运动信息;获取不同时段的地貌参数可以实现对现代构造地貌过程的动态研究,以获取最新的地壳活动信息。但是,构造地貌研究并不能解决构造活动的年代序列问题,同时也难以排除一些非构造因素的影响,目前构造地貌参数在新构造运动中的应用仍处于定性研究的瓶颈阶段。结合构造地貌参数和地质、地貌记录以及实验模拟,建立地貌参数的混合模型是实现利用地貌参数进行新构造运动定量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河流地貌参数
山坡地貌参数
构造抬升
构造地貌参数模型
Keywords
neo
tectonic
s
fluvial
geomorpholog
y
parameter
hillslope
topography
parameter
tectonic
uplift
tectonic
geomorphologic
parameter
model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构造-地貌形成、气候环境变迁与古人类迁徙的影响
被引量:
32
3
作者
葛肖虹
刘俊来
任收麦
袁四化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防灾科技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8-714,共17页
基金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ZY20120102
+1 种基金
ZY20110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91214301)联合资助
文摘
对中国新生代以来构造-地貌形成的认识,必须建立新生代重大环境事件的年代序列,既需要不同地区构造变形、隆升年代学的依据,又需要宏观背景的把握.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地貌格架及相关问题,诸如青藏高原的隆升、西部北西西向盆-山地貌和东部北北东向阶梯状盆-山地貌的形成时代、发育过程等,一直是地学界关注但尚未得到统一认识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青藏高原隆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隆升年代学和古高程信息的数据,使得对其开展定量分析成为可能.青藏高原何时形成现今的高原面貌?这是国内外学者长期争议的科学问题.笔者从20世纪80年代对柴达木盆地及其邻区开展了20余年研究,发现柴达木作为一个现今的高原盆地经历了青藏高原隆升的全过程,高原隆升和环境变迁的所有事件,在盆地的沉积、构造上都有比较完整的记录,因此它可以作为青藏高原隆升大阶段划分的最佳参考时空坐标,并依此提出古近纪期间(55~24Ma)青藏高原整体并未隆升;青藏—闽粤高原的初次隆升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23~17Ma),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基本被夷平;形成现今高原面貌的末次快速隆升发生在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3.6~0.8 Ma)和中更新世之间.新生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和中国构造-地貌格架的形成,直接影响了中国和全球气候环境的变迁以及古人类迁徙的路径,因此需要地质学家、古气候和古人类学家共同探索,对中国及亚洲新生代以来古地貌、古气候变迁的历史和中国古人类的发源与迁徙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通过青藏高原分阶段隆升依据的论证,阐明青藏高原隆升与中国构造地貌形成、气候环境变迁的关系,并探讨中国古人类迁徙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阶段隆升
中国构造-地貌格架
气候环境变迁
古人类迁徙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multistage
uplifting
tectonic
-
geomorphologic
framework
of
China
migr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分类号
P46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93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云贵高原北盘江流域构造地貌特征分析
樊云龙
潘保田
胡振波
任大银
陈起伟
刘芬良
李宗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4
原文传递
2
基于构造地貌参数的新构造运动研究进展与思考
何祥丽
张绪教
何泽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构造-地貌形成、气候环境变迁与古人类迁徙的影响
葛肖虹
刘俊来
任收麦
袁四化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