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建造,建构 被引量:53
1
作者 爱德华·F·塞克勒 凌琳(译) 王骏阳(校) 《时代建筑》 200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文章追述了"建构"一词在文献中的历史,通过对英语中"结构"、"建造(构造)"和"建构"三个概念的比较,提出"建构是建筑师的视觉呈现之道","结构通过建造得以实现,并且通过建构获得... 文章追述了"建构"一词在文献中的历史,通过对英语中"结构"、"建造(构造)"和"建构"三个概念的比较,提出"建构是建筑师的视觉呈现之道","结构通过建造得以实现,并且通过建构获得视觉表现"。并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揭示了此三者之间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时代建筑》 建筑历史 TOM 栏目 文献 翻译 基础
下载PDF
建筑材料在建筑立面的构造表达——建筑构造技术与建筑外立面设计互动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莺 唐生伟 《福建建筑》 2015年第8期104-105,140,共3页
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得建筑材料越来越多,其建构技术在建筑立面上的运用能使建筑丰富多彩,建筑构造教学不能孤立地将建筑构件做法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本文从石材、金属材料、室外用木质人造板材等方面阐述建筑材料... 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得建筑材料越来越多,其建构技术在建筑立面上的运用能使建筑丰富多彩,建筑构造教学不能孤立地将建筑构件做法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本文从石材、金属材料、室外用木质人造板材等方面阐述建筑材料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创造出耐人寻味的外立面效果的手法,以期望将建筑构造知识对建筑立面方案设计起到启发作用,尤其是简单的立面(如方盒子立面),运用建筑材料的构造方法达到生动的立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材料 构造表达 建筑立面
下载PDF
传统对话科学——当代中国木构建筑设计的创新探索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杰 胡雨辰 《世界建筑》 2022年第11期70-71,共2页
中国传统木构与西方现代工程木体系的交流与对话,形成了本文探索当代木构建筑创新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建筑实例阐述了上海交通大学木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通过“传译”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实践探索所取得的初步进展,试图... 中国传统木构与西方现代工程木体系的交流与对话,形成了本文探索当代木构建筑创新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建筑实例阐述了上海交通大学木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通过“传译”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实践探索所取得的初步进展,试图阐释创新设计中对传统木构空间形式的再现、结构原型重构、建筑材料综合应用的3个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构 建构 传译 建筑表达
下载PDF
"建造"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学工程帕特里克·舒马赫《建构主义》译后记
4
作者 闫超 《时代建筑》 2023年第2期164-167,共4页
建构主义是在计算性工程技术背景下,从参数化主义衍生出的理论概念.这一概念提出了一种将建筑学的建造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结合的可能性.文章作为帕特里克·舒马赫《建构主义》一书的译后记,首先通过对参数化主义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 建构主义是在计算性工程技术背景下,从参数化主义衍生出的理论概念.这一概念提出了一种将建筑学的建造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结合的可能性.文章作为帕特里克·舒马赫《建构主义》一书的译后记,首先通过对参数化主义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揭示了建成环境作用于社会秩序的意义和原理;其次,通过阐释从参数化主义向建构主义的转变,阐释了帕特里克如何将工程建造逻辑作为建筑形式的资源,进而促进社会秩序的建构;最后,文章基于《建构主义》提出了"'建造'作为一种社会学工程"的潜在理论视角,同时也提出了建构主义中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主义 建构主义 环境行为 建构表达 符号系统
下载PDF
基于结构及建造的建构表达浅析
5
作者 倪连宇 张敏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首先将基于结构与建造两个重要的建构元素,从词意、概念界定两方面对建构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概括、阐释,并通过简述评判建构的标准以及对比说明"非建构"使建构更为具象.通过解析一些成功大师的建筑案例,具体地解析了基于结构... 首先将基于结构与建造两个重要的建构元素,从词意、概念界定两方面对建构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概括、阐释,并通过简述评判建构的标准以及对比说明"非建构"使建构更为具象.通过解析一些成功大师的建筑案例,具体地解析了基于结构与建造的建构表达形式以及方法.通过以上方法对基于结构与建造的建构理论进行简要、具体的解释,以期拓展建筑建构相关的研究视野,为建筑设计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非建构 结构 建造 视觉呈现
下载PDF
生态的观念——“中间型态”下竹材的表达和建构
6
作者 董正洋 华峰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3期159-161,共3页
文章通过对当下倡导的生态建材竹材在实际建造操作中面临的状态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中间型态的设计思路和建造策略,并结合竹材所特有的空间表达,重新理解新时期的生态观念,逐步实现竹材的基本营造表达向诗意的空间建构的转向。
关键词 生态观念 中间型态 竹建筑 建构表达
下载PDF
技术人化:探析西方近代高层建筑探索背后的建构内涵
7
作者 吴屹豪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5期175-178,共4页
西方德语体系建构理论的演替与实质,在于以美学观念回溯建筑的建造本源,而在建构话语失声与现代主义思潮勃兴的近代,技术表象背后却暗藏着隐性的建构法则。文章以近代西方沙利文和密斯两位设计先驱的实践为导向,择取高层建筑类型为参照... 西方德语体系建构理论的演替与实质,在于以美学观念回溯建筑的建造本源,而在建构话语失声与现代主义思潮勃兴的近代,技术表象背后却暗藏着隐性的建构法则。文章以近代西方沙利文和密斯两位设计先驱的实践为导向,择取高层建筑类型为参照,考察建构理论延伸的关联脉络,在设计案例中诠释背后的建构内涵,试图为当下建筑创作中,技术与人文、实践与理论的耦合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西方近代建筑 高层建筑 技术 表现
下载PDF
吐鲁番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及其表现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树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具有叠加性质的吐鲁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新构造运动的构造形迹与地貌显示、指出晚第三纪以来周边山地与盆地底部巨大的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乃是深陷盆地形成的关键;盆地中新构造运动形迹十分明显,地貌表现普遍而突出。
关键词 断块运动 吐鲁番盆地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可知”到“可感”——结构理性的知觉转向与结构的诗意呈现
9
作者 李苏豫 陈灏 《华中建筑》 2024年第2期5-9,共5页
该文基于建筑本体与表现的关系,回顾17~20世纪后结构变化发展,阐述结构理性逐渐拓展为强调知觉体验的建构体系,从荷载清晰可视向综合文化地域的复杂性迈进。以结构诗意化表现为切入点,揭示结构与感知的关系,结合案例分析,从结构的模糊... 该文基于建筑本体与表现的关系,回顾17~20世纪后结构变化发展,阐述结构理性逐渐拓展为强调知觉体验的建构体系,从荷载清晰可视向综合文化地域的复杂性迈进。以结构诗意化表现为切入点,揭示结构与感知的关系,结合案例分析,从结构的模糊表达、结构与空间叠合、结构与材料工艺等方面阐述结构知觉化设计策略,为当代结构的诗意呈现提供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理性 建构 结构诗意化 具身感知
下载PDF
建筑气质的建构表达——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仙林校区主运动场看台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兵 《建筑与文化》 2011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本文从整体环境氛围的融入、空间层次的缔造以及结构、材料和空间概念的一体化三个角度入手,对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仙林校区主体育场看台项目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诠释,折射出设计者对建筑气质建构表达的批判性思考。
关键词 建筑气质 建构表达 看台设计
下载PDF
Surface Expressions of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 in Continental Interiors
11
作者 WANG Huilin Claire A CURRIE ZHAN Y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004-1016,共13页
Two-dimensional thermal-mechanical numerical models show that Rayleigh-Taylor-type (RT) gravitational removal of high-density lithosphere may produce significant surface deformation (vertical deflection 〉1000 m) ... Two-dimensional thermal-mechanical numerical models show that Rayleigh-Taylor-type (RT) gravitational removal of high-density lithosphere may produce significant surface deformation (vertical deflection 〉1000 m) in the interior of a continental plate.A reasonable range of crustal strengths and thicknesses,representing a variation from a stable continental interior to a hot orogen with a thick crust,is examined to study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the surface deflection in response to an RT instability.In general,three types of surface deflection are observed during the RT drip event:(1) subsidence and negative topography; (2) uplift and positive topography; (3) subsidence followed by uplift and inverted topography.One key fa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surface expression is the crustal thickness.Models with a thin crust mainly show subsidence and develop a basin.In the thick crust models,surface expressions are more variable,depending on the crustal strength and depth of highdensity anomaly.With weak crust and a deep high-density anomaly,the RT drip is decoupled from the overlying crust,and the surface exhibits uplift or little deflection,as the RT drip induces contraction and thickening of the overlying crust.In contrast,with a strong crust and shallow anomaly,the surface is more strongly coupled with the drip and undergoes subsidence,followed by upl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plate tectonics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ies surface expression crustal flow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