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国创新道路的经济学解析 被引量:68
1
作者 欧阳峣 汤凌霄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3,共13页
中国在创造经济繁荣的同时,怎样创造经济学的繁荣?我们应该通过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经济学说。本文讲述了中国创新道路的故事,并试图提出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包括用市... 中国在创造经济繁荣的同时,怎样创造经济学的繁荣?我们应该通过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经济学说。本文讲述了中国创新道路的故事,并试图提出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包括用市场规模解释大国创新优势的形成,用后发追赶解释模仿创新优势的选择,用经济转型解释自主创新优势的培育。为了构建大国创新道路的经济学话语体系,需要总结中国经济史的经验,对接世界经济史的经验,并利用经济思想史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市场规模 后发追赶 经济转型
原文传递
中印发展潜力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勇 王玺 古明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30,共10页
中国和印度的改革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不同增长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决定了印度和中国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高增长来自高投资、体现式技术进步的贡献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推动,而印度... 中国和印度的改革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不同增长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决定了印度和中国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高增长来自高投资、体现式技术进步的贡献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推动,而印度则更多地依赖技术创新带来的服务业出口以及国内消费的拉动。当前中印两国都面临着深化改革的抉择,互相借鉴对方的优势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中国模式虽然获得了发展的奇迹,但是一系列的因素决定了中国当前的发展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与印度依靠技术进步和服务业发展推动增长的模式相比增长潜力相对不足,但是基于索洛余值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无法反映这点,通过对新古典技术进步模型的改进并对中印两国发展模式和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说明了这点。中国要想保持持续的增长潜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就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发展转型
原文传递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丁明磊 陈宝明 吴家喜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1,共4页
在人类历史城镇化规律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并从战略规划、技术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和需求面政策、地方和基层工作、人才培养5个方面给出了政策... 在人类历史城镇化规律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并从战略规划、技术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和需求面政策、地方和基层工作、人才培养5个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型城镇化 经济转型 政策建议
下载PDF
技术轨道的跃迁与技术创新的演化发展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立超 刘怡君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技术轨道理论研究对技术创新领域有着多年的认识与实践,但就技术轨道的跃迁与技术创新的演化发展二者之间仍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从当前国家战略转型和产业安全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围绕产业技术轨道的形成演化机理,引入能级跃迁理论用... 技术轨道理论研究对技术创新领域有着多年的认识与实践,但就技术轨道的跃迁与技术创新的演化发展二者之间仍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从当前国家战略转型和产业安全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围绕产业技术轨道的形成演化机理,引入能级跃迁理论用于阐释产业技术轨道的演化规律,并进一步揭示技术轨道跃迁的基本动因、主要类型及触发条件,构建产业技术轨道演化的能级跃迁过程模型,提出一种对产业技术创新演化发展进行合理表征的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轨道 技术创新 能级跃迁 演化机制
原文传递
我国转型经济中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吴晓波 张超群 窦伟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中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首先,回顾现有文献以证实这种关系的存在;第二,利用统计数据展示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第三,在文献基础上,利用我国GDP和专利数据来解释技术创新和经济周期的关系;第四,基...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中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首先,回顾现有文献以证实这种关系的存在;第二,利用统计数据展示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第三,在文献基础上,利用我国GDP和专利数据来解释技术创新和经济周期的关系;第四,基于我国转型经济的事实,将其作为背景因素来研究其影响;最后,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是促使经济周期运行的最终原因,同时制度创新在其中起到了约束作用。必须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保持制度的及时跟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周期 专利 转型
原文传递
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创新——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马丽梅 王俊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30,156,共11页
本文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数据,基于能源转型视角,研究可再生能源创新的驱动因素和国别差异。结果发现:政策激励和化石能源价格上涨对可再生能源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家总研发人员投入、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影响... 本文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数据,基于能源转型视角,研究可再生能源创新的驱动因素和国别差异。结果发现:政策激励和化石能源价格上涨对可再生能源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家总研发人员投入、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影响十分有限。这表明当前的研发投入仍然是以化石能源为导向的,且“干中学”效应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并未显现,可再生能源与当前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经济系统兼容性较弱。对不同国家的研究表明,在能源转型初期或能源转型较慢的国家,政策激励是驱动创新的关键因素;在能源转型中后期或能源转型较快的国家,市场与“干中学”效应逐渐发挥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能源转型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负面影响在短期是明显的,而在长期作用有限,“绿色复苏”和“新基建”计划或将助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能源转型 可再生能源 政策激励
下载PDF
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匡立春 于建宁 +1 位作者 张福东 杨艳 《石油科技论坛》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向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多元化方向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高度关注的热点与加快发展的重点。新能源产业是技术、人才与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全球新能源产业与技术呈现快速... 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向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多元化方向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高度关注的热点与加快发展的重点。新能源产业是技术、人才与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全球新能源产业与技术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领域取得可喜成绩,中国新能源发展迈入新阶段。国际大石油公司将绿色低碳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中国石油集团积极拥抱新能源,产业与技术布局取得重要进展。未来亟需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引领公司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 石油公司 能源转型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技术生态的新技术涌现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毛荐其 徐艳红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7,共6页
基于技术生态理论和"涌现"理论,在揭示"涌现"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技术系统具有涌现新技术的特性;分析了生境变化和技术间相互作用两种内外作用力对新技术涌现的影响,以及新技术进入技术生态系统后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基于技术生态理论和"涌现"理论,在揭示"涌现"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技术系统具有涌现新技术的特性;分析了生境变化和技术间相互作用两种内外作用力对新技术涌现的影响,以及新技术进入技术生态系统后带来的影响和作用结果。最后,以移动通信1G到2G的发展为例,分析总结了新技术涌现的过程。从微观角度对技术生态系统中新技术的涌现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把握新技术涌现规律和促进技术创新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生态系统 新技术 涌现 生境 生态位跃迁
原文传递
社会结构、市场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 被引量:7
9
作者 石军伟 付海艳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62,共7页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社会结构与市场结构的技术创新系统模型,来解释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认为企业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行动者,其技术创新行为是一种社会行动,它会受到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作为一种结果,社会结构会影响市场结构,从而...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社会结构与市场结构的技术创新系统模型,来解释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认为企业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行动者,其技术创新行为是一种社会行动,它会受到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作为一种结果,社会结构会影响市场结构,从而两者共同作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的社会资本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推动社会结构、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协调发展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市场结构 技术创新 企业行为 经济转型
下载PDF
“路径依赖”理论与技术、经济及法律制度的变迁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21-128,共8页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路径依赖"的概念及其相关原理先后被应用于技术、经济与法律制度变迁的研究之中。保罗A·戴维和W·B·阿瑟首先对技术演进过程中自我强化机制和路径依赖性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道格拉斯...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路径依赖"的概念及其相关原理先后被应用于技术、经济与法律制度变迁的研究之中。保罗A·戴维和W·B·阿瑟首先对技术演进过程中自我强化机制和路径依赖性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道格拉斯·C·诺思将路径依赖的思想引入到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之中,创立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艾夫纳.格瑞夫以博弈论为基本方法,对文化传统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欧纳A·哈萨维则应用路径依赖理论对普通法环境下的法律变迁进行了规范性分析,为路径依赖理论在法律制度变迁和历史的法与经济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路径依赖理论为上述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方法和观察问题的视角,极大地推动了上述研究领域中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与进展;另一方面,路径依赖理论自身也在其被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了补充、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依赖 技术演进 制度变迁 法律变迁
下载PDF
基于专利的技术跃迁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鲁成 蔡爽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4-69,共6页
文章首先用技术S曲线方法对技术轨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简单说明,重点解释了技术突破和技术跃迁。然后说明了S曲线方法的局限性,接着介绍专利引用指标"技术循环时间",并提出假设:"技术循环时间"曲线斜率的显著变化可... 文章首先用技术S曲线方法对技术轨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简单说明,重点解释了技术突破和技术跃迁。然后说明了S曲线方法的局限性,接着介绍专利引用指标"技术循环时间",并提出假设:"技术循环时间"曲线斜率的显著变化可以说明技术的更新换代及技术进步,并运用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文章最后探讨了技术循环时间与授权专利数量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跃迁 技术创新 技术循环时间
原文传递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关键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超 孙福全 许晔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04-1614,共11页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发布碳中和战略,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本文基于国际能源署清洁能源数据库,从技术领域、技术成熟度、净零排放重要性、主要技术国家和不同领域技术领先国家五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以探究清洁...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发布碳中和战略,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本文基于国际能源署清洁能源数据库,从技术领域、技术成熟度、净零排放重要性、主要技术国家和不同领域技术领先国家五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以探究清洁能源技术重点研发领域及技术领先国家。研究发现:(1)明确了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十大清洁能源技术重点研发领域。(2)锁定了建筑业、能源转型、交通运输业、CO_(2)基础设施和工业五个领域的技术领先国家。(3)梳理了我国清洁能源技术的优势领域。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现状,从前沿技术、研发布局、国际合作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对我国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布局和科技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技术 科技创新 碳中和 能源转型
原文传递
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绿色转型的根本途径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艳 李黎聪 杨征 《太原科技》 2008年第11期15-16,19,共3页
介绍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途径及实现产业绿色转型的基本形式,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园区经济和现代农业等方面,提出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对策... 介绍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途径及实现产业绿色转型的基本形式,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园区经济和现代农业等方面,提出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绿色转型 产业
下载PDF
粮食生产的机械化问题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庆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8-100,共3页
粮食生产机械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机械化生产手段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粮食生产机械化不仅是农业技术变迁的一种自然发展过程,而且与制度变迁密切相关、互... 粮食生产机械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机械化生产手段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粮食生产机械化不仅是农业技术变迁的一种自然发展过程,而且与制度变迁密切相关、互相促进。在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机械化生产 经营规模 资金 效益 剩余劳动力转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跃迁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征驰 高翔宇 +1 位作者 陈文武 伍子祺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9,共17页
本文在利用文本分析法从微观企业层面测度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自动化、智能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自动化、智能化均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智能化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大... 本文在利用文本分析法从微观企业层面测度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自动化、智能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自动化、智能化均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智能化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大。自动化主要通过替代效应和“干中学”效应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智能化主要通过替代效应、互补效应、“干中学”效应与“用中学”效应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以及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具有差异性。本研究为新时代中国利用自动化向智能化的技术跃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 智能化 技术跃迁 全要素生产率 新质生产力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法的人本主义伦理转向——以建构主义的技术观为视角 被引量:6
16
作者 初萌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5-1352,1378,共9页
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因技术理性观的侵蚀而呈现出的失衡状态愈发凸显,隐藏着从局部失衡发展为系统性、结构性失衡的隐患。知识产权与隐私权、“数字人权”、生命健康权等权利的冲突亟待规制。建构主义的技术观从技术产生与运作中“人”... 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因技术理性观的侵蚀而呈现出的失衡状态愈发凸显,隐藏着从局部失衡发展为系统性、结构性失衡的隐患。知识产权与隐私权、“数字人权”、生命健康权等权利的冲突亟待规制。建构主义的技术观从技术产生与运作中“人”的能动因素入手,为这一冲突提供了解决思路。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的建构应当以人本主义为落脚点,从“树立平衡保护观”“培育创新与发展共同体”“构建风险共同体”三重维度培育人本主义知识产权观,从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强化人的主体责任、完善人的基本权利三个层面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知识产权 技术理性 人本主义 伦理转向
原文传递
TRIZ理论在塔式起重机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海青 张明勤 +2 位作者 韩立芳 石海龙 臧德江 《起重运输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12,共3页
介绍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冲突概念和冲突解决原理及问题求解的过程,对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升降过渡节进行了TRIZ解析,并应用TRIZ理论设计出能观察水平度的塔机底盘,得出了塔机创新设计的新方法。
关键词 TRIZ理论 技术冲突 塔式起重机 过渡节
下载PDF
文化与技术融合视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向探索性创新转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余菲菲 张颖 李宗泽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94,共6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但从长期来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偏重于开发性创新,造成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之间的失衡,使其难以抵御恶劣的国际金融环境,阻碍了其持续发展。如何促进其由开发性创新向探索...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但从长期来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偏重于开发性创新,造成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之间的失衡,使其难以抵御恶劣的国际金融环境,阻碍了其持续发展。如何促进其由开发性创新向探索性创新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文化与技术融合的视角切入,综合运用技术战略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产业领域关联—企业主体合作—资源要素整合"的理论框架,借鉴美国迪斯尼公司探索性创新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总结出新技术带动文化产业、文化需求推动技术革新与技术要素与文化创意协同三条创新转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探索性创新 开发性创新 文化与技术融合 转型路径
下载PDF
钢铁工业技术转型与区位变迁 被引量:5
19
作者 童昕 罗朝璇 胡兆量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回顾钢铁工业的技术转型历程,分析对比了长流程和短流程两种技术条件下,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差异及空间格局变迁。在此背景下探讨当前中国钢铁工业转型与区位变迁趋势:首先,基于中国钢铁工业建设历程,阐述了在以长流程工艺为主... 回顾钢铁工业的技术转型历程,分析对比了长流程和短流程两种技术条件下,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差异及空间格局变迁。在此背景下探讨当前中国钢铁工业转型与区位变迁趋势:首先,基于中国钢铁工业建设历程,阐述了在以长流程工艺为主导的发展时期,中国钢铁生产布局从"原料指向"到"交通指向"的变化过程和现状格局。其次,根据中国钢铁统计年鉴资料,描绘2017年中国钢铁工业流程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背后的二元结构成因。最后探讨了随着汽车等产品消费增长带来的废钢产出逐步增加,未来面向循环经济发展转型的钢铁生产区位变化趋势。结论针对当前中国钢铁工业调整现状,提出了以智能化、分布式和绿色循环经济为目标的转型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技术转型 区位 智能化 绿色循环经济 中国
原文传递
经济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洪竞科 黄河 王先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3-2116,共14页
【目的】在技术创新减排效应边际递减背景下,挖掘经济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潜力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和结构分解分析,构建了一个描述经济转型驱动碳减排的解释性框架,运用中国2007—2017年的多区域投... 【目的】在技术创新减排效应边际递减背景下,挖掘经济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潜力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和结构分解分析,构建了一个描述经济转型驱动碳减排的解释性框架,运用中国2007—2017年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以及相应的碳排放数据,分别从产业和空间维度,系统分析能源结构、投入结构、中间生产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与出口结构动态调整对碳减排的贡献,并按全国、区域和地区3个层次分别展开讨论。【结果】①观察期内由于结构变动带来的碳减排量约为1726.82百万t,中国经济实现了从技术降碳到结构减排的动力转换;②中间生产结构优化是结构性减排的支柱力量,且经济部门间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远大于地区间资源要素再配置带来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③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的碳减排效应更为显著,地理区位存在先天劣势的内陆地区并未能实现区域协同联动下的碳减排;④地区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效应间主要表现出“尾部效应”和“规模效应”特征。【结论】经济结构转型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路径,生产侧和需求侧结构优化形成的“双轮驱动”效应有助于持续推动中国低碳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结构转型 技术进步 碳排放 低碳转型 区域协调 结构分解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