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赣两地采茶戏唱腔音乐研究——以粤东北和赣南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董晓梅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7,共3页
粤、赣两地采茶戏是我国采茶戏音乐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戏曲剧种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它凝聚了两地人民长期在劳动生活中艺术创造的智慧结晶。本文从粤、赣两地采茶戏的唱腔音乐入手,对两地采茶戏在演唱的形式、风格、唱腔特点进行了较... 粤、赣两地采茶戏是我国采茶戏音乐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戏曲剧种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它凝聚了两地人民长期在劳动生活中艺术创造的智慧结晶。本文从粤、赣两地采茶戏的唱腔音乐入手,对两地采茶戏在演唱的形式、风格、唱腔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这种深入的研究是必要的,而且对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必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茶戏 唱腔 风格 粤东北 赣南
下载PDF
论保护和发展博白桂南采茶戏的策略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桂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4-27,共4页
博白桂南采茶戏之所以能够在广西博白流行,是因为它的魅力。采茶戏对于博白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有作用的。尤其是现代的演员利用现代的故事,加上对国家政策的正确理解,又擅长采茶戏的唱腔、动作等,把传统与现代两相融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博白桂南采茶戏之所以能够在广西博白流行,是因为它的魅力。采茶戏对于博白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有作用的。尤其是现代的演员利用现代的故事,加上对国家政策的正确理解,又擅长采茶戏的唱腔、动作等,把传统与现代两相融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果能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不妨是一条继承、发展采茶戏,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好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白 采茶戏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清代何元炳《采茶曲》新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章程 邹文栋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0,共5页
清代江西乐平人何元炳,曾作有《采茶曲》组诗八首。经考证,我们发现,该《采茶曲》是何元炳到江西新余蒙山一带旅游时所作,成诗于他赴安徽任职之前。因此,诗歌内容与安徽无关。该诗只能证明,何元炳碰到了很多从湖北黄梅县来蒙山务工的茶... 清代江西乐平人何元炳,曾作有《采茶曲》组诗八首。经考证,我们发现,该《采茶曲》是何元炳到江西新余蒙山一带旅游时所作,成诗于他赴安徽任职之前。因此,诗歌内容与安徽无关。该诗只能证明,何元炳碰到了很多从湖北黄梅县来蒙山务工的茶农,这些茶农在“揀得新茶”后唱茶歌。因为茶歌与以“歌舞演故事”为特征的采茶戏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何元炳的《采茶曲》,无法作为黄梅县在清代是否有采茶戏的证据,以及采茶戏是否向外省传播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诗 茶歌 下河调 采茶戏
下载PDF
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地区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傅丽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46-49,共4页
采茶戏作为赣南和粤北客家地区的文化事项,是赣粤边区代表性的民间戏曲艺术。采茶戏源于赣南,随后向粤北传播并形成了在地性风格特点,从文化本质来说,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具有同根同源性。挖掘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源于采茶... 采茶戏作为赣南和粤北客家地区的文化事项,是赣粤边区代表性的民间戏曲艺术。采茶戏源于赣南,随后向粤北传播并形成了在地性风格特点,从文化本质来说,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具有同根同源性。挖掘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源于采茶戏在赣南和粤北两地的动态传播过程中,赣粤边区的文化环境给二者之间的传播提供极大空间。采茶戏在赣粤边区传播历程是漫长的,它凝聚客家人的精神信仰,维护采茶戏在赣粤边区的文化主体地位,促进采茶戏在赣粤边区的双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粤北采茶戏
下载PDF
论粤北采茶戏与文化旅游的结合 被引量:8
5
作者 谢娜 肖著华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5-7,共3页
粤北采茶戏是韶关历史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粤北采茶戏可以实现同茶文化旅游、客家文化旅游、丹霞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可在韶关旅游城市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粤北采茶戏 茶文化 丹霞文化 客家文化
下载PDF
戏曲字幕翻译的探索与实践——以粤北采茶戏传统剧目《阿三戏公爷》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广涛 彭可欣 陈连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1期158-160,共3页
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非常重大,现代化在发展,人们不断地创造新事物,但是传统文化却受到了新事物的挑战。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为了将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开展戏曲字幕翻译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新... 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非常重大,现代化在发展,人们不断地创造新事物,但是传统文化却受到了新事物的挑战。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为了将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开展戏曲字幕翻译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新途径。本文以笔者自身的粤北采茶戏传统剧目《阿三戏公爷》(以下简称《阿》剧)翻译实践为例,从戏曲翻译理论、地方戏剧本语言风格特点(句式、语序、韵律、衬词、口语化等)以及文化负载词(方言俗语、谚语、成语、人名、专名等)等多个方面来论述戏曲字幕翻译的规律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字幕翻译 采茶戏 《阿三戏公爷》
下载PDF
赣南、粤东北采茶戏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晓梅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1-13,共3页
采茶戏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区的一种本土腔剧种。各地采茶戏在音乐、表演上有一定共性,但又各具特色。赣、粤两地采茶戏作为我国采茶戏文化的两大代表性流派,在形成、发展、传播中相互交流影响,形成了很多共性的表现手法。但在这一过程... 采茶戏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区的一种本土腔剧种。各地采茶戏在音乐、表演上有一定共性,但又各具特色。赣、粤两地采茶戏作为我国采茶戏文化的两大代表性流派,在形成、发展、传播中相互交流影响,形成了很多共性的表现手法。但在这一过程中,各自又与本土文化艺术交汇融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本文以比较学的方法对赣南、粤东北采茶戏进行比较研究,力求在比较的过程中,理清各自的艺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 粤东北 采茶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禁戏事件及其背后的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以赣南客家地区禁演采茶戏为例
8
作者 郑紫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6-110,共5页
采茶戏作为赣南客家地区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之一,反映的是下层民间社会成员的情感意愿、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追求。然而这种看似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的民间文艺形式,却蕴藏着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国家一方面禁演采茶戏,... 采茶戏作为赣南客家地区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之一,反映的是下层民间社会成员的情感意愿、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追求。然而这种看似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的民间文艺形式,却蕴藏着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国家一方面禁演采茶戏,以避免其所承载的思想意识的冲击,甚至同化其社会主流意识;另一方面,又对采茶戏本身的文化功能重新建构,使其为己所用。在禁演与改造,限制与合作的过程中,国家借助于文化的力量,逐步把自身的权力渗透到地方社会。因此禁演采茶戏的过程实质上是国家持续不断地把赣南地方社会纳入主流社会的过程。而赣南采茶戏也在与国家的斗争与合作之中为自己寻求到了一息生存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客家地区 采茶戏 禁戏 国家权力 地方社会
下载PDF
论赣东采茶戏的“草根”特色
9
作者 袁平 汪丽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0-123,共4页
赣东采茶戏经历了"采茶歌舞"、"茶灯"、"采茶戏"三个发展阶段,是从"草根"中成长起来的地方小戏,题材内容上较多反映农村生活,关注草根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特征,语言的乡土气息浓郁,在创作和... 赣东采茶戏经历了"采茶歌舞"、"茶灯"、"采茶戏"三个发展阶段,是从"草根"中成长起来的地方小戏,题材内容上较多反映农村生活,关注草根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特征,语言的乡土气息浓郁,在创作和演唱上均显示了民间艺术适应性强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 采茶戏 特色
下载PDF
论传统音乐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途径——以赣南采茶戏为例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飞 《高教学刊》 2017年第19期108-110,共3页
我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体系的主体沿用了西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发声理论到发声技巧,再到声乐曲目的演唱。尤其是学习美声唱法的同学们,在整个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对于我国传统的文化涉及甚少。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传统文化的传... 我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体系的主体沿用了西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发声理论到发声技巧,再到声乐曲目的演唱。尤其是学习美声唱法的同学们,在整个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对于我国传统的文化涉及甚少。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声乐教学,是我们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最应该思考的课题。文章以赣南采茶戏为例,探讨传统音乐文化应该如何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实现其本身的价值以及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音乐 高校声乐教学 赣南采茶戏
下载PDF
论采茶戏音乐中的“喜剧性”——以粤北传统采茶戏音乐为例 被引量:21
11
作者 孙家国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6-22,共7页
喜剧性是中国戏曲的传统特色,这一特色在众多民间小戏中尤为突出。作为南方小戏的粤北传统采茶戏以其轻快活泼的喜剧戏曲风格,娱乐了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粤北客家人,培育了粤北客家人开放豁达的性格。戏曲喜剧性的构成是多种戏曲构成元... 喜剧性是中国戏曲的传统特色,这一特色在众多民间小戏中尤为突出。作为南方小戏的粤北传统采茶戏以其轻快活泼的喜剧戏曲风格,娱乐了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粤北客家人,培育了粤北客家人开放豁达的性格。戏曲喜剧性的构成是多种戏曲构成元素相互协作的结果,音乐作为戏曲构成的主要元素,在粤北采茶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有限的表达方式向观众传达无限的喜悦,用有限的篇幅承载着无限的客家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采茶戏 音乐 喜剧性
下载PDF
赣南传统采茶戏音乐对现代粤东采茶戏的影响——以《乌云下的歌声》唱腔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范晓君 李琳 《肇庆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8-62,66,共6页
粤东与赣南接壤,同属客家人聚居区,历史上采茶歌舞的交流频繁。而近代、现代、当代粤东采茶戏受赣南采茶戏的影响极大。现代粤东采茶戏《乌云下的歌声》主要唱腔的主题旋律均来自赣南传统采茶戏音乐。赣南传统采茶戏音乐对现代粤东采茶... 粤东与赣南接壤,同属客家人聚居区,历史上采茶歌舞的交流频繁。而近代、现代、当代粤东采茶戏受赣南采茶戏的影响极大。现代粤东采茶戏《乌云下的歌声》主要唱腔的主题旋律均来自赣南传统采茶戏音乐。赣南传统采茶戏音乐对现代粤东采茶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一是对赣南原采茶戏曲调的运用;二是将几首原曲调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新曲调;三是探索板式变化,发展音乐。《乌云下的歌声》的音乐设计突破了传统采茶戏过多套用现有曲调的做法,使原本"歌舞性"音乐唱腔具有"戏剧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传统采茶戏 粤东采茶戏 《乌云下的歌声》
下载PDF
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的张力美
13
作者 刘汉波 肖爱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62,共5页
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屡屡获得国家级大奖和资助,其宝贵的创作经验既有助于推动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地方戏剧的转型升级指明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从美学上来说,该戏通过张弛有度的情节叙事、对立统一的剧本立意、形神兼... 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屡屡获得国家级大奖和资助,其宝贵的创作经验既有助于推动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地方戏剧的转型升级指明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从美学上来说,该戏通过张弛有度的情节叙事、对立统一的剧本立意、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和虚实相生的舞美设计,生成了丰富而充盈的审美张力,展现出摇曳生姿的动态美,极富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八子参军》 艺术张力
下载PDF
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傅丽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2-26,共5页
以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的比较研究为生发点,探析二者在艺术形态上形成共性与个性的缘由。从生态环境、客家方言与民俗等历史因素出发,揭示采茶戏在赣南与粤北为何会产生一枝两叶的文化现象,考察并挖掘二者同根同源的因缘关系,从而在... 以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的比较研究为生发点,探析二者在艺术形态上形成共性与个性的缘由。从生态环境、客家方言与民俗等历史因素出发,揭示采茶戏在赣南与粤北为何会产生一枝两叶的文化现象,考察并挖掘二者同根同源的因缘关系,从而在多元性和区域性等层面展示同一文化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粤北采茶戏 比较
下载PDF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赣南采茶戏的传统与变迁 被引量:5
15
作者 樊凤龙 马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01,共6页
赣南采茶戏所表现出的传统与文化变迁的轨迹,体现着客家文化构建与变动的历史特征。作为汉民族移民文化的一种,在时间潮流与社会动态的促进下,赣南采茶戏传统的形成是赣南客家民系的现实性选择;同时,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异地传播与在地化,... 赣南采茶戏所表现出的传统与文化变迁的轨迹,体现着客家文化构建与变动的历史特征。作为汉民族移民文化的一种,在时间潮流与社会动态的促进下,赣南采茶戏传统的形成是赣南客家民系的现实性选择;同时,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异地传播与在地化,赋予采茶戏民俗性和文化象征性内涵,进而推动该戏曲文化表演语境的动态转移与表演文本的形式扩充。当下,赣南采茶戏不能仅限于表面的、一元化的研究,更应从多维度出发,从历史文本与文化表象着手去探寻更加深层的语法逻辑结构,对其曲文化变迁过程中产生的本质属性、族性问题给予更多的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客家文化 传统构建 历史变迁 文化反本质
下载PDF
袁河采茶戏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16
作者 刘培发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52-55,共4页
袁河采茶戏作为扎根于赣西地区的一个剧种,其发展阶段经历了由“单台戏”到“双台戏”、再到“耍戏”和“本戏”,逐渐成熟,在宜春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袁河采茶戏有一定的价值意蕴,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剧种在传承与发... 袁河采茶戏作为扎根于赣西地区的一个剧种,其发展阶段经历了由“单台戏”到“双台戏”、再到“耍戏”和“本戏”,逐渐成熟,在宜春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袁河采茶戏有一定的价值意蕴,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剧种在传承与发展方面遇到观众群体后继无力、主创人员青黄不接、推广传播程度不高、缺乏剧种间的交流等困境,还需从寻求政策扶持帮助、扩大受众促进传承、对接高校联合培养方面寻求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河采茶戏 新时代 传承发展
下载PDF
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描写的分析研究
17
作者 吕彬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15-421,共7页
抚州采茶戏是抚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戏曲之一。借鉴描写音乐形态学及当代音乐人类学的核心理念,从声音本身、发声的行为与方法、音声中语词描写及相关乐谱等角度,对抚州采茶戏的音乐本体形态进行描写、分析,揭示抚州采茶戏音乐旋律形态... 抚州采茶戏是抚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戏曲之一。借鉴描写音乐形态学及当代音乐人类学的核心理念,从声音本身、发声的行为与方法、音声中语词描写及相关乐谱等角度,对抚州采茶戏的音乐本体形态进行描写、分析,揭示抚州采茶戏音乐旋律形态的规律特征,以推动抚州采茶戏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州采茶戏 描写音乐形态 音乐本体
下载PDF
关于赣南采茶戏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36期36-40,共5页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艺术之一,源于劳动人民上山采茶所唱的“采茶歌”,起源于清代中晚期。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如今遇到了瓶颈,人才和观众流失、新剧目缺乏、推广度不大等...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艺术之一,源于劳动人民上山采茶所唱的“采茶歌”,起源于清代中晚期。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如今遇到了瓶颈,人才和观众流失、新剧目缺乏、推广度不大等问题日益加剧。该次调研通过网络问卷和走访调查找出了赣南采茶戏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想保护发展和传承赣南采茶戏,必须有政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并提出了开发赣南采茶戏衍生商品的解决方法,希望能为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开辟一条光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鄂东北地区传统戏场建筑丛考(上)——戏场建筑的产生极其发展沿革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然 胡江伟 《华中建筑》 2009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该文通过对鄂东北地区现存传统戏场建筑的考证与分析,概述了该地区常见的戏场建筑形式:神庙戏楼、宗祠戏楼和宅院戏楼等,并探讨了该地区传统戏场建筑起源和发展的多种因素。
关键词 鄂东北 戏场建筑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下载PDF
浅论乡音版《临川四梦》对抚州地方戏曲的创新与发展——以第二折《牡丹亭》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夏林 周露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在隆重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之际,汤显祖的家乡抚州市创排了抚州乡音版《临川四梦》,本剧运用古典的盱河高腔,水墨风格的大写意手法及充满梦幻色彩的舞美布景,并融合了多剧种艺术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腔语汇与艺术风格,在戏剧理念... 在隆重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之际,汤显祖的家乡抚州市创排了抚州乡音版《临川四梦》,本剧运用古典的盱河高腔,水墨风格的大写意手法及充满梦幻色彩的舞美布景,并融合了多剧种艺术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腔语汇与艺术风格,在戏剧理念、演唱风格、舞台美术上有重大的突破。以乡音版《临川四梦》中的第二折《牡丹亭》为例,从剧本的编导、戏曲音乐的创作、唱腔表演、舞美设计等方面,探讨乡音版《临川四梦》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川四梦》 盱河高腔 抚州采茶戏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