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技术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方元超 赵晋府 《饮料工业》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论述了各种酶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并预测其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茶饮料 酶技术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快速测定茶饮料茶多酚中儿茶素类组成及含量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爽 黄梦甜 +3 位作者 焦妍津 陶冠军 曾茂茂 陈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70-173,共4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器(UPLC.PDA)N4定茶饮料中没食子酸(GA)和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包括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Pa(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的检测...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器(UPLC.PDA)N4定茶饮料中没食子酸(GA)和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包括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Pa(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的检测方法。采用Kinetex—C18(2.1mm×100mm,1.7gm)色谱柱,以0.1%甲酸(W即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乙腈在10min内从5%达到30%。流速为0.3mL/min,柱温45℃,在波长280nm处进行紫外检测。6种组分在7min内达到完全分离。分别建立了6种物质的标准曲线方程,相关系数在0.9993~0.9999间,其中GA和C在0.25~50mg/L内线性范围良好,EGC、EC、EGCG和ECG在1~100mg/L内线性范围良好。采用固相萃取进行样品净化后,6种组分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5%~98.5%(GA)、95.9%~98.5%(ECG)、97.8%~101.0%(C)、95.5%~96.7%(EC)、95.5%~98.9%(EGC)、95.1%~103.4%(EGCG),相对标准偏差在0.8%~4.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检测器 定量 儿茶素类茶多酚 茶饮料
下载PDF
茶饮料沉淀的成因与澄清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骆锐 邵宛芳 吴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2期95-98,共4页
茶饮料沉淀现象是茶饮料发展关键性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先进技术应用到茶 饮料的发展中来,推动了茶饮料的发展。综合了近年来茶饮料浑浊的形成原因与澄清技术的应用方 面研究进展。
关键词 茶饮料 沉淀 澄清技术 应用
下载PDF
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鉴别评价茶饮料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哲 张泰铭 +3 位作者 方宣启 向凤琴 乔君喜 朱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19-223,共5页
通过向稳态体系"溴酸钠-硫酸锰-硫酸-丙酮"中加入不同的茶饮料,获得来自不同产家、不同品种的茶饮料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计算。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的直观信息、定量信息、相似度计算结果都能很好的将冰红... 通过向稳态体系"溴酸钠-硫酸锰-硫酸-丙酮"中加入不同的茶饮料,获得来自不同产家、不同品种的茶饮料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计算。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的直观信息、定量信息、相似度计算结果都能很好的将冰红茶从其他茶饮料中鉴别出来,且振荡寿命与检测用量有很好的函数关系。通过比较不同掺水量的茶饮料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的参数信息,对茶饮料的质量进行评价。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可为茶饮料的鉴别和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鉴别和评价 化学振荡 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
下载PDF
四种茶饮料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维生素C含量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增辉 曹殷慧 +2 位作者 徐燕 李成网 司武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8-44,共7页
本文检测了四种代表性市售茶饮料中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并研究茶饮料在室温未拆封持续贮藏5个月稳定性和拆封后室温下96 h内各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除原叶绿茶中茶多酚略低于标准GB/T 21733-2008外,其他受试茶饮料各品... 本文检测了四种代表性市售茶饮料中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并研究茶饮料在室温未拆封持续贮藏5个月稳定性和拆封后室温下96 h内各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除原叶绿茶中茶多酚略低于标准GB/T 21733-2008外,其他受试茶饮料各品质成分均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在室温未拆封存储条件下,各种茶饮料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其中各样品中茶多酚在存储第3个月(即9月份)含量下降最明显,维生素C含量在存储第1~3个月(即7~9月份)下降较快,存储5个月后,只有调味绿茶中有维生素C检出,而调味红茶、原叶绿茶及原液红茶均未有维生素C检出。茶饮料开封后96 h内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均明显下降,红茶饮料中维生素C在开封后72 h时只有微量检出,96 h后未有检出。以上结果表明茶饮料不宜长期室温存放,开封后不宜长时间放置。对茶饮料中主要品质成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能够为茶饮料生产、存储及消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茶多酚 游离氨基酸 维生素C 稳定性
下载PDF
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饮料中5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9
6
作者 聂宏骞 杨路平 +2 位作者 毛书青 王国玲 石慧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8-343,共6页
目的:建立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绿茶、红茶及花茶3类茶饮料中的噻嗪酮、联苯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5种农药残留的残留量。方法:以绿茶饮料为基质,考察了分散剂和萃取剂的种类和体积、萃取时间及萃取方式对回... 目的:建立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绿茶、红茶及花茶3类茶饮料中的噻嗪酮、联苯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5种农药残留的残留量。方法:以绿茶饮料为基质,考察了分散剂和萃取剂的种类和体积、萃取时间及萃取方式对回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优萃取条件为以1 mL乙腈为分散剂、100μL氯仿为萃取剂,并将其加入到5 mL的样品溶液中,手摇振荡萃取3 min。结果:5种农残在0.2~2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3~0.9998。检出限为0.04~1.94μg/kg,低、中、高三浓度回收率为95.0%~110.0%,相对标准偏差为1.5%~7.3%,5种农残的富集倍数为32~45。利用所建立方法对市售9种茶饮料进行了5种农残检测,均未检出农药残留。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61.9%~104%。结论:此法操作简单、快速、低耗高效、环境友好,可以为茶饮料中农残检测提供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茶饮料 农药残留
原文传递
茶饮料关键控制点及其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小满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1年第1期80-82,87,共4页
着重分析了茶饮料生产中色泽与沉淀的主要组成成分、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国内外茶饮料生产工艺研究概况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一些有益的控制茶饮料生产的工艺方法。
关键词 茶饮料 色泽 沉淀 关键控制点 生产工艺
下载PDF
抹茶饮料复配稳定剂的筛选 被引量:7
8
作者 许彦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80,共6页
为解决抹茶饮料均匀悬浮的问题,本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抹茶饮料的复合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抹茶饮料的复配稳定剂最佳配方为:抹茶添加量0.8 g/100 mL,黄原胶添加量0.06 g/100 mL,CMC-Na添加量0.04 g/100 mL,卡拉... 为解决抹茶饮料均匀悬浮的问题,本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抹茶饮料的复合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抹茶饮料的复配稳定剂最佳配方为:抹茶添加量0.8 g/100 mL,黄原胶添加量0.06 g/100 mL,CMC-Na添加量0.04 g/100 mL,卡拉胶添加量0.08 g/100 mL,海藻酸钠添加量0.02 g/100 mL,明胶添加量0.06 g/100 mL,琼脂添加量0.02 g/100 mL,糖粉添加量2 g/100 mL,阿斯巴甜添加量0.04 g/100 mL,甜蜜素添加量0.04 g/100 mL,β-环状糊精添加量0.04 g/100 mL。该配方下制备出的抹茶饮料茶汤呈浅绿色,均匀一致,悬浮体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茶 稳定剂 茶饮料
下载PDF
基于低共熔溶剂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法测定茶饮料中68种农药残留
9
作者 王华威 陈文辉 +5 位作者 陈升凡 李倩倩 杜丽平 叶丰 李建勋 李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为同时定量检测茶饮料中68种农药的多残留情况,本研究利用低共熔溶剂(DES)作为萃取剂,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技术对目标农药进行萃取富集,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目标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通过DES提取和涡... 为同时定量检测茶饮料中68种农药的多残留情况,本研究利用低共熔溶剂(DES)作为萃取剂,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技术对目标农药进行萃取富集,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目标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通过DES提取和涡旋离心处理可有效去除茶饮料中的杂质,并将目标农药富集。茶饮料中68种目标农药在1~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关系系数均高于0.996,定量限为0.2~10μg·kg-1,3个添加水平(10、50、100μg·kg^(-1))的平均回收率为59.1%~113.7%,相对标准偏差均<10%。综上,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绿色环保、性能良好等优势,可满足茶饮料中农药多残留的检测要求。本研究结果为茶饮料中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农药残留 分散液液微萃取 低共熔溶剂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茶饮料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元超 姚中铭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1999年第3期10-12,15,共4页
论述了茶饮料开发中的3 个关键性技术:茶乳酪的解决方法、香气的保持及增香和护色。提出了发展茶饮料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茶饮料 茶乳酪 保香 护色 开发 加工技术
下载PDF
β-环状糊精的化学改性及其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一)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元超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9-30,共2页
综述了β- 环状糊精的化学改性方法及其代表产物,介绍了β- 环状糊精在茶饮料生产上的应用,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环糊精 茶饮料 环糊精 改性
原文传递
三种茶饮料对小鼠肠道首过效应及肝脏Cyp3a、Cyp2e1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梅 奇锦峰 +2 位作者 王永辉 刘建敏 韩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12,共8页
目的:研究市售罐装绿茶、冰红茶及茉莉清茶饮料对小鼠肠道首过效应和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P450,CYP)Cyp3a、Cyp2e1的影响。方法:SPF级小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绿茶组、冰红茶组、茉莉清茶组小鼠分别自由饮用绿茶、冰红茶、茉莉清... 目的:研究市售罐装绿茶、冰红茶及茉莉清茶饮料对小鼠肠道首过效应和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P450,CYP)Cyp3a、Cyp2e1的影响。方法:SPF级小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绿茶组、冰红茶组、茉莉清茶组小鼠分别自由饮用绿茶、冰红茶、茉莉清茶7 d。用血中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APAP)的浓度推断肠道首过效应。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肝/肠微粒体,以Bradford法定量蛋白,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Cyp3a、Cyp2e1及血中APAP浓度。结果:绿茶组血中APAP浓度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而冰红茶组与空白组相比则显著降低(P<0.01);绿茶组和冰红茶组小肠Cyp3a酶活性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各供试物组肝脏Cyp3a酶活性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各供试物组肝脏Cyp2e1酶活性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绿茶、冰红茶能显著改变肠道首过效应(绿茶抑制肠道P-gp,诱导肠道Cyp3a;冰红茶则诱导肠道P-gp及肠道Cyp3a;而茉莉清茶对肠道首过效应无影响)。各供试物均诱导肝脏Cyp3a的酶活性,抑制肝脏Cyp2e1的酶活性。故在服用经CYP3A、CYP2E1和P-gp代谢/转运的药物期间,大量或经常饮用上述茶可能影响这些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或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CYP3A Cyp2el P-糖蛋白
下载PDF
酶技术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元超 赵晋府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1999年第1期4-8,共5页
本文论述了各种酶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并预言了其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茶饲料 酶应用 发展方向 生产 酶技术
下载PDF
智舌在茶类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东星 罗之纲 +1 位作者 田师一 邓少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利用智舌对某品牌茶类饮料进行区分辨识试验,初步探索智舌在茶类饮料生产企业内应用的可能性,并为在企业内部建立智舌在线实时监测系统打下基础。试验采用铂、金、钯3个电极组成的传感器阵列,在脉冲频率1、10、100Hz3个频率下进行检测,... 利用智舌对某品牌茶类饮料进行区分辨识试验,初步探索智舌在茶类饮料生产企业内应用的可能性,并为在企业内部建立智舌在线实时监测系统打下基础。试验采用铂、金、钯3个电极组成的传感器阵列,在脉冲频率1、10、100Hz3个频率下进行检测,所得的试验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所测样品进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智舌能够应用于茶类饮料的区分辨识,并且传感器阵列铂(1Hz)金(10Hz)钯(10Hz)的检测结果优于单一传感器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舌 茶饮料 主成分分析 传感器阵列
下载PDF
市售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与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霍江华 郝瑞峰 卢小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3期172-173,共2页
目的了解盐城市市售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对茶饮料中的茶多酚进行测定。结果市售茶饮料茶多酚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绿茶茶饮料的平均含量为636.91mg/kg,乌龙茶和红茶茶饮料次之,花茶茶饮料中... 目的了解盐城市市售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对茶饮料中的茶多酚进行测定。结果市售茶饮料茶多酚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绿茶茶饮料的平均含量为636.91mg/kg,乌龙茶和红茶茶饮料次之,花茶茶饮料中含量最低。茶多酚含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茶多酚的损失率增加,保健功能降低。结论盐城市市售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并有部分样品不能达到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茶多酚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茶饮料色泽劣变及护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晓莉 高彦祥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8-229,共12页
茶饮料滋味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且营养成分丰富,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汤色是评价茶饮料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的茶饮料呈现出不同的色泽,茶汤色泽的呈现是茶汤中各种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物质主要... 茶饮料滋味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且营养成分丰富,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汤色是评价茶饮料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的茶饮料呈现出不同的色泽,茶汤色泽的呈现是茶汤中各种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儿茶素类、黄酮醇及其苷类以及花青素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脂溶性色素。茶汤色泽劣变主要是由于这些物质易受茶饮料加工与贮藏条件的影响,从而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有色物质,致使茶汤变黄、变红、变褐。茶饮料色泽的劣变是制约该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从茶饮料中主要呈色物质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入手,对茶饮料色泽劣变机理和护色技术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茶饮料护色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呈色物质 色泽劣变 护色技术
下载PDF
茶饮料灭菌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元超 梅丛笑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2000年第1期17-19,共3页
介绍了冷灭菌、超高压杀菌、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酶 -葡萄糖氧化酶体系杀菌、超高温杀菌、高温瞬时杀菌、辐照杀菌和溶菌酶杀菌等技术在茶饮料生产上的应用 ,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茶饮料 灭菌技术 冷灭菌 超高压杀菌 应用
下载PDF
白茶饮料的超声波浸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江帆 赵峰 林河通 《武夷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0-25,共6页
探讨超声波浸提技术在白茶纯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针对与超声波浸提效果直接相关的几个主要因素(超声波频率、浸提时间、温度、料液比)对白茶水浸出物的溶出动态进行模拟,并以感官审评为指标研究超声波浸提最佳工艺参数组合:超声波浸提频... 探讨超声波浸提技术在白茶纯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针对与超声波浸提效果直接相关的几个主要因素(超声波频率、浸提时间、温度、料液比)对白茶水浸出物的溶出动态进行模拟,并以感官审评为指标研究超声波浸提最佳工艺参数组合:超声波浸提频率45kHz;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27.5min;茶水比例1:40,浸提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茶水比例、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可以保持白茶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超声波 饮料
下载PDF
外源酶对茶汤贮存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300-3303,共4页
向茶汤中添加不同的外源酶,考察酶的种类、剂量、作用时间对改善茶汤贮存过程中褐变及沉淀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pH 5.5、40℃条件下,0.015 U/mL单宁酶作用1.0 h后,加入2.0 U/mL葡萄糖氧化酶,对茶汤的护色及防沉淀效果最好。
关键词 茶汤 护色 防沉淀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含量
20
作者 李迎丽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0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流动相洗脱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含量。方法以甲醇-水-乙酸为流动相,对饮料进行简单的过滤处理后直接进样测定。结果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52.54635x+47.46411,相关系数r=0.99996;测定咖啡因保...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流动相洗脱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含量。方法以甲醇-水-乙酸为流动相,对饮料进行简单的过滤处理后直接进样测定。结果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52.54635x+47.46411,相关系数r=0.99996;测定咖啡因保留时间的标准偏差为0.087 min,RSD为1.41%;浓度的标准偏差为2.22 mg/L,RSD为1.98%;测定结果的总体回收率在97.5%-98.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2.2%-95.9%之间。结论采用本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具有结果准确、样品处理方法简便、流动相组成简单等优点,适合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可乐型饮料 茶饮料 咖啡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