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富集分析发现,共有106个基因被注释到4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单萜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核糖体、氮代谢、双萜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互作等通路显著富集。有32个差异基因被鉴定为转录因子,分布在16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验证了随机挑选的差异基因在感病叶片和未感病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茶树响应病原菌侵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量基因被诱导或抑制表达,与抗病相关的转录因子被大量激活且上调表达。本研究为深入挖掘茶树抗病基因及进一步研究抗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为6%抗坏血酸水剂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共施在茶园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将6%抗坏血酸水剂45.00 g a.i./hm^(2)和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32.14 g a.i./hm^(2)应用于茶炭疽病和茶饼病防治。[结果]2种药剂共施对...[目的]为6%抗坏血酸水剂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共施在茶园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将6%抗坏血酸水剂45.00 g a.i./hm^(2)和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32.14 g a.i./hm^(2)应用于茶炭疽病和茶饼病防治。[结果]2种药剂共施对茶饼病和茶炭疽病的防效具有协同作用,防效分别达到70.23%、73.67%,与单施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共施的增产效果是对照药剂的6倍。同时,2种药剂共施可提升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而酚氨比显著降低。[结论]6%抗坏血酸水剂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共施可增强茶树抗病性,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富集分析发现,共有106个基因被注释到4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单萜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核糖体、氮代谢、双萜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互作等通路显著富集。有32个差异基因被鉴定为转录因子,分布在16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验证了随机挑选的差异基因在感病叶片和未感病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茶树响应病原菌侵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量基因被诱导或抑制表达,与抗病相关的转录因子被大量激活且上调表达。本研究为深入挖掘茶树抗病基因及进一步研究抗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摘[目的]为6%抗坏血酸水剂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共施在茶园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将6%抗坏血酸水剂45.00 g a.i./hm^(2)和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32.14 g a.i./hm^(2)应用于茶炭疽病和茶饼病防治。[结果]2种药剂共施对茶饼病和茶炭疽病的防效具有协同作用,防效分别达到70.23%、73.67%,与单施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共施的增产效果是对照药剂的6倍。同时,2种药剂共施可提升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而酚氨比显著降低。[结论]6%抗坏血酸水剂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共施可增强茶树抗病性,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