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豆杉幼树异龄叶的功能性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克彤 陈国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9-336,共8页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随叶龄的变化体现了植物的生活史策略,反映着植物对有限资源的权衡与配置特征。本研究以红豆杉幼树异龄叶为对象,测定了3个年龄段叶片的14个功能性状,分析红豆杉叶片老化过程中生态策略的调整方式。结果表明:1年生叶的...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随叶龄的变化体现了植物的生活史策略,反映着植物对有限资源的权衡与配置特征。本研究以红豆杉幼树异龄叶为对象,测定了3个年龄段叶片的14个功能性状,分析红豆杉叶片老化过程中生态策略的调整方式。结果表明:1年生叶的比叶面积显著大于2、3年生叶,3年生叶的叶厚、叶面积、叶体积、叶鲜重和叶干重显著大于1、2年生叶;1年生叶氮、磷含量与氮磷比显著高于2、3年生叶,碳氮比显著低于3年生叶;1年生叶的叶含水量与叶干重、叶厚与叶面积,3年生叶的叶厚与叶面积均表现为斜率显著小于1.0的异速生长关系,2年生叶片的多组叶性状间均显著表现为斜率不等于1.0的异速生长关系。红豆杉1年生叶倾向于光合能力提升,2年生叶侧重于干物质积累,3年生叶注重防御体系构建,异龄叶间功能性状的协调与互补对于维持个体稳态与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化学计量特征 叶龄 异速生长 红豆杉
原文传递
凤阳山红豆杉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姚小贞 丁炳扬 +2 位作者 金孝锋 杨旭 叶立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9-575,共7页
红豆杉为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通过Shannon-wiener生态位计测公式和对称α法(Pianka公式)对凤阳山红豆杉群落的样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凤阳山红豆杉所在群落主要种群的种间关系及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凤阳山红豆杉群落大致... 红豆杉为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通过Shannon-wiener生态位计测公式和对称α法(Pianka公式)对凤阳山红豆杉群落的样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凤阳山红豆杉所在群落主要种群的种间关系及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凤阳山红豆杉群落大致可分成两个群落类型:福建柏-猴头杜鹃林(群落Ⅰ)和褐叶青冈-木荷-甜槠林(群落Ⅱ),其中群落Ⅰ较适合红豆杉生长与更新;红豆杉在群落Ⅰ和群落Ⅱ中的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248、0.337.在所属群落类型中分别排在第10位与第7位,其在群落Ⅱ中对资源的利用率较高;红豆杉在群落Ⅱ与其它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大于群落Ⅰ,说明红豆杉在群落Ⅱ中的潜在竞争较大.推测当资源不足时,红豆杉在群落Ⅱ中极易与其它物种发生资源竞争.总体观之,在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内红豆杉的保护应以生境保护和培育为主,建议将群落类型Ⅰ作为重点保护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群落特征
下载PDF
陕西省秦巴山区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九东 雷颖虎 +2 位作者 冯宁 田先华 杨海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81,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陕西省秦巴山区14个县采集的红豆杉样品中的紫杉醇含量.结果表明:树皮中紫杉醇含量为63~142mg/kg;叶中紫杉醇含量为13~135mg/kg;幼枝和木质部中几乎不含紫杉醇.相同年龄枝和叶中紫杉醇含量差异较大;一、二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陕西省秦巴山区14个县采集的红豆杉样品中的紫杉醇含量.结果表明:树皮中紫杉醇含量为63~142mg/kg;叶中紫杉醇含量为13~135mg/kg;幼枝和木质部中几乎不含紫杉醇.相同年龄枝和叶中紫杉醇含量差异较大;一、二年和三年生枝上叶中紫杉醇含量以三年生最高,一年生最低.不同县生长的红豆杉叶中紫杉醇含量以柞水县最高,树皮中紫杉醇含量以镇安县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红豆杉 紫杉醇 含量
下载PDF
红豆杉种子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技术研究
4
作者 季晓莲 马港振 +2 位作者 戴钊 刘睿 康永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9,共8页
红豆杉种子在自然条件下休眠期长,萌发困难。通过种皮透水性、种胚的萌发特性以及对种子各部分提取液抑制作用的测定,探究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通过不同种子处理条件下其萌发率对比,探究其休眠解除技术。结果表明,新采收的成熟红豆杉... 红豆杉种子在自然条件下休眠期长,萌发困难。通过种皮透水性、种胚的萌发特性以及对种子各部分提取液抑制作用的测定,探究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通过不同种子处理条件下其萌发率对比,探究其休眠解除技术。结果表明,新采收的成熟红豆杉种子种皮透水性较好,胚发育正常,种子活力91.1%;种皮和胚乳中内源抑制物的存在是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流水冲洗、激素浸种、层积沙藏等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红豆杉种子休眠,其中以变温层积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果最为显著,先暖温层积180 d,再低温层积180 d的变温层积可使种子的萌发率达到58.67%;激素浸种效果次之,200 mg·L^(-1) GA_3与10 mg·L^(-1) 6-BA的激素组合进行浸种后层积,种子层积6个月后即有22.33%的萌发率,层积12个月后萌发率达55.00%;流水冲洗+室外层积的种子处理方式也具有较好的效果,种子萌发率可达4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种子休眠 解除休眠 层积
下载PDF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红豆杉种群调查初报
5
作者 师杜娟 杜小建 +2 位作者 韩建亮 王建龙 麻友立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27-30,共4页
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是对其保护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选取11条样线对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片区的红豆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1)该区域内共发现野生红豆杉(胸径≥5.00 cm)45株,生长状况良好,无人为干扰和病... 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是对其保护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选取11条样线对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片区的红豆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1)该区域内共发现野生红豆杉(胸径≥5.00 cm)45株,生长状况良好,无人为干扰和病害,其中3株结种子;自然更新红豆杉幼树(胸径<5.00 cm)6株。(2)野生红豆杉胸径在5.00~46.60 cm,平均胸径为14.97 cm;树高在3.80~12.00 m,平均树高为6.01 m。(3)野生红豆杉呈散生零星分布于河谷,西北、西南坡向的崖壁上,以及海拔1600~1899 m的老龄次生林、针阔混交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红豆杉 种群数量 分布
下载PDF
红豆杉无性繁殖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付秀琴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0-154,共5页
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属于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野生资源保护压力巨大,同时又具有园林绿化和药用价值,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研究红豆杉扦插等快速繁育技术是当前该物种保护和利用的关键任务之一。本研究采用小区试... 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属于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野生资源保护压力巨大,同时又具有园林绿化和药用价值,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研究红豆杉扦插等快速繁育技术是当前该物种保护和利用的关键任务之一。本研究采用小区试验方法,从扦插季节选择、插穗长度、生根剂使用方法、扦插床基质等方面对红豆杉扦插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适宜的红豆杉扦插枝条顺利生根存活的关键环节:在3月份插枝条尚未萌动前,以珍珠岩为扦插基质、将中国红豆杉剪成长度为5-10 cm的扦插枝条,用3 000 mg·kg-1的吲哚丁酸(IBA)浸泡插条处理。上述处理能够保障扦插枝条的愈伤组织形成率、须根数、根长度和根粗壮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生产实践上进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扦插 生根 愈伤组织 保护生物学
原文传递
红豆杉价值评估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睿琪 龚佳怡 +2 位作者 周燕 沈珏 童凌云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为方便当前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的市场交易,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修正系数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红豆杉价值评估模型。通过对15≤地径<20 cm和20≤地径<25 cm两种规格红豆杉的分别评估,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由价值评... 为方便当前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的市场交易,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修正系数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红豆杉价值评估模型。通过对15≤地径<20 cm和20≤地径<25 cm两种规格红豆杉的分别评估,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由价值评估模型得到的两种红豆杉的价格与市场价格接近。因此,该价值评估方法可为今后我国红豆杉或类似珍贵树种的经济价值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资产评估 灰色关联度 修正系数 评估模型
下载PDF
中国红豆杉羟化酶基因TcCYP725A22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廖卫芳 赵盛英 +4 位作者 付春华 刘志国 缪礼鸿 赵春芳 余龙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7-373,共7页
基于中国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 (Pilger)Florin)转录组序列,从中扩增到1个新的P450羟化酶基因 TcCYP725A22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区长1500 bp,共编码499个氨基酸... 基于中国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 (Pilger)Florin)转录组序列,从中扩增到1个新的P450羟化酶基因 TcCYP725A22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区长1500 bp,共编码49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无信号肽,包含1个跨膜区,具有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域。进一步将该基因在酿酒酵母WAT11 中进行异源表达功能研究,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目的蛋白TcCYP725A22可在WAT11中成功表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结果显示,羟化酶TcCYP725A22对底物紫杉素表现出催化活性。依据质谱结果及反应底物紫杉素的分子结构,判断其催化产物可能为添加了2个羟基的紫杉烷新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生物合成途径 羟化酶 红豆杉 基因功能分析
下载PDF
杉木与红豆杉混交林土壤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宏 卢宗军 +3 位作者 陈代喜 邓毅晖 李富洲 梁浩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5期529-533,共5页
调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近自然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土壤中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分析不同林分中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杉木... 调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近自然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土壤中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分析不同林分中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杉木混交林营建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纯林中的脲酶活性极显著高于混交林;混交林中的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纯林。5种土壤酶活性重复内的变异系数均较小,重复间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说明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离散程度较大;过氧化氢酶活性重复间的变异系数较大,在混交林和纯林中分别为47.30%和69.33%。混交林中,脲酶活性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纯林中,脲酶活性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酶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共同参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杉木 红豆杉 混交林
下载PDF
陕西省秦巴山区红豆杉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九东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9-22,共4页
通过样方调查,红豆杉在陕西省秦巴山区的分布区域面积为209.19 km2.利用胸高直径平方方法计算生物量,结果表明:秦岭北坡的平均生物量为1.096 t/hm2,总生物量为1 382.06 t;秦岭南坡的平均生物量为3.91 t/hm2,总生物量为65 199.25 t;大巴... 通过样方调查,红豆杉在陕西省秦巴山区的分布区域面积为209.19 km2.利用胸高直径平方方法计算生物量,结果表明:秦岭北坡的平均生物量为1.096 t/hm2,总生物量为1 382.06 t;秦岭南坡的平均生物量为3.91 t/hm2,总生物量为65 199.25 t;大巴山北坡的平均生物量为1.38 t/hm2,生物量为4 111.02 t.红豆杉生物量的研究可用于对该植物资源保护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生物量 红豆杉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盼华 汪庆 +3 位作者 李亚 姚淦 杨如同 王淑安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2,共4页
以南方红豆杉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南方红豆杉ISSR-PCR扩增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较佳的南方红豆杉ISSR-PCR的反应体系(20μL)为模板DNA 60 ng,10×PCR buffer 2.0μL,25 mmol/L的MgCl21.0μL,2.5 mmol/L的dNTPs ... 以南方红豆杉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南方红豆杉ISSR-PCR扩增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较佳的南方红豆杉ISSR-PCR的反应体系(20μL)为模板DNA 60 ng,10×PCR buffer 2.0μL,25 mmol/L的MgCl21.0μL,2.5 mmol/L的dNTPs 1.0μL,10μmol/L的引物1.0μL和反应酶0.2 U。适宜的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4 min,41个PCR循环(94℃变性30 s,54.5℃退火45 s),72℃延伸80 s,72℃延伸5 min,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ISSR 体系优化 正交设计
下载PDF
曼地亚红豆杉NPR1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12
作者 杜雨晴 袁菊红 +4 位作者 王旭 张恺恺 陈段芬 邱德有 杨艳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48,共9页
目的通过鉴定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中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1(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1,NPR1)家族基因,分析并比较其蛋白结构以及基因表达等差异,为利用NPR1基因提高红豆杉紫杉醇含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 目的通过鉴定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中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1(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1,NPR1)家族基因,分析并比较其蛋白结构以及基因表达等差异,为利用NPR1基因提高红豆杉紫杉醇含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本地化blast对曼地亚红豆杉NPR1基因进行鉴定,通过CD-search、MEGA X、DNAMAN以及MEME在线网站等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保守结构域、进化树构建、多序列比对以及基序分析,利用blast比对转录组数据,预测所获得的NPR1基因在不同组织以及激素和低温处理后的表达模式。结果在曼地亚红豆杉中共鉴定出3个NPR1家族基因,命名为TmNPR1~TmNPR3。研究发现,3个NPR1家族成员均含有BTB_POZ保守结构域,并分成2个亚家族。TmNPR1/2与AtNPR3/4聚在一起,TmNPR3与AtNPR5/6亲缘关系较近。Tm NPR1/2与AtNPR3/4相似,均含有EAR基序(VDLNETP)。表达模式分析发现3个NPR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有所差异,TmNPR1/2在针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TmNPR1响应低温胁迫,且在茉莉酸甲酯和冠菌素激素处理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系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曼地亚红豆杉NPR1家族的3个成员在序列和结构上存在保守性,但也在红豆杉根和针叶的发育以及在低温等不同胁迫和茉莉酸甲酯信号途径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推测具有不同的功能,为揭示TmNPR1s基因功能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红豆杉紫杉醇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曼地亚红豆杉 NPR1家族 生物信息学 紫杉醇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红豆杉潜在适生区的模拟
13
作者 周宇琛 胡菊华 +1 位作者 刘牧 谢官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为了研究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Pilger)Florin)的保护和繁殖,利用红豆杉存在记录与环境因素,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使用红豆杉分布数据,气象以及地形数据,分析影响红豆杉分布的主导环境要素,模拟红豆杉在我国的潜... 为了研究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Pilger)Florin)的保护和繁殖,利用红豆杉存在记录与环境因素,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使用红豆杉分布数据,气象以及地形数据,分析影响红豆杉分布的主导环境要素,模拟红豆杉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区,并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提取了6个影响红豆杉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素,分别为5月平均降水量、4月平均降水量、9月平均降水量、高程、坡度、3月平均降水量,红豆杉的潜在适生区是气候与地形的共同作用结果,春季降水量、高海拔与一定的坡度区间是影响红豆杉分布的主要因素;构建的最大熵模型的评价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33,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精准,生成的红豆杉适生区结果可信;红豆杉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鄂、陕、渝、湘、黔交界处以及闽、浙、赣交界处,高适生区多以高海拔山区为主;高适生区与中适生区分别有6.27%与4.82%的面积处于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可以针对部分高适生区的自然保护地对红豆杉进行就地保护与引种栽培,科学制定红豆杉的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 叠加分析
下载PDF
红豆杉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14
作者 黄泽雕 王文静 +2 位作者 廖梁秀 鲜鹏杰 杨小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6-1134,共9页
目的从红豆杉内生木霉属真菌MPT-009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高分辨率质谱、NMR波谱数据和电子圆二色谱(ECD)计算等方法确定化合物... 目的从红豆杉内生木霉属真菌MPT-009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高分辨率质谱、NMR波谱数据和电子圆二色谱(ECD)计算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通过二倍稀释法评价化合物对8种临床耐药性细菌和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从木霉属真菌MPT-009大米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了一个新的聚酮化合物trichoketide F(1)和6个已知化合物10-deacetylkoningiopisin D(2)、koninginin A(3)、koninginin B(4)、koninginin D(5)、koninginin E(6)、isoharziandione(7)。化合物1对马铃薯黄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菌、棉花枯萎病菌、草莓黑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MIC值为12.5~50μg/mL。结论本文对红豆杉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丰富了木霉属真菌代谢产物,且该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MIC值为12.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木霉属 聚酮 ECD计算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