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中后期广东盐场的地方治理与赋役制度变迁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晓龙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56,共13页
以盐场实现对产盐的管理并为开中法服务是明代财政的一项重要制度。明代盐场制度的本质是税收管理,它经历了从管理生产者与产品的基层行政机构到生产监督机构的转变。就广东盐场的地方治理而言,开中法、央地政策以及州县与盐场赋役关系... 以盐场实现对产盐的管理并为开中法服务是明代财政的一项重要制度。明代盐场制度的本质是税收管理,它经历了从管理生产者与产品的基层行政机构到生产监督机构的转变。就广东盐场的地方治理而言,开中法、央地政策以及州县与盐场赋役关系是理解盐场制度运作和变迁的关键。明代中叶,广东余盐抽银、商引等开中的实施,促成场课折银和场盐"听灶户自卖",开始改变灶户办课的性质。正德以后,朝廷对广东地方余盐盐利的干预,促使盐场管理的重心转向限制余盐私卖、主抓场课无征,引致盐场与州县赋役矛盾的激化。御史解冕及其继任者先后推行的余丁佥补、以田报丁和重造盐册等措施,促成盐场的课与盐分离,进而州县取代盐场,成为场课征收和管理的重要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广东盐场 赋役 盐场制度 开中法 地方治理
原文传递
赋役制度与政区边界——基于明清湘鄂西地区的考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孟凡松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9,117,共11页
在湘鄂西地区,从明初至清雍正年间,土司、卫所等特殊形式的政区与经制州县政区在地理空间上都是彼此毗邻乃至交错的。不同类型的政区意味着不同的赋役制度与管理方式,在土司、卫所与州县势力彼此消长的背景下,更导致了种种土地纠纷与赋... 在湘鄂西地区,从明初至清雍正年间,土司、卫所等特殊形式的政区与经制州县政区在地理空间上都是彼此毗邻乃至交错的。不同类型的政区意味着不同的赋役制度与管理方式,在土司、卫所与州县势力彼此消长的背景下,更导致了种种土地纠纷与赋役规避问题。清雍正间,通过改卫归流与改土归流,三者之间的土地与赋役纠纷随着卫所、土司的取消与州县政区主体地位的确立而逐渐消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役制度 政区边界 容美土司
原文传递
橘化为枳:明一条鞭法的北方困境 被引量:3
3
作者 吕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50,共8页
一条鞭法既是明代东南地区赋役改革的总结,又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赋役制度改革,不仅简化了赋役项目和征收手续,以银代役,而且赋役合一,具备了摊丁入地的因素,为赋役征收的一元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一条鞭法是带有浓厚东南地域色彩... 一条鞭法既是明代东南地区赋役改革的总结,又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赋役制度改革,不仅简化了赋役项目和征收手续,以银代役,而且赋役合一,具备了摊丁入地的因素,为赋役征收的一元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一条鞭法是带有浓厚东南地域色彩的赋役制度,在北方推广时遭到强烈的抵制。通过对一条鞭法在北方推行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探研,探讨区域政策推行全国过程中产生矛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条鞭法 赋役制度 江南 地域差别
下载PDF
生产组织还是税收工具:明中期广东盐场的盐册与栅甲制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龙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3-16,共14页
明代,作为广东盐场管理制度核心的栅甲制并非管理灶户共同作业的生产组织,而是在重新确立一套规范化的赋役体系之下实现场课完纳的税收工具。这套制度是在天顺前后广东盐场场课陷入"无征"危机的情况下,以盐册为基础,编定栅甲... 明代,作为广东盐场管理制度核心的栅甲制并非管理灶户共同作业的生产组织,而是在重新确立一套规范化的赋役体系之下实现场课完纳的税收工具。这套制度是在天顺前后广东盐场场课陷入"无征"危机的情况下,以盐册为基础,编定栅甲,并以栅长、灶排等役来重新实现场课的有效征收。它的实质是结合盐册的场课定额化,确立栅长负责完纳场课的税收机制。随着栅甲制的推行,广东盐场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定,并为实现场课折银奠定了制度基础。回到"区域"的制度实践,我们更能体会盐场制度作为赋役机制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役 盐场制度 灶户 盐册 栅甲
下载PDF
明清时期南粮与北漕供应体制的关系及其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阮宝玉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7,共15页
永乐北迁之后,洪武时期供应京师的漕粮重新分配,形成了运往北京的北漕和运往南京的南粮两个系统。北漕渐以军运为主,南粮仍为民运,两者分征分解。随着明中叶之后南粮北折愈演愈烈和南京运军行粮支领方式的改变,南粮与北漕开始合征,原本... 永乐北迁之后,洪武时期供应京师的漕粮重新分配,形成了运往北京的北漕和运往南京的南粮两个系统。北漕渐以军运为主,南粮仍为民运,两者分征分解。随着明中叶之后南粮北折愈演愈烈和南京运军行粮支领方式的改变,南粮与北漕开始合征,原本负责解运的南粮粮长和北漕粮长之运役合并,南粮考成亦并入北漕体系,运费实现定额化。清代废除明代南京留都地位后,南粮转变为地方兵饷和漕运运费,在延续明代南粮与北漕合征趋势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赋役货币化进程,是明清赋役改革和社会变迁的重要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京制 洪武体制 赋役条鞭 南粮
原文传递
隋炀帝的历史功绩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尚志迈 《张家口师专学报》 1999年第2期53-60,共8页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暴君。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也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创立科举制,重视学校教育;进一步改革中央与地方官制,重订律令;继续推行均田制,改革赋役;致力于开拓西域,促进民族融合;繁荣文化艺术,为南北文化的...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暴君。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也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创立科举制,重视学校教育;进一步改革中央与地方官制,重订律令;继续推行均田制,改革赋役;致力于开拓西域,促进民族融合;繁荣文化艺术,为南北文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修凿南北大运河,流祚无穷。尤其是在大业六年前,隋炀帝可称为一位有为之君。只是由于其治国失策、繁役暴政而落了个身死国灭的可悲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功绩 隋炀帝 杨广 科举制 教育 赋役改革 文化艺术 大运河 民族融合
下载PDF
从“夷狄之国”到“九州一隅”:秦汉时期巴地的华夏化
7
作者 蒙家原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5,154,共12页
“华夏化”是近年来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大热门议题,它主要指某一地区进入和建立起华夏式政治体系,并且当地人群逐渐形成对华夏政治体系与华夏文化的认同过程。随着秦汉时期郡县制度、户籍制度、赋役制度和选官制度等政治制度在巴地的... “华夏化”是近年来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大热门议题,它主要指某一地区进入和建立起华夏式政治体系,并且当地人群逐渐形成对华夏政治体系与华夏文化的认同过程。随着秦汉时期郡县制度、户籍制度、赋役制度和选官制度等政治制度在巴地的逐步确立与不断完善,一整套华夏式政治体系得以在巴地建立,当地人群对于华夏政治体系与华夏文化的认同随之逐渐形成,巴地也最终在这一时期内基本完成了自身的华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郡县制度 户籍制度 赋役制度 选官制度 华夏化
原文传递
明洪武初年浙江黄册的起源与演变
8
作者 尹敏志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8,共12页
据日本静嘉堂藏《汉书》《后汉书》纸背文书,洪武二、三年间,浙江行省处州、温州府已编排里甲,攒造“黄册”。其所编排里甲以一百户为里,其中十户里长,九十户甲首,分成十甲,每年一户里长带领九户甲首应役。五十户以下畸零户由同保百户... 据日本静嘉堂藏《汉书》《后汉书》纸背文书,洪武二、三年间,浙江行省处州、温州府已编排里甲,攒造“黄册”。其所编排里甲以一百户为里,其中十户里长,九十户甲首,分成十甲,每年一户里长带领九户甲首应役。五十户以下畸零户由同保百户里的里长带管,畸零户五十户以上则置立“小黄册”,自行编排里甲轮役。明初户帖是由民户保存的户籍副本,主要功能是核实户口;黄册由政府攒造并保存,主要功能是征发赋役,两者的内容并不直接对应。洪武十四年前,江南地区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百户里甲组织,黄册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洪武十三年,明政府在浙江黄册的基础上改良,翌年开始在全国攒造赋役黄册,增至一百一十户为里,遂为明代定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里甲 江南 赋役制度 纸背文书 黄册
下载PDF
明清洲田与芦课制度的运行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8,共13页
明初,在镇江至九江的江洲上就近砍割芦苇,由工部执掌,以上供物料的方式供应朝廷之需。由明迄清,长江中下游的江面芦洲经历三次重大制度调整:第一次,弘治元年(1488),主要针对镇江至九江段芦洲。南京工部设立芦政主事,在剥离各类芦洲后,... 明初,在镇江至九江的江洲上就近砍割芦苇,由工部执掌,以上供物料的方式供应朝廷之需。由明迄清,长江中下游的江面芦洲经历三次重大制度调整:第一次,弘治元年(1488),主要针对镇江至九江段芦洲。南京工部设立芦政主事,在剥离各类芦洲后,对大部分芦洲征收芦课,正式确立芦政制度。其间经历芦柴的折银化等过程,芦洲之征亦从上供物料转变为“课”;第二次,嘉靖二十七年(1548),朝廷重新整饬芦政体系,芦课以原额的方式仍由南工部执掌,其他大部分芦洲租课上交户部管理,充作边用,此次清查涵盖整个长江中下游江面芦洲,在此过程中,“洲”变为“洲田”,但由于芦洲仍然保持着官有属性,芦课的“租课”性质并未改变;第三次,自顺治三年(1646)开始,芦课在江宁芦政衙门专司与地方官征解藩司间数度摇摆,至康熙十年(1671),最终形成全归户部管辖,由地方官征解藩司的格局,芦课由“课”转变为“杂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课 洲田 芦政 杂赋 赋役制度 上供物料
下载PDF
新资料与新思维:近20年来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研究的重大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明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3-135,共13页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是历代王朝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和劳动力再分配方式的法律体现,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其制度规定及实施状况,对国计民生乃至政权更迭有诸多重大影响,一直是中国传统史学和当代史学关注的经典课题。综观进...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是历代王朝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和劳动力再分配方式的法律体现,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其制度规定及实施状况,对国计民生乃至政权更迭有诸多重大影响,一直是中国传统史学和当代史学关注的经典课题。综观进入21世纪后近20年来的有关成果,由于诸多重大新资料的发现,特别是理论、概念、视角等的更新,从秦汉到明清的赋役制度研究论题得到显著的拓展、深化和细化,同时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赋役制度 新资料 乡村治理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