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和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比较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元松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666-670,共5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和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诊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检查,...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和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诊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采用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检测与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基本手术情况,跟骨关节内骨折在手术前后的长度、宽度、高度、Bhler角、Gissane角等各指标值,手术后Maryland评分、美国足踝协会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与SH-36评分、手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分别为(50.3±4.5)min、(15.8±2.3)m L、(4.3±1.3)d、(4.9±0.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值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在功能、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AOFOS评分、SH-36评分分别为(91.8±1.4)分、(79.3±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 入路 空心钉 内固定 钢板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与宽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廉养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32例和B组(...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32例和B组(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 2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以Maryfand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 <0. 05); A组术后3个月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显著大于B组,跟骨宽度显著小于B组(P <0. 05); A组术后3个月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 <0. 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 25%,显著低于B组25. 00%(P <0. 05)。结论应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改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宽度,促进骨折复位及术后足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空心螺钉 内固定 跟骨骨折 Bohler角 Gissane角 SandersⅢ型 Maryfand评分
下载PDF
外侧“L”型切口入路、跗骨窦入路、改良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磊 武勇 +1 位作者 张舒 周悦悦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889-894,共6页
目的对比外侧“L”型切口入路、跗骨窦入路、改良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4月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SandersⅡ-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4... 目的对比外侧“L”型切口入路、跗骨窦入路、改良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4月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SandersⅡ-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4~67岁,平均33.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0例,道路交通伤12例,挤压伤8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外侧“L”型切口入路组(18例)、跗骨窦入路组(20例)、改良跗骨窦入路组(22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4h、3个月、1年分别进行X线检查,比较三组Gissane角、B hler角、跟骨内翻角及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比较三组术前,术后24h、1年VAS评分,记录三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各时间点Gissane角、B hler角及跟骨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Gissane角、B hler角均大于术前,跟骨内翻角小于术前(P<0.05)。三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以及术后1年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24h、1年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入路组和改良跗骨窦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5%,低于外侧“L”型切口入路组(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入路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其中跗骨窦入路及改良跗骨窦入路的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手术入路 跗骨窦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差异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小思 凌振良 李大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9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接受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Maryfand评分及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均大于术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Maryfan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不仅减少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而且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 空心钉 内固定 钢板
下载PDF
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叶军 白龙 于志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9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并需要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骨折类型按Sanders分型标准。微创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并需要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骨折类型按Sanders分型标准。微创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16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对照组采用经传统"L"形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14例、Ⅲ型9例、Ⅳ型7例)。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足功能的恢复情况,评定治疗的优良率。结果经7~18个月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种患者治疗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对照组有5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伤口换药后约4~8周伤口愈合。结论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固定可靠,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切口 微创治疗 跟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54例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国铭 林世水 周仕国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8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跗骨窦切口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收治的5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14例;年龄22~56岁,平均42.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2例、道路交通伤18...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跗骨窦切口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收治的5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14例;年龄22~56岁,平均42.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2例、道路交通伤18例,其他4例。患者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对其进行经跗骨窦切口入路跟骨解剖钢板方法进行内固定治疗,如有必要则进行植骨手术,评价经跗骨窦微创切口跟骨解剖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X线片显示患者解剖结构恢复良好。Bohlee角平均恢复到38°,Gissane角平均恢复到135°。术后对其进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其中46例获得随访,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以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9%。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外侧跟骨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联用植骨方法,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接受治疗后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微创
下载PDF
跗骨窦损伤类型及与踝关节韧带损伤关联性的MRI检查分析
7
作者 王志炜 万业达 郑敏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损伤患者MRI检查表现类型及与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断跗骨窦病变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跗骨窦发生损伤的230例患者MRI踝关节平扫图像,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06例,观察跗骨窦损伤类型及踝关节韧带的损伤情... 目的探讨跗骨窦损伤患者MRI检查表现类型及与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断跗骨窦病变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跗骨窦发生损伤的230例患者MRI踝关节平扫图像,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06例,观察跗骨窦损伤类型及踝关节韧带的损伤情况,并分析其规律及关联性。结果1)跗骨窦损伤的主要类型有跗骨窦韧带损伤、滑膜/腱鞘囊肿、积液、跗骨窦纤维化。跗骨窦韧带损伤包括颈韧带(CL)、距跟骨间韧带(ITCL)前、后束、伸肌下支持带(IER),其中ITCL前束损伤率最高,接着依次是CL、IER、ITCL后束。2)①CL、ITCL前束损伤呈正相关(r=0.318);②CL、IER损伤呈正相关(r=0.438);③ITCL前束、后束损伤呈正相关(r=0.353)。3)CL损伤时合并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最多,为68.2%,三角韧带(TRL)损伤次之,为33.3%,然后是跟腓韧带(CFL)损伤,为30.3%;ITCL前束损伤时合并ATFL损伤最多,为70.0%,TRL损伤次之,为35.7%,然后是CFL损伤,为21.4%;ITCL后束损伤时合并ATFL损伤最多,为64.6%,TRL损伤次之,为29.2%,然后是CFL损伤,为16.7%。IER损伤时合并ATFL损伤最多,为63.6%,TRL损伤次之,为30.9%,然后是CFL损伤,为16.4%。结论跗骨窦损伤患者MRI检查表现可有多种类型,跗骨窦韧带中ITCL前束、CL较多发生损伤,多为多条同时损伤也可以是单独一条损伤。在ATFL、CFL,TRL损伤时要注意观察跗骨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跗骨窦 跗骨窦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跗骨窦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1 位作者 靳彪 李日保 《武警医学》 CAS 1994年第6期311-315,共5页
解剖观察成尸21具(42侧)下肢,研究了跗骨窦的组成、形态、内容物及跗骨窦三角。跗骨窦由4壁2口组成,外口左右宽29.87mm,中部高14.95mm,前后深19.98mm,朝前外方向与足的长轴间为49.79°。还... 解剖观察成尸21具(42侧)下肢,研究了跗骨窦的组成、形态、内容物及跗骨窦三角。跗骨窦由4壁2口组成,外口左右宽29.87mm,中部高14.95mm,前后深19.98mm,朝前外方向与足的长轴间为49.79°。还观察了跗骨窦内距跟骨间韧带、脂肪和动、静脉等。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起点处在跗骨窦腔外口的下壁。为临床诊治跗骨窦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跗骨窦综合征 解剖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7
9
作者 马林 李焱 +3 位作者 陈小强 邓银栓 周兵华 唐康来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45-249,260,共6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4例(18足),男...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4例(18足),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27~54岁,平均37.8岁;左足5足,右足13足;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1例,重物砸伤1例,摔伤1例。SandersⅡA型2足,ⅡB型5足,ⅡC型1足,ⅢAB型3足,ⅢAC型6足,ⅢBC型1足。受伤至手术4~24d,平均9.2d。所有患者由同一术者行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6周,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进行临床功能及影像学评估;临床评估采用AOFAS后足功能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VAS评分评估;影像学评估包括测量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5.8min;出血量20~200mL,平均75.5mL;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6个月,随访率100%,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裂开、皮缘坏死、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AOFAS评分术前(30.5±1.0)分,末次随访(87.9±6.6)分(P <0.01);末次随访时,Maryland评分结果示优11例,良4例,中3例,平均(89.8±8.6)分,优良率83.3%。术前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6.8±0.3)分、(1.0±0.5)分(P <0.01)。术前和末次随访时Bohler角(17.9±8.6)°、(37.2±6.8)°,Gissane角(104.1±18.7)°、(131.1±8.5)°(P<0.01);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分别由术前(39.5±4.3)mm、(46.7±5.2) mm、(79.7±8.1)mm恢复至末次随访时(49.6±5.1)mm、(37.2±4.2)mm、(82.5±8.8)mm(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创伤小,极少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 复位 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洋 王瑜 +1 位作者 李征宇 姬钢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2771-2774,共4页
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接受治疗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外侧“L... 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接受治疗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实施手术,观察组使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固定实施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Bohler角、Gissane角、根骨中部宽度,以及Maryfand评分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46.76±8.50)mL vs(65.49±12.14)mL]、手术时间[(81.38±16.34)min vs(106.51±23.71)min]、住院时间[(6.21±1.77)d vs(8.06±2.21)d]和骨折愈合时间[(12.02±1.89)周vs(14.47±2.10)周]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根骨中部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Maryfand评分优良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距下关节炎、跟腓撞击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有效帮助骨折复位,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空心钉 内固定 跟骨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令 祝蒙见 +1 位作者 王皓宇 黄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与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跟骨骨折(SandersⅡ~Ⅳ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研究组)32例,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对照组)30例,比较...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与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跟骨骨折(SandersⅡ~Ⅳ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研究组)32例,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AOFAS评分、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等指标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2组病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2组病人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跟骨宽度均小于术前(P<0.05)。结论: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锁定钢板 经跗骨窦入路 经外侧扩大“L”入路
下载PDF
MRI 3D序列对踝关节跗骨窦区的显示价值
12
作者 王志炜 万业达 李天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究2D MRI序列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率;应用3D MRI序列显示跗骨窦韧带,为跗骨窦的扫描技术及疾病的影像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设备,8通道踝关节相控阵线圈,对15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观察2D序列图像对跗骨窦韧带... 目的 探究2D MRI序列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率;应用3D MRI序列显示跗骨窦韧带,为跗骨窦的扫描技术及疾病的影像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设备,8通道踝关节相控阵线圈,对15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观察2D序列图像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情况,利用3D序列进行重建,观察跗骨窦区的显示情况。结果 2D序列中,CL、ITCL在冠状位的显示率最高,CL、ITCL前束在矢状位的显示率次之,ITCL后束在轴位的显示率次之。3D序列可重建出跗骨窦内韧带,这些韧带与矢状面、水平面均成一定角度,在临床工作中可依据此角度对踝关节进行扫描。结论 利用MRI3D序列可完整重建出跗骨窦内韧带并对其进行测量,对诊断跗骨窦内病变提供了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3D序列 跗骨窦 颈韧带 距跟骨间韧带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5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亚兵 刘国辉 刘梦非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65-69,共5页
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入路的手术方法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系统性分析25例(27足)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入路的手术方法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系统性分析25例(27足)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及高度的变化,记录末次随访时的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纳入病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21±4.25)个月。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12足。术后无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的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及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患者术后疗效:优19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为92.6%(25/27)。结论: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手术治疗SandersⅡ、Ⅱ型跟骨骨折短期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跗骨窦 微创
原文传递
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短期疗效
14
作者 张宝飞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4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曲阜市中医院骨科诊治的49例单侧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入路不同分为研究组(n=28)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曲阜市中医院骨科诊治的49例单侧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入路不同分为研究组(n=28)与对照组(n=21)。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切口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骨折纠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长、宽、高纠正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L型入路相比,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且不增加患者疼痛及并发症,两种入路术后跟骨Böhler角、Gissane角、高度、宽度、长度的改善及优良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小切口 SandersⅡ型 跟骨骨折 短期疗效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和外侧“L”型入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研究
15
作者 扈延龄 刘巧聪 +3 位作者 陈晓辉 张成栋 梁承志 李海燕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38-144,共7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和外侧扩大入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32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微创组或切开组,其中微创组17例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组15例采用外侧扩大...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和外侧扩大入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32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微创组或切开组,其中微创组17例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组15例采用外侧扩大“L”型入路,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受伤后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的Böhler角、Gissane角等指标,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纳入患者均获得随访,微创组与切开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8.3±2.6)个月和(19.6±3.3)个月。末次随访时微创组AOFAS评分为(88.2±8.5)分,切开组为(87.4±11.2)分(P>0.05),微创组1例、切开组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距下关节炎(P>0.05)。Böhler角的切开组与微创组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不同组别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010,P=0.921),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201,P=0.000),组别与时间点间无交互作用(F=0.166,P=0.848)。Gissane角的切开组与微创组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不同组别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012,P=0.912),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800,P=0.000),组别与时间点间无交互作用(F=0.500,P=0.060)。微创组和切开组的术后1 d、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的Böhler角、Gissane角相比较得到明显改善(P<0.05)。术后引流量微创组为(30.5±19.3.)ml,少于切开组(150.4±41.2)ml(P<0.05),微创组有1例患者因复位难由外踝尖下向后下弧形延长2~3 cm,微创组术后未见切口坏死感染病例,切开组有3例出现切缘坏死,1例出现皮肤浅表感染(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与外侧扩大L型切口入路相比较在影像学恢复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跟骨骨折 微创
原文传递
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应用微型钢板与内侧支撑螺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早期疗效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飞 何莹 +5 位作者 莫建文 唐文 徐房添 刘俊 杨亚东 陈睿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790-792,共3页
目的: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应用微型钢板与内侧支撑螺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接收46例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应用微型钢板与内侧支撑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总住院天数、... 目的: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应用微型钢板与内侧支撑螺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接收46例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应用微型钢板与内侧支撑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总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贝勒氏恢复情况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总住院天数5~12 d,平均(7±0.4)d,手术时间72~121 min,平均(90.0±2.1)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L,平均(189.0±5.4)mL,住院天数5~12 d,平均(7.0±0.4)d;术后复查X线,其中有2跟骨贝勒氏角不满意,无1例术后发生皮肤坏死或感染等并发症,整体疗效满意。结论:选择应用跗骨窦入路联合应用微型钢板与内侧支撑螺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用时短,出血量少,可术中直视下复位,术后复位效果满意,术后术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跟骨骨折 跗骨窦 跟骨内固定 联合固定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猛 王振 丁龙飞 《中医正骨》 2021年第11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84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分别经跗骨窦切口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84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分别经跗骨窦切口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跗骨窦切口组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均短于L形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形切口组[(75.06±12.38)min,(83.79±16.41)min,t=2.752,P=0.007;(7.14±1.51)cm,(16.48±2.04)cm,t=23.849,P=0.000;(36.34±10.57)mL,(79.35±12.41)mL,t=17.099,P=0.000];所有患者的骨折均愈合,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时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06±2.53)周,(12.34±1.98)周,t=0.565,P=0.574;(82.12±5.97)分,(80.49±6.81)分,t=1.166,P=0.247]。术前2组患者的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及跟骨高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25°±2.37°,13.17°±2.41°,t=0.153,P=0.879;102.36°±8.20°,102.42°±8.29°,t=0.033,P=0.974;(64.68±3.52)mm,(64.71±3.59)mm,t=0.039,P=0.969;(39.34±2.35)mm,(39.41±2.28)mm,t=0.139,P=0.890;(33.86±3.05)mm,(33.74±3.11)mm,t=0.179,P=0.859];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及跟骨高度均较术前增大,跟骨宽度较术前减小(Böhler角:t=46.604,P=0.000;t=46.087,P=0.000;Gissane角:t=11.954,P=0.000;t=10.011,P=0.000;跟骨长度:t=4.268,P=0.000;t=3.824,P=0.000;跟骨高度:t=8.296,P=0.000;t=8.170,P=0.000;跟骨宽度:t=14.158,P=0.000;t=12.477,P=0.000);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及跟骨高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9.63°±2.80°,38.59°±2.64°,t=1.751,P=0.084;121.19°±6.08°,119.72°±7.53°,t=0.984,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固定术 跗骨窦 手术后并发症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和足踝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磊 兰家平 +3 位作者 阳波 王志强 胡超 温洋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189-192,共4页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和足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104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50例,观察组(跗骨窦切口钢板结合空心...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和足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104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50例,观察组(跗骨窦切口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术)5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足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通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评估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较术前上升,观察组Bohler角、Gissane角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跟骨宽度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间跟骨高度、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量表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伤口感染、切口皮肤坏死、腓骨肌腱激惹、创伤性关节炎、腓肠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钢板结合空心螺钉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可有效促进跟骨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改善其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且两者术后并发症相当,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切口小等特点,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足踝关节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钢板 空心螺钉 跟骨骨折 疗效 围术期指标 足踝功能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复位效果观察
19
作者 邵哲 谢晓飞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选择跟骨骨折患者78例(78足),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L型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选择跟骨骨折患者78例(78足),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L型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复位质量(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Maryland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1.25±5.47)vs(92.18±8.39)min]、住院时间[(5.01±1.67)vs(11.85±1.83)d]、切口愈合时间[(14.35±1.03)vs(16.47±2.19)d]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45.38±4.29)vs(84.64±5.72)mL,P<0.05];术后12个月,2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5),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跟骨宽度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Maryland评分优良率(87.18%vs 89.74%)及SF-36评分[(79.42±3.25)vs(80.73±3.6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创伤性关节炎、切口并发症、皮肤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切口愈合,有较好的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 手术治疗 复位
下载PDF
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姚龚 于沈敏 +2 位作者 蔡兵 林文 冷云飞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6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探讨撬拨加手法复位内固定术及跗骨窦微创入路钢板内固定术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按照随机数码表法,随机收集跟骨骨折患者共60例,分为撬拨加手法复位内固定组(撬拨组)及跗... 目的探讨撬拨加手法复位内固定术及跗骨窦微创入路钢板内固定术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按照随机数码表法,随机收集跟骨骨折患者共60例,分为撬拨加手法复位内固定组(撬拨组)及跗骨窦微创入路钢板内固定组(跗骨窦组),其中SandersⅡ型患者共30例,使用撬拨加手法复位内固定的患者15例,使用跗骨窦微创入路内固定的患者15例;SandersⅢ型患者共30例,其中使用撬拨加手法复位内固定的患者15例,使用跗骨窦微创入路内固定的患者15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后的并发症情况,包括术后愈合情况、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等。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患者术后后足功能情况。结果对纳入的60名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15±1.05)个月。在Sanders各分型中,撬拨组与跗骨窦组相比较,其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标准,Ⅱ型跟骨骨折术后优良率为:撬拨组73.33%,跗骨窦组8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撬拨组优良率66.67%,跗骨窦组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SandersⅡ型中,撬拨组与切复组并发症情况相比较,在感染率、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andersⅢ型中,撬拨组与切复组并发症情况相比较,在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与跗骨窦组,撬拨组治疗跟骨骨折的伤口并发症更低,适合用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但由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的增加,该手术方式并不适合于Sanders分型更高的骨折,故对于SandersⅢ型骨折,推荐使用跗骨窦入路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跟骨骨折 撬拨 跗骨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