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44
1
作者 杨彬 王德成 +1 位作者 张兴国 王忠伟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2~68(42.3±12.7...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2~68(42.3±12.7)岁;根据Sanders分型,Ⅲ型23例,Ⅳ型12例。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hler角、Gissane角改变情况,并于术后12个月时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0(14.5±2.0)个月。切口长度4.0~5.5(4.7±0.4)cm。1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切口延迟愈合,腓肠神经损伤1例,随访无钢板外露、松动,无骨折复位丢失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14~28(15.4±4.7)d,骨折愈合时间8~14(9.8±1.9)周。B?hler角由术前的(9.81±14.28)°恢复至术后3 d的(26.35±11.04)°、术后12个月的(25.96±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sane角由术前的(122.54±16.79)°恢复至术后3 d的(120.85±11.88)°、术后12个月的(120.62±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ryland评分由术前的12.66±4.10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92.20±7.82,其中优32例,良2例,可1例。结论 :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切口小,软组织损伤程度低,并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是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跗骨
下载PDF
足跖跗骨骨折的漏诊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龙君 叶锋 +2 位作者 张建军 陈建良 王晓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9期706-707,共2页
足部外伤在日常生活中较容易发生,常出现足背肿胀、压痛、行走不便,至医院就诊,而急诊医师常以摄X线片作为辅助检查来诊断有无骨折。但由于跖骨基底及跗骨为不规则骨,仅靠体检、常规摄X线片较难诊断,且易漏诊,造成延误治疗,并因... 足部外伤在日常生活中较容易发生,常出现足背肿胀、压痛、行走不便,至医院就诊,而急诊医师常以摄X线片作为辅助检查来诊断有无骨折。但由于跖骨基底及跗骨为不规则骨,仅靠体检、常规摄X线片较难诊断,且易漏诊,造成延误治疗,并因此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随着螺旋CT及三维重建检查的出现,此类骨折的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结合自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治疗的漏诊或延迟诊断的16例跖跗骨骨折,予以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跗骨 骨折 诊断
下载PDF
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先天性副舟骨34例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丁帅 彭昊 +2 位作者 方洪松 李皓桓 汪喆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先天性副舟骨的疗效。方法:1985年4月~2003年3月,对34例(55足)先天性副舟骨患者应用改良Kidner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1年,平均12年,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改良Kidner手术是治疗先天... 目的:观察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先天性副舟骨的疗效。方法:1985年4月~2003年3月,对34例(55足)先天性副舟骨患者应用改良Kidner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1年,平均12年,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改良Kidner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副舟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跗骨 手术
原文传递
足跖侧松解和跗骨V形截骨治疗儿童高弓足畸形 被引量:8
4
作者 赫荣国 许瑞江 +5 位作者 王燕 王亚琴 王浩 李浩宇 顾章平 卢强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4-537,共4页
目的 介绍一种软组织和骨性联合手术治疗儿童高弓足畸形的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因神经肌肉性疾病所致的高弓足 /高弓内翻足畸形 15例 19足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遗留高弓足畸形 1例 1足 ,采取足跖侧软组织松解和足跗骨V... 目的 介绍一种软组织和骨性联合手术治疗儿童高弓足畸形的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因神经肌肉性疾病所致的高弓足 /高弓内翻足畸形 15例 19足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遗留高弓足畸形 1例 1足 ,采取足跖侧软组织松解和足跗骨V形截骨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 ,术后用小腿管型石膏固定 6周。主要从足外形的改善、足负重及行走功能和X线测量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平均获得随访 3年 6个月。跗骨截骨均于术后 6~ 8周愈合。术后 10周开始负重和行走。除 3例高弓足畸形复发并后足内翻加重 ,17足外形、足负重及行走功能均明显改善 ,X线测量Meary角由术前平均 2 5°减少至 5°以下。本组优者 8足、良者 9足、差者 3足 ,优良率为 85 .0 %。结论 足跖侧软组织松解和足跗骨V形截骨联合手术是治疗儿童高弓足 /高弓内翻足畸形确实有效的方法 ,对大于 6岁儿童足的生长发育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但是 ,对进行性神经肌肉性病变所致的高弓足 /高弓内翻足畸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跖侧松解 跗骨V形截骨 儿童 高弓足畸形
原文传递
骰骨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俞光荣 于涛 +3 位作者 杨云峰 李兵 袁锋 周家钤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 探讨骰骨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手术治疗的骰骨骨折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8~70岁,平均38.5岁.其中压缩性骨折10例,矢状面劈裂骨折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或螺钉固... 目的 探讨骰骨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手术治疗的骰骨骨折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8~70岁,平均38.5岁.其中压缩性骨折10例,矢状面劈裂骨折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或螺钉固定,配以钢板、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其他中足合并损伤.结果 10例患者获得平均15个月(12~24个月)随访,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5周,平均10周.患者术后平均12周(8~18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评分为73~100分,平均88.6分.结论 骰骨骨折的解剖复位和确切内固定是维持足部正常形态、运动和稳定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 骨折固定术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Herbert钉在足舟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熊文 潘昊 郑琼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3-625,共3页
目的评价Herbert钉应用于足舟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2014年23例足舟状骨骨折患者,术前CT确诊及分型,术中足背前内侧入路,采用导针穿入技术,Herbert钉加压固定,术后石膏固定,循序渐进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均... 目的评价Herbert钉应用于足舟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2014年23例足舟状骨骨折患者,术前CT确诊及分型,术中足背前内侧入路,采用导针穿入技术,Herbert钉加压固定,术后石膏固定,循序渐进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7~10周,平均9周,CT示1例螺钉穿透皮质骨;1例轻度畸形愈合;23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足舟骨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Herbert钉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足跗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马立华 李洪秋 么旺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足跗骨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数字X线摄影检查未发现骨折的足跗骨外伤,采取CT及MRI检查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的80例患者,分析其影像学结果,比较其隐匿性骨折检出例数及总检出率。结果 80例患者C...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足跗骨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数字X线摄影检查未发现骨折的足跗骨外伤,采取CT及MRI检查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的80例患者,分析其影像学结果,比较其隐匿性骨折检出例数及总检出率。结果 80例患者CT检查中39例显示有骨小梁/骨皮质中断,74例常规MRI检查显示外伤性隐匿性骨折直接征象,即损伤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中断处呈条状或线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80例患者均存在骨挫伤征象:骨损伤处松质骨内见不规则网状、片状或地图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征象。CT检查检出率为48.75%,MRI T1WI检查检出率88.75%,MRI T2WI检查检出率100.0%,MRI总检出率显著高于CT(χ~2=36.9,55.1;P<0.05)。结论 MRI可有效诊断足跗骨隐匿性骨折和骨挫伤,若患者足跗骨外伤后经X线或CT检查未发现骨折,但外伤位置持续肿胀、疼痛、不能受力,应辅以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跗骨 隐匿性骨折
原文传递
Müller-Weiss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俞光荣 赵有光 +3 位作者 周家钤 李海丰 杨云峰 李兵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Muller—Weiss病的手术治疗和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11年5月,对15例(15足)Muller—Weiss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26~62岁,平均51.8岁。术前美国足踝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为(42±13... 目的探讨Muller—Weiss病的手术治疗和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11年5月,对15例(15足)Muller—Weiss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26~62岁,平均51.8岁。术前美国足踝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为(42±13)分。根据Maceira分期,2期1例,3期6例,4期4例,5期4例。根据术前评估,采用的手术方法有应用接骨板行距舟楔关节融合术、应用接骨板行距舟关节融合和舟楔关节固定术、应用螺钉行三关节融合术。结果应用接骨板行距舟楔关节融合术10例,应用接骨板行距舟关节融合和舟楔关节固定术3例,应用螺钉行三关节融合术2例。13例患者获得9~38个月随访,平均19.2个月。所有患足都获得融合,融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3.3周。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为(83±6)分,优2例、良10例、可1例。足长度术前为(14.2±1.0)cm,末次随访时为(15.7±0.9)cm(t=11.570,P〈0.05);Meaty角术前为-6.1°±13.1°,末次随访时为1.1°±3.0°(t=2.248,P〈0.05);距跟角术前为4.5°±2.2°,末次随访时为18.0°±4.0°(t=11.700,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舟楔关节固定处接骨板和螺钉断裂1例。结论对Muller—Weiss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 骨坏死 关节融合术
原文传递
^(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痛性足副舟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斌青 宋青凤 +1 位作者 郭树农 郭会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99m) 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痛性足副舟骨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男11例,女21例)临床确诊为痛性足副舟骨患者的^(99m) Tc-SPECT/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别计算同机CT、SPECT/CT显像对其诊断的... 目的:探讨^(99m) 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痛性足副舟骨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男11例,女21例)临床确诊为痛性足副舟骨患者的^(99m) Tc-SPECT/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别计算同机CT、SPECT/CT显像对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不同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2例患者64只足,51只足存在副舟骨,其中痛性足副舟骨35只,均为Ⅱ型。同机CT诊断痛性足副舟骨的灵敏度是40%(14/35)、特异度是81.25%(13/16)、阳性预测值是82.35%(14/17),阴性预测值是38.24%(13/34)。SPECT/CT诊断痛性足副舟骨38只,其中假阳性3只;显示阴性13只,均为真阴性,SPECT/CT诊断痛性副舟骨的灵敏度是100%(35/35)、特异度是81.25%(13/16)、阳性预测值是92.10%(35/38),阴性预测值是100%(13/13)。经比较,SPECT/CT对痛性足副舟骨的诊断准确性高于同机CT显像(P<0.05)。结论:^(99m) 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可准确诊断痛性足副舟骨,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跗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泽坤 吴文娟 +6 位作者 李玉清 张伟 高静 孙锋 王冬梅 丁建平 王泽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跗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4例成软骨细胞瘤的部位分布情况,对其中11例跗骨成软骨细胞瘤的X线和5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1例跗骨成软骨细胞瘤患者中,病变位于距骨6例、跟骨3例、足舟骨2例。距... 目的探讨跗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4例成软骨细胞瘤的部位分布情况,对其中11例跗骨成软骨细胞瘤的X线和5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1例跗骨成软骨细胞瘤患者中,病变位于距骨6例、跟骨3例、足舟骨2例。距骨体后部及跟骨后结节为好发部位,x线表现以膨胀性骨质破坏为主(10/11),局部边缘轻度硬化(11/11),骨嵴常见(9/11),关节面破坏常见(7/11),可见斑点状钙化(6/11);CT对关节面破坏(5/5)、小的骨嵴(5/5)以及细小钙化(2/5)的显示更明显。结论距骨、跟骨是跗骨成软骨细胞瘤好发部位,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应结合其发病部位与其他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母细胞瘤 跗骨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骰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立 孙涛 +14 位作者 朱燕宾 陈伟 赵海涛 孙然 王娟 殷兵 孙家元 刘磊 程家祥 张如云 李彦森 张晓琳 杨宗酉 刘松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骰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骰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骰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骰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蚶问成人骰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统计259例成人骰骨骨折患者,占同期成人跗骨骨折的4.45%,占同期成人足部骨折的1.86%,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0.24%。男181例,女78例,男女比为2.32: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1—30岁(23.55%),高发骨折类型为84-A型(69.50%)。A组87例,男女比为2.00:1;B组172例,男女比为2.51:1,两组患者男女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5.0、42.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成人骰骨骨折占同期成人跗骨骨折、足部骨折及全身骨折的比例均升高,B组16—20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下降,84.B型骨折患者所占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骰骨骨折高发每年龄段为21—30岁,高发骨折类型为8和A型。与前5年比较,后5年16—20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下降,84.B型骨折患者所占比例升高,中位年龄增高,骰骨骨折占同期成人跗骨骨折、足部骨折及全身骨折的比例呈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 骰骨 骨折 流行病学 成年人
原文传递
磁共振成像评估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经Ponseti方法治疗跗骨病理解剖关系
12
作者 张江潮 刘振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9-1024,共6页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评估经Ponseti方法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的跗骨病理解剖的恢复程度。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经Ponseti系列石膏矫形技术治疗先天性马...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评估经Ponseti方法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的跗骨病理解剖的恢复程度。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经Ponseti系列石膏矫形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2例(15足)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例;做MRI扫描时患儿平均年龄为47.7个月,范围是8~96个月;单侧9例(9足),双侧3例(6足)。采用3.0T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双足,获得标准的解剖矢状面、冠状面和横轴面的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选择能够清晰显示解剖结构的最佳切面进行角度测量,包括矢状面:胫骨-跟骨角,距骨-跟骨角;冠状面:胫骨-跟骨角;横轴面:距骨颈角,距骨-舟骨角,距骨-跟骨角。Ponseti方法治疗的CTEV作为观察组,其余正常足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对CTEV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Pirani评分系统对经Ponseti方法治疗后的CTEV进行临床评估。结果全部患足均达到柔软、无痛、灵活、功能正常的跖行足。Pirani评分:治疗前5~6分(平均5.5分),末次随访时0~0.5分(平均0.07分),其中0.5分2足,0分13足。MRI测量结果显示,矢状面:胫骨-跟骨角对照组平均为68.7°,观察组为72.4°(P=0.22),距骨-跟骨角对照组平均为27.4°,观察组为29.9°(P=0.74)。冠状面:胫骨-跟骨角对照组平均为12.2°,观察组为13.1°(P=0.53)。横轴面:距骨颈角对照组平均为28.8°,观察组为32.2°(P=0.30);距骨-舟骨角对照组平均为22.2°,观察组为43.2°(P<0.001);距骨-跟骨角对照组平均为9.8°,观察组为11.9°(P=0.26)。只有横轴面MRI距骨-舟骨角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矢状面MRI显示舟骨向距骨背侧半脱位,1例横轴面MRI显示舟骨向外侧脱位。结论CTEV经过Ponseti方法治疗后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MRI显示Ponseti系列石膏矫形技术成功矫正了CTEV的内翻、高弓和跖屈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磁共振成像 跗骨
原文传递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软组织手术后跗骨骨骼形态变化的病理基础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秋 黄英 +1 位作者 吉士俊 闻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629-632,共4页
目的 :本文阐述了足跗骨形态变化产生的病理基础 ,旨在对临床医生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文通过大量胎足血管灌注研究及对大量手术后远期足部X线片进行分析 ,对骨骼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1)观察了软骨管的发... 目的 :本文阐述了足跗骨形态变化产生的病理基础 ,旨在对临床医生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文通过大量胎足血管灌注研究及对大量手术后远期足部X线片进行分析 ,对骨骼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1)观察了软骨管的发育情况 ,胎龄增加 ,软骨管亦随之增多 ;(2 )观察了距、舟、跟骨的血运分布及来源 ;(3 )按手术术式及年龄对跗骨形态进行了比较 ,胫前肌外移术式组骨骼改变率最低 ,1岁以下手术 ,骨骼畸变率最低。机械性压力不容忽视 ,石膏固定及石膏褥疮的发生率与骨骼畸变有直接关系。结论 :1岁以下手术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最佳年龄 ,胫前肌外移术对血运破坏最小 ,是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软组织松解术 足跗骨 畸变 病理
下载PDF
螺旋CT在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兆立 梁京印 潘志峰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9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分析43例踝关节及跗骨骨折,所有病例均行普通X线摄影和螺旋CT薄层扫描,35例螺旋CT扫描后选择性应用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多平面重组(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结果在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分析43例踝关节及跗骨骨折,所有病例均行普通X线摄影和螺旋CT薄层扫描,35例螺旋CT扫描后选择性应用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多平面重组(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结果在43例骨折病例中,28例(65.1%)普通X线检查报告为阳性的病例经螺旋CT扫描又发现其他部位骨折,15例(34.9%)普通X线检查报告为阴性的病例经螺旋CT确诊为阳性;螺旋CT上骨折线表现为长度、宽度、走行及数量不同的线状低密度影,对粉碎性和撕脱性骨折病例再行SSD和MPR图像重建,进一步明确骨折线的空间走向和碎骨片的形状、大小及空间位置。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跗骨 骨折 普通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下载PDF
成人骰骨相关解剖及其压缩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岩 杜晓健 +4 位作者 张玲 张文龙 陈江华 刘洪达 闫荣亮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骰骨解剖特点,总结骰骨闭合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新鲜冰冻人体足标本进行解剖,分析骰骨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特点。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6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8例(78足)成人骰骨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成人骰骨解剖特点,总结骰骨闭合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新鲜冰冻人体足标本进行解剖,分析骰骨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特点。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6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8例(78足)成人骰骨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8例;年龄19~64岁,平均38.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72 h,平均8.5 h。致伤原因:扭伤26例,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21例,重物压伤18例。按骰骨骨折分型标准分为Ⅰ型8足、Ⅱ型42足、Ⅲ型28足。5例(5足)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采用膝下石膏托外固定保守治疗;73例(73足)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58例(58足)术中采用植骨修复遗留缺损。术后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足部疼痛肿胀情况。术后1年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足部功能。结果骰骨解剖观察显示:骰骨内侧长、外侧短,主要为松质骨;骰骨主要与第4、5跖骨基底、第3楔骨、跟骨周围骨质相关节,其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组织保护。78例(78足)骰骨压缩骨折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年,平均33个月。5例(5足)保守治疗患者,伤后6~8周畸形愈合。7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9例(9足)骨折复位不充分,术后6~8周畸形愈合;64足骨折复位充分,术后8~12周骨折愈合。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微型钢板引起的腓骨肌腱激惹、断裂,无骨关节炎、足外侧柱短缩及骰骨处明显疼痛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根据AOFAS标准评分75~97分,平均93.5分;依据评分评定足部功能:优64例(64足),良14例(14足)。结论通过对新鲜人体足标本的解剖观察,了解其解剖形态特点,对骰骨压缩骨折的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对于骰骨闭合压缩骨折,采用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内固定的方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 骰骨 骨折 压缩性 解剖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足骨血管孔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1 位作者 王鹏 单娜娜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3期87-88,共2页
目的 :了解足骨血管孔的分布情况 ,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观测跗骨、跖骨和趾骨血管孔的数目及部位。结果 :①跗骨中的第二楔骨血管孔最少 ,平均为 6 .2 3± 2 .31个 ,滋养孔 2 .4 6± 1.0 4个 ;跟骨血管孔最多 ,平均为 38... 目的 :了解足骨血管孔的分布情况 ,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观测跗骨、跖骨和趾骨血管孔的数目及部位。结果 :①跗骨中的第二楔骨血管孔最少 ,平均为 6 .2 3± 2 .31个 ,滋养孔 2 .4 6± 1.0 4个 ;跟骨血管孔最多 ,平均为 38.8± 5 .12个 ,滋养孔 8.5 5± 3.10个。②跖骨中段滋养孔 ,1孔者最多占 85 .2 3%。③跖骨近、中、远节均有血管孔 ,其中滋养孔数目不恒定 ,趾骨中段滋养孔出现率为 4 2 .0 %。结论 :足骨均有血管孔 ,多数分布在足骨底面、内侧面和背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骨血管孔 解剖学 观测 足外科 形态学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跗骨形态与两性分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华香 胡海洋 +1 位作者 穆广亚 赵晓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3-868,共6页
观察太行山猕猴跗骨形态结构,并初步探讨其两性分化的模式。根据猕猴齿式及骨垢愈合程度选择成年太行山猕猴跗骨标本52例(雄性15例,雌性37例)。选择4块跗骨(舟骨、骰骨和2块楔骨)的5个形态变量进行观察。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 观察太行山猕猴跗骨形态结构,并初步探讨其两性分化的模式。根据猕猴齿式及骨垢愈合程度选择成年太行山猕猴跗骨标本52例(雄性15例,雌性37例)。选择4块跗骨(舟骨、骰骨和2块楔骨)的5个形态变量进行观察。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组间差异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猕猴跗骨5个变量的两侧差异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雄性大于雌性;第3楔骨的前关节间宽性差最大(F=85.719,P<0.001);其次是舟骨的前关节宽(F=54.213,P<0.001)和第1楔骨的前关节间长(F=51.865,P<0.001)。猕猴足骨与其他灵长类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猕猴跗骨与人类跗骨形状和数量不同,存在着物种、生活习性和运动类型等差异,研究猕猴跗骨的形态结构和性差对生物进化和种间比较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跗骨 形态 性差
下载PDF
足中跗骨联合截骨治疗儿童蚕豆足畸形 被引量:1
18
作者 梅海波 赫荣国 +3 位作者 唐进 刘昆 伍江雁 易银芝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33-537,共5页
目的介绍足中跗骨联合截骨(外侧骰骨闭合性楔形截骨和内侧楔状骨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之蚕豆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至今,采用该方法治疗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之蚕豆足畸形共24例2... 目的介绍足中跗骨联合截骨(外侧骰骨闭合性楔形截骨和内侧楔状骨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之蚕豆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至今,采用该方法治疗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之蚕豆足畸形共24例28足,具体操作方法:足中跗骨联合截骨分别在足内、外侧作两个手术切口,Ⅰ期进行骰骨的闭合性楔形截骨(基底位于背外侧)与内侧楔状骨冠状面开放性楔形截骨(截骨点位于其中点)。在骰骨截除楔形骨块后,将该楔形骨块嵌入内侧楔状骨截骨间隙内,产生前足外展、中足内旋和骰骨截骨间隙闭合的作用,并使用自制门形钉固定两处截骨。并对随访两年以上的14例16足从临床外观和放射学的角度测量评价该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超过2年者总计为14例16足,其临床外观和放射学改变均有明显改善,跟骨-第四跖骨角从术前平均-32°改善到术后平均-16°,距骨-第一跖骨角从术前平均18°改善到术后平均-4°,但有1足发生内侧楔状骨移植骨块移位,导致矫形丢失。结论足中跗骨联合截骨是治疗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或称之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后的遗留畸形)之“蚕豆足”畸形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肯定,且不需要更多的软组织松解,适用于4岁以上或内侧楔状骨已经良好骨化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 跗骨 截骨术
原文传递
跟骨骨巨细胞瘤行刮除植骨术一例长期随访报道
19
作者 徐明 郑凯 于秀淳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557-559,共3页
跟骨是跗骨重要组成部分,和前足一起构成足的纵弓,在日常行走中起到重要作用。跟骨肿瘤发病率低,相对于肢体其它部位,跟骨肿瘤可早期出现疼痛、肿胀,特别是侵袭性肿瘤。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 跟骨是跗骨重要组成部分,和前足一起构成足的纵弓,在日常行走中起到重要作用。跟骨肿瘤发病率低,相对于肢体其它部位,跟骨肿瘤可早期出现疼痛、肿胀,特别是侵袭性肿瘤。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骨肿瘤,约占国人原发性骨肿瘤14%-20%,GCT好发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占全身各部位GCT的60%-70%,而跟骨GCT发病率极低,Campanacci等吲回顾分析了327例GCT,仅有2例发生在跟骨,发病率仅为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跗骨 骨巨细胞瘤
原文传递
第一跖跗关节和舟楔关节轴向应力下活动度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胡孙君 俞光荣 +2 位作者 杨云峰 黄四平 王明鑫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第1跖跗关节和舟楔关节在足部结构完整状态时受距小腿轴向应力下不同乎面的运动范围,了解其活动度,为临床诊治相关足部疾患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数据。方法利用电子万能实验机对7个成人新鲜冰冻足部完整状态标本分别加载以0... 目的通过测量第1跖跗关节和舟楔关节在足部结构完整状态时受距小腿轴向应力下不同乎面的运动范围,了解其活动度,为临床诊治相关足部疾患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数据。方法利用电子万能实验机对7个成人新鲜冰冻足部完整状态标本分别加载以0、100、400、700N垂直负荷并采集数据。通过数字散斑相关计算软件对由图像采集仪采集的原始灰度图像进行计算,最终获得第1跖跗关节在矢状面和水平面的转角位移以及舟楔关节在矢状面的转角位移。结果在700N载倚下,第1跖跗关悔欠状面转角位移仅为1.81°±0.63°,水平面仅为1.56°±0.59°,舟楔关节矢状面转角位移仪为1.09°±0.56°。结论第1跖跗关节以及舟楔关节具有一定的活动度,但仍属于微动关节,住轴向负重下活动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疾病 跗骨 足关节 数字散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