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套损井开窗侧钻水平井挖潜剩余油技术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恩远 夏柏如 +1 位作者 赵士强 艾教银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套损井开窗侧钻水平井技术是大庆油田针对套损井综合治理和长垣老区油田剩余油挖潜的需要开展的一项试验研究。该技术立足套损井区目的层精细描述的研究成果,采取相应的修井措施对高含水或低产液的套损井进行修井,确保开窗点以上套管完... 套损井开窗侧钻水平井技术是大庆油田针对套损井综合治理和长垣老区油田剩余油挖潜的需要开展的一项试验研究。该技术立足套损井区目的层精细描述的研究成果,采取相应的修井措施对高含水或低产液的套损井进行修井,确保开窗点以上套管完好,下部及射孔井段水泥有效封固。选定套损井段上部的完好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钻开目的层。工艺包括套损井的选井选层和修井要求、开窗位置的确定、钻具及施工参数、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及完井方式等。该技术作为一种修井、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工艺,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为这类套损井的修复利用和老区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探索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损井 开窗侧钻 水平井 挖潜剩余油
下载PDF
海上低幅背斜砂岩油田挖潜稳产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苏崇华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CAS 2007年第3期176-178,183,共4页
南海已开发低幅背斜砂岩油田有20余个,可采储量约占南海已开发油田可采储量的80%;目前这些油田中有相当一部分采出程度已超过35%并进入中高含水期,产量递减明显,挖潜稳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余或正在建设或刚投产。总结提出了海上低幅背... 南海已开发低幅背斜砂岩油田有20余个,可采储量约占南海已开发油田可采储量的80%;目前这些油田中有相当一部分采出程度已超过35%并进入中高含水期,产量递减明显,挖潜稳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余或正在建设或刚投产。总结提出了海上低幅背斜砂岩油田挖潜稳产技术,其要点:应用开发地震技术,精细构造研究,发现、落实微构造(珠江口盆地西部油田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可识别出幅度为8m的微构造);加强地质油藏研究,确定出剩余油富集区;应用水平井技术提高产能;采用先进钻采技术及工艺实现低成本采油,提高整体开发效益。该项技术用于文昌13-2油田挖潜稳产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背斜 砂岩油田 挖潜稳产 微构造 剩余油 水平井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动静结合挖潜对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文龙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1期50-57,共8页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综合含水率目前已跃居全油田第二高,如何找准剩余油分布位置并制定合适的挖潜对策已成为现阶段降本提效的关键。与以往单纯从开发角度分析不同,依靠近年来井震结合油藏描述技术精度的逐步提高及成果的广泛应用,现已...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综合含水率目前已跃居全油田第二高,如何找准剩余油分布位置并制定合适的挖潜对策已成为现阶段降本提效的关键。与以往单纯从开发角度分析不同,依靠近年来井震结合油藏描述技术精度的逐步提高及成果的广泛应用,现已形成配套的动静结合潜力预测方法,并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提出了相应的挖潜对策。主要包括断层再认识措施潜力分析,断层边部聪明井高效挖潜模式以及储层预测潜力综合调整3个方面。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特高含水期措施挖潜并已见到了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结合 油藏描述 动静结合 剩余油挖潜
下载PDF
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在柳南浅层油藏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汤金奎 幸启威 +2 位作者 王庆文 王佳音 王兵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11期141-143,共3页
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在确定开发单元、纵向多层系的剩余油饱和度,评价开发单元、层系的动用程度,揭示层间、层内的油水分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为单井的补孔、堵水等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柳赞南区浅层油藏进入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 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在确定开发单元、纵向多层系的剩余油饱和度,评价开发单元、层系的动用程度,揭示层间、层内的油水分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为单井的补孔、堵水等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柳赞南区浅层油藏进入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认识和挖潜难度逐年增大。近年来通过该测井技术在柳南区块的广泛应用,对浅层油藏剩余油认识和挖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比能谱测井 浅层油藏 剩余油挖潜
下载PDF
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振海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3-20,I0002,共9页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包括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2大类,目前2种技术适用的储层条件尚不明确,造成井间储层预测过程中没有固定标准。对于储层预测成果可信度的判别仍多为后验证,采用与已知井点信息比对的方式,由于预留后验井数量限制,地震成果...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包括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2大类,目前2种技术适用的储层条件尚不明确,造成井间储层预测过程中没有固定标准。对于储层预测成果可信度的判别仍多为后验证,采用与已知井点信息比对的方式,由于预留后验井数量限制,地震成果资料检测不足,应用中容易出现预测失误。对萨北开发区28个连续的沉积单元开展地震储层预测后的符合率验证,结合储层地质特征,建立地震预测能力与地质条件的相互关系,评价地震技术的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地震属性适合3m以上砂岩和厚层泥岩预测,地震反演主要能够提高薄层砂岩预测能力;各单元预测符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元所处的沉积旋回位置以及储层特征;同一沉积单元内部不同位置地震预测能力仍存在差别。应用层次控制微相优化组合方法可以进行地震预测成果真实性预判,对沉积单元、储层位置、砂体类型进行预测,加深了研究区的地质认识程度。配合井震动静结合措施优选指导研究区开发实践,达到剩余油挖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结合 储层预测 适用性评价 动静结合 剩余油挖潜
下载PDF
纤维暂堵转向压裂技术在裂缝性储层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涛 《中外能源》 CAS 2019年第6期47-53,共7页
长垣南部葡萄花外围台肇、敖南储层受东西向天裂缝发育影响,裂缝方向性水淹问题严重。生产中为避免注水沿裂缝方向快速突进,在井网设计上以线性注采关系为主,但该方式易形成注采空白剩余油富集的区域,导致区块采出程度低,而对于这类储... 长垣南部葡萄花外围台肇、敖南储层受东西向天裂缝发育影响,裂缝方向性水淹问题严重。生产中为避免注水沿裂缝方向快速突进,在井网设计上以线性注采关系为主,但该方式易形成注采空白剩余油富集的区域,导致区块采出程度低,而对于这类储层利用常规压裂方式形成的双翼缝,无法在空白区域形成有效裂缝系统,难以达到挖潜剩余油的目的。利用“纤维+基液+支撑剂”的暂堵压裂工艺,在砂比为35%~40%的阶段,加入质量浓度为0.4%~1.4%的纤维时,缝内净压差达到5~12MPa。结合储层应力条件研究,该差值满足开启分支裂缝的应力条件,并根据储层物性特点,对施工规模、裂缝条数、裂缝长度及转向时机等参数进行优化,结合现场试验摸索形成了纤维暂堵转向压裂的设计标准。现场应用表明,形成“主缝+分支缝”的裂缝系统在剩余油富集的空白区域建立有效渗流通道,可提高裂缝控制体积,达到裂缝性储层的挖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层 地应力 纤维 暂堵转向压裂 剩余油挖潜
下载PDF
长垣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胡丹丹 常毓文 杨菊兰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以喇萨杏油田为主的长垣油田,已开发了近50年,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目前新增储量减少,储采失衡严重,剩余油分散,挖潜难度加大,调整挖潜品位变差,产量接替难度加大,三次采油开发技术,尤其是三元复合驱技术尚需不断完善。针对长垣油... 以喇萨杏油田为主的长垣油田,已开发了近50年,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目前新增储量减少,储采失衡严重,剩余油分散,挖潜难度加大,调整挖潜品位变差,产量接替难度加大,三次采油开发技术,尤其是三元复合驱技术尚需不断完善。针对长垣油田在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利用综合资料分析和油藏工程方法评价了长垣油田水驱、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目标,预计最终采收率在60%左右。为确保增加可采储量,改善储采平衡状况,最大限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和开发效益,提出了确保采收率目标的技术对策,为科学编制长垣油田中长期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垣油田 特高含水 剩余油挖潜 技术对策
下载PDF
老君庙油田M油藏挖潜调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茂林 吴清松 +5 位作者 梅海燕 孙雷 邹振 吴树强 熊湘华 李炼文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18-22,共5页
根据老君庙油田M 油藏顶部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生产历史,利用油田注水开发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找到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提出了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和选定新井井位,并预测其将来的开发生产动... 根据老君庙油田M 油藏顶部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生产历史,利用油田注水开发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找到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提出了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和选定新井井位,并预测其将来的开发生产动态,比较了开发效果;目前经生产实践证明此次数值模拟研究为该油田挖潜调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达到了控水稳油的目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油藏 数值模拟 注水开发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