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天福地中的健康人居思想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郑青青 金荷仙 吴会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道教洞天福地蕴含中国本土的自然观,体现"天人合一"思想下的东方自然保护传统。道教以"气"论解读瘟疫,将瘟疫的病因、病理指向宇宙自然之道。通过追溯洞天福地和疫灾的历史渊源,认为民众对瘟疫的恐惧以及对"... 道教洞天福地蕴含中国本土的自然观,体现"天人合一"思想下的东方自然保护传统。道教以"气"论解读瘟疫,将瘟疫的病因、病理指向宇宙自然之道。通过追溯洞天福地和疫灾的历史渊源,认为民众对瘟疫的恐惧以及对"不死之乡"的形而上追求赋予了洞天福地"仙境"象征;作为现实的避疫场所,洞天福地提供了天然庇护,具有养生效果,在避疫、防疫中发挥了重要的身心疗愈作用;以"永嘉之乱"引发北方流民南迁事件为始,山中避疫催生了江南洞天福地大开发。从"理想景观"视角分析洞天福地在山林的营建特点以及道教的养生实践,形成内外兼修的自然相处之道。以此讨论道教洞天福地对健康人居建设的现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洞天福地 道教自然观 疫灾 健康人居
下载PDF
“存心养性”与“道法自然”——从儒道“天道”、“心性”上的差异看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两种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轩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122-125,132,共5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理念。当今很多媒体热衷于阐述其中的生态和谐观,却也导致了人们对其完整内涵的忽视。其实,"天人合一"在道家与儒家那里有着极为不同的内涵:儒学以"天人合德"为终极指向,...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理念。当今很多媒体热衷于阐述其中的生态和谐观,却也导致了人们对其完整内涵的忽视。其实,"天人合一"在道家与儒家那里有着极为不同的内涵:儒学以"天人合德"为终极指向,注重天与人之间的道德感呼应;道家以"见素抱朴"为最高依归,相应地集中于挖掘天与人自然自在的"相类性"。可见,人伦的道德维度与人本身的自由追求是古代"天人合一"的两大重要部分,二者对于我们解决当今社会语境下人的道德滑坡和人格异化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值得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存心养性 道法自然 儒道对比
下载PDF
《怀风藻》的山水与道教文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臻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3年第2期98-104,共7页
综观日本汉诗集《怀风藻》中关于山水的描写,其思想倾向、审美情趣、遣词造句等方面随处可见道教文化影响的痕迹。投影在《怀风藻》里的神仙意象和吉野仙境观,都体现了奈良贵族对充分满足人间享乐生活的心驰神往。在道教消极遁世、慕仙... 综观日本汉诗集《怀风藻》中关于山水的描写,其思想倾向、审美情趣、遣词造句等方面随处可见道教文化影响的痕迹。投影在《怀风藻》里的神仙意象和吉野仙境观,都体现了奈良贵族对充分满足人间享乐生活的心驰神往。在道教消极遁世、慕仙向道的观念作用下,《怀风藻》诗人总是强烈地抒发徜徉山水之趣,流露出崇尚自然的情愫,这是日本固有思想与中国老庄玄理的遇合,也是奈良贵族游览山水时在诗里若隐若现的思想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风藻》 神仙信仰 吉野仙境观 仙隐思想 道教自然观
原文传递
道家自然观的跨文化阐释
4
作者 马海婷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5-47,共3页
无己、无待的自由自适之道和求自然得天趣的美学品质是道家自然观的主要理论范畴,而对道家哲学有着浓郁情结的卡夫卡,也曾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虚构,将道家自然观带入另一种文化环境,从而使得其获得一种跨文化价值阐释的可能。
关键词 道家自然观 自然 自由 跨文化
下载PDF
浅析叶广芩作品与道家文化
5
作者 冯迅燕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6-78,共3页
叶广芩的心理结构中积蕴了丰厚的道家精神,从其早期的家族系列小说到近期的动物系列小说,道家文化一直以各种方式在其作品中呈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其塑造的理想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家人生哲学观的吻合及作品中流露出的对道家自然观... 叶广芩的心理结构中积蕴了丰厚的道家精神,从其早期的家族系列小说到近期的动物系列小说,道家文化一直以各种方式在其作品中呈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其塑造的理想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家人生哲学观的吻合及作品中流露出的对道家自然观的认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广芩 文学作品 道家文化 道家人生哲学观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