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与层累:汉末以来董奉形象变化考述
1
作者 吴志远 李孟霞 蔡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91,共12页
董奉是一位汉魏之交长期活动于江南一带的民间巫师,在庐山归隐终老后,被后世塑造成一位道教仙人的形象,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其标志性符号有“福山”“杏林”等。然而,董奉的形象并非一直以“神医”得以彰显,而是经历了从... 董奉是一位汉魏之交长期活动于江南一带的民间巫师,在庐山归隐终老后,被后世塑造成一位道教仙人的形象,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其标志性符号有“福山”“杏林”等。然而,董奉的形象并非一直以“神医”得以彰显,而是经历了从神仙到神医的转变。自汉末以来,董奉的人物形象经历了三次建构:从葛洪《神仙传》中的道教仙人形象记载,到唐宋时期对其仙人身份的官方敕封和道教徒推广,再到元代以后逐渐由文人士大夫对其医者形象的再次书写,董奉的形象经历了民间巫祝—官封神灵—仁心良医的转变。董奉形象的第一次建构缘于早期道教争取官方与民间支持的发展策略筹划;第二次建构则缘于唐宋时期国家意志与地方传统结合下地方宗教对合法获得收益与支持的认识实践方式;第三次重构的原因主要是元明时期医者地位的提升,以及文人士大夫赞誉医者或借喻标榜自身德行的儒医结合倾向的具体表现。但在这几次形象建构中,董奉的超自然属性没有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有新的神迹,而且因后人加注而屡遭失载,进而限制了董奉信仰的广泛流传。经过这三次人物形象建构后,与华佗、张仲景不同,董奉在元代之后甚至未成为十大名医配飨三皇。而民间、官方对董奉的态度,也从魏晋时期的民间崇拜,至唐宋时期官方认可并大加敕封,南宋后已变为“事迹失注”,最终成为元以来文人士大夫赠答歌颂的良医标杆,并被固定下来至今日。在董奉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完成了从神仙到神医的转变,体现了历史人物建构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奉 人物形象 道教仙人 良医
下载PDF
《仙传拾遗·马周》的文本建构及寓意——兼论神仙传记对历史人物的神性叙述
2
作者 刘湘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4,共8页
神仙传记的一般模式为“仙真养成记”或“仙真灵验记”,而《仙传拾遗·马周》一文打破了既往的写作模式。杜光庭在文中着意表达的是一位迷失本性的仙官如何寻回本真的过程。杜光庭将马周设定为华山素灵宫仙官,奉仙王之命赴长安辅佐... 神仙传记的一般模式为“仙真养成记”或“仙真灵验记”,而《仙传拾遗·马周》一文打破了既往的写作模式。杜光庭在文中着意表达的是一位迷失本性的仙官如何寻回本真的过程。杜光庭将马周设定为华山素灵宫仙官,奉仙王之命赴长安辅佐李世民安邦定国的情节设定,说明他把道教与李唐王朝的天命紧密结合在一起。不论是长安与华山的地理位置,还是马周与李世民“君臣道合”的关系,杜光庭都对此进行了周密构思,以强化道教的“国教”地位。此文虽是为马周立传,但主旨却是在传递“君权神授”的天命观。这种天命观深植于中国的古史文化传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光庭 《仙传拾遗》 马周 神仙传
下载PDF
葛洪与魏晋玄学 被引量:5
3
作者 孙亦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0,69,共7页
玄学是一种崇尚老庄的哲学思潮,其中包含着浓厚的生命哲学和养生思想。玄学家在魏晋时期政治动荡的社会中,通过对虚伪名教的批评和对生命本真的关注,使养生之风盛行一时,也影响到道教的发展。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对神仙存在的论说,... 玄学是一种崇尚老庄的哲学思潮,其中包含着浓厚的生命哲学和养生思想。玄学家在魏晋时期政治动荡的社会中,通过对虚伪名教的批评和对生命本真的关注,使养生之风盛行一时,也影响到道教的发展。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对神仙存在的论说,对得道成仙途径与方法的介绍,充满着玄学的清谈思辨和养生追求。本文将葛洪的道教思想放到与魏晋玄学的相互关系中来加以考察,以期展示葛洪通过借鉴魏晋玄学的养生思想推动了道教仙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魏晋玄学 神仙存在 道教仙学 道教本质
下载PDF
关于死亡—复活信仰的中国古代神话和早期神仙传记故事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苟波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195,共14页
这篇文章以"神话—原型批评"为主要方法,以作品分析为基本依据,来重新解读与死亡—复活信仰相关的古代神话和早期的道教神仙传记。首先,文章讨论了古代以部落领袖为"牺牲"的祭祀仪式,以及这种仪式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这篇文章以"神话—原型批评"为主要方法,以作品分析为基本依据,来重新解读与死亡—复活信仰相关的古代神话和早期的道教神仙传记。首先,文章讨论了古代以部落领袖为"牺牲"的祭祀仪式,以及这种仪式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表现;随后,考查了这类仪式的演变情况以及在中国古代神话和神仙传记中的痕迹;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了这类表现死亡—复活观念的原始仪式和神话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神仙传记的具体影响。作者指出,在后来的道教神仙传记中非常流行的"神仙考验"和"梦幻"类型故事都以这种原始仪式和神话为原型。更为重要的是,这类故事在演变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特定的象征符号,逐渐将"仪式性"的死亡—复活与早期道教的修仙道德联系起来,从而使这个源自于巫术和仪式的原型在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较为清晰的伦理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死亡-复活信仰 神话 原型 神仙传记
原文传递
道教神仙故事中的“食秽”魔考
5
作者 陈器文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13,共8页
通过探求"食秽"行为背后所传达的仪式性魔考,可看出道教"吃粪吮疮"的神仙做事深刻地反映了宗教心灵所需要的谦卑告罪的内核。《国语·郑语》所载"龙漦"事件,说明不洁之物能散发神秘的慑服力,不洁之... 通过探求"食秽"行为背后所传达的仪式性魔考,可看出道教"吃粪吮疮"的神仙做事深刻地反映了宗教心灵所需要的谦卑告罪的内核。《国语·郑语》所载"龙漦"事件,说明不洁之物能散发神秘的慑服力,不洁之物也可能转化为不可侵犯之圣物。就这类故事的基本母题与其转化来观察,从最初晋朝《神仙传》中浮现的原型模式,随时代发展,基本形式被扩大并加入了许多细节,反映了民俗文化中佛道两教混融,以及宗教与民俗文学互用互染的现象,到清《七真祖师列仙传》的出现,成为这一类型故事集大成的高峰作品,随着宗教文本向文学方向倾斜,发生整体情节简化、神仙角色概念化、魔考与试探弱化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秽 道教神仙传 故事 魔考 贬抑
下载PDF
高第《西人论中国书目》道教文献收录与学术价值
6
作者 戈光月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68-173,共6页
高第《西人论中国书目》作为西方汉学研究的综合性成果,系统地汇编了自16世纪中叶至1924年间用各种欧洲语言撰写的关于中国的研究著作。书目中道教文献收录及其学术价值,展示了高第如何通过细致的文献梳理和科学的编目方法,为理解和研... 高第《西人论中国书目》作为西方汉学研究的综合性成果,系统地汇编了自16世纪中叶至1924年间用各种欧洲语言撰写的关于中国的研究著作。书目中道教文献收录及其学术价值,展示了高第如何通过细致的文献梳理和科学的编目方法,为理解和研究中国道教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学术资源。同时详细分析了《道德经》在西方的翻译和研究历史,以及西方学者对道教神仙概念的关注,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对中国古典宗教文化的认识,也反映了高第在推动东西方文化学术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第 《西人论中国书目》 中国道教 道教神仙 《道德经》
下载PDF
文人弃儒归道的无奈抉择——元杂剧“神仙道化”剧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4
7
作者 高益荣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4,共6页
元杂剧里的“神仙道化”剧表面看来充满着看破红尘的消极思想 ,实际上其内在的精神正是展现了文人从传统的儒学所赋予他们的“修齐治平”的积极进取精神难以实现时 ,无奈地转入到道家的陶醉自然的心理历程。但这毕竟是文人在现实的无奈... 元杂剧里的“神仙道化”剧表面看来充满着看破红尘的消极思想 ,实际上其内在的精神正是展现了文人从传统的儒学所赋予他们的“修齐治平”的积极进取精神难以实现时 ,无奈地转入到道家的陶醉自然的心理历程。但这毕竟是文人在现实的无奈下营造的虚幻的精神家园 ,他们的内心实际仍然难以割舍儒学赋予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处于世俗社会的强烈吸引与幽静山林的召唤、人生失意与自我人格的超脱的两难境地中 ,这便是“神仙道化”剧的思想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元杂剧 “神仙道化”剧 文人 儒学 道家思想 文化心理结构 虚幻精神 创作心态 人生哲理
下载PDF
从神仙传记看早期道教修仙伦理的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苟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59,共7页
通过对早期神仙传记的研究可以看到,早期道教的修仙观念中存在着明显的伦理缺陷,这种缺陷与早期道教的特殊人群成仙思想以及技术成仙理论直接相关,其表现就是道教伦理的作用被漠视。但随着道教的发展,伦理在修仙中的作用被逐渐重视,并... 通过对早期神仙传记的研究可以看到,早期道教的修仙观念中存在着明显的伦理缺陷,这种缺陷与早期道教的特殊人群成仙思想以及技术成仙理论直接相关,其表现就是道教伦理的作用被漠视。但随着道教的发展,伦理在修仙中的作用被逐渐重视,并发展出新的道教修仙思想。道教的修仙理论,如同道教本身一样,从来就是一个由粗放到精致的逐渐发展过程,并且包含了许多不同甚至矛盾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道教 神仙传记 伦理学缺陷演变
下载PDF
逍遥自适与魏晋游仙诗
9
作者 任在喻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8-40,50,共4页
魏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环境,使文人在逃避现实心态的影响之下开始寻找一个寄托心灵的新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促成了游仙诗的兴起和成型。嵇康的思想及游仙诗的创作实践,将游仙诗引导到一个新的境界。紧承其后,郭璞在其影响下创作的... 魏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环境,使文人在逃避现实心态的影响之下开始寻找一个寄托心灵的新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促成了游仙诗的兴起和成型。嵇康的思想及游仙诗的创作实践,将游仙诗引导到一个新的境界。紧承其后,郭璞在其影响下创作的游仙诗,标志着游仙诗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诗 嵇康 新境界 郭璞 新阶段
下载PDF
道教与唐末藩镇:高骈“惑于神仙之说”考
10
作者 张若雨 熊铁基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7-23,共7页
道教在唐时期发展繁荣;藩镇割据是唐末政局的主要表现,在此之中,道教通过取得藩镇实权者的信仰来影响藩镇政治,从而影响整个唐末政局,也在参与的过程中继续发展。高骈是唐末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与道教的关系非常密切,值得探讨。高骈... 道教在唐时期发展繁荣;藩镇割据是唐末政局的主要表现,在此之中,道教通过取得藩镇实权者的信仰来影响藩镇政治,从而影响整个唐末政局,也在参与的过程中继续发展。高骈是唐末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与道教的关系非常密切,值得探讨。高骈从年轻时便信仰道教神仙之术,晚年更是“惑于神仙之说”而大肆建造道教宫观、宠信吕用之等道士,因此失去对权力的掌控从而导致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骈 道教 藩镇割据 神仙之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