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冬春季日活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李明富 李晟 +3 位作者 王大军 William J McShea 官天培 谌利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0-855,共6页
根据相机陷阱调查获得照片的时间,研究了2008年12月~2009年5月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扭角羚Budorcastaxicolor的日活动模式。通过对24个1km×1km样方的调查,共完成686个相机工作日的取样量,获得有效的扭角羚捕捉次数709次(冬季322... 根据相机陷阱调查获得照片的时间,研究了2008年12月~2009年5月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扭角羚Budorcastaxicolor的日活动模式。通过对24个1km×1km样方的调查,共完成686个相机工作日的取样量,获得有效的扭角羚捕捉次数709次(冬季322次,春季387次),并分别计算出扭角羚冬季和春季在各时间段的相对活动强度指数RAI。结果显示,扭角羚在冬季和春季的日活动模式没有显著差异(χ2检验,P>0.1),每天都有3个活跃时期(凌晨、早上和下午)和3个紧随的不活跃时期。其中,冬季日活动的最高峰出现在下午17:00~18:00(RAI=12.42),最低谷出现在日出前3:00~6:00(RAI=0.00);春季最高峰出现在早上6:00~7:00(RAI=20.16),最低谷出现在日出前2:00~5:00(RAI=0.26)。在春季,扭角羚在上午活跃期的活动强度明显高于下午活跃期,而在冬季则相反。春季与冬季相比,扭角羚上午和下午的两个活跃时间段都有提前,可能是由于不同季节气温和光照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机陷阱调查技术是研究野生动物在野外活动模式和活动节律的有效工具,可为今后深入开展扭角羚行为生态学研究和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管理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角羚 相机陷阱 日活动模式 相对活动强度指数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戎战磊 周宏 +3 位作者 韦伟 张晋东 谌利民 张泽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9-273,278,共6页
基于MAXENT模型,依据保护区已知的大熊猫分布点信息和保护区影响大熊猫生境的12个环境要素,对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大熊猫偏好在远离人类活动干扰、海拔2 000~2 500 m、靠近河流的针叶林和... 基于MAXENT模型,依据保护区已知的大熊猫分布点信息和保护区影响大熊猫生境的12个环境要素,对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大熊猫偏好在远离人类活动干扰、海拔2 000~2 500 m、靠近河流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保护区最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应生境面积分别为56、148、196 k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4%、37%、50%.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必须加强大熊猫适宜生境的保护;控制人为干扰,以提高大熊猫生境的连通性和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最大熵模型 生境适宜性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夏季啮齿类的空间生态位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艳妮 周材权 +3 位作者 张君 周友兵 胡锦矗 熊耀武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 ,采用以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为基础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啮齿类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根据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 ,将唐家河自...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 ,采用以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为基础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啮齿类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根据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 ,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划分为 4个带 ,即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海拔 16 0 0m以下 )、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6 0 0~ 2 10 0m)、针阔叶混交林带 (2 10 0~ 2 4 0 0m)和亚高山针叶林 +亚高山灌丛草甸带 (2 4 0 0~ 36 0 0m)。发现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 12种啮齿类动物中 ,高山姬鼠、龙姬鼠和大林姬鼠在 4个垂直植被带上的分布范围最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态位 林带 针阔叶混交林 群落 落叶 夏季 亚高山针叶林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啮齿类动物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尤优 刘守江 +1 位作者 张鹤 胥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利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龙门山系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植被状况良好,森林景观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其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1.65%;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整个... 利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龙门山系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植被状况良好,森林景观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其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1.65%;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整个区域的基质,与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一起构成该保护区的4个主要植被景观要素,其它植被类型镶嵌其间;高山灌丛的分布面积最小,斑块数量最少,异质性最低,景观地位最弱.与其它研究区域相比,该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景观具有类型丰富、多样性高、优势度大、破碎度低的总体植被景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空间格局 植被景观 景观指数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淯 胡锦矗 +4 位作者 谌利民 张汉峰 胡忠军 徐玲 徐宏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9-384,共6页
1989年4~11月,采用去除取样法,对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小哺乳动物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了研究.共安置11000铗日,捕获小哺乳动物14种846只.根据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公式以及CoweH和Futuyma公式分别计算了各小哺乳动物种群... 1989年4~11月,采用去除取样法,对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小哺乳动物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了研究.共安置11000铗日,捕获小哺乳动物14种846只.根据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公式以及CoweH和Futuyma公式分别计算了各小哺乳动物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在14种小哺乳动物中,社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1.00),大足鼠、川西长尾鼩、川鼩和灰麝鼩的最小,均为0.14种小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为1,最小为0,其中大足鼠与川西长尾鼩及灰麝鼩、针毛鼠与川鼩的空间生态位彼此完全重叠;藏鼠兔与针毛鼠、大足鼠、洮洲绒鼠、川西长尾鼩、川鼩以及灰麝鼩的空间生态位完全分离.空间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种类,是通过选择不同的食物以及不同的微生境来避免过度竞争.回归分析显示,小哺乳动物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与它们利用空间资源的平均值呈显著的正相关(r=0.828 5,P<0.05).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表明,社鼠种群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中华姬鼠和安氏白腹鼠每年可能有一个数量高峰期,高山姬鼠一年则可能有两个数量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小哺乳动物 空间生态位
下载PDF
唐家河与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初步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赵秀娟 张泽钧 胡锦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34-239,共6页
对不同山系大熊猫生境选择横向比较迄今未有报道.笔者等以大熊猫在生境利用过程中留下的粪便等为依据,通过设置大小不同的3种样方,对岷山山系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山系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生境选择进行了初步比较.在研究的13个... 对不同山系大熊猫生境选择横向比较迄今未有报道.笔者等以大熊猫在生境利用过程中留下的粪便等为依据,通过设置大小不同的3种样方,对岷山山系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山系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生境选择进行了初步比较.在研究的13个生境变量中,两地大熊猫在竹子密度、竹子高度、竹子基茎、灌木密度和灌木距离等5个生境变量的选择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对其它生境变量的选择差异不明显.两地大熊猫对生境平均利用时间的长短与生境质量高低相一致.大熊猫在唐家河与蜂桶寨两地生境选择上的异同反映了不同区域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既有物种的相似性,又有适应局部环境差异的可塑性.分析认为两地竹子、灌木种类的不同及唐家河自然保护区1991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外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 生境选择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种群动态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诗宝 魏辅文 胡锦矗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42-146,共5页
1986年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扭角羚的实际数量为480~520头.作者通过Leslie矩阵的方法,预测了该保护区内扭角羚种群1986~2004年每隔3年各年份的理论数量分别为715,964,1358,1841,2564... 1986年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扭角羚的实际数量为480~520头.作者通过Leslie矩阵的方法,预测了该保护区内扭角羚种群1986~2004年每隔3年各年份的理论数量分别为715,964,1358,1841,2564,3584头.讨论了该保护区扭角羚最适数量应控制在1992年的964头,最大维持量不得超过1995年的1358头.以3岁为年龄组距单位,将扭角羚划分成9个等距年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扭角羚 种群数量动态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西北至东南方向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尤优 刘守江 +3 位作者 胡进耀 乔波 崔诗法 胥晓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6,共8页
通过设置西北至东南方向样带的方式,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遥感解译图像从景观和类型两种水平上分析了该区植被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森林植被状况良好,林地分布面积达到91.65%。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面积最大,... 通过设置西北至东南方向样带的方式,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遥感解译图像从景观和类型两种水平上分析了该区植被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森林植被状况良好,林地分布面积达到91.65%。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面积最大,是区域的景观基质,而亚高山灌丛草甸以及农耕地等在整个区域内分布面积较小,边界较简单,景观地位弱。2)沿样带方向,景观水平上的指数具有上升型、下降型和无明显趋势3种变化,表现为边界密度、邻近度、形状指数、斑块分形指数的递增,平均斑块面积和最近距离的递减,以及香农多样性和均匀性、最大斑块面积和散布与并列指数的稳定波动。3)该区景观类型以次生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为主,其景观指数波动变化显著、具明显的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分析 景观格局 植被景观 景观指数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唐家河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景观格局的梯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尤优 刘守江 +2 位作者 胡进耀 刘晓琴 胥晓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在遥感图像基础上,利用GIS技术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在东西、南北和西北至东南3个方向上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次生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与针叶林的梯度变化明显,并且在各方... 在遥感图像基础上,利用GIS技术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在东西、南北和西北至东南3个方向上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次生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与针叶林的梯度变化明显,并且在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从西北至东南方向的梯度变化最为复杂,斑块数量与面积分别呈"升—降—升—降"与"升—降—升"的波动变化趋势,而边界密度与平均最近距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两端破碎度高但连接性好,中部相反。针叶林从北至南的梯度变化最为简单,斑块面积减少,破碎度与复杂度降低,南北两端分布较多,中部较少。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在不同方向上的梯度变化研究为地震后该地区的植被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空间梯度分析 景观格局 植被景观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梯度变化及其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尤优 刘守江 +2 位作者 张鹤 刘晓琴 胥晓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2,共6页
以E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分别从东西、南北、西北至东南3个方向进行空间梯度分析。结果表明,沿东西方向,景观多样性呈现"升—降—升"的波动变化趋势,破碎化程度与复杂度降... 以E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分别从东西、南北、西北至东南3个方向进行空间梯度分析。结果表明,沿东西方向,景观多样性呈现"升—降—升"的波动变化趋势,破碎化程度与复杂度降低;沿北南方向,景观多样性、复杂度以及连接度逐渐下降,但破碎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沿西北至东南方向,景观多样性与复杂度均表现出"降—升—降—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在西北部至中部斑块邻近度相对较高,变化较为明显;而东南部相对较低,变化幅度小。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所处的自然条件是其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先决条件,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明显受水文地貌特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植被景观 异质性 梯度分析 景观指数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鲜方海 喻晓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5-1178,共4页
红腹锦鸡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雉类,1999年至2005年对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红腹锦鸡属中型鸡类,雄鸡体重570~751g,体长861~1078mm;雌鸡体重550~670g;体长590~700mm。多栖息... 红腹锦鸡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雉类,1999年至2005年对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红腹锦鸡属中型鸡类,雄鸡体重570~751g,体长861~1078mm;雌鸡体重550~670g;体长590~700mm。多栖息于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的岩坡和灌木丛,主要以野豌豆、野樱桃、青蒿、蕨叶和青冈子等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食,此外也吃甲虫、蠕虫、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常在林中边走边觅食,早晚亦到林缘觅食。红腹锦鸡一般12月龄达性成熟,每年3月进入繁殖期,一直延续到7月下旬。红腹锦鸡实行一雄多雌制,通常1只雄鸡与2~4只雌鸡交配。雄鸡3月中旬开始发情,雌鸡发情晚15d左右。3月下旬雄鸡即出现求偶行为,雄鸡间亦常发生激烈的争斗并开始占区。4月初开始产蛋,产卵时间一般在早7∶00或下午19∶00左右,产蛋量为5~9枚。雌鸡在卵满窝的当天即开始孵抱,孵化期23d,孵化率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生物学特性 繁殖习性 研究
下载PDF
Microsatellite variability reveals high genetic diversity and low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 a critical giant panda population 被引量:3
12
作者 Jiandong YANG Zhihe ZHANG +6 位作者 Fujun SHEN Xuyu YANG Liang ZHANG Limin CHEN Wenping ZHANG Qing ZHU Rong HOU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7-724,共8页
Understanding present patterns of genetic diversity is critical in order to design effectiv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 ment strategies for endangered species. Tangjiahe Nature Reserve (N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 Understanding present patterns of genetic diversity is critical in order to design effectiv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 ment strategies for endangered species. Tangjiahe Nature Reserve (N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ational reserves for giant panda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in China.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iant pandas in Tangjiahe NR may be threatened by population decline and fragmentation. Here we used 10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s to assess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in the Tang- jiahe popul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a low level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Hongshihe and Motianling subpopulations in the reserve. Assignment tests using the Bayesian clustering method in STRUCTURE identified one genetic cluster from 42 in- dividuals of the two subpopulations. All individuals from the same subpopulation were assigned to one cluster. This indicates high gene flow between subpopulations. F statistic analyses revealed a low Fzs-value of 0.024 in the total population and implies a randomly mating population in Tangjiahe NR. Additionally, our data show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for the Tangjiahe population. Mean allele number (A), Allelic richness (AR) and mean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 for the Tangjiahe population was 5.9, 5.173 and 0.703, respectively. This wild giant panda population can be restored through concerted eff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MICROSATELLITE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tangjiahe nature reserve
原文传递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其祥 江明道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322-325,共4页
报道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区系及其特点,生态类群及其适应性,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
关键词 鱼类 区系 物种多样性 唐家河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鱼类区系变化及资源现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缓缓 曾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于2013年8月和12月分别对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622尾,隶属2目3科9种。渔获物分析表明:该保护区鱼类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占鱼类种数55.56%),主要由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和青藏高原类群两个区系组... 于2013年8月和12月分别对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622尾,隶属2目3科9种。渔获物分析表明:该保护区鱼类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占鱼类种数55.56%),主要由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和青藏高原类群两个区系组成,兼有少数东亚类群及北方冷水性鱼类分布;同历史文献资料相比,鱼类区系无明显变化;洛氏(Phoxinus lagowskii)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渔获物总数的60.13%、36.50%;鱼类小型化现象严重,部分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处于濒危状况;从适温性、栖息水层、食性等角度可将该保护区的鱼类划分为不同的生态类型。综合分析认为:保护措施不完善、小水电站的无序开发和鱼类资源的过度利用是该保护区鱼类资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区系 鱼类资源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丽霞 马锐峰 +1 位作者 马永红 孙成仁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7-83,共7页
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有138科658属1620种及103变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4属24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和原始类群丰富;区系单型或少种的科属较多,达总属数的12... 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有138科658属1620种及103变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4属24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和原始类群丰富;区系单型或少种的科属较多,达总属数的12.96%,但占总属数约71.11%的少种属和部分中等属是区系的主体;科的分布类型有明显热带性质,而属的分布类型却以温带分布为主,反映出热带亚热带与温带的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 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淯 胡锦矗 +4 位作者 谌利民 张汉峰 徐玲 胡忠军 徐宏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7-710,共4页
1989年4~11月在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用去除取样法对该保护区内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密度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共安置11 000多铗日,捕获小型兽类846只,隶属21种.采用回归方法计算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4个不同小型兽类群落夏季物种的密度,... 1989年4~11月在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用去除取样法对该保护区内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密度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共安置11 000多铗日,捕获小型兽类846只,隶属21种.采用回归方法计算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4个不同小型兽类群落夏季物种的密度,分别为18.85、23.01、15.99和25.38只·hm-2;平均密度为19.49只·hm-2.夏季生物量分别为1 053.9、1 497.13、1 051.99和1 815.15 g·hm-2,平均生物量为1 273.04 g·hm-2.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社鼠的生物量在群落C1、C2、C3分别达到91%、90%、79%,另一优势种藏鼠兔的生物量则占群落4总生物量的79%.它们决定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小型兽类 生物量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夏季相对密度的研究
17
作者 廖文波 周友兵 +2 位作者 唐中海 周材权 胡锦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2003年7~8月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相对密度进行调查,共捕获小型兽类18种,相对密度较大的为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占38.95%,其次为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和龙姬鼠(Apodemus draco),均占12.21%.在调查生境样点中... 2003年7~8月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相对密度进行调查,共捕获小型兽类18种,相对密度较大的为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占38.95%,其次为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和龙姬鼠(Apodemus draco),均占12.21%.在调查生境样点中,菜家坝(12.00%)、大火地沟(9.63%)、腰磨岩(7.26%)和白熊坪(6.29%)4处小型兽类相对密度较大,而文县河(3.68%)和大草坪(3.00%)二处则较小,各样点的优势种群也不相同,导致其显著差异可能与其食物充足程度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社鼠 优势种群 生境 食物 捕获 大草 草坪 夏季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魏俊 郑维超 +4 位作者 杨陈 张潇月 姚小兰 谌利民 郝建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07-1315,共9页
为探究四川盆地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状况及保护现状,为该区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14至2017年采用覆盖全区的野外样线实地考察、照片收集、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 为探究四川盆地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状况及保护现状,为该区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14至2017年采用覆盖全区的野外样线实地考察、照片收集、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130科399属602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36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10科370属563种。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寡种科(2~5个种)优势明显,占总科数的40.77%,共有165种,占总种数的27.41%;单种属有284属,占总属数的71.18%。(2)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明显的优势,共有450种,占总种数的74.75%。(3)全草(全株)类、根与根茎类是唐家河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4)唐家河药用植物在植物区系上表现为以温带分布为主。研究表明: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部位、功效等类型多样,具有科研、保护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资源 多样性 保护与利用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黎大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28-32,共5页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香坝区域对对一群数量50只~60只的野生藏酋猴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根据藏酋猴的活动位点,设置了96个20 m×20 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植被类型、乔木密度、乔木胸径、乔木高度、郁闭度...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香坝区域对对一群数量50只~60只的野生藏酋猴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根据藏酋猴的活动位点,设置了96个20 m×20 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植被类型、乔木密度、乔木胸径、乔木高度、郁闭度、灌丛盖度、地理性、海拔、坡向、坡度、坡位、水源距离、干扰距离等13个生态因子。对该群藏酋猴生境选择喜好程度分析表明,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藏酋猴偏好利用常绿落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猴群选择在乔木平均胸径20 cm^30 cm和平均高度为11 m^20 m的森林活动。它们不选择郁闭度<20%的树林,主要位于海拔1 500 m^2 000 m的地带活动。该群藏酋猴主要栖息于山坡面的森林,活动地点的坡度多介于20°~40°之间。该群藏酋猴对水源距离和干扰距离没有严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酋猴 生境选择 海拔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6
20
作者 白洢露 李艳红 +4 位作者 郑维超 陈万里 谌利民 黎大勇 胡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460-4468,共9页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基础。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栖息于温带森林的、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位于岷山山系的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川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地之一,但涉及该地区川金丝猴的生境信息...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基础。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栖息于温带森林的、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位于岷山山系的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川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地之一,但涉及该地区川金丝猴的生境信息却较缺乏。运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对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不同季节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四个季节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均超过0.8,说明模型预测结果较好。结果显示:(1)影响不同季节川金丝猴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海拔、河流和道路。(2)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春季的适宜生境面积最大,为233.94 km^(2),占全区面积的58.48%;夏季的次之,为192.75 km^(2),占48.19%;秋冬季的适宜生境面积相对较低,分别为145.54 km^(2)(占36.39%)和142.63 km^(2)(占35.66%)。(3)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变化。研究揭示保护好完整的森林植被带对川金丝猴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要重视对人为干扰较强的低海拔生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境适宜性 MaxEnt模型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