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民间医疗活动中灸疗法的浮沉——一项技术抉择的时代背景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于赓哲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73,共12页
灸疗法在唐宋之际民间医疗活动中地位浮沉能够反映唐宋民间医疗资源分配状况。灸疗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具有浓厚“平民化”色彩的疗法,在唐代基层民间起着其他疗法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整体发展以... 灸疗法在唐宋之际民间医疗活动中地位浮沉能够反映唐宋民间医疗资源分配状况。灸疗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具有浓厚“平民化”色彩的疗法,在唐代基层民间起着其他疗法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整体发展以及国家力量和民间势力对医疗事业的积极参与,使得汤药、针刺等疗法逐渐惠及下层民众,在医疗资源日渐丰富的情况下,灸疗法地位开始逐渐下降。灸疗法在民间地位的变化,体现了不同时代整体技术水平和民众生活品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疗法 基层民间 医疗资源 唐宋
原文传递
论魏晋至宋律学的兴衰及其社会政治原因 被引量:14
2
作者 叶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4,共9页
中国古代作为官办法律教育机构的律学,存在于魏晋至宋。律学之废,并不是北方民族入主的结果。律学的兴衰,与科举制中明法科的变化以及政府对文官法律素养要求的变化关系密切。律学从创建到消亡的过程,历经了士大夫“经律双修”的瓦解和... 中国古代作为官办法律教育机构的律学,存在于魏晋至宋。律学之废,并不是北方民族入主的结果。律学的兴衰,与科举制中明法科的变化以及政府对文官法律素养要求的变化关系密切。律学从创建到消亡的过程,历经了士大夫“经律双修”的瓦解和重建,也伴随着政府对普通文官法律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从唐代的提倡、鼓励政策到宋朝制度上的要求,再到明清成为法律上的规定。独立律学的消亡,并不是“士大夫始鲜知律”的原因,而是在重经义、重儒学的大背景下,政府要求普通文官具备法律基本素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律学 法律教育 法律素养 科举制度 文官
下载PDF
郑州地区汉唐宋成年居民的身高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蕾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7-389,共13页
本文对郑州地区荥阳薛村遗址和新郑多处遗址汉唐宋墓葬成年人骨标本(汉代55例,唐代22例,宋代39例)的肢骨进行了观察和测量,依据陈世贤和张继宗的黄种人身高推算公式,分别以肱骨、股骨和胫骨的最大长推算出三个时期两性的平均身高;汉、... 本文对郑州地区荥阳薛村遗址和新郑多处遗址汉唐宋墓葬成年人骨标本(汉代55例,唐代22例,宋代39例)的肢骨进行了观察和测量,依据陈世贤和张继宗的黄种人身高推算公式,分别以肱骨、股骨和胫骨的最大长推算出三个时期两性的平均身高;汉、唐、宋男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52cm、167.03cm和164.49cm,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59.11cm,158.39cm和156.17cm。对两性平均身高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汉、唐、宋两性平均身高均为男性大于女性,两性身高存在显著性差异;两性身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大致呈下降的趋势,但身高的时代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意义。郑州汉唐宋两性身高呈现出的下降趋势,应该与这个历史时期中原地区汉民族与我国其他地区异族交流、融合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居民生存压力的增加和饮食的影响,也不排除人类身高微观演化的可能。较低的身高性二形性水平也许意味着郑州地区汉唐宋时期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小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了解郑州地区汉唐宋居民两性的健康发育等体质状况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村 郑州 汉唐宋 身高 性二形性
下载PDF
四川内江唐宋摩崖造像三题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小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4,共9页
地处成(成都)渝(重庆)之间的内江,保存有圣水寺、翔龙山、东林寺等多处题材丰富、技艺精湛的摩崖造像,学界关注极少。此文选择其中三种题材作了初步探讨:现存3龛体量相当的千手观音造像,雕刻技艺娴熟;地藏与十王组合题材内容丰富;僧伽... 地处成(成都)渝(重庆)之间的内江,保存有圣水寺、翔龙山、东林寺等多处题材丰富、技艺精湛的摩崖造像,学界关注极少。此文选择其中三种题材作了初步探讨:现存3龛体量相当的千手观音造像,雕刻技艺娴熟;地藏与十王组合题材内容丰富;僧伽变相可能为国内少见的僧伽三十六化题材造像,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江摩崖造像 千手观音 十王 僧伽变相 唐宋时期
原文传递
“土地兼并”与唐宋间地权的流变 被引量:12
5
作者 耿元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82,共5页
唐宋间的所谓"土地兼并"是"反复进行"的低水平重复,其实质是"换手",是权势者对失势者和"公共土地"的掠夺,而不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掠夺。从历史的长时段观察结果来... 唐宋间的所谓"土地兼并"是"反复进行"的低水平重复,其实质是"换手",是权势者对失势者和"公共土地"的掠夺,而不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掠夺。从历史的长时段观察结果来看,土地并不存在一个大量集中的倾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流动性相对较差,稳定性远远高于流动性,似不存在大土地所有制的高度膨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兼并 唐代 宋代 地权
下载PDF
唐宋商人婚姻变迁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宋军风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1-75,共5页
唐代商人的通婚阶层主要有艺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和官僚,而宋代商人不仅可以联姻于士人、高官,有的商人之女还可以入宫为皇妃,乃至正位中宫。这主要是宋代商人经济实力的提高、入宋后阶级关系的变化和财婚风气日盛的结果,此外还与... 唐代商人的通婚阶层主要有艺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和官僚,而宋代商人不仅可以联姻于士人、高官,有的商人之女还可以入宫为皇妃,乃至正位中宫。这主要是宋代商人经济实力的提高、入宋后阶级关系的变化和财婚风气日盛的结果,此外还与科举制度的发展有关。唐宋商人婚姻变迁的背后蕴涵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宋代 商人 婚姻
下载PDF
英藏敦煌写本《孔子家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宁镇疆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敦煌写本《孔子家语》的“十”卷并非“七”卷之误,它说明早期《孔子家语》的分卷与方法与今本不同,很可能就是二十一卷。但就文字、内容及注文来看,敦煌写本与今本基本相同,差别并不大,这说明《孔子家语》在唐以后的流传形态是基本稳定... 敦煌写本《孔子家语》的“十”卷并非“七”卷之误,它说明早期《孔子家语》的分卷与方法与今本不同,很可能就是二十一卷。但就文字、内容及注文来看,敦煌写本与今本基本相同,差别并不大,这说明《孔子家语》在唐以后的流传形态是基本稳定的,并不存在结构性创伤,所谓“唐本”与“宋本”的区分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敦煌写本 唐本 宋本
原文传递
“出入人罪”的司法导向意义——基于汉、唐、宋、明四代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永坤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共8页
法官责任制度通过法官的自保心理而影响司法,"重出罪"还是"重入罪"是司法的重要指挥棒。秦汉时期"失刑"由政治概念发展成法律概念,秦汉开创的"缓深故,急纵出"的责任制度是其时刑法冤滥的关键... 法官责任制度通过法官的自保心理而影响司法,"重出罪"还是"重入罪"是司法的重要指挥棒。秦汉时期"失刑"由政治概念发展成法律概念,秦汉开创的"缓深故,急纵出"的责任制度是其时刑法冤滥的关键因素。唐律在"重入轻出"的精神下创制了优良的出入人罪制度,宋代则辅之以相关人事制度以保障之,这成就了辉煌的唐宋文明。而明代悖离唐宋传统,重出轻入的法官责任立法,则是明代冤狱蔓延、社会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人罪
原文传递
唐宋时期的衡山茶业探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蔡定益 《茶叶通讯》 2009年第3期34-37,共4页
衡山是唐宋时期全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衡山茶与佛、道皆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唐代 宋代 衡山
下载PDF
隋唐与北宋淮河流域湿地系统格局变迁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金明 邓伟 +1 位作者 唐继华 柳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52,共10页
基于"国家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北宋》为主信息源,生成隋唐(公元581-907年)和北宋(公元960-1127年)时期淮河流域湿地系统宏观格局分布图,结合淮河流域的相关历史地理文献,分析了隋唐和北宋时期淮河... 基于"国家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北宋》为主信息源,生成隋唐(公元581-907年)和北宋(公元960-1127年)时期淮河流域湿地系统宏观格局分布图,结合淮河流域的相关历史地理文献,分析了隋唐和北宋时期淮河流域湿地系统的宏观格局变化,探讨了该历史时期淮水流域湿地系统的主要湿地类型的变化趋势、驱动与效应。研究表明:隋唐和北宋时,淮水流域湿地系统的宏观格局变化不大,隋唐时处在稳定阶段,北宋时处在较稳定阶段。河流和湖沼等自然湿地宏观分布格局变化小,是当时流域湿地系统保持宏观格局稳定的基本原因。流域湿地系统变化主要来自于以运渠、库塘和灌溉沟渠等为主的人工湿地的发展和演变,隋唐王朝的宏观政策促进了当时流域各类人工湿地的发展;唐末—北宋熙宁元年,流域各类人工湿地因战争等政治原因大量荒废;北宋中期后因系列新政实施,流域人工湿地又得以再次发展。隋唐—北宋时淮河流域人工湿地的变化与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关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北宋 淮河流域 湿地
下载PDF
乡村景观遗产视角的黔东南苗族聚落特征与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政旭 严妮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2期72-78,共7页
2017年"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9届大会上公布,为遗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价值评估框架。文章在对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中涉及乡村景观的案例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以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黔... 2017年"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9届大会上公布,为遗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价值评估框架。文章在对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中涉及乡村景观的案例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以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黔东南苗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对其乡村景观特征进行概述,并认为该区域苗族聚落具有显著的山地乡村景观特征,处于长时段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并且是艰苦环境下山地农耕文明的杰出范例,因而具有乡村景观遗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文化遗产 苗族 突出普遍价值 黔东南
下载PDF
广西兴业古绿鸦冶炼遗址初步考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全胜 李延祥 万辅彬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23-27,共5页
广西兴业县古绿鸦冶炼遗址群分布在龙安镇一带约20km2范围内,古文献记载为宋代绿鸦冶铁场,考古工作者认为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笔者于2006年11月考察了六西村遗址、胜果寺遗址、蕨菜冲遗址、高岭遗址,发现竖炉2座、炉址1座以及大量炉... 广西兴业县古绿鸦冶炼遗址群分布在龙安镇一带约20km2范围内,古文献记载为宋代绿鸦冶铁场,考古工作者认为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笔者于2006年11月考察了六西村遗址、胜果寺遗址、蕨菜冲遗址、高岭遗址,发现竖炉2座、炉址1座以及大量炉渣堆积,采集到炉渣、铁块、陶片、鼓风管和陶范残片等遗物,其冶炼技术水平及产品特征等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唐宋 冶铁技术 冶金考古
下载PDF
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海燕 刘仲华 +1 位作者 刘德华 施兆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现代社会中,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愈益密切,茶文化的影响愈益深远,茶文化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另辟奚径,以美学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茶学、诗学、史学、美学等知识,以诸多优美的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解析诗中所表达的茶之形色、香、味... 现代社会中,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愈益密切,茶文化的影响愈益深远,茶文化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另辟奚径,以美学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茶学、诗学、史学、美学等知识,以诸多优美的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解析诗中所表达的茶之形色、香、味美,生动地描绘了茶至清至洁、至真至善之审美意象,丰富了诗词研究题材与内容,填补了茶诗美学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代 诗词 审美意象 茶文化
下载PDF
唐宋时期汉赋的经典化过程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50,共7页
唐宋文学家在创作实践中对汉赋的认可与接受,促进了汉赋的经典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传统题材的拓展、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的学习等方面。文学家、评论家在理论上的批评总结,也是汉赋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唐宋时期理论上出现了一种"... 唐宋文学家在创作实践中对汉赋的认可与接受,促进了汉赋的经典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传统题材的拓展、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的学习等方面。文学家、评论家在理论上的批评总结,也是汉赋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唐宋时期理论上出现了一种"去经典化"的文学思潮,但主流还是肯定汉赋的功绩,对汉赋的发展、价值、作家作品、创作手法等方面予以评价。这种肯定对于汉赋经典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宋时期对于汉赋的注释、选辑、摘引等,也是经典化的途径之一,为明清时期大规模的汉赋文献整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唐宋文学 文学经典化
下载PDF
论唐宋时期丧葬中的佛事消费习俗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双双 魏子任 《河北学刊》 2003年第6期151-155,共5页
佛事消费习俗是唐宋时期一项重要的丧葬消费习俗,这一习俗的形成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与时人的心态观念密不可分;反过来,该习俗又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反作用。唐、宋丧葬中的佛事消费习俗既有相通之处,又因佛道二教... 佛事消费习俗是唐宋时期一项重要的丧葬消费习俗,这一习俗的形成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与时人的心态观念密不可分;反过来,该习俗又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反作用。唐、宋丧葬中的佛事消费习俗既有相通之处,又因佛道二教的发展等原因而各具特色,但总起来看,佛事消费习俗在唐宋时期的丧葬消费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的生死观、价值认知、社会崇尚等一系列追求倾向和消费倾向,影响后世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丧葬 佛事 消费习俗
下载PDF
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论纲 被引量:7
16
作者 耿元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122,共6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并无从公有到私有的逐步转化过程。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在公有意识形态和私有现实的碰撞中发生诸多扭曲。"均田制"不是唐代存在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学术观点而非唐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实践。宋代"田制不立...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并无从公有到私有的逐步转化过程。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在公有意识形态和私有现实的碰撞中发生诸多扭曲。"均田制"不是唐代存在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学术观点而非唐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实践。宋代"田制不立"中的田制,并不是"均田制"之后的一种土地分配或者管理制度。从整体上看,唐宋时期地权也没有大幅度的集中,大土地所有制更没有高度的膨胀。小农占有土地均在50亩上下波动,平均规模相似,差别不大。在经营上,租佃制是业、佃、官三方都能接受的具体操作方式。因此,唐宋土地制度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转变,其根本性质一致,唐宋之间是自然性的延续而不是断裂性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唐代 宋代
下载PDF
唐至北宋时期的太庙禘祫礼仪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溢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84,共10页
唐至北宋时期太庙禘祫礼仪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汉魏以来太祖以上的毁庙之主不参与禘祫合食的成例在晚唐发生了改变,这些神主参与禘祫礼仪的程度不断加深;别庙皇后开始参与太庙的禘祫合食,暂居别庙的皇后神主从晚唐开始以祔于祖... 唐至北宋时期太庙禘祫礼仪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汉魏以来太祖以上的毁庙之主不参与禘祫合食的成例在晚唐发生了改变,这些神主参与禘祫礼仪的程度不断加深;别庙皇后开始参与太庙的禘祫合食,暂居别庙的皇后神主从晚唐开始以祔于祖姑之下的形式合食太庙,到了北宋,还确立了长居别庙的皇后神主参加太庙合食的制度;北宋后期,朝廷取消了禘礼。这些变化说明:禘祫礼仪尊崇正统、体现名分的功能有所淡化,敬奉祖先、着眼本宗的考量不断凸显;汉魏礼学家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已经无法左右禘祫礼仪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太庙 禘祫礼仪
原文传递
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彩红 陈明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66-671,共6页
唐朝与宋朝都曾实行过财赋的“上供、留使、留州”制度 ,其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中央财政对财赋的宏观调度方式 ;
关键词 唐朝 宋朝 财赋调度 管理体制
下载PDF
论唐宋时期的浮梁茶业 被引量:6
19
作者 蔡定益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7-267,273,共12页
The Fuliang Tea rises in the middle of Tang dynasty,annual production is possible over hundred million jin,overall the quality of Fuliang Tea in Tang is not high,its production coverage cover all of the North China an... The Fuliang Tea rises in the middle of Tang dynasty,annual production is possible over hundred million jin,overall the quality of Fuliang Tea in Tang is not high,its production coverage cover all of the North China and even abroad,its transportation and marketing line mainly pass through the Poyang Lake、the Long River and the Great Canal.Fuliang、Qimen、Wuyuan and surrounding area is still one of the area where tea producing is giant in The Whole Country in Song Dynasty,the quality of the Fuliang Tea is greatly improved,its production coverage still cover all of the North China and even abroad,but the status of the Fuliang Tea become lower gradually. The rising of the Jingdezhen porcelain has relation to the Fuliang Tea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The tea production has very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economy of Fuliang、Qimen and Wuyuan,it impels the area becoming a area of economy special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Fuliang tea merchants have a certain actions to the using of Fei qian in Tang Dynasty and the appearing of Chu bi in So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茶业 浮梁 定义
下载PDF
唐宋牡丹诗词与牡丹文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毓容 郑厚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71-74,共4页
牡丹国色天香,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古代歌咏牡丹的作品数量众多,美不胜收。文章从唐宋牡丹诗词的内容入手,结合唐宋的时尚及习俗,从文学和民俗的角度探讨了牡丹文化。
关键词 唐宋 牡丹诗词 插花艺术 牡丹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