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宋诗词中“雨”的审美意象群 被引量:13
1
作者 范晓燕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9,共8页
唐宋,是古典诗歌意象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诗词纷繁的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诗词创作中的“雨”意象,始终不脱离它作为客观物象固有的自然特征,同时,在反复运用和沿袭不衰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审美感情... 唐宋,是古典诗歌意象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诗词纷繁的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诗词创作中的“雨”意象,始终不脱离它作为客观物象固有的自然特征,同时,在反复运用和沿袭不衰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审美感情和审美趣味长期积淀下来,使之固定地带有纤细绵柔、明丽清润、朦胧迷离、凄清冷寂、迅疾狂骤等审美特征。心物相契的“雨”意象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诗人们用情感的链条将它与其他意象组合,构成具有内在生命的完整形象,用来烘染氛围、寓含象征、营造意境等,以追求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意象 意象群 审美特征 纤柔美 朦胧美 唐代 宋代 诗歌 迅疾美 意境 象征 清润美 凄清美
下载PDF
唐宋诗歌版图的空间分布与位移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兆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共8页
诗人的占籍情况能反映诗歌版图的分布与位移。统计数据显示,唐宋诗人地域分布的整体格局是:唐代诗坛的重心在北方,宋代诗坛的重心移到了南方。从流域分布看,唐代诗人主要生长在黄河流域和环太湖流域,宋代诗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环太... 诗人的占籍情况能反映诗歌版图的分布与位移。统计数据显示,唐宋诗人地域分布的整体格局是:唐代诗坛的重心在北方,宋代诗坛的重心移到了南方。从流域分布看,唐代诗人主要生长在黄河流域和环太湖流域,宋代诗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环太湖流域。从发展变化看,唐宋时期诗坛重心的南移,始于晚唐五代,完成于北宋,而不是如前人所认为的始于安史之乱、成于靖康之乱。诗歌版图的分布与位移,掩藏着许多历史的真相,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 诗歌版图 空间分布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宋代诗学的知识转向与抒情传统的重建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71,共12页
中国诗歌传统的主流是抒情,其内部蕴涵抒情与知识的关系问题,存在重抒情与重知识两种取向,形成了抒情论述与知识论述。诗歌史上的唐宋之辨在诗学思想层面上即是抒情与知识的关系问题;唐、宋诗分別代表抒情和知识两个传统,唐宋诗的转变... 中国诗歌传统的主流是抒情,其内部蕴涵抒情与知识的关系问题,存在重抒情与重知识两种取向,形成了抒情论述与知识论述。诗歌史上的唐宋之辨在诗学思想层面上即是抒情与知识的关系问题;唐、宋诗分別代表抒情和知识两个传统,唐宋诗的转变是从抒情到知识的转向。宋诗史被分为继承唐诗、背离唐诗及回归唐诗的三个阶段,在诗学史意义上就是从继承抒情传统到建立知识传统再到重建抒情传统的过程。宋代诗歌史及诗学史的核心问题就是抒情与知识的关系。宋以后诗坛或宗唐或主宋,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抒情与知识关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 知识 唐诗 宋诗
原文传递
基于诗词文本挖掘的唐宋浣花溪文化景观形象设计研究
4
作者 何婧 胡彬 《工业设计》 2024年第9期109-112,共4页
浣花溪作为成都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承载了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对于保护城市文化独特性和历史连续性具有重要价值。唐宋浣花溪诗词文本不仅丰富了文化景观的层次,也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了“诗意栖居”的理念启发。文章利用文本... 浣花溪作为成都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承载了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对于保护城市文化独特性和历史连续性具有重要价值。唐宋浣花溪诗词文本不仅丰富了文化景观的层次,也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了“诗意栖居”的理念启发。文章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唐宋浣花溪文化景观的形象及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了文化景观的影响力与诗词创作的良性互动,各景观类簇在自然环境、社会人文和地方认知等因素共同驱动下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浣花溪文化景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保护与延续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文本 唐宋诗词 浣花溪 文化景观 景观设计
下载PDF
唐宋诗词中苏州古城意象营构要素及其特征研究
5
作者 束子荷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2-96,共5页
以文本量化分析法为主导,借助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统筹性分析理论,以描述苏州古城的唐宋诗词为载体,系统梳理苏州古城意象的营构要素及特征。研究发现,苏州古城在唐宋诗词中的城市意象构成要素可分为自然山水、历史建筑和园林、... 以文本量化分析法为主导,借助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统筹性分析理论,以描述苏州古城的唐宋诗词为载体,系统梳理苏州古城意象的营构要素及特征。研究发现,苏州古城在唐宋诗词中的城市意象构成要素可分为自然山水、历史建筑和园林、其他区域三类,进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丰富鲜明的层级系统、别具一格的水乡风情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词 城市意象 空间营构 苏州古城
下载PDF
叶燮诗歌与唐宋诗之争
6
作者 汪超 王昊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叶燮是清初诗坛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他交游广泛,与唐宋诗派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叶燮在《原诗》中为宋诗张目,提升了宋诗之地位。另一方面,他在理论上又力求兼取唐宋。只是,他的兼取并非平等,在许多地方仍透露出其偏向宋诗的立场... 叶燮是清初诗坛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他交游广泛,与唐宋诗派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叶燮在《原诗》中为宋诗张目,提升了宋诗之地位。另一方面,他在理论上又力求兼取唐宋。只是,他的兼取并非平等,在许多地方仍透露出其偏向宋诗的立场。这一点也反映在其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呈现出多元却有所偏重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唐宋诗 创作实践 诗歌风格
下载PDF
基于LDA-SVM算法模型对唐宋诗词分词及特征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欧阳文涛 朱家明 戴定华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94-400,共7页
基于统计量化分析法对我国唐宋诗词的用词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其他方法,建立了余弦相似度算法模型和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模型,验证了字词能够很好地代表不同诗词的风格和主题,进一... 基于统计量化分析法对我国唐宋诗词的用词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其他方法,建立了余弦相似度算法模型和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模型,验证了字词能够很好地代表不同诗词的风格和主题,进一步根据LDA模型分别选取了唐宋时期各3个主题和30个关键词,证明主题和关键词对唐宋诗词分类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取得了很好的分类效果,最后运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算法模型验证了题目、风格和用词等变量对题材分类产生影响的假设,进一步验证了LDA模型结果,也为唐宋诗词的分类和本体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词 诗人风格 LDA模型 SVM算法 余弦相似度
下载PDF
“李诗注我”:唐宋诗歌引李白诗歌自注的生成与演变
8
作者 林阳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注释数量、注释类别、注释态度、注释意义四个要素是梳理唐宋诗歌引李白诗歌自注发展历程的维度,以之作为切入点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诗歌引李诗自注始于晚唐,晚唐成为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生成期,此期的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较少,注释态度是认... 注释数量、注释类别、注释态度、注释意义四个要素是梳理唐宋诗歌引李白诗歌自注发展历程的维度,以之作为切入点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诗歌引李诗自注始于晚唐,晚唐成为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生成期,此期的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较少,注释态度是认同,注释意义单一;北宋初至南北宋之交是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发展期,此期的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增多,注释态度是认同与否定并存,注释意义多元;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更多,注释态度是认同与否定并存的拓展,注释意义全面,标示着南宋初至宋元之交诗歌引李诗自注进入繁盛期。三个时期在继承与发展中推进了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生成与演变,其文化语境是唐宋诗人的游览经历、唱和活动、表达需要与接受态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歌 引李白诗歌自注 “李诗注我”
下载PDF
唐宋诗词服饰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探析
9
作者 孙玉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期164-169,共6页
唐宋诗词中的服饰描写涉及当时的服装材质、服饰工艺、服饰样式、图案纹样、配饰装饰及着装风俗,体现了唐宋时期的服饰风格和形态,折射了当时的服饰发展状况和服饰文化内涵,展现了唐宋时期特有的审美态度,是展现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之一... 唐宋诗词中的服饰描写涉及当时的服装材质、服饰工艺、服饰样式、图案纹样、配饰装饰及着装风俗,体现了唐宋时期的服饰风格和形态,折射了当时的服饰发展状况和服饰文化内涵,展现了唐宋时期特有的审美态度,是展现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之一。唐宋诗词服饰描写中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能否对其进行准确翻译影响到服饰文化的有效国际传播,以及诗词意境、美感的等效传递。据此,该文从社会历史、纹样内涵及东方美学的维度探讨文化因素对唐宋诗词服饰翻译的影响,并试图为国际服饰文化交流和研究提供新媒体环境下的翻译建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翻译 历史因素 纹样内涵 审美角度 唐宋诗词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意境化与知性化:现代派新诗意象与唐宋诗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学祖 《长江学术》 2023年第3期24-37,共14页
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擅于运用唐宋诗词意象,并与西方诗歌意象相融合。这种意象意境化的追求,是吸收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意象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结果,也是对唐宋诗词讲究情景交融,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含蓄蕴藉诗风的继承与... 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擅于运用唐宋诗词意象,并与西方诗歌意象相融合。这种意象意境化的追求,是吸收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意象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结果,也是对唐宋诗词讲究情景交融,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含蓄蕴藉诗风的继承与创造性转化。现代派诗人们在意象的选择与运用上始而趋同,继而分化乃至最终趋异。一部分诗人追求意象意境化,呈现出朦胧空灵之美感色彩;另一部分趋向于对玄学化、思辨化诗风的体悟与追随,并与唐宋诗的理趣美因素相融合,造成一种浓厚而独特的知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化 知性化 现代派 新诗意象 唐宋诗词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宋诗用唐诗研究
11
作者 吕继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5-85,共11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方法可以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新论据。使用NLP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将《全唐诗》与《全宋诗》进行交叉比对,可以筛选出哪些唐代诗句又被宋人重复使用,其中的具体数量、内容以及年代分布趋势等,从而揭示宋人作诗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方法可以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新论据。使用NLP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将《全唐诗》与《全宋诗》进行交叉比对,可以筛选出哪些唐代诗句又被宋人重复使用,其中的具体数量、内容以及年代分布趋势等,从而揭示宋人作诗用唐诗现象的突出特点、发展趋势、审美典范等,证明宋诗重复唐诗大多并非出自偶然,他们在选择使用唐诗诗句时也有较为明确的取向,体现出宋代诗学风潮的阶段性特征。宋诗用唐诗在形式上分整首、整联、整句三种情况,构思方式主要有沿用式、吟赏式、用典式和翻案式,但这样的诗法也有其先天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宋诗 量化分析 沿袭 诗法 数字人文
下载PDF
从唐宋论蟹诗歌看宋代蟹文化审美趋向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浔 赖晓君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2,共5页
蟹是中国传统食材之一,蟹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唐宋诗歌中均有论蟹诗篇,比较二者在作者、题材、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可见宋人食蟹是日常生活常态,蟹文化审美趋向世俗化、生活化、日常化、游戏化。食蟹对宋人而言并非只在口腹之欲,... 蟹是中国传统食材之一,蟹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唐宋诗歌中均有论蟹诗篇,比较二者在作者、题材、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可见宋人食蟹是日常生活常态,蟹文化审美趋向世俗化、生活化、日常化、游戏化。食蟹对宋人而言并非只在口腹之欲,而是作为身体感官的伸展,个人情感的寄托,甚至审美境界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宋诗 饮食文化
下载PDF
唐宋之际:一个历久弥新的学术史话题——唐宋转型理论与唐宋诗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元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3-56,共4页
唐宋转型理论是近年中国古代史学与诗学研究中一个流行的学术话语。在唐宋文学研究领域,借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唐宋史学观,并整合传统诗学理论,经王水照等诸多学者推阐发扬,深化了唐宋诗歌转型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唐宋文学研究的学术... 唐宋转型理论是近年中国古代史学与诗学研究中一个流行的学术话语。在唐宋文学研究领域,借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唐宋史学观,并整合传统诗学理论,经王水照等诸多学者推阐发扬,深化了唐宋诗歌转型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唐宋文学研究的学术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转型 唐宋诗歌 宋学 三元说
下载PDF
唐诗宋词的音乐演唱传播及其影响
14
作者 李优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0-85,共6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繁荣期,恰好处于文学通过音乐演唱方式传播的高峰期。尤其是大部分五言、七言绝句都可配乐演唱,而《阳关曲》《杨柳枝》等还被作为词调流传后世,“旗亭画壁”故事则进一步说明部分唐诗是作为歌词供人演唱的;晚唐文学通过... 唐诗宋词发展的繁荣期,恰好处于文学通过音乐演唱方式传播的高峰期。尤其是大部分五言、七言绝句都可配乐演唱,而《阳关曲》《杨柳枝》等还被作为词调流传后世,“旗亭画壁”故事则进一步说明部分唐诗是作为歌词供人演唱的;晚唐文学通过音乐演唱传播突出地表现在温庭筠等作家的“倚声填词”,而这些词确实都得到了广泛的音乐演唱传播。宋词最先是青楼乐坊伴乐演唱的歌词,因此宋词的音乐演唱传播更为突出。在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的词人们的词创作过程中,一直与音乐演唱与传播融合为一。宋词因为内容与词牌曲调做到了完美结合,形成词的广为传唱。这导致两宋词人与歌伎们共同推动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繁荣的事实,也推进了文学与音乐演唱传播的发展。唐诗宋词与音乐演唱不但形成当时的广泛传播,还深刻影响流传后世。当下许多歌曲创作和演唱词,也有与唐诗宋词融合发展的体现:或将唐诗宋词完全纳入歌词,或加以演绎,用以演唱当代故事和抒发情感。因此,唐诗宋词与音乐演唱传播的现象及其历史,除当时体现出诸多文化价值意义,也为今天流行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借鉴,并由此表现出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宋词 音乐演唱传播 影响 价值
下载PDF
论唐宋诗词的时空结构形态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红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0-74,共5页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同时也是古典诗词得以存在的基本形式。由此出发 ,文章将唐宋诗词里利用时间和空间关系构章谋篇的样式归纳为三种 ,即时空平行、时空错综、时空隐喻 ;
关键词 唐宋诗词 时间 空间 结构形态
下载PDF
唐宋诗歌地理中的庾岭梅花
16
作者 侯艳 《临沂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37-46,184,共11页
唐宋诗歌地理中的庾岭梅花,因其地理空间和形态审美特色,具有梅信之始、华夷分野、贬谪之地理时空坐标的文化意义,承载了唐宋诗人对岭南的地理文化体认和他们的历史意识、人文情怀、政治抱负、人格理想等多重文化内涵,是唐宋诗歌中重要... 唐宋诗歌地理中的庾岭梅花,因其地理空间和形态审美特色,具有梅信之始、华夷分野、贬谪之地理时空坐标的文化意义,承载了唐宋诗人对岭南的地理文化体认和他们的历史意识、人文情怀、政治抱负、人格理想等多重文化内涵,是唐宋诗歌中重要的文化意象之一。在唐宋诗歌中,庾岭梅花不仅作为一个地景给人留下地理空间感、场景感,它更是唐宋诗人心中的某种象喻,亦是唐宋文人一朵别样的生命之花,它诗性地展现了唐宋文人别离与思归、忧国与归隐、怨愤与旷达的二元之生命情怀,以及他们家国通一之人文精神,既加深了唐宋南贬诗歌的文化内蕴,又丰富了唐宋孤山梅花所奠定的梅花意象“清”之人格意味与美学品格。其彰显的家国通一的儒家“仁”之精神,与孤山梅花彰显的自由自适之道统精神相合,在唐宋诗歌梅花意象由物色形象向人格图腾的诗性嬗变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岭梅花 唐宋诗歌 地理文化内涵 人文情怀
下载PDF
唐宋诗词与大运河 被引量:4
17
作者 苗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0-41,共12页
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大运河"始终是唐宋时期连接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交通大动脉,与当时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这一时期又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期,因此,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必然会出... 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大运河"始终是唐宋时期连接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交通大动脉,与当时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这一时期又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期,因此,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必然会出现为数不少的反映、描写运河的作品,也必然会有因运河开凿与通航影响而产生的作品及文学现象。总体地看,运河开凿与通航对唐宋诗词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出现了不少反思、总结运河开凿、运行功过的作品;其次,出现了较多的描写、吟咏人们行进在运河上的感受与心绪的作品;再次,对诗词创作中的体式与表达产生过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词 运河 功过 心绪 体式
下载PDF
疆域巨变与唐宋诗风——以“边塞”为中心的考察
18
作者 张思桥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95-122,共28页
对于唐宋诗学之比较,除借鉴于“唐宋变革论”的成说之外,“诗学传统”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考察维度。在唐宋之际,“诗学传统”常依托于文学外部之疆域空间。而诗学地理的转向,却并非出现于政治史意义上的唐末宋初,而是分别出现于中唐与... 对于唐宋诗学之比较,除借鉴于“唐宋变革论”的成说之外,“诗学传统”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考察维度。在唐宋之际,“诗学传统”常依托于文学外部之疆域空间。而诗学地理的转向,却并非出现于政治史意义上的唐末宋初,而是分别出现于中唐与两宋之际。中唐之际,由于地缘上的收缩,边塞诗与边塞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变化:一是表现于“塞外”的隐匿,二是表现于诗风从开放转为闭合。北宋绍承中晚唐之旧,在诗学上更多表现出了“诗学传统”的继承性。而自北宋末至南宋以还,由于诗学地理空间又从隋唐以来的广大中原退缩至江南半壁,一种新的“诗学传统”旋复建立。而这种新的“诗学传统”,实则又更多受影响于“天下观”这一大的文化传统。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个重要转化:一方面是爱国主义对边塞诗的改造;另一方面则形成了一种二柄诗学,即和、战诗学思想的矛盾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 诗学地理 边塞诗 爱国诗
原文传递
唐诗宋词与音乐演唱的融合发展及其影响
19
作者 李优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1-94,共4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演唱往往融为一体同步发展。将唐诗宋词与音乐演唱融合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阐述其表现和形成原因,总结其中所蕴含的文学与音乐演唱融合发展相关的理论和规律,挖掘古典文学与音乐演唱融合发展传播的意义价值,也... 在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演唱往往融为一体同步发展。将唐诗宋词与音乐演唱融合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阐述其表现和形成原因,总结其中所蕴含的文学与音乐演唱融合发展相关的理论和规律,挖掘古典文学与音乐演唱融合发展传播的意义价值,也可为今天流行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宋词 音乐演唱 融合发展 流行歌曲
下载PDF
借助唐诗宋词培养学生“工程图学”中的形象思维
20
作者 张艺萱 王鑫峰 +1 位作者 秦忠宝 李艳娇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4期172-175,共4页
当代教育要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特别是高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科研工作所需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要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学科交叉发展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习“工程图学”课程的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只有具... 当代教育要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特别是高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科研工作所需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要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学科交叉发展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习“工程图学”课程的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实现立体的二维模型(2D)与三维模型(3D)之间的思维转换。这也是成为机械工程师必备的能力。在“工程图学”课程中,通过唐诗宋词等元素的引入,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实现唐诗宋词与工程图学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图学 形象思维 唐诗宋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